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罗援: 英勇阻敌筑铁墙

作者: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委会 点击:5508 发表:2023-05-06 16:43:25 闪星:7

摘要:第90面战旗故事

罗援谈《百面战旗红》“阻击战英雄团”之精神特质:

昔日英雄 今朝好汉 血脉相承 红旗不倒


1947年,在我军有力反击下,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屡战屡败,被迫转入重点进攻,把矛头指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我军顺势吹响战略反攻的号角。6月中下旬,刘邓大军4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吹嘘的“黄河天险等于40万大军”的神话,然后迅疾包围山东郓城,吸引国民党王敬久第2兵团匆忙来援,拉开了鲁西南战役序幕。

7月中下旬,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奉命在金乡县以北万福河岸阻击援敌,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关系整个战役成败。作为组建不久的原地方武装,1团在装备低劣、缺员较大的情况下,连续阻击5昼夜,使敌寸步难行,将装备优良、兵源充足的国民党军约一个主力团击溃,有力保障了野战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军整编66师的决胜行动。战后,1团受到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通令嘉奖,冀鲁豫军区授予该团“阻击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鲁西南战役,是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第一仗,也是粉碎蒋军重点进攻山东的关键一仗,刘邓首长做出了“攻敌一点,吸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灵活部署,务求完胜敌人。

7月8日,我军攻破郓城,全歼守敌。姗姗来迟的国民党东路援军整编第70师(1个半旅)、整编第32师和第66师主力,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地区,由北向南摆成一字长蛇阵,犹豫观望。

我军遂调整兵力,将整编第66师包围于羊山,并发起凌厉攻势。

得知整编第66师告急,蒋介石慌忙飞抵开封坐镇指挥,调兵遣将,企图解羊山集之围。

刘伯承、邓小平为瓮中捉鳖,防敌突围,下达了坚决阻敌增援的作战命令。

独立1旅1团为按时到达指定阻击地点,冒着瓢泼大雨,不顾一切地急行军。7月14日凌晨,独立1旅到达羊山集以南30里处的万福河北岸。

此地有个石店村,是从金乡北去羊山的咽喉要地,敌必攻、我必守。旅长汪家道叫来团长苟先学、政委杨基明命令:“你们1团就给我牢牢钉在这里。”

苟先学、杨基明毫不含糊,立即布置,将主要防御地段交给1营,核心阵地就设在石店村。2营展开在河北岸公路东西700米宽的一条线上,作为1营的后盾。3营放在2营右后。全团立即构筑防御工事。

上午10时,国民党整编58师先头部队到达万福河,阻击战打响。敌1 个营兵力向我1营3连阵地隐蔽接近。当敌人距阵地 50米时,1营3连6班率先开火,随即全连果断出击,与敌肉搏,打退了敌人的试探性进攻。

接着,敌人对1团阵地反复实施炮击,然后出动飞机、坦克,掩护步兵,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不断冲击1团阵地,并包围了石店村,企图突破隘口,打通公路,驰援羊山集,但均被我军击退。

几天下来,凭借装备优势,敌人发疯般地频繁进攻,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战斗一场比一场激烈。我军则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石店村地势较高处有座小庙,3连2排排长李勇率领全排固守在这里。风雨交加中,国民党军两辆坦克围着小庙猛烈轰击,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向我方逼近。

李勇在3连连长重伤、指导员牺牲的情况下,主动担起指挥重任。他掂量着手中简陋的武器和不多的弹药,决定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带着1排副排长袁茂长和几名战士一下子冲到了敌人坦克旁边。

见坦克防卫严密,李勇大喊一声“先别管坦克了”,转而和1排长张继成端着机枪横扫,当场毙敌数十人,打得敌步兵狼狈逃窜。

激战中,李勇身体已多处负伤,左腿被打断,但他仍咬着牙,以顽强的毅力指挥作战,依托战壕又挡住了敌人的多次攻击。

几天下来,1团凭借劣势装备,打退了敌人50余次空地一体进攻,损失也极大。坚守石店村小庙阵地的3 连,只剩下了30 余人。

但1团始终锐气不减,顽强作战,如铜墙铁壁一般,令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

6天中,1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击退了多路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把阻击战打成了歼灭战。至 19日夜,1团奉命将阵地完整交给了接防部队,为保证羊山集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鲁西南战役,共歼敌4个整编师,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夺取全国胜利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打响了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第一炮。

毛泽东主席看到战报后非常高兴,高度评价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后,鉴于万福河阻击战在鲁西南战役中的关键意义,冀鲁豫军区授予战功卓越的独立1旅1团“阻击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同时,授予1团1营3连“阻击战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1团1营3连2排排长李勇“战斗英雄”称号。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8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整编,冀鲁豫军区部队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独立1旅改为31旅,1团改为91团,一下子从地方部队跨入到了野战部队行列,由偏师跃升为主力。

在阻击黄百韬整编第25师增援时,91团首当其冲,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极大的伤亡代价,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接着,在济南战役中,91团参与了8个纵队的大型阻援行动。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徐东阻击战中,参与了阻击敌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的战斗,确保了华野主力攻陷碾庄圩,聚歼黄百韬。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作战中,11纵归建中野。先是在双堆集附近阻击增援黄维的李延年第7兵团,后又作为东集团,统一指挥中野第11、9纵队,第4纵队13旅,豫皖苏独立1旅,围攻双堆集。

第11纵队在打张围子、杨四麻子战斗时,91团立下头功,还将乘坦克狂逃的黄维俘获,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划上了完美句号。

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91团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7军49师145团。渡江南下后,军主力打到贵州,49师则一直追到滇东,把李弥部打出了国境。

这时扛着“阻击战英雄团”大旗的145团,战斗力超强,所向披靡,已成为军、师一等一的主力团。

1952年3月17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第17军撤销。以49师师部和145团为基础,加上部分力量,成立了贵州军区轻装步兵师,后又改回步兵49师,归昆明军区建制,参加贵州剿匪斗争。

1969年底,49师划归陆军第11军建制,改番号为陆军31师。巧合的是, 145团又改回91团番号,22年一个轮回。表面上看,“阻击战英雄团” 似乎又转到了原点,但实际上,战旗却发端在鲁西南,飘扬于大西南。

1979年2月17日拂晓,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在昆明军区前指指挥下,陆军第11军向云南金平当面的越南莱州省封土地区发起进攻。

31师位于本军正面,加强云南省军区边防14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7连等部,奉命歼灭巴南棍、麻栗坡、天泛地区守敌,再向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实施突击。

91团高擎“阻击战英雄团”战旗,敢打敢拼,勇猛穿插,打出了难以置信的“六个第一”,再次成为闻名全军的新一代攻坚克难的英雄部队。

第一个“第一”:成为还击作战中我军穿插最为神速的部队。2月17日清晨6时30分,91团2营4连3排迅速向929高地发起冲锋,经10分钟战斗,击溃敌军一个班的防守,顺利夺取该高地,为全营穿插撕开了口子。同时,91团副团长廖锡龙率2营沿929高地翼侧,向船头地区迂回穿插。

9时35分,4连连长邓多典率领尖兵1排,在热带丛林中神速插入敌后12公里,赶到了目的地船头附近,立即向敌军发起攻击,占领了船头的要点,并控制了巴(沙)封(土)公路,切断了逃敌退路。6连也提前一个半小时穿插并占领了544高地。

经过双方激战,91团2营以牺牲1人,负伤2人的较小代价,毙敌67人,俘敌8人,缴获82迫击炮一门,配合师炮兵击毁敌军107火箭炮3门。

船头穿插战,被认为是1979年中越战争中众多穿插战中,最成功的一次穿插行动。

第二个“第一”:创造了我军首次在境外以一个加强步兵团歼灭敌军一个加强步兵营的范例。3月4日,我军撤退回国前,91团在军、师炮火的支援下,首先歼灭凉水井地区之敌,而后绕路奔袭距我金平县城较近并有敌军一个营防守的重要据点班绕散,在撤军中杀回马枪,拔除了这颗钉子。

5日18时30分,91团向班绕散之敌1661高地发起攻击。经过两天半激战,突破敌人几十道堑壕,攻占2010高地及1661高地等10座高地,接着连续打退敌几十次反冲击,于8日凌晨4时完全攻占班绕散敌军据点,我方以牺牲57人的代价,毙敌317名,俘敌5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班绕散攻坚战的胜利。

第三个“第一”:成为云南战区唯一被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等功臣团”。91团在越南境内作战23天,进行了大小战斗共计29次,深入越境内23公里,给敌军莱州省741团1、2营,316A师193团一部及部分地方公安部队以歼灭性的打击。
  全团共击毙敌人666名,俘敌15名;缴获各种枪支233支,各种火炮20门和其它大批物资,并摧毁了大量军事设施。敌我伤亡约7:1,我以较小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战评,全团65%的单位、48.8%的个人荣立战功。总参表扬了91团全体指战员,中央军委授予91团“二等功臣团”荣誉称号。

第四个“第一”:是集体和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最多的团。战后,昆明军区授予步兵2连为“猛虎2连”,3营副营长刘孝坤为“战斗模范”;全团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连1个、排8个、班11个,个人荣立一等功的32人,二等功的163人。

同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91团为“二等功臣团”,3营为“英雄营”,9连为“猛虎连”。授予2连班长蒋金柱烈士、2连副班长禇万林、9连副班长李光辉为“特级战斗英雄”,9连副班长陶少文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第五个“第一”:成为入选教学和研究战例最多的步兵团。91团的班盆河袭击捕俘战、船头穿插战、木桑攻坚战、946高地西南无名高地抗敌反冲击战、班绕散地区进攻战等5次战斗,被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作战成功战例。

第六个“第一”:成为唯一打响战前第一仗的部队。1979年2月6日,91团在中越边境班盆河进行了捕俘袭击作战,以牺牲1人的代价,击毙敌中尉以下21名,俘敌1名,缴获轻机枪1挺、四0火箭筒1具、冲锋枪6支。

从“阻击战英雄团”到“二等功臣团”,晋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走过了万水千山,战旗飘扬,所向披靡,无愧为英勇善战的龙虎之师!

笔者感到荣幸的是,陆军第11军组建之初,首任军长董占林为了迅速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在大理三塔寺举办了一期全军连以上干部集训。91团1连担任示范连,我当时刚调到军作训处任参谋,派往这个连队学习、锻炼,任代理副连长,亲身感受到了这支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终生受益。


【正文】

              英勇阻敌筑铁墙

——《百面战旗红》之“阻击战英雄团”

 

1947年,在我军有力反击下,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一挫再挫,难以为继,转而推行重点进攻,把矛头指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我军顺势吹响战略反攻战斗号角。6月中下旬,刘邓大军4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以突然迅猛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歼敌一部,粉碎了蒋介石吹嘘的“黄河天险等于40万大军”的神话,然后迅疾包围山东郓城,吸引国民党王敬久第2兵团匆忙来援,拉开了鲁西南战役序幕。

7月中下旬,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奉命在金乡县以北万福河岸阻击援敌,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关系整个战役成败。作为组建不久的原地方武装,1团在装备低劣、缺员较大情况下,连续阻击5昼夜,拒敌于咫尺,寸步不让,将装备优良、兵源充足的国民党军约一个主力团击溃,有力保障了野战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军整编66师的决胜行动。战后,1团受到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通令嘉奖,冀鲁豫军区授予该团“阻击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图片11.png


阻击战打垮了“多路围攻”

鲁西南战役,是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第一仗,也是粉碎蒋军重点进攻山东的关键一仗,刘邓首长做出了“攻敌一点,吸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灵活部署,务求完胜敌人。

图片10.png 

7月8日,我军破郓城,全歼守敌。姗姗来迟的国民党东路援军整编第70师(1个半旅)、整编第32师和第66师主力,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地区,由北向南摆成一字长蛇阵,犹豫观望,进退两难。

我军主力遂调整兵力,迎敌而上,分割敌人,将整编第66师团团包围于羊山,并发起凌厉攻势。

羊山地处金乡以北,为鲁西南战略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精锐之师整编第66师被困后,便依托羊山有利地形和日伪修筑遗留下的据点构筑工事,企图坚守要塞,凭险待援。

得知整编第66师告急,蒋介石也慌忙飞抵开封坐镇指挥,调兵遣将,企图解羊山集之围。

刘伯承、邓小平为瓮中捉鳖,防敌突围,下达了坚决阻敌增援的作战命令。

时间就是胜利。独立1旅1团为按时到达指定阻击地点,全团转为急行军。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路途崎岖,山道泥泞,人跑起来像扭秧歌一样,东倒西歪,不断摔跤。有的战士脚陷在泥中拔出来鞋子掉了也顾不上找,光着脚接着跑。  

团长苟先学站在一高岗处,风雨中扯开四川大巴山人特有的洪亮嗓门高喊:“不要停呦,坚持一哈就会赶到敌人前里头。”就这样,全团没有一个掉队的。

7月14日凌晨,一夜急行的独立1旅到达羊山集以南30里处的万福河北岸。旅长汪家道、政委孙仁道、参谋长杨昆立即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

金乡县相隔羊山集50里,以一条公路相联,唯有一座石桥横跨万福河。河北岸有个石店村,是从金乡北去羊山的咽喉要地,敌必攻、我必守。旅长汪家道叫来团长苟先学、政委杨基明命令:“你们1团就给我牢牢钉在这里。”

苟先学、杨基明毫不含糊,立即布置,将主要防御地段交给1营,核心阵地就设在石店村。2营展开在河北岸公路东西700米宽的一条线上,作为1营的后盾。3营放在2营右后。全团立即构筑防御工事。

恶战前,旅参谋长杨昆又来到1团检查,指定1营1连占领石家店东南角上的3个独立院子,并叮嘱合理调配力量,随时准备沿河向两翼扩展。

上午10时,国民党整编58师先头部队到达万福河,阻击战打响。敌1 个营兵力向我1营3连阵地隐蔽接近。当距阵地 50米时,1营3连6班率先开火,随即全连果断出击,与敌肉搏,打退了敌人的试探性进攻。

接着,敌人对1团阵地反复实施炮击,然后出动飞机、坦克,掩护步兵,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不断冲击1团阵地,并包围了石店村,企图突破隘口,打通公路,驰援羊山集,但均被我军击退。

几天下来,凭借装备优势,敌人发疯般地频繁进攻,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战斗一场比一场激烈。我军则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一军当关,万军莫开,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1683361863748752.png

                                        英雄排长李勇 

石店村地势较高处有座小庙,3连2排排长李勇率领全排固守这里。风雨交加中,国民党军两辆坦克围着小庙猛烈轰击,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向我方逼近。

李勇在3连连长重伤、指导员牺牲的情况下,主动担起指挥重任。

李勇参军前就是我方村长,年龄较大,很有斗争经验。他掂量着手中简陋的武器和不多的弹药,觉得这样打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于是决定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带着1排副排长袁茂长和几名战士一下子冲到了敌人坦克旁边。

准备用手榴弹炸坦克时,却发现坦克已把枪眼堵死、顶盖关严,无处下手。坦克发了疯地冲撞,打旋儿,直接将副排长袁茂长甩了下来,并从他身上凶狠地碾压过去。幸亏袁茂长身下是一段战壕,才免遭厄运,但仍昏迷了一整天。

图片8.png 

见没有办法对付坦克,且近战中坦克威胁已经锐减,李勇大喊一声“先别管坦克了”,转而和1排长张继成踩着敌人的尸体直冲敌群,端着机枪横扫,当场毙敌数十人,打得敌步兵狼狈逃窜。失去步兵掩护的坦克孤掌难鸣,顿时不再嚣张。

望着一溜烟撤回去的坦克,李勇哈哈大笑。李勇出生在江苏沛县韩楼村的贫苦农民家中。1938年,19岁的李勇参加了抗日游击队,1年后进入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钢枪队”。因与日伪顽军作战两次负伤,转到地方工作。

1946年6月,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李勇带领村里青壮年参军,由于战斗中一直冲锋在前,非常勇敢,没多久便被提为排长。

李勇参军时叫李光法,团长苟先学见他是块打仗的料,笑道:“李光法李光法,太拗口,你个龟儿子打仗不怕死,叫李勇更巴适。”李光法遂改叫李勇。

激战中,李勇身体已多处负伤,左腿被打断,但他仍咬着牙,以顽强的毅力指挥作战,依托战壕又挡住了敌人的多次攻击。

副排长袁茂长苏醒后,见眼前阵地差不多都被炸平,小庙几乎坍塌,战士所剩无几,又马上加入2排战斗。

几天下来,1团凭借劣势装备,打退了敌人50余次空地一体进攻,损失也极大。坚守石店村小庙阵地的3 连,只剩下了30 余人。

在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的强敌面前,1团始终锐气不减,顽强作战,敢打敢拼,如铜墙铁壁一般,令敌人不能越过阵地一步。

每当力量减员过大,政委杨基明就立即组织各营、连调整力量,重新编组,迅速恢复战斗能力。

鏖战期间,当地南杨楼村党支部组织村里老百姓踊跃支前,给部队抬担架,做饭送衣,甚至送子女直接参军,极大鼓舞了1团将士。

6天中,1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击退了多路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把阻击战打成了歼灭战。至 19 日夜,1团奉命将阵地完整交给了接防部队,为保证羊山集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鲁西南一仗,打惨了国民党军第2兵团司令王敬久,也打懵了一心发动内战的蒋介石。此时,志大才疏的蒋介石再次发挥了神助攻的作用,于7月21日严命199旅向羊山突击前进,被刘伯承、邓小平略施巧计,合力围歼。

图片7.png 

在增援彻底无望情况下,羊山之敌困兽犹斗,敌我双方在地堡、壕沟、城区、民居中反复争夺。敌人尸横遍野,战况空前惨烈。

7月28日10时,整编第66师师长宋瑞珂及部属400余人,被压缩到羊山集东北角的一座高楼和两所平房内做最后挣扎。我军攻坚攻心双管其下,2小时后,宋瑞珂率部哆哆嗦嗦举手投降,羊山攻坚战结束。

鲁西南战役,共歼敌4个整编师,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夺取全国胜利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打响了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第一炮。

毛泽东主席看到战报后非常高兴,高度评价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后,鉴于万福河阻击战在鲁西南战役中的关键意义,冀鲁豫军区授予战功卓越的独立1旅1团“阻击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同时,授予1团1营3连“阻击战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1团1营3连2排排长李勇“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胜利间隙,1团抓紧开展评功评奖、学习英模、搞好善后活动。苟先学、杨基明等1团领导联名给已转至后方救治的李勇写了封嘉奖信,信中深情写到:“你真是不愧叫李勇。你们3连的勇士们给人民立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劳······大家要学习你们,学习你们的坚决、英勇、顽强······”

1683361945118741.png

  

地方军打成了“绝对主力”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8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整编,冀鲁豫军区部队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独立1旅改为31旅,1团改为91团,一下子从地方部队跨入到了野战部队行列,由偏师跃升主力。

1团不是一个渊源很深的部队,能取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其前身原为中共平原分局党校特务团,是在抗战后期由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等特务连凑起来的部队,不像其他部队,都有些红军的老底子。

1团所在的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也是新组建的混编旅,带有地方部队特色,武器装备相对简陋,非战斗人员多,人员军事素质尚待提升。

但1团也有其自身优势,就是作为原保卫分局党校的部队,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适应能力强,武器配备较齐。

尤其是经过鲁西南战役历练后,1团改编为91团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加强,政治素质和战斗力都明显提升,成为了一支年轻、有朝气的战斗部队。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之战略任务需要,第11纵队成立后继续担负偏师之职,暂归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指挥,掩护刘邓大军经略中原。

作为由地方武装新晋的偏师新旅,11纵队及其所属旅团开始并不完全适应华野的紧张节奏和恶战模式。但在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率领下,虚心接受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粟裕的指挥,在险境中求生存,在战火中受锤炼,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磨砺,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阻击战英雄团”改称91团后,在11纵迅速成为响当当的主力团,攻防兼备,常担负急难险重任务。

11纵队亦称“王张纵队”,司令员王秉璋为红军时期红1军团作战参谋出身,当过军团作战科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115师作战处长,后来升任教导3旅副旅长、代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堪称智勇双全的战将。政委张霖芝是河北南宫人,一直在冀鲁豫地区工作,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对部队人才培养和搞好各项保障,起了关键作用。

“王张纵队”进步飞快,与军政主官密切配合、领导得力息息相关。

1683361955105939.png 

1948年6至7月间,“王张纵队”参加了由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

在阻击黄百韬整编第25师增援时,91团首当其冲,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极大的伤亡代价,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接着,在济南战役中,91团参与了8个纵队的大型阻援行动。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徐东阻击战中,参与了阻击敌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的战斗,确保了华野主力攻陷碾庄圩,聚歼黄百韬。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作战中,11纵归建中野。先是在双堆集附近阻击增援黄维的李延年第7兵团,后又作为东集团,统一指挥中野第11、9纵队,第4纵队13旅,豫皖苏独立1旅,围攻双堆集。

王秉璋以“对壕作业,逼近冲锋”的战术,向死硬的“铁核桃”黄维兵团余部发出最后猛击。在这场血战中,第4纵队13旅打杨围子打出了一个“钢铁营”;第11纵队打张围子、杨四麻子91团立下头功,还将乘坦克狂逃的黄维俘获,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划上了完美句号。

1683361963131870.png 

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91团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7军49师145团。渡江南下后,军主力打到贵州,49师则一直追到滇东,把李弥部打出了国境。

这时扛着“阻击战英雄团”大旗的145团,战斗力超强,所向披靡,已成为军、师一等一的主力团。

1952年3月17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第17军撤销。以49师师部和145团为基础,加上部分力量,成立贵州军区轻装步兵师,后又改回步兵49师,归昆明军区建制,参加贵州剿匪斗争。

49师先是调归成都军区建制,参加四川西部黑水平叛剿匪作战,1958年5月19日调归昆明军区建制,一直随49师作为相对独立、机动性强的部队,在西南边疆担负军事斗争任务。

从上述战斗历程可以看出,145团一直是49师的核心主力团,长期形成了攻守兼备,以守为攻的战斗作风,始终保持着“阻击战英雄团”的优秀特质。

1969年底,49师划归陆军第11军建制,改番号为陆军31师。巧合的是, 145团又改回91团番号,22年一个轮回。表面上看,“阻击战英雄团” 似乎又转到了原点,但实际上,战旗却在不断南进,发端在鲁西南,飘扬于大西南。

 

还击战打出了“六个第一”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前,31师从乙种步兵师扩编为甲种步兵师,辖步兵第91、92、93团和炮兵团。

31师由于长期驻守西南边疆,对当地社会情况及地形、气候特点非常熟悉,师和部分团指挥员都有一定实战经验,成为第一批参战的部队。

1979年2月17日拂晓,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在昆明军区前指指挥下,陆军第11军向云南金平当面的越南莱州省封土地区发起进攻。

31师位于本军正面,加强云南省军区边防14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7连等部,奉命歼灭巴南棍、麻栗坡、天泛地区守敌,再向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实施突击。

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局部战争中,91团高擎“阻击战英雄团”战旗,敢打敢拼,勇猛穿插,打出了难以置信的“六个第一”,再次成为闻名全军的新一代攻坚克难的英雄部队。

1683361972915716.png 

第一个“第一”:成为还击作战中我军穿插最为神速的部队。2月17日清晨6时30分,91团2营4连3排迅速向929高地发起冲锋,经10分钟战斗,击溃敌军一个班的防守,顺利夺取该高地,为全营穿插撕开了口子。 同时,91团副团长廖锡龙率2营沿929高地翼侧,向船头地区迂回穿插。

9时35分,4连连长邓多典率领尖兵1排,在热带丛林中秘密神速插入敌后12公里,赶到了目的地船头附近,立即向敌军发起攻击,占领了船头的要点,并控制了巴(沙)封(土)公路,切断了逃敌退路。6连也提前一个半小时穿插并占领了544高地。

2营的神速穿插到位,完全出乎敌军预料,打乱了敌军防御部署,使其整个边境防御体系迅速崩溃。

经过双方激战,91团2营以牺牲1人,负伤2人的微小代价,毙敌67人,俘敌8人,缴获82迫击炮一门,配合师炮兵击毁敌军107火箭炮3门。

船头穿插战,被认为是1979年中越战争中众多穿插战中,最成功的一次穿插行动。

第二个“第一”:创造了我军首次在境外以一个加强步兵团歼灭敌军一个加强步兵营的范例。3月4日,我军撤退回国前,91团奉命加强云南省独立师3团1营,在军、师炮火的支援下,首先歼灭凉水井地区之敌,而后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手段,绕路奔袭距我金平县城较近并有敌军一个营防守的重要据点班绕散,在撤军中杀回马枪,拔出这颗钉子。

5日18时30分,91团向班绕散之敌1661高地发起攻击。经过两天半激战,先后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猛烈轰击、连续冲击,正面佯攻、侧面强攻,迅速抢占、断敌退路等战术手段,反复冲击,多次迂回,突破敌人几十道堑壕,攻占2010高地及1661高地等10座高地,接着连续打退敌几十次反冲击,于8日凌晨4时完全攻占班绕散敌军据点,我方以牺牲57人的较小代价,毙敌317名,俘敌5名;缴获各种火炮13门、机枪27挺、步枪119支及大量的军用物资,取得了班绕散攻坚战的胜利。

班绕散进攻战斗中,91团在任务紧急、敌情不明、地形不熟、准备时间短促的情况下,边打边准备、攻得猛、打得狠。

战前侦知,有敌1个营的防守兵力防守。战后查证,1661高地为莱州省741团1营营部带两个连。结果,91团硬是把这锅夹生饭吃了下去,彰显了“阻击战英雄团”善于攻坚的过硬实力。

第三个“第一”:成为云南战区唯一被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等功臣团”。91团在越南境内作战23天,进行了大小战斗共计29次,深入越境内23公里,给敌军莱州省741团1、2营,316A师193团一部及部分地方公安部队以歼灭性的打击。

全团共击毙敌人666名,俘敌15名;缴获各种枪支233支,各种火炮20门和其它大批物资,并摧毁了大量军事设施。敌我伤亡约7:1,我以较小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战评,全团65%的单位、48.8%的个人荣立战功。总参表扬了91团全体指战员,中央军委授予91团“二等功臣团”荣誉称号。

第四个“第一”:是集体和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最多的团。战后,昆明军区授予步兵2连为“猛虎2连”,3营副营长刘孝坤为“战斗模范”;全团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连1个、排8个、班11个,个人荣立一等功的32人,二等功的163人。

同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91团为“二等功臣团”,3营为“英雄营”,9连为“猛虎连”。授予2连班长蒋金柱烈士、2连副班长禇万林、9连副班长李光辉为“特级战斗英雄”,9连副班长陶少文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图片2.png 

第五个“第一”:成为入选教学和研究战例最多的步兵团。91团的班盆河袭击捕俘战、船头穿插战、木桑攻坚战、946高地西南无名高地抗敌反冲击战、班绕散地区进攻战等5次著名战斗,被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作战成功战例,对总结这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大有裨益。

第六个“第一”:成为唯一打响战前第一仗的部队。1979年2月6日,91团在中越边境班盆河进行了捕俘袭击作战,以牺牲1人的极小代价,击毙敌中尉以下21名,俘敌1名,缴获轻机枪1挺、四0火箭筒1具、冲锋枪6支。

此战是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全面开战之前,我军遂行规模最大、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战斗。 

图片1.png 

从“阻击战英雄团”到“二等功臣团”,晋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走过了万水千山,打垮了形形色色的敌人,无愧为英雄辈出的龙虎之师!

如今,这支英雄部队今非昔比,装备精良,合成多能,驰骋南疆,更加威武雄壮,成为令敌心恐胆寒的陆上猛虎,重装精锐。

战旗前他们庄严发誓,继承先烈革命遗志,弘扬顽强战斗精神,狠抓质量建军,攻则破,守则坚,无往而不胜,永远成为挡在敌人面前的一道铁壁钢墙。

                (参加创作人员:叶征、宋志远、谢海巢、欧阳青)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阻击战英雄团

授旗时间:1947年7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

授旗领导机关:冀鲁豫军区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团前身是1944年冬中共平原分局党校特务团,由冀鲁豫军区特务连、冀南军区特务连、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连和第5军分区2个连合编组建;1945年6月,补入水东军分区2个连,改编为冀鲁豫军区29团;1946年1月,整编为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1团;1947年8月,冀鲁豫军区部队升格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独立1旅改为31旅,1团改为91团;1948年5至7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1团仍称91团;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31旅改称49师,91团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7军49师145团;1952年3月17日,第17军撤销,49师以师部和145团为基础,加上46师137团、47师141团及50师149团团直、贵州军区炮兵团山炮营和部分团属迫击炮连,合并为贵州军区轻装步兵师,后又改回步兵49师,仍为145团;1957年6月3日,49师调归成都军区建制;1958年5月19日,49师调归昆明军区建制;1969年11月25日,改番号为陆军第11军31师91团,随后移防云南大理;1985年10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4集团军31师91团;1998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4集团军31师装甲团;2013年12月,以装甲团为主整编为机械化步兵31旅;现为南部战区陆军75集团军某合成旅。

战旗精神: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能攻善守,雷厉风行

6c05a00a79337aef82a83f5244961fc.jpg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