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历史传统,虽“古老"而蕴真金

作者: 苏子门生 点击:390 发表:2023-05-31 08:20:43 闪星:3

摘要:读罢铁光先生雅作,首先打动我,让我为之泪目的是,那始终沉潜于心底,浓得化不开的因“血”而生的亲情。

  昨晨,著名作家、诗人杨铁光先生,给笔者发来信息,言其散文新作《老屋时光不说话》,已在朋友圈推出,表达了“敬请雅鉴”的愿望。

  读罢铁光先生雅作,首先打动我、让我为之泪目的是,那始终沉潜于心底,浓得化不开的因“血”而生的亲情。77岁的弟弟(作者),从东北驱车数千里,前往地处西南的西昌,看望87岁的如菩萨、似老妈般的“老姐”和年近九旬的姐夫,感受他们“七十年一贯制”的生活。他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支边的青年,是铁路战线的“拓荒牛”。他们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晚年依然不改旧时样。这“故事”本身,就直击读者心中的“柔软”,让人“陷”在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敬意中不能自拔。为了“渲染”这令人泪目的亲情,表达由衷的尊敬,抒发心灵深处的感慨,铁光先生还特意创作了一首七言诗,并将诗作穿插于文中,给人以情境相融、诗文并茂之感。

  诗之篇幅不长,但其中言“老”处甚多。这是除亲情之外,给人感受最深的一点。这“老”,展开说,有老亲戚、老屋子、老物件、老传统、老作风、老习惯等。时代变了,创新和追逐新潮成了时髦,许多老旧的东西,因为已落后于时代,逐渐被合时宜的新东西所取代,而渐行渐远,以至被历史尘埋。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特别恋旧怀旧的人,不舍得丢掉那些早已过时的“破烂”,像爱宝护宝一样地“珍存”着它们,让其继续在生活中“占位”,尽管新旧杂陈是那样的不协调。

  文中提到的老姐家的老的柳条包、旧式缝纫机也好,天天擦拭一新的老古董般的“获奖镜”、陈年家具等也罢,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饱经时代风霜的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风范!而这种精神风范,虽是“旧时代”的“特产”,带有很深很深的“旧时代”的印记和气息,但其绝非明日黄花,它与新时代不仅不违和,不相悖,而且是新时代特别需要的精神能源!对于正在新长征路上奋进逐梦的国人,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传统,既是富含营养的历史性积淀,也是强力推动历史列车驶向美好未来的“助推器”。

  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通过品读铁光先生笔下如菩萨、似老妈般的“老姐”,在由衷向这位集历史传统与时代风范于一身的老人家致敬的同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已化作青烟飞向天国的母亲。母亲离世35年了,她老人家生前,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在自己恪守传统,绝不离经叛道的同时,也给儿女们以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张力”,不但没有与时俱衰,而且将代代传承,不会随“烟”而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品读铁光先生散文新作《老屋时光不说话》,让作者为之泪目的是,那始终沉潜于心底,浓得化不开的因“血”而生的亲情。翻开历史长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中,总是活跃着一批心系国家和民族的青年。87岁的如菩萨、似老妈般的“老姐”和年近九旬的姐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支边的青年,是铁路战线的“拓荒牛”,正是这一代代“拓荒牛”勇当先行、拼搏奉献,才铸就了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美好图景。不屈不挠、团结奉献,始终是铁路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貌。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