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兴隆溶洞随想

作者: 为之 点击:1664 发表:2023-05-23 10:14:58 闪星:8

摘要: 对于爱旅游的人来说,溶洞再熟悉不过,放眼神州,有名的溶洞很多,它们各具特色,难分伯仲。不过,有一处我觉得特别值得一看,这就是兴隆溶洞。

  对于爱旅游的人来说,溶洞再熟悉不过,放眼神州,有名的溶洞很多,它们各具特色,难分伯仲。不过,有一处我觉得特别值得一看,这就是兴隆溶洞。

  兴隆溶洞在河北雾灵山镇陶家台村,要是从北京坐京沈高铁,三十七分钟一站直达兴隆西站,下了车到溶洞还有六公里,公交打的都行。

  这个溶洞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名人的光顾和题刻,也没有特意的宣传炒作,似乎只是默默地等待着有缘人来。我去过不少溶洞,都没有再光顾过,唯独这儿,来过不止一次。微信图片_20230523145425.jpg  我喜欢这儿,首先是它的景观集中。景观集中对于老人和孩子很重要,如果景点散漫,游者疲于奔命,再美的景致也会兴味索然。南方有的溶洞,厅、廊、瀑、湖、河,绵延几十里,听着迷人,想想畏途,一比较,还是兴隆溶洞更有优势。

  走进洞口,你只需穿过几十米廊道,没有一点拖沓和冗长, 立见豁然开朗,一个极其壮观的洞厅就在你的面前展现开来。就好像写文章,我喜欢这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里没有曲径通幽、没有“犹抱琵琶”,也不必“千呼万唤”,景一入眼,绝对让你瞠目结舌,拍案惊奇。然后三百六十度,目不暇接,精彩纷呈,步移景异,高潮迭起,就像一部惊险大片,一开始就惊心动魄。微信图片_20230523145417.jpg

  再一点就是景观美,吸引人,有看头。这里是一座大型石灰岩溶洞,号称燕山水晶宫,世界活体溶洞奇观。你别看空间不大,精华可不少。光是世界级岩溶景观就有八个,还有八处国家级岩溶景观。它很像是博采众美而后的精编浓缩版。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目力所及,处处绝、处处奇。当你置身其中,被这些千姿百态,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奇石包围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忘了时间、忘了人间,仿佛生活在一个神话世界里。我忽然想起1986版的《西游记》,要是能把这儿的景致融入其中,那得平添多少仙气?只可惜那时这洞还在杳然沉睡,直到2003年,当地三个农民追逐猎物的偶然发现,才唤醒了已经在我们身边沉寂亿万年的美景。它一醒来,便跻身于我国最古老的溶洞之列,继而惊艳了世界。

  第三,我喜欢它的质朴与自然。就是说,它没有瞎捯饬,能以本色示人。国内很多溶洞一经开发,为了揽客和盈利,就会对溶洞进行太多的人工干预,比如照明,因为彩灯的过度滥用,花里胡哨儿,让人心里闹得慌。溶洞应该屏蔽喧嚣,用光怪陆离的色干扰,原本的自然美没了,就剩了妖里妖气丑陋的神头鬼脸,心里不舒服,这是光色的污染。从某种角度看,反映了当今人心的浮躁和媚俗。兴隆溶洞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它的用光恰到好处,直面素颜,让你能静下心来尽情欣赏。

  从叹为观止到静下心来,我便有了新的发现。据科学考证,这里的洞龄已有十四亿年,就是说微信图片_20230523145409.jpg,这里的溶洞已经生长了十亿年,恐龙才出现。又过了两亿年,在白垩纪的晚期,这个地球上不可一世的霸主和陆地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灭绝了,溶洞还在生长。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孤独地流浪漂泊了好久,直到二三百万年前,迎来了人类远祖的曙光。我说这些就是为了让自己清醒,眼前的溶洞是怎样的一个不可思议大工程。如今,我站在这里,一眼望断亿万年,真是罕世奇缘。

  “大美无言”。你想过吗?是什么力量给予我们这么美的呈现,到底是谁在这里一直默默无闻地苦干?水。对!就是水。的确,这里的一切全是它的功劳,这不得不让我又一次对柔弱的水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在《天璇随想》一文中,水的品格已经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里,水是摧枯拉朽的勇士,是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战神。在这儿,水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家,水之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它不但能切、能削、能镟、能刨,能挖、能镂、能塑、能雕、能磨、还能抛。它以柔克刚,简直是随心所欲。那形神、那意境,让你叫绝,让你惊诧。它的创造千姿百态任你痴思:石形如鞭、如剑、如盾、如筏;如枝、如叶、如丝、如花;如眼、如穴、如瀑、如坝。如钩、如针、如球、如塔。它的杰作巧思佳构任你遐想:石狲攀援、石隼微信图片_20230523145440.jpg展翅、石仙诵经、石马奔腾、石母张伞、石蛙高唱。举目洞顶,一排排石乳垂挂,就像一个巨型舞台天幕正在慢慢开启。竖琴高悬,就等着仙女来弹。俯视脚下,一节节石鞭石笋踊跃,呼啦啦地长出来。冰川历历,冰瀑欲滴,雪涛滚滚,搅起玉龙,倒海翻江,周天寒彻。水竟能那么浪漫潇洒地铸成如此奇趣壮美的景象。这不仅让我仰天长叹,难道这真是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柔柔弱弱的水的作为吗?我懂水吗?

  这里的石头还在生长,在一节长长的石钟乳前我停下来,手对着它生长地方,就有亮晶晶的水珠依依不舍地滴下来,柔柔的,凉凉的,我问:“你从哪里来?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是怎样的初衷,让你一往情深,无怨无悔?你用怎样的温情才把坚硬的石头溶入你的怀抱?然后负重前行,长途跋涉,直到这里,又不动声色地把它留下。

  一根通天石柱把我拦下,我驻足端详,才知道这是个要亿万年才能完成的壮举,你为媒,你为之,从无到有,经天纬地,何其艰难,但你坚信:“为之,难者亦易,不为,易者亦难。”为此,你拼命地挤、钻,先把洞顶抱死,然后一点一滴地在洞底筑牢根基,就这么开始了一场生死不渝地追求,一次次断裂,一回回崩塌,把你希望毁灭,把你的心揉碎,但是却从来没把你的意志摧垮。人生再长,不过百年。你一诺成就的石缘却要千百万年。石乳从天而降,石笋拔地而起,竟日地渴望那亲吻的瞬间,哪怕近在咫尺,也要千年、万年。但是你最终成全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美大爱。那一刻,没人为你欢呼,没人给你奖励,就这么恋恋不舍地默默望着它们融化在一起,而后悄悄离去。
微信图片_20230523145453.jpg

  我想起了老子,我觉得他是中国最早真正懂水的人。他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还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我想,他在华夏大地行走的时候一定见过水的这种杰作,所以他早就告诉我们,水有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你看,这溶洞里的一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水如此非凡却“善处下位,为而不争”,这是老子悟得的水之道。 “上善若水“,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箴言。

  还有一个人懂水,就是孔夫子,他说:“知者乐水。”这话,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喜欢。智者是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思想活跃,性情似水流。《韩诗外传》里,孔子谈到“知者乐水”时说:“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移,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孔子从水中看见智、礼、勇、德,知命,懂了他的水之道,也就懂了君子之道。

  敬畏自然,在澄怀观道中领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 ,二圣的水之道,异曲同工,本质上都是借水益智养德,浇灌出中国人真善美心灵的大道,人生在世,都能缘水道而行,这世界该有多美好。

  几十年站在讲台上,授业、解惑、传道。我始终说,教师就是一滴水,什么水?我想就应该像这溶洞里的水,抱远志,含风骨,蕴柔情,奉志守道,甭管干什么,都能留下最美的创造和节操。

  2023-5-20 于河北兴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经常旅游的人会领略各种各样的溶洞,欣赏他们光怪陆离的美。而作者在观赏一些溶洞之后,对兴隆溶洞更是情有独钟。原因是它与一些早期发现被旅游开发的溶洞相比,少了装饰,展现的是纯自然之美。作者由此引发深思,想到了水,想到了水与岩石相依相融,形成多姿多彩的景观,还想到了老子与孔子关于水的哲理,并领悟了“智者乐水”“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就如这大美溶洞,经过亿万年的历程,滋养人们的心灵。推荐阅读。编辑 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