融入生命的风雨戎马
我应南庄隐士的邀请,编辑其父亲刘志禧的长篇纪实遗作《我的人生感悟》,现已改为(《风雨戎马》——一个老八路的人生自传),我深感荣幸。让我有幸认真阅读朋友父亲的自传还是第一次。
《风雨戎马》是老八路刘志禧用真情实感记录自己的人生。从少年入学私塾,努力刻苦学习,在老师的关心下,培养了自信,超越了许多有优越感的同学,并且跨入人生的光荣坦途,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贡献。刘志禧同志坦露心声,表达自己人生的情怀、思考与感悟。戎马一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惨烈的战场上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立过战功,也经历过坎坷,还蒙恩党的教育和培养……丰富的经历,一辈子奋斗和付出,淡泊名利,坦荡做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多达N个岗位上尽心尽力创战绩,这一切带给老八路刘志禧的人生感悟极为深刻。将人生的过往浓缩于三十一章节、十余万字的自传叙述中,凝结着老八路刘志禧的心血与珍贵的革命精神、是无价之宝。也是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
每当我编辑更新的章节时,始终感到朴实无华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仿佛每一个章节像军人的队伍由远而近向我走来,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特别的清晰,有这般的阅读效果,对于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的描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八路做到了,实在佩服。
他的自传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个章节都以一首小诗结尾,朗朗上口,高度概括章节的中心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全篇的文字中从未见过哲学的只言片语,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但是,当你通读了老八路的自传后,你就能明白:每个人一生走什么路,就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高度。
童年往事 苦难岁月
刘志禧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境并不富裕,只因为伯父染上赌博恶习,把刘家祖辈立家置地的一点家产败得精光,使得刘志禧一家过着以乞讨为生的悲惨生活,一家人靠他父亲打长工,来维持一家人有上顿无下顿的艰难生活。儿时的刘志禧因生病高烧不退,无钱医治有所耽误,烙下脑袋瓜反应不灵的毛病。他打小就不自信,自认为不如他人。做父母的总是对未来抱有希望,梦想:望子成龙。于是把儿子刘志禧送到本支四叔创办的私塾,去学断字识文。同窗的那些孩子时常取笑他太笨,学习不好课文背不了。还有本族人看不起他们家境贫寒,不是讽刺,就是找茬讥笑,有时还乘机暗算,实在太过分。村里村外有小孩群殴他,就连没善心的大人也利用他、哄骗他打牌,实际是赌博,大人合伙作弊,让他输钱,逼他还钱,教唆他偷拿家里的棒子去买钱还债。庆幸的是刘志禧不笨,他知道赌博是恶习,坚绝拒绝与他们往来,及时刹车避免了误入歧途。
刘志禧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呢?本支四叔刘万钟创办的私塾是他接受初级教育的第一站,刘万钟先生是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他知道刘志禧因学习成绩不如人而苦恼时,就开导他帮助他:“要想学习好,就得多下功夫,字多练课文多背。”他认真听老师的话,开始了自己苦学之旅。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成绩已经超过讥笑他的同窗。老师又及时鼓励他,他终于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明白了一生受用的法宝:做任何事,要自信、要下苦功夫。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曾说的:“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夫。”
心怀壮志 从军报国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常常横行乡野,破坏八路军活动,频繁清乡,四处扫荡,欺辱百姓肆无忌惮,这一切在刘志禧小小心灵里种下民族仇恨的种子,立下心志,参加八路打日本。1943年11月初的某一天,日本人的枪声四起,志禧和几位年轻的乡亲同时看到武装人员和陈助理从枪声方向跑过来,陈助理及时对他们说:“鬼子上来了,你们快躲起来吧!”来不急躲避,几个年轻人紧随武装人员一起跑,躲过此劫。最终他们积极向陈助理要求:“我们要参加抗日!”一句简单有力的决心,成就了志禧一辈子的光荣人生。年仅15岁的他成为八路军战士,在区中队与战友们一同参加战斗,与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行军。行军路上脚崴了,疼痛难忍,咬紧牙关坚持不掉队。一路上吃的是苦,磨炼的是意志,小小年纪就扛起了打日本人,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的时代重任。实属了不起。
当他分配到冀东军分区十三团主力部队时,被团长指定去卫生队当卫生员。从此当了一名救死扶伤的战士。他不畏艰苦,仅训练十几天,便在抢救伤员中学会护理技巧。他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腐烂伤口的恶臭,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某伤员左小腿的伤口里的异物,还为头颅骨的刀伤精心换药,如此精细的活他都能胜任。同时也为当地群众伤病患者治疗,效果都很好。由此可知,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了救死扶伤的多种技能,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好卫生员。经过一年战地救死扶伤的锻炼,已经成长为传帮带的老卫生员了。
战场锤炼 英勇杀敌
仅半年时间里,全身心投入到大、小战斗十余次。在战斗中不仅是卫生员,在战场减员的紧要关头,他勇敢挺身而出、扛起枪、拿起手榴弹,冲向战斗激烈的战场,在班长机智、勇敢、智慧的指挥下,他用手榴弹消灭进攻的敌人,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部队终于突围成功。他不仅是卫生员,还是能歼灭敌人的名副其实的勇敢战士。他与能打大仗,打恶战的英雄二连有缘,去这个连队当卫生员。这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要求他的救护能力更高。他亲历了激烈战争场面,敌我双方的枪战、肉搏战、二连的官兵不怕流血牺牲,短兵相接,刀枪相见,生死关头,英勇的老卫生员刘志禧机灵的及时的为连队负伤的官兵包扎伤口,他们轻伤绝不下火线。英雄二连经过生死鏖战,终于从鬼子、伪军鼻子底下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官庄包围圈。掩护延安来的大批高级干部和团机关成功突出官庄包围圈,为摆脱鬼子的大合围圈做出过贡献。
……
在解放战争时期,志禧已是战地卫生班长,在战斗中奋力抢救伤员,荣立三等功。他不仅为战士们服务,凡是所到之处还为当地百姓医治病痛,发扬军爱民的优良作风,巩固加强了军民鱼水情。
执着追求 奉献为本
去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战伤外科专业,在兴山深造。他由衷的感谢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期间给予他深造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并珍惜这次不可多得的机会。他从战场踏入了校园,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他自认文化基础薄弱,又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因此加倍努力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巧编各种口诀,帮助记忆,并抓住一切机会在实践中学,在手术中实践,努力提高医术技能。无疑,他是中国医科大学第38期的学员,是部队培养出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像种子一样在部队医疗战线上开花结果。
人一生经历的许许多多都被看做是“财富”的积累,学习是深造,工作实践是精进。老八路刘志禧同志于兴山医大毕业后,分配在解放军沈阳防空学校工作,分管医护干部工作,工作之余继续努力学习,不仅能能更好地完成许多任务,同时还写稿件被东北军区主办的《新闻通讯》录用。在而立之年又考上了五年制医科大学。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完成学业,他回到新组建的高炮69师,被任命为师卫生科长。是他只认死理:“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是最快的进取之道,宁拙勿巧,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有真功夫。”才有步步高的结果。
人生启迪 初心依然
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是在接受“真、善、美”的灵魂的熏陶,是在树立人生最伟大的目标,是在锤炼钢铁般的意志、培养不畏牺牲的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作最好的自己。刘志禧的自传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让我们再瞧瞧老八路的人生路,不难知道刘志禧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工作职位不断升迁,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涉足的领域是跨过一行又一行,除了医学,后勤管理、还能领导科研团队搞攻坚项目的科研,与地方学院专业知识分子合作,在一无图纸二无设备的艰难条件下,积极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主动性,这其中的难度唯他自知。
刘志禧曾被政治部张主任指派为“大众日报记者”;曾入驻济南市仪表厂“3112”工程队开展工作;曾从专攻医术的领导岗位走向部队后勤的管理岗位,任后勤副部长;领导专业人士进行提高武器装备性能的技术革新;在攻关组创导半军事化管理,努力服务于该项目的部队与院校的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克服种种技术上的难关,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大家根据“37毫米高射炮”射击诸多特性和战斗要求,很快制定出设想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用近一年的时间,样机制作出来了。样机约1.2米长,70公分宽,定名为射击计算仪。向济南军区炮兵进行实战汇报。当时代司令员张志毅观看试验结束后,对这台计算机作了肯定,表扬了山东大学老师的努力,也对老八路刘志禧作了高度评价:“后勤卫生干部也能搞科研、也能当指挥员。不错、不错。”
这样的人生是值得骄傲的,是有价值的。刘志禧一辈子都在不断地奋斗,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完善自己,只为感恩党的教育和培养。
一位老八路刘志禧凭借写作,他一步步向自己的内心靠拢。他的自传告诉我们: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去面对去接受,接受哪怕是突如其来的无法抵抗的低谷或艰难。丰富自己的内心,是勇于接受命运的安排,经历风风雨雨,不认输,不失继续奋力前行的决心与行动。拥有高尚的精神,是无私的奉献,不争名利。坦荡做人是实事求是。一辈子不负时光,展现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特别感谢老八路的儿子南庄隐士整理了他父亲的遗作,投稿银河,礼赞老八路刘志禧人生的美好!使得《风雨戎马》——一个老八路的人生自传成为银河悦读长篇的金星作品。
【编者按】“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始终忠诚于人民,做到赤诚而无我。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着对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也体现着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捍卫。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者的编后记介绍了《风雨戎马》的故事梗概,笔墨娴熟,结构精当,让读者领受到了老革命刘志禧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心路历程。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