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聊聊老,及相关的话题

作者: 祥云 点击:457 发表:2023-05-29 09:27:12 闪星:1

摘要:作者从18年前农村一个婚礼现场写起,多角度聊了“老”的话题,最后又提到老龄化如何看如何抓住关键少数的问题。

先给列位讲一个故事:18年前农村一个婚礼现场,手拿话筒的主持人面朝一对20岁的新郎新娘说道,“下面请新郎新娘向双方老人三鞠躬!一鞠躬……”再看坐在一侧的两对“双方老人”,都是40刚挂零的人。婚礼后,新郎新娘跟公公、婆婆父母住在一起,于是便有“老两口”“小两口”的说法。很快,40刚出头的“老两口”便当上了爷爷、奶奶。

问题来了。“双方老人”,又当上爷爷、奶奶的“老两口”,是老人吗?按传统算法,40岁顶多算中年,如果按新算法,40岁是地地道道的青年。已经是爷爷、奶奶的一对40岁中、青年人过早地戴上了老人的帽子,扮演上了老人的角色。

接着讲我老伴儿的事儿。她50岁就成为“老干部”了。今早她跟我说,20年前的一天,毕业班学生照完毕业合影,很多学生都跟她照相。校长过来跟她说,王老师,晚上领导班子请你吃饭。她当时很纳闷,啥意思呢,不好多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校长略显轻松地说,王老师,从明天起你就是老干部了,不用来上班了。啊!明白了,这是通知我“退养”了。开发区规定,女教师50周岁必须离岗回家休息。经过东北师范大学进修,教学经验丰富,且踌躇满志、浑身是劲的她,50岁就不能工作,被打入了老人的行列,成老干部了。

再说说退休的事儿,现行制度规定,工人,男的55周岁,女的50周岁退休,干部,男的60周岁,女的(县处级以下)55周岁退休。从退休回家第一天起,单位便称“老同志”、“老干部”,从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休的还要称“老领导”。不管叫啥,“老”字必须在前面作定语了。据本人30多年做老年工作的观察,很多人一被扣上“老人”的帽子,精气神马上差多了,心态发生很大变化,人也显老了。当下,有个说法不好,老人是弱势群体。因此,让许许多多本来身体健朗、精神抖擞的人没了心气儿,真成了“弱势群体”一员了。

40岁、50岁、60、70岁直到100岁都叫老人,这“老”的概念也太模糊,时间跨度也太大了。中间这几十年,“老人”们的生命状态该有多大区别。既然“老人”的概念如此模糊,为啥自己早早地把“老人”的帽子戴上?有多少老科技工作者八九十岁高龄不是还和年轻人一样在奋斗吗?大连一位好友,80岁时创作了一首诗,“何必老字嘴上挂,且将八十化十八。面对新知从头越,皓首穷经不为夸。春蚕到死丝方尽,莲子百年芽可发。不向桃源觅宿处,乐在陋室观天下。”这位将“八十化十八”的好友退休后出版了好几本大部头的书,在《光明日报》、《党史纵横》等主流媒体发表多篇重要文章。所以,从每一个生命个体角度说,不应把当了爷爷、奶奶和“退养”、退休作为老的界线,而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心态来判定。成语中,有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宝刀不老,也有老朽无能、老气横秋、老而不死,选哪个,全在心态。坊间有句话说得好,年轻是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感觉。可见,心态很重要。

不过,也有心态过于好的,总是不服老,总想“聊发少年狂”,结果,弄出很多不愉快的事儿。这得怪苏轼误导。他创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才38岁。

人未老心先老不好,人真老了不服老也不好。

稍带说两句老龄工作的事儿,我认为,不要一提老龄化就紧张得了不得,以为老龄化如何如何。其实,只要抓住关键少数(鳏、寡、孤、独、失能、失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终。至于绝大多数活蹦乱跳的“小老人”或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只要兜住社会保障底线,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还一个关键少数,就是农村留守老人。城里社区有食堂,解决了高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其实农村更急需建食堂,让那些留守老人有饭吃,也让在外打工的子女放心。点到为止。太长了,让人烦,没人看。


2023年5月27日10时零5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何谓“老”?一般指人上了年纪,“老”又有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区分,也有辈分之别。文中列举了一对新婚子女的父母,才四十挂零就因辈分的原因被“老”了;作者的老伴五十岁时,依然踌躇满志、浑身是劲的她,也没逃过“退养”的命运被“老”了一回,其实无论是实际年龄上的老去,还是被各种原因的人为老去,只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一切顺其自然,真正保持一种“四十岁来又怎样,五十岁来又何妨?”的心态,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啥就干啥,何惧一个“老”字强压头!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