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罗援:百战百胜红一连

作者: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委会 点击:3510 发表:2023-05-24 13:50:22 闪星:5

摘要:第100面战旗故事


罗援谈《百面战旗红》“百战百胜”红一连之精神特质:

人民军队的种子连,百战百胜的铁拳头


回眸人民军队走过的峥嵘岁月,都要寻觅这支军队的红色基因,探寻这支军队的血脉传承。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有这么一支连队,它的红色基因,可以上溯至红军初创时期的14个连队,是参加“三湾改编”的7个连队之一,堪称我军的基本班底和元老级连队。投身抗战后,该连壮怀激烈,勇冠三军,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1942年,新四军3师授予1连“百战百胜”荣誉锦旗,既是对1连转战江淮消灭200多日军的褒奖,也是对这个红军连队光荣战史的历史评价。

这支连队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名誉,二是闻战则喜。

红1连之所以对自己的番号如此在意,皆因她非同一般。她的根底是曾由毛委员亲自带领、亲自命名的连队。

1927年9月9日,1连初创时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2团1连,不久就跟随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连由此又被称为“秋收起义红1连”,其上级红2团也被称为“秋收起义红2团”。

1927年9月12日拂晓,红1连在红2团团长王新亚指挥下,进攻萍乡县城,因大部队未能赶到,红1连寡不敌众,撤出城外。

随后,红1连又随团向西进攻15公里以外的醴陵县城。红1连作为突击队,一举突破南门,与守敌展开巷战。

经过一番激战,当夜,红2团俘敌100余人,缴枪70余支,残敌仓皇出逃。

9月15日,在秋收起义以来最为惨烈的夺占浏阳县城战斗中,担任前卫连的红1连,首先与敌展开激战,为红2团北进占领浏阳县城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红1连为掩护师团机关和毛泽东顺利突围,先后打退敌人三次进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从此,“敢于攻坚、敢打头阵”,成了红2团红1连的标志,并形成了优良传统。

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1、3团及2团余部,到达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面对部队因受挫产生的失败情绪,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在这次改编中,红2团因战斗损失严重而被合并撤销,2团1连与其他连合编为新的1团1营2连。

10月15日上午,毛泽东在酃县(炎陵县)驻地水口镇江家小院召开各连党代表会议,通过了红1团自改编以来发展6名新党员的决议。

在这6名新党员中,2连就占了3名。他们是1班班长赖毅、副班长刘炎,5班班长李恒。另外3名是其他连队的陈士榘、欧阳健、鄢辉。

当晚,由于2连党员已达8人,是各连党员人数最多的,因此率先成立了连党支部,这也是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先河。大红1连的前身红2连,也被誉为“军魂发源地”。

随后,这支连队屡立战功。

1928年1月中下旬,赣军杨如轩开始对初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进剿”。

毛泽东决定进行第一次反“进剿”作战,指挥工农革命军第1团和部分群众发起攻打新城镇的战斗。

2连奉命担任突击队,由连长谭希林带主力突击南门,党代表谭国清率3排佯攻。战前动员会上,在挑选突击队员时,1班长赖毅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是党员,让我上!”紧接着,全连16名党员全都站了起来,积极请战。

2月18日清晨,战斗打响后,2连攻击在南门外选锋书院出早操的敌军约1个排。

2排排长韩伟率突击队员冲锋在前,高喊:“冲啊!”首先击毙带操的敌排长。出操的敌军顿时慌作一团,仓皇向数十米远的南门溃逃而去。

2连连长谭希林指挥各排沿街追出西门,与埋伏在西门外的第红2团的一个营一起,前后夹击残敌于西门外的水田里。

这次一举攻克新城镇,取得第一次反“进剿”胜利,红2连功不可没,受到了毛委员多次表扬。

1928年4月底,朱毛两部会师井冈山。南昌起义部队的7个连队与秋收起义部队的7个连队,共14个连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大红1连时为红11师红31团1营2连。

5月初,蒋介石责令赣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进剿”。

毛泽东和朱德则针锋相对,用谋略制胜。

5月7日下午,毛泽东、何挺颖指挥红11师主力红31团抢占七溪岭有利地形,待机阻击敌79团。

2连连长谭希林和副连长张宗逊商定以前三角型布设阻敌,其中,1排长赖毅带领全排30多人顶在前沿阵地,以一挺轻机枪封锁大道。

战斗至傍晚,4军主力攻进永新县城。这是工农革命军第一次攻占永新县城,军史通称“一打永新城”。

2连为工农革命军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立下汗马功劳。

1928年5月17日,赣军发动对井冈山第三次“进剿”。毛泽东、朱德继续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将红28团撤出永新,退向宁冈,避敌锋芒;派红31团1营奔袭茶陵县高陇镇,调动敌人出援。

2连副连长张宗逊奉命带赖毅的1排急行军在最前面。交火后,1营与湘军第8军1团进行了激烈战斗。连长谭希林指挥2连各排奋勇出击,与敌人反复争夺。

副连长张宗逊率2连2排在高陇隔河守住一个桥头,掩护营主力撤离。面对国民党军的汹涌进攻,张宗逊毫无惧色地坚定说道:“同志们!上刺刀!”

经两个小时战斗,2排长韩伟负伤,张宗逊率2排歼敌1个多连,遏制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掩护了营主力和伤员的安全撤离,与紧急驰援的28团会合。

18日,毛泽东写信与朱德商量击敌对策。朱德决定猛虎掏心,从高陇掉转头再攻永新城。

谭希林指挥2连主力冲在前面,张宗逊继续率2排有力配合。

战斗中,1排长赖毅率全排以快制快,在一个豁口架起两挺轻机枪,堵住了敌人的后路。2排长韩伟负伤坚持不下火线。3排长徐扬率部断敌后路,英勇负伤。

整个激战不到两个小时,全歼敌79团,击毙该团团长刘华安,歼敌大部。正午时分,朱德率部乘胜第二次突然攻入永新城,全歼守敌,敌师长杨如轩负伤逃出城外。工农革命军取得了第三次反“进剿”的胜利。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再以赣军第9师和第27师残部共5个团,由第9师师长杨池生任总指挥,对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进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决定避其锋芒,再次撤出永新,退回宁冈。

此时,根据党中央指示信的精神,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红2连番号不变。

6月22日,正是端午节,朱德在新城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把1营埋伏在白口村的武功潭山一带,伺机捣毁敌军的前线指挥部,截断敌人退路。

23日一早,战斗打响, 红2连随1营顽强地抗击敌军,谭希林指挥红2连2、3排,顶在望月亭阻击的前沿阵地,连党代表谭国清带领赖毅的1排在侧后掩护。激战持续到中午,朱德军长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朱德的军帽被子弹打穿,本人却安然无恙。

与此同时,王尔琢指挥红28团3营经过反复激战,在午后时分出其不意攻占了老七溪岭制高点。尔后,红28团乘胜向敌纵深追击,配合红3、红2团一举捣毁了白石口的敌前线指挥部,转而直指龙源口,抄向敌人的后路。

朱德在新七溪岭及时指挥红29团和红31团1营全线出击,驱赶敌军往龙源口窜逃。谭希林挥起驳壳枪高喊:“活捉杨如轩,拿下永新城!”

刹那间,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杀声震天。不久,腹背受击的敌军,全线崩溃。战斗从清晨一直进行到下午3点结束,红军第三次占领了永新城。

龙源口大捷,威震边界。歼敌1个团,击溃2个团,缴枪700多支,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此,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7月13日,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 “会剿”。此时,红2连又有新的调整,谭希林升任第1营副营长,张宗逊调回任连长,谭国清仍任连党代表,伤愈归队的韩伟升任副连长。

红2连灵活运用毛泽东和朱德一起总结并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作战方针,坚持在永新西南和莲花县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进犯的国民党军,坚持了近一个月之久。

8月30日,湘赣两省敌军又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 “会剿”。留守井冈山的红32团和红31团1营,与进犯的湘军第8军吴尚部两个团,在黄洋界哨口激战。

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决定由红1连在左、红2连在右扼守黄洋界,以3连警戒遂川和永新方向赣敌。

红2连接受任务后,党代表谭国清随即向全连做了保卫井冈山的战前动员。他说:“我营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保证井冈山不失。” 

接着,连长张宗逊带领韩伟、赖毅等连排干部到黄洋界勘察地形,研究战斗方案。

张宗逊还借鉴当地群众的土办法,将竹子做成竹钉,钉在敌人必经之路的山坡处,形成防御阵地。

战斗打响后,敌我攻防很激烈。敌人攻了几次都攻不上去,死伤众多。战斗到难解难分之时,朱云卿派一个班把后方修理枪械所修好的一门迫击炮运到了黄洋界工事后头的山上,对着敌人指挥所开了几炮,把敌人给炸晕了。

2连趁势追击,连夜把敌人赶回酃县,缴获了不少辎重。就这样,守卫部队凭险坚守两天,守住了阵地。

对于黄洋界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毛泽东专门写下了不朽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接着,毛泽东和朱德率部在井冈山南麓的黄坳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取得了第二次反“会剿”的胜利。

1930年12月,2连调入红3军第9师25团1营,改称红1连。1933年6月,又改编为红1师红2团1营1连。

大红1连不辱荣光,铁心跟党走。1934年10月下旬,红2团在团长龙振文和政委邓华率领下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大红1连作为开路先锋,参加了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战斗,出色地执行了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机关西进的任务。 

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大红1连曾陷入空前绝境,在连长匡斌指挥下,经过节节抗击,奋勇拼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化险为夷,向西转进。

1935年1月15日,大红1连随红2团参加了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重任,在外围歼敌。当前进到尧龙山脉九龙山一带时,遭遇川军刘湘部模范师3旅8团1连。红1连碰上白1连,红1连连长匡斌挥起手枪,大吼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立即指挥全连冲上去,将敌击溃。

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大红1连再次担任警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5月底,毛主席来到大红1连考察党支部工作。开饭时,炊事班长用打土豪时收缴的一个红色搪瓷盘给毛主席端上一盘煮南瓜,毛主席与战士们同吃同聊,其乐融融。

后来,大红1连将毛主席使用过的这个“红菜盘”一直珍藏,成为我军上下一致、团结和谐的历史见证,成为官兵学习革命优良传统的传家宝。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红1连在1937年8月下旬,曾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9连。1连变9连,听起来总有那么点别扭。一个月后的9月25日,他们参加了对日军的平型关大战。

战斗打响后,3营营长梁兴初带着9连,冲上了公路,与鬼子拼杀到了一起。

这是他们第一次与日寇近战。战士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断了,就贴身打。有的战士还拣起石块,砸向鬼子的脑袋。

下午,鬼子败了。狭窄的沟底公路上,汽车、大车、辎重车残骸连成一线,日军死尸横陈荒野,断臂残肢遍地。平型关获得大捷。

1939年2月,新9连又改回了1连,隶属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1营。他们欢欣鼓舞,毕竟他们原本就是大红1连。

1941年1月,大红1连改称为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1营1连。从八路军编入新四军,1连没意见,只要是打鬼子就行,只要还是大红1连就行。

此时,由于年初的皖南事变,苏北抗战进入到最艰苦阶段。

11月15日,日军第17师团滕原联队步兵2000余人、骑兵400余人、保安大队3000余人,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分9路出动,合击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淮阴县的小胡庄、张圩子。

1连在连长刘志新、指导员郑怀平率领下,与友邻部队对敌展开了数天抗击作战。之后,又奉命直奔双头山,断敌退路,以解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之围。

1连接到战斗任务后,迅速召开支部大会,指导员郑怀平说:“‘敢于攻坚、敢打头阵’是我们大红1连的特色标志。总有不熟悉的战斗,总有不熟悉的环境,就要靠我们打头阵,就要靠我们攻坚克难”。

经过简短动员,全连群情振奋,闻令而动,一路上相互鼓劲,顶着疲劳,连夜奔袭40多公里,终于在第二天清晨6时许赶到双头山。

刚进入作战地域,就与一股“扫荡”之敌遭遇,一场激烈战斗瞬间打响。1连指战员顾不上休息,经过一番紧张部署后,随即向日军宿营地发起冲锋。

日军被这支突然出现的队伍瞬间打得晕头转向,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仓促应战。

2排5班在攻打一座独立家屋时,被敌人反包围。敌人越打越多,火力强大,将5班从三面压制在开阔地里,伤亡了一半。但5班毫无畏惧,与数倍敌人作殊死搏斗,拖住了敌人。

经过3小时激战,1连终于战胜了敌人,先是歼敌两个排50余人,随后又与赶来的2、3连一道,将残敌全歼,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

在转战江淮平原反“扫荡”期间,1连拔据点,打击日伪顽,先后歼敌200余人,缴获机关枪6挺、迫击炮5门、各种枪支150支、炮弹500多发、手榴弹300余枚、子弹5000多发、战马25匹,并缴获了大量其他军用物资。 

 新四军首长看到战报,大为嘉许,称赞道:“大红1连果然不简单!”

战后,1连被新四军第3师授予“百战百胜”锦旗一面。

百余载的血脉赓续,一个世纪的精神传承。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时,还是在繁荣发展的今日;无论是面临生死考验,还是面临得失选择,这支与我军同龄的“大红1连”都高擎铁心向党的坚定旗帜,听从党的指引、不忘毛主席教导,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熔铸闪亮的胜战刀锋,始终都是我军连队的排头兵。历史上,他们屡战屡胜,从不退缩;新时期,他们与时俱进,一往无前!


【正文】 

百战百胜红一连

——《百面战旗红》之“百战百胜”连


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工农红军为主体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广大敌占区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万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和数十个红军连队,就像种子一样,撒向各个敌后战场,生根,开花,结出胜利的果实,成为对日寇作战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新四军3师7旅20团1营1连,就是其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连队。其厚重的历史,可以上溯至红军初创时期的14个连队,是参加“三湾改编”的7个连队之一,堪称我军的基本班底和元老级连队。投身抗战后,壮怀激烈,勇冠三军,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1942年,新四军3师授予1连“百战百胜”荣誉锦旗,既是对1连转战江淮消灭200多日军强盗的适时褒奖,也是对这个红军连队建连以来所向披靡的历史评价。

1684891311126040.png


编入新四军,同仇敌忾合力战日寇

1941年1月,一个被称作大红1连的老红军连队,改称为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1营1连。从八路军编入新四军,1连没意见,只要是打鬼子就行,只要还是大红1连就行。

大红1连在1937年8月下旬,曾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9连。1连变9连,听起来总有那么点别扭。一个月后,他们参加了对日军的平型关大战。

9月25日,八路军685团团长杨得志指挥全团埋伏在平型关关沟以北高地,在口袋底部“兜底”猛击日军长蛇阵的“蛇头”。

当时,1营为突击营,2营为左翼,3营在左侧后,随时准备向辛庄方向增援突击。9连打仗都不靠前,这叫新9连人很不爽。好在战斗打响后,3营营长梁兴初带着9连,副营长周长胜带着10连,不分前后一起冲上了公路,与鬼子杀到了一起。

9连指导员廖步云操起一支步枪,带领战士近战肉搏。这是他们第一次与日寇近战,只有仇恨,不讲章法。战士的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贴身打。有的战士还拣起石块,砸向鬼子的脑袋。

战斗到最后,新9连官兵眼睛都杀红了,尽管伤亡过半,战斗的豪情依然能把平型关涨破。

下午,鬼子败了,梁兴初带着9连搜歼残敌,竟没能抓到一个日军俘虏,即使是带伤的也蹿起来咬人,然后被击毙。

狭窄的沟底公路上,汽车、大车、辎重残骸连成一线,浓烟高窜,望不到头,日军死尸横陈荒野,断臂残肢遍地。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然后是无数次。家仇国恨,让新9连与日寇仇恨刻骨,不共戴天。

1939年2月,新9连又改回了1连,隶属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1营。他们欣然接受这个变更,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大红1连。

1942年11月上旬,他们的臂章又换成了新四军,但仍是1连。此时,由于年初的皖南事变,苏北抗战进入到最艰苦阶段,他们奉命参加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冬季反“扫荡”,破除日军据点,摧毁伪政权。

11月15日,日军第17师团滕原联队步兵2000余人、骑兵400余人、保安大队3000余人,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由沭阳、泗阳、淮阴、涟水等地分9路出动,合击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淮阴县的小胡庄、张圩子。

1连在连长刘志新、指导员郑怀平率领下,与友邻部队对敌展开了数天抗击作战。之后,又奉命直奔双头山,断敌退路,以解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之围。

双头山距离出发地超过80余里,是1连过去从未涉足的陌生之地,对日军的番号和人数也不掌握。这种情况不明的状态,往往是军事大忌。

1连接到战斗任务后,毫不含糊,无所畏惧,迅速召开支部大会,群策群力,研究部署作战方案,鼓舞士气,激发斗志。

指导员郑怀平说:“‘敢于攻坚、敢打头阵’是我们大红1连的特色标志。总有不熟悉的战斗,总有不熟悉的环境,就要靠我们打头阵,就要靠我们攻坚克难。双头山战斗,我们一定要打好,打胜!”

连长刘志新说:“自古兵贵神速,打的就是一个‘快’字。我们一定要快速出击,雷霆行动,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郑怀平补充道:“困难都是相对的,我方陌生,鬼子更陌生,我方疲劳,鬼子更疲惫,没有什么可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经过简短动员,全连群情振奋,闻令而动,都铆着一股劲要打胜仗。

全连抓紧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太阳西斜时分,全连打好绑腿,带足子弹、干粮和水,从集结地域出发,悄然无声地扑向双头山。

副连长带1排打头,连长和指导员率连部带2排居中,副指导员随3排压阵。

11月下旬的淮海大地,一马平川,寒风刺骨,树叶落尽,路无遮挡。1连全体指战员披星戴月,快速奔袭,武器弹药与粮秣装备不时发出不规则的磕碰声,在寂静的旷野中隐约传出富于活力的战斗奏鸣曲!

扛着重机枪部件、加驮备用子弹袋、背着行军锅的战士,有时跟不上队伍,各班战友就出手帮忙,采取接力背、扛、驮的办法前进。

由于天黑路洼,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睡着了;有的跑掉了鞋,甚至跌倒在土坑里。但是大家你扶我一下,我拉你一下,并没有拖慢连队的急行速度。

就这样,全连指战员一路上相互鼓劲,顶着疲劳,始终处于不停歇的状态,连夜奔袭40多公里,全程没有一人掉队,终于在第二天清晨6时许赶到双头山。其中2排作风最顽强,奔袭速度最快,第一个到达了预定地点。

刚进入作战地域,就与一股“扫荡”之敌遭遇,一场激烈战斗瞬间打响。1连指战员顾不上休息,经过一番紧张部署后,随即向日军宿营地发起冲锋。

连长刘志新一边联络友邻合围包抄,一边指挥全连接敌。战斗中,1连战士英勇顽强,奋勇杀敌,对敌实施了先期打击。

日军原本嚣张惯了,被这支突然出现的队伍瞬间打得晕头转向,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仓促应战。

2排5班在攻打一座独立家屋时,被敌人反包围。敌人越打越多,火力强大,将5班从三面压制在开阔地里,伤亡了一半。但5班毫无畏惧,与数倍敌人作殊死搏斗,拖住了敌人。

经过3小时激战,1连终于战胜了敌人,先是歼敌两个排50余人,随后又与赶来的2、3连一道,将残敌全歼,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

在转战江淮平原反“扫荡”期间,1连拔据点,打击日伪顽,发扬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勇杀敌,先后歼敌200余人,缴获机关枪6挺、迫击炮5门、各种枪支150支、炮弹500多发、手榴弹300余枚、子弹5000多发、战马25匹,并缴获了大量其他军用物资。 

1684891419101834.png

                        1连被新四军第3师授予“百战百胜”锦旗一面 

新四军首长看到战报,大为嘉许,称赞道:“大红1连果然不简单!”

战后,1连被新四军第3师授予“百战百胜”锦旗一面,1连2排被授予“飞毛腿2排”光荣称号。

 

始为起义军,三湾改编铁心跟党走

1连对自己的番号如此在意,甚至耿耿于怀,皆因此1连非同普通的1连,并不是随便拉起来的连队。她的根底不同凡响,是曾由毛委员亲自带领、亲自命名的连队。

1927年9月9日,1连初创时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2团1连,不久就跟随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可谓资历深厚,功勋卓著。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我党领导的三大著名武装起义之一,1连由此又被称为“秋收起义红1连”,其上级红2团也被称为“秋收起义红2团”。

1684891493985858.png 

                        1937年,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的同志合影

1927年9月12日拂晓,红2团在团长王新亚指挥下,从安源煤矿出发,进攻萍乡县城。红1连冲在前面,率先爆破南关,进入城内,与国民党军交火激战。后因大部队未能赶到,红1连寡不敌众,撤出城外。

当天上午,红2团以1营和3营再攻南门和东门,守敌顽抗,打到中午,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团长王新亚见状说:“起义军的目标是打长沙,我们不能在萍乡拖延太久,加上国民党军正从宜春西援过来,我们要撤围萍乡,向西进攻。”

红1连和红8连奉命集中土炮分别向南门和东门轰击,制造我军黄昏前要攻城的假象,掩护主力转移西进。接着,红1连和红8连爬上运煤的火车往西,参与攻占湘赣边界老关镇的战斗。

拿下老关镇当天下午,红1连又随团向西进攻15公里以外的醴陵县城。根据王新亚的命令,红1连作为突击队,一举突破南门。战士们一边高喊:“杀掉许克祥!杀掉土豪劣绅!”一边冲进街道,与守敌展开巷战。国民党军独立2师师长许克祥,是发动长沙“马日事变”的祸首,是疯狂围捕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刽子手,红1连官兵恨透了他。

3营也攻破东门。预备队2营随即跟着冲进城门。经过一番战斗,当夜,红2团俘敌100余人,缴枪70余支,残敌仓皇出逃。

9月15日,在秋收起义以来最为惨烈的夺占浏阳县城战斗中,担任前卫连的红1连,首先与敌展开激战,为红2团北进占领浏阳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来,红1连为掩护师团机关和毛泽东顺利突围,先后打退敌人三次进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从此,“敢于攻坚、敢打头阵”,成了红2团红1连的标志,并形成了优良传统。

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1、3团及2团余部,到达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面对部队因受挫产生的失败情绪,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主要有三项内容:第一,缩小编制,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第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班排设立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要把支部建在连上;第三,在部队内要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待遇平等。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组织部队在枫树坪院场进行整编,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奠定了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在这次改编中,红2团因战斗损失严重而被合并撤销,2团1连与其他连合编为新的1团1营2连。

部队离开三湾南下的路上,毛泽东抽出时间和战士促膝谈心,进行教育,从中发现、考察、培养党的积极分子,并郑重地交代各连党代表,要发展一批工农出身的士兵入党。

10月15日上午,毛泽东在酃县(炎陵县)驻地水口镇江家小院召开各连党代表会议,讨论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会议在各连营党代表提名的基础上,通过了红1团自改编以来发展6名新党员的决议。毛泽东要求散会之后,各连、营党代表马上找他们谈话,填好入党志愿表。

在这6名新党员中,2连就占了3名。他们是1班班长赖毅、副班长刘炎,5班班长李恒。另外3名是其他连队的陈士榘、欧阳健、鄢辉。

1684891608112971.png 

当晚, 毛泽东在1营党代表宛希先、3营党代表李运启、特务连党代表罗荣桓等陪同下,亲自到水南村叶家祠的小阁楼主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只见房间里放了几张长板凳,靠北墙有一张四方桌,桌上放一盏煤油灯,桌边上压着两张下垂的红纸,一张上写着入党誓词,另一张上写着“CCP”。

毛泽东宣布会议开始。先由介绍人分别介绍新党员的简历,然后毛泽东走到6名新党员面前,逐个进行询问。

他看着2连的赖毅:“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

赖毅回答说:“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坚决革命!”

毛泽东又看着1连的陈士榘。只见个头高高的陈士榘挺胸答道:“为了工农翻身得解放!”

毛泽东连连说:“很好!很好!”

举行正式仪式时,毛泽东庄重地举起右拳,带着6个年轻人一字一句同声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铮铮誓言,字字铿锵,让人激情澎湃。

散会时,毛泽东又叮嘱各连党代表要抓紧发展党员工作,以后各连都要像今天这样,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当晚,由于2连党员已达8人,是各连党员人数最多的,因此率先成立了连党支部,这也是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先河。

1684891653125472.png

                              毛泽东亲自发展的6名新党员 

从此,红2连铁心向党,永不回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由此奠基。大红1连的前身红2连,也被誉为“军魂发源地”。

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军的出现,令反动派十分恐慌。1928年1月中下旬,赣军杨如轩27师79团一个营进攻万安,一个营进占宁冈新城,开始对初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进剿”。

毛泽东亲自召集红1团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红2团团长袁文才、党代表何长工商讨作战方案。毛泽东说:“我们的基本战法是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现在,敌人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必须要坚决撵他走。”

会议决定进行第一次反“进剿”,指挥工农革命军第1团和部分群众发起攻打新城镇的战斗,以1团1营从南门,3营从东门,团特务连从北门三面攻击,2团一个营在西面埋伏,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2连奉命担任突击队,由连长谭希林带主力突击南门,党代表谭国清率3排佯攻。战前动员会上,在挑选突击队员时,1班长赖毅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是党员,让我上!”紧接着,全连16名党员全都站了起来,积极请战。

2月18日清晨,战斗打响后,2连在谭希林连长和谭国清党代表指挥下,攻击在南门外选锋书院出早操的敌军约1个排。

2排排长韩伟率突击队员冲锋在前,高喊:“冲啊!”首先击毙带操的敌排长。出操的敌军顿时慌作一团,也顾不上架在操场上的枪械,仓皇四散,向数十米远的南门溃逃而去。

这时,攻击东门的3营受阻,营长伍中豪重新组织火力压制城楼上的敌军,掩护突击分队冲过护城河桥。营部文书宋任穷忙碌地传达营长交给的战斗任务。

红8连党代表罗荣桓指挥突击分队随即火烧东门。东门被突破,敌军全线动摇,从东、南、北门纷纷撤逃,向西门突围。

2连连长谭希林指挥各排沿街追出西门,与埋伏在西门外的第红2团那个营一起,前后夹击残敌于西门外的水田里。

这次一举攻克新城镇,取得第一次反“进剿”胜利,红2连功不可没,受到了毛委员多次表扬。

 

改称革命军,会师井冈英勇去战斗

1928年4月底,朱毛两部会师井冈山。南昌起义部队的7个连队与秋收起义部队的7个连队,共14个连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大红1连时为红11师红31团1营2连。

1684891703120622.png

                                      朱毛会师井冈山 

5月初,蒋介石闻讯共产党上了井冈山,成立了工农革命军,十分恼怒,责令赣军进剿,要求趁朱毛革命军立足未稳,以一个月为期,彻底肃清之。赣军总指挥朱培德即令驻永新县的杨如轩27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进剿”。

首次联手击敌的毛泽东和朱德则针锋相对,用谋略制胜。以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主力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南下江西遂川县前去迎击杨如轩部81团,毛泽东率领红11师在宁冈阻击进犯的杨如轩部79团。

5月7日下午,毛泽东、何挺颖指挥红11师主力红31团抢占七溪岭有利地形,待机阻击敌79团。

2连连长谭希林和副连长张宗逊商定把全连阻击阵形以前三角型布设,其中,1排长赖毅带领全排30多人顶在前沿阵地,以一挺轻机枪封锁大道。

战斗打响后,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机枪手扣动扳机,“哒哒哒”,一梭子弹出去,把往山上冲锋的国民党军扫倒七八个。

战斗到傍晚,4军主力攻进永新县城。这是工农革命军第一次攻占永新县城,军史通称“一打永新城”。

位于龙源口的敌79团团长刘华安慑于主力被歼,则绕过永新县城,仓皇退向吉安。

2连为工农革命军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立下汗马功劳。

1928年5月17日,赣军发动对井冈山第三次“进剿”。毛泽东、朱德继续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将红28团撤出永新,退向宁冈,避敌锋芒;派红31团1营奔袭茶陵县高陇镇,调动敌人出援。

2连副连长张宗逊奉命带赖毅的1排急行军在最前面。交火后,1营与湘军第8军1团进行了激烈战斗。连长谭希林指挥2连各排奋勇出击,与敌人反复争夺。毕竟敌众我寡,造成我伤亡增大。

紧急时刻,副连长张宗逊率2连2排在高陇隔河守住一个桥头,掩护营主力撤离。面对国民党军的汹涌进攻,张宗逊毫无逊色地坚定说道:“同志们!上刺刀!”

经两个小时战斗,2排长韩伟负伤,张宗逊率2排歼敌1个多连,遏制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掩护了营主力和伤员的安全撤离,与紧急驰援的28团会合。

1684891765491681.png

18日,毛泽东写信与朱德商量击敌对策。朱德决定猛虎掏心,从高陇掉转头出敌不意再攻永新城。接着,朱德率部艰难行军50公里,在永新城郊外约15公里的澧田镇宿营。

19日早上,朱德率部继续东进至永新城西北的草市坳,突遇敌79团。朱德果断命令红28团主力从正面向敌发起猛烈冲击,以红28团3营和红31团1营由北侧山地迂回,断敌后路。

谭希林指挥2连主力冲在前面,张宗逊继续率2排有力配合。

战斗中,1排长赖毅率全排以快制快,在一个豁口架起两挺轻机枪,堵住了敌人的后路。2排长韩伟负伤坚持不下火线。3排长徐扬率部接着断敌后路时,与敌人后续部队发生猛烈交火。不久,徐扬负伤。

整个激战不到两个小时,全歼敌79团,击毙该团团长刘华安,歼敌大部。正午时分,朱德率部乘胜第二次突然攻入永新城,全歼守敌,敌师长杨如轩负伤逃出城外。工农革命军取得了第三次反“进剿”的胜利。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再以赣军第9师和第27师残部共5个团,由第9师师长杨池生任总指挥,与此同时,以湘军吴尚第8军从攸县出发,赣湘两军形成夹击之势,对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进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泽东、朱德决定避其锋芒,再次撤出永新,退回宁冈。

此时,根据党中央指示信的精神,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红2连番号不变。

6月20日,红4军在宁冈古城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详细讨论、制定作战方案。

会议决定:由朱德、陈毅指挥红29团和红31团1营,在龙源口以南的新七溪岭迎击号称“江西最狠的部队”敌第9师27团;由王尔琢率领红28团在老七溪岭交通要道阻击敌第9师主力;由袁文才、王佐率领红2团在宁冈、酃县边界活动,牵制湘敌第8军;由毛泽东、伍中豪带领红31团3营发动宁冈、永新群众骚扰敌人,支援战斗。

龙源口位于永新、宁冈交界处,距正南方向的新、老七溪岭9公里左右,两岭间又相距约5公里,山高林密,溪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

6月22日,正是端午节,朱德在新城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把红2团2营充实到新七溪岭,加强阻击力量;1营埋伏在白口村的武功潭山一带,伺机捣毁敌军的前线指挥部,截断敌人退路。

23日一早,战斗打响,敌我交战的新七溪岭,战斗异常激烈。

谭希林指挥红2连2、3排,顶在望月亭阻击的前沿阵地,连党代表谭国清带领赖毅的1排在侧后掩护。

红2连随1营顽强地抗击敌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持续到中午,敌人在险要地势上架起了机枪。红2连战士一时被密集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战斗到白热化时,朱德军长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激战中,朱德的军帽被子弹打穿,本人却安然无恙。

与此同时,王尔琢指挥红28团3营经过反复激战,在午后时分出其不意攻占了老七溪岭制高点。尔后,红28团乘胜向敌纵深追击,配合红3红2团一举捣毁了白石口的敌前线指挥部,转而直指龙源口,抄向敌人的后路。

1684891812117691.png

                                     七溪岭旧址

朱德在新七溪岭及时指挥红29团和红31团1营全线出击,驱赶敌军往龙源口窜逃。谭希林挥起驳壳枪高喊:“活捉杨如轩,拿下永新城!”

2连战士们受到鼓舞,“冲啊!冲啊!”的口号声在三个排之间此起彼伏。敌人狼狈地入了红28团、红3红2团布下的口袋阵。

这时,已担任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的张宗逊,率领预先埋伏在龙源口一带的400多名赤卫队员,沿途奋勇堵击敌人。朱良才组织的烟阁区600多名暴动队员在老七溪岭东山,配合主力作战。

刹那间,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杀声震天。不久,腹背受击的敌军,全线崩溃。战斗从清晨一直进行到下午3点结束,红军第三次占领了永新城。

龙源口大捷,威震边界。歼敌1个团,击溃2个团,缴枪700多支,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此,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很快,永新城流传起赞颂龙源口大捷的民谣:“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7月13日,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 “会剿”,朱德率红28、红29团进攻湖南酃县、威逼茶陵;毛泽东率红31团在永新牵制赣敌;红32团奉命留守井冈山。

面对赣敌独立第7师等部11个团的围攻,红31团在毛泽东沉着指挥下,依据永新的有利地形,抓住敌人因人地两疏不敢冒然进攻的特点,在永新游击队和暴动队的配合下,采取分兵应敌,四面游击的战法,出没无常地袭扰敌军。

此时,红2连又有新的调整,谭希林升任第1营副营长,张宗逊调回任连长,谭国清仍任连党代表,伤愈归队的韩伟升任副连长。

红2连灵活运用毛泽东和朱德一起总结并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作战方针,坚持在永新西南和莲花县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进犯的国民党军,以弱胜强的作战行动中,游击永新,有勇有谋,坚持了近一个月之久。

8月30日,湘赣两省敌军又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 “会剿”。留守井冈山的红32团和红31团1营,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依托黄洋界的有利地形和预设阵地凭险抵抗,与进犯的湘军第8军吴尚部两个团,在黄洋界哨口激战。

在小井驻地,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决定由红1连在左、红2连在右扼守黄洋界,以3连警戒遂川和永新方向赣敌。

红2连接受任务后,党代表谭国清随即向全连做了保卫井冈山的战前动员。他说:“毛委员亲率我团3营前往湘南迎接朱德、陈毅的红28团了,我营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保征井冈山不失。”

1684891869138071.png 

接着,连长张宗逊带领韩伟、赖毅等连排干部到黄洋界勘察地形,研究战斗方案。回连后,布置各排加紧做工事,挖战壕。

张宗逊还借鉴当地群众的土办法,将竹子做成竹钉,钉在敌人必经之路的山坡处;把竹子削尖,插做围墙,形成防御阵地。

战斗打响后,敌我攻防很激烈。敌人攻了几次都攻不上去,死伤众多。战斗到难解难分之时,朱云卿派一个班把后方修理枪械所修好的一门迫击炮运到了黄洋界工事后头的山上,对着敌人指挥所开了几炮,把敌人给炸晕了。

2连趁势追击,连夜把敌人赶回酃县,缴获了不少辎重。就这样,守卫部队凭险坚守两天,守住了阵地。

对于黄洋界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毛泽东评价很高,专门写下了不朽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接着,毛泽东和朱德率部在井冈山南麓的黄坳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强击弱,忽南忽北,调动敌军,创造战机,各个破敌,取得了第二次反“会剿”的胜利。

 

重称红1连,万里长征坚定不回头

1930年12月,2连调入红3军第9师25团1营,改称红1连。1933年6月,又改编为红1师红2团1营1连。

红2连改回红1连之后,在以后的90多年革命征程中再未变过。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一直被尊为大红1连。

大红1连不辱荣光,铁心跟党走,全面求过硬,进攻当主力,阻击当前卫,在无数次战斗中经受磨砺,接受洗礼,立下赫赫战功,创造耀眼辉煌。

1934年10月下旬,红2团在团长龙振文和政委邓华率领下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大红1连作为开路先锋,参加了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战斗,出色地执行了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机关西进的任务。

1684891914318392.png 

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大红1连曾陷入空前绝境,在连长匡斌指挥下,经过节节抗击,奋勇拼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化险为夷,向西转进。

1935年1月15日,大红1连随红2团参加了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重任,在外围歼敌。当前进到尧龙山脉九龙山一带时,遭遇川军刘湘部模范师3旅8团1连。红1连碰上白1连,红1连连长匡斌挥起手枪,大吼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立即指挥全连冲上去,将敌击溃。

随后,团长龙振文和政委邓华率领红2团,进驻綦江羊角乡的枫香树、大垭口、红稗土,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部队。

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后,毛泽东恢复军事指挥权,负责保卫任务的大红1连官兵欢欣鼓舞。

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大红1连再次担任警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5月底,毛主席来到大红1连考察党支部工作,连长匡斌紧随其后。

毛主席既熟悉又喜爱大红1连,与指战员们亲切交谈,到了吃饭时才发现连队的菜只有一个老南瓜。他笑着面向大家:“南瓜就很好,我今天就在你们这里打个牙祭,管饱就行!”

1684891959268001.png

开饭时,炊事班长用打土豪时收缴的一个红色搪瓷盘给毛主席端上一盘煮南瓜,于是毛主席就与战士们同吃同聊,其乐融融。

后来,大红1连将毛主席使用过的这个“红菜盘”一直珍藏,成为我军上下一致、团结和谐的历史见证,成为官兵学习革命优良传统的传家宝。

1991年,毛主席使用过的“红菜盘”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红菜盘”的动人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感动和教育着更多的年轻人。

1684891997166102.png 

百余载的血脉赓续,一个世纪的精神传承。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时,还是在繁荣发展的今日;无论是面临生死考验,还是面临得失选择,这支与我军同龄的“大红1连”都高擎铁心向党的坚定旗帜,听从党的指引、不忘毛主席教导,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熔铸闪亮的胜战刀锋,始终都是我军连队的排头兵。历史上,他们屡战屡胜,从不退缩;新时期,他们与时俱进,一往无前!

                                                    (参加创作人员:欧阳青、孟峻颖、叶征) 

图片1.png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百战百胜

授旗时间:1942年11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1营1连

授旗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27年下半年,为湘赣边界的江西萍乡农民自卫军和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各一部;9月初,整编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1师,属第红2团1营1连,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初,三湾改编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1营2连;1928年4月,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11师31团1营2连;1928年 6月,为红4军31团1营2连;1929年3月,为红4军第3纵队5支队14大队;1929年8月,为红4军第3纵队7支队20大队;1930年6月,为红1军团第12军第1纵队1支队2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