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年龄究竟是个啥?

作者: 独上月楼 点击:1610 发表:2023-05-16 08:52:54 闪星:14

摘要: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没必要太把年龄当回事,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谣言,一个虚无,一个数字,只需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活好每一天。趁着生命还鲜活,趁着行动还自由,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创造,给未来的世界留一瞥光亮、留一点印记、留一丝念想,或许,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不留神跨入70门槛,耳畔频频响起“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温馨提示”。更有“多事者”在网上发布了所谓的“寿命概率”(不知是指中国还是世界),列举了从50岁活到100岁以上的寿命概率。其中,“活到70岁的概率是44%......能活到70岁,已经打败一半的人了”,我揣摩,这句话的潜台词该不是“你已经活够本了”?

忽然想到,年龄究竟是个啥?它对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年龄,汉语词汇。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标准答案如是说。

既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迈不过去的坎儿,人们为何还会谈“龄”色变(其实是谈“老”色变、谈“死”色变)?被誉为“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简媜给出的答案是,“中国人不喜欢谈老,更忌讳谈死,喜欢用‘福如东海、万寿无疆’的绣花鸳鸯被把生老病死遮住”。

想我第一次把年龄当回事,还是年届不惑时。我几乎是噙着泪水对应邀参加生日宴的朋友们宣称,我已人到中年,从此不过生日了!如今回想,哇,40岁,多年轻!

青春韶华时,我很喜欢唱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现在却绝口不提了。为啥?经历告诉我,“永远是年轻”,其实是唱给正在进行时的年轻人的。最怕有人对我说,“你都快70了,怎么还这样...还那样......”内心立马涌起一股莫名的挫败感。

不知不觉,年龄,已变成一种无形的精神桎梏。

因而,在当当网看到周国平先生的《年龄是一个谣言》上架时,急不可耐“秒下单”。感谢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提供了便捷通道。而在所有的需求中,精神需求排在首位。读书,则是解决这个需求的最佳捷径。

年轻时,我属于典型的“小资”,曾一字一句抄完张洁的《第二次握手》,几乎买齐了琼瑶的所有爱情小说,张爱玲的故事和她的经典语录,更是耳熟能详......然而,随着年龄一天天见长,一批男性作家如史铁生、王小波、周国平的图书开始成为我的阅读“主流”。

看得最多的还是周国平的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的周国平博士,今年78岁,系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哲学家,2016年第十届作家榜主榜排名第67位。读他的书,常会使我联想到两句成语: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家里的书架上,周国平的文集总是放在随手就能够到的醒目位置。枕边书经常更新,却始终给周国平文集留有一席之地。他的哲思性散文,经典而不咬文嚼字,深邃而不故作深沉,坦诚而不浅尝辄止,睿智却拒绝说教,可以给读者提供一种有深度且愉悦的阅读体验。他的书百读不厌,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斩获,我把他的书视为自己的“精神指引者”。

哲人说,知识并不能改变人的命运,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智慧,而哲学便是孕育智慧的摇篮。对我而言,汲取智慧的唯一方法,就是读智者的书,接受智者的点化,周国平先生就是一位经常给我开悟的智者。

只是,第一眼瞥见《年龄是一个谣言》的书名时,不免有瞬间的恍惚:年龄怎么可能是“谣言”?它分明是有根有据的存在。难不成,我们的周国平先生也开始“标题党”了?带着些许疑惑,我翻开书。

《年龄是一个谣言》是周国平先生的第七本文集,收录了周国平先生2015年至2021年的散文。他在序言中特别强调,“这是我进入古稀之年后的第一个结集。真是奇怪,我怎么就进入古稀之年了?我自己无此感觉,也不相信。”这段毫不掩饰的心里话,瞬间引爆我的共鸣。一向被我“顶礼膜拜”的周国平先生,竟然也有如此“孩子气”的时候?一下拉近了我与他心灵间的距离。

《年龄是一个谣言》内分12辑,分别是:《精神的维度》《文学的恩惠》《给自己留言》《生活的品质》《文化的空间》《阅读的力量》《哲人三章》《教育的使命》《新形势下的教育》《不尽的怀念》《自序补录》《序评辑录》,作为书名的《年龄是一个谣言》是一篇散文的标题,收在《给自己留言》这一辑里。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年龄是一个谣言》这部文集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周国平先生睿智思考的成果,闪烁着哲理的光芒,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丝毫嗅不到老爷子捻着胡须故作高深的的朽味儿,反倒透着一股蓬勃、灵动、向上的朝气。阅读的过程,轻松而愉悦。合上书籍的一刻,内心豁亮,神清气爽。

为啥说“年龄是一个谣言”?周国平先生列举了这样一些“证据”——

第一,每天上午,他都要背着双肩包走出家门,穿越一个公园,去自己的工作室上班——也就是写作。公园里多是健身和跳广场舞的老人,“这些扎堆的退休老人似乎成立一个参照,衬托出了我的不同,使我坚信自己不是一个老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我的词典里没有退休这个词,一个不退休的人当然不会老。

第二,“在别人眼里,我大约也不是一个老人。”经常的情形是,别人初次知道他的年龄,立即会露出惊讶的神情,不肯相信。

第三,“在我的家里,比我小许多岁的妻子、青年期的女儿、少年期的儿子,在我面前都毫无敬老的恭顺或惧老的谨慎,相反是百无禁忌,恣意笑谑。”他说,相对年轻的家庭结构和活泼的氛围,或许是他的“抗老神器”。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他认为,“由父母的告知,由身份证和户口簿上的记载,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出生日期,据此计算出了自己的年龄。如果没有这样的告知和记载,单凭记忆,你是不可能判断出自己的年龄的。”所以,无论在记忆中还是感觉中,年龄都找不到证据,他只是依据外界的某些信息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

如此说来,“年龄是一个谣言”的观点,的确可以成立。只是,年龄并非无影无形。脸上越来越深的皱纹,即使染过也难免从鬓角滋出的白发,再也无法快步行走的蹒跚,都在若隐若现中“指控”你瞒不住的老龄。可又能怎样呢?周国平说得好,“人都活在当下,你当下的状态年轻,你就是年轻。”

活在当下的,是人的状态和心态,而不是年龄那个干巴巴的数字。u=74035122,2092690255&fm=224&app=112&f=JPEG.jpg

忘记在哪儿看过,人的年龄,可以分为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自然年龄是记载在户口本上的;生理年龄是指身体的实际状况,“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脏”就是典型的例子;心理年龄则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健全程度,也有“智力年龄”一说。最搞笑的是,在我60岁那年,曾与女儿一起测试心理年龄。结果是,她24,我25!不甘,重测,我故意在一些答案上作了“老成”的选择。结果,也只提高了3岁,还是不足30岁!我高度怀疑那个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但是否也说明,人的心理年龄是真实存在的,譬如我们常说的“童心”。

“即使年龄是一个谣言,生老病死却是人生的真相。”“正因为人终有一死,愈加证实了年龄是一个谣言。用死后的眼光看,寿命的长短并无区别。一切年龄最后都归零。既然如此,就更不必在乎年龄了。无论什么年龄的人,唯有一件事是应该做和可以做的,就是活好每一天。

“活好每一天!”这才是应对年龄挑战的科学态度。“蜡烛不能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吹灭,即使一支点燃不久的生日蜡烛,也有可能被偶然的一阵风吹灭,所以,能燃多久就燃多久吧。”这是一个很诚实也很有趣的比喻,为“活好每一天”这个抽象的结论注入了灵动的形象。

总在哀泣老之将至,总在计算自己的“归期”,当是最愚蠢的活法。与其在恐慌中计算自己年龄的增长,不如开开心心迎接每一个黎明。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全新的世界;每天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也是全新的自己。不妨开心地对自己说,你好,新的一天开始啦,你看,你还活着,多美妙!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没必要太把年龄当回事,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谣言,一个虚无,一个数字,只需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活好每一天。趁着生命还鲜活,趁着行动还自由,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创造,给现今以及未来的世界留一瞥光亮、留一点印记、留一丝念想,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且不说,翟志刚55岁上太空,李白58岁“千里江陵一日还”,辛弃疾66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活到105岁的杨绛先生。93岁时,她出版了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出版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走过人生一个多世纪的她,又是如何看待年龄和人生的?不妨听听她的百岁感言:“人活百岁,世事看透,方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世间万千宠爱,得之我幸,不得也没什么不幸。”

杨绛先生去世的当天,周国平写了一篇悼文《智者平静地上路》。文章开头写道:“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先生走了,她的离去是安静的,一如她在世的时候。敬爱她的人们,也许有些悲伤,但更多的是看到一个美丽人生圆满落幕的欣慰。”读到此,一个叫做“觉醒”的关键词哗地跃入脑海。

其实,讨论年龄这件事,关乎一个人灵魂的觉醒。周国平有个精辟的论断,“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觉醒。如果不能觉醒,哲学就只是逻辑,信仰就只是姿态,经典就只是文献,教育就只是培训,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你的。”怎样才算是灵魂的觉醒?周国平认为有三个主要标志:其一,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不被习俗和潮流所左右;其二,清楚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禀赋和志业所在,不被风向和机遇所左右;其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所左右。“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种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你打败”。在真正觉醒的灵魂面前,年龄从来不是障碍。

我认为,走进人生晚秋的老人,首先要放下年龄的包袱,轻装前行,还要练就一副“淡定与从容”的心态,把“活好每一天”视为人生坐标,追寻灵魂的觉醒,体悟精神的成长,活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譬如,不自私,不悲观,不偏执;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感恩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总之,不枉我们来世界走一趟。

就像此刻,志同道合的我们在银河悦读网无功利地快乐写作、快乐阅读、快乐交友......云淡风轻,内心澄澈,这或许也是灵魂觉醒的一种样子?!

“我知道什么呢?——所以我年轻。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只要活着,

青春就是一种轮回。

而忘记年龄的人不会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篇读书笔记直接把问题抛出来,这个问题在周国平的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到了一定岁数,年龄是我们不愿提及的,世俗中它代表一个人衰老程度,但周国平的《年龄是个谣言》向我们揭示年龄更深的内涵:觉醒才是智者该做的事,在年轮里注入时代新鲜的血液,活出你最想活出的样子,否则年龄就是滑向终点的一个个数字。作者对年龄的纠结由来已久,直到遇到周国平的《年龄是个谣言》这本书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周先生用哲学思维揭示年龄不老的秘诀,作者也在古今名人不老神话里得到启示,“要放下年龄的包袱,轻装前行”,做你想做的事,年龄就超出数字之外,你就活得超脱自然了。“朝闻道夕死可矣”,活着更重要的是价值体现,用信仰的衣钵包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就一定能做到。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