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钢铁精神钢铁营 融入骨血铸战魂

作者: 南庄隐士 点击:5964 发表:2023-04-20 06:25:12 闪星:7

摘要:清风店一役开始,“钢铁精神“成为“钢铁营“融入骨血的战魂,在后来历次战斗中,2营的勇士打不垮、冲不散、攻必克、守必固,能攻能守,先锋出击,所向无敌,钢铁精神代代传承,将在新的战场迎风飘扬。

       引子

       大约一个月前,我有幸加入罗援将军领衔主编、叶征教授总策划、李玲及银河悦读网为总召集人和原创首发平台的《百面战旗红》集体创作团队,成为 “钢铁营”战旗故事的初稿作者之一。

      “钢铁营”,是1947年10月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所辖第2纵队第6旅第16团第2营的一面战旗。第2营在清风店战役的多次激战中,勇猛冲杀,直插敌军部,共毙敌170余人,生俘国民党第3军中将副军长杨光钰以下320余人。钢铁营后延续为第26集团军步兵第200旅第1营,现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某合成第营。

       为寻找更多历史资料,圆满完成创作任务,经多方联系,笔者驱车行程两千里,专门登门bc7c711add60de633eead3710e2d4a2.jpg采访了参加过青沧战役尚存的老兵王玉贵老人,瞻仰了青沧战役烈士陵园和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

       2023年4月的一天,笔者来到已93岁高龄王玉贵老人的沧州家中,他曾经参加过青沧战役,是仍健在为数不多的老战士之一,当年他只有18岁。

      王玉贵老人虽已年高,耳朵也有些背,已听不清笔者的寻问,只能通过大儿子的“翻译”。当他得知,笔者来的目的后,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述了青沧战役的精彩画面。

      在老人的床前,笔者看到了一张挂在墙上的照片,据他大儿子说:这张照片是父亲参加青沧战役胜利后,在沧州城内一家照相馆里拍下的第一张留影。

       采访结束,笔者踏上运河大堤走近清风楼、解放路桥,一同拜访老人的部队发小告诉笔者,脚下的解放路桥,就是当年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经过激烈战斗夺下的军桥所在位置。

      从这里望去,今天和昨天仿佛重合在一起,红色记忆的闸门在心中打开:

     

      一、 穿越历史风云,重回青沧战役战场

       沿着青沧战役展览馆中的《青沧战役经过要图》,让我们重走一次当年青沧战役的激战地,寻觅76年前珍贵的历史遗存。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内战。1947年,解放军在几个战场上打退了蒋介石的猖狂进攻。5月21日,中央军委致电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发出了“配合东北作战,不使敌人向东北增援”的指示,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继正太战役之后发动青沧战役,指示华北野战军:“同意下一步打津沧线。目前加紧休整,6月20日左右开战。” 晋察冀野战军首长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发动青沧战役,牵制平津之敌,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

       那时的沧州城,蛇蝎盘踞。抗战胜利后,肃宁、河间等县相继解放,13个汪伪流亡政府龟缩到沧州,苟延残喘。刘佩忱对革命群众赶尽杀绝,在运河两岸掀起一股腥风浊浪。为了打通冀中、渤海两个解放区的通道,牵制平津之敌。晋察冀野战军集中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冀中军区、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军区各一部奔袭东进,兵临沧州城下。山东渤海一军分区挺军北上,迅速扫清南北外围之敌,在青沧一带形成铁壁合围。

       1947年6月12日,青沧战役正式打响。

       晋察冀野战军2纵6旅16团不顾劳累长途奔袭到菜市口,摧毁了运河西侧碉堡,控制了运河以西,并立即进行夺取军桥的准备工作。

      当年的军桥,是架设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40多公尺长、5公尺多宽的大木桥。桥下水深2至3米,是菜市口通向西门的唯一通道,也是运河通往沧县城里的咽喉要道。桥下水深流急,敌保安司令李靖华对固守此桥非常重视,桥头筑有丈余高碉堡,桥面设有三道蛇腹形铁丝网障碍,并布有地雷,河岸遍挖工事,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桥面,防守之严可谓“固若金汤”。

      为了夺取战斗胜利,6旅旅长盛治华带领16团的营团干部亲临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并深入基层连队进行发动和具体战斗组织工作,还组织了旅文工队进行前线鼓动,16团阵地上掀起了杀敌立功竞赛高潮。

       13日14时,16团以8、5、1连为夺桥突击队,对军桥发起猛攻。首先以炮火摧毁了桥头碉堡,继而集中各种火器压制正面敌人火力。八连发起冲击,冲至桥面,因受两翼敌人火力夹击,伤亡较大,冲击受阻。火力队立即转移火力压制两翼敌火,五连随即投入战斗。共产党员王振祥抱起炸药包直扑桥上,带伤连续炸开两道铁丝网。在浓烟中,在文工队“五连战士猛如虎,一个劲儿往上突!五连战士真英勇,夺取军桥立大功”等口号鼓舞下,五连长李增银、副连长董子晖率领突击队向军桥猛冲。

       突击队冲到桥东端,被第三道铁丝网所阻,为了尽快夺取军桥,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用铡刀砍开铁丝网,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部分战士从桥头跳水上岸,冲向敌阵。很多战士负伤不下火线,负责指挥突击队的1营长刘政的头、腰、腿三处负伤,被人搀扶着继续指挥战斗。 

     就在突击队冲进敌阵拼杀的时候,敌人妄图炸掉军桥,以阻止解放军前进。十几名战士纵身跳入水中,消灭了炸桥的敌人,保住了军桥,但立即又遭到了敌人的反扑。为了守住桥头阵地,十几名勇士与副连长董子晖带领的6名突击队员会合在一起,利用桥头工事,顽强回击敌人。在战斗中,董副连长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更加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清除障碍,冲过军桥,追歼残敌。紧接着,大部队迅速通过军桥,杀向城垣。城内守敌见势连忙关闭小南门,被关在城外的敌人纷纷缴械投降。

       2纵6旅16团经过15分钟的激战,就夺取了敌人重兵防守的军桥,但七八十名烈士为夺军桥献出了宝贵生命。全团通过军桥,向沧县城西南角的两侧发展。同时,打退了正泰茶庄守敌,消灭了小东庄的敌人,至下午4时全部占领了城外阵地。

       14日19时,沧县城的总攻开始了。经过猛烈炮击,从北城门到西城门,暴露在城墙上的炮楼、碉堡基本上全部被摧毁。此时突降暴雨,遍地积水,道路泥泞,各攻城部队在炮火支援下冒雨奋勇攻城。 

       首先,登城的16团2营突击队迅速涉水渡过护城河,在城西南角北侧靠梯,因地质松软,梯子歪倒,突击队随即改搭人梯,13分钟突击连全部登城,并迅速占领南侧碉堡,同时以部分兵力沿城墙向南发展,打退敌人反扑,巩固了突破口。2营仅用15分钟就突入城内,城内守敌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窜,边跑边喊:“解放军打进来了,解放军进城了!”

      2营留一个连防守突破口,另两个连分两路向南推进。与攻打西门的18团取得联系后,直向东打去。战至15日晨,沧县城守敌被各路解放大军全部歼灭。伪保警总队长、城防司令刘佩忱带几个贴身走卒逃出沧县城,窜到范庄子不久,就被地方部队抓捕归案,后被公审枪决。经过激烈巷战,我军全歼城内守敌,俘获沧县敌军指挥官、河北第三专署少将保安司令李靖华。

      1947年6月15日。这天一早,雨过天晴,沧州解放。城门大开,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进城。凯歌声中,解放军把象征胜利的红旗,高高地插在当时沧州的制高点——钟鼓楼上。

       在庆祝沧州解放的大会上,6旅旅长盛治华代表纵队宣读了嘉奖令,16团在解放沧县之战中荣获集体大功。2营被授予“猛夺军桥第一功“称号。

       要说军桥,当年《青沧战役经过要图》中并未标有军桥。但说到最激烈的战斗,公认是军桥之战。沧州解放后,这座桥更名为解放桥,以纪念青沧战役中牺牲的烈士。76年以来,解放桥以及它周边的景致成了沧州的名片。清风楼、胜利公园、朗吟楼、南川楼……它们绵延成带,书写着沧州风情。

       青沧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后,1947年6月19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青沧战役胜利,甚慰。”朱德总司令写下《冀中战况》一诗,赞扬青沧战役的胜利:“飒飒秋风透树林,燕山赵野阵云深。河旁堡垒随波涌,塞上烽烟遍地阴。国贼难逃千载骂,义师能奋万人心。沧州战罢归来晚,闲眺滹沱听暮砧。”微信图片_20230420201147.jpg

       王玉贵老人参加了解放捷地、解放沧县城两次战斗。那年,他是渤海一分区的一位18岁的年轻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他对笔者说:“当年消灭刘佩忱、解放沧州,是我们这些地方战士日夜盼望的事情,这一天终于来了!”为了庆祝沧州解放,他跑到照相馆,拍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追溯一下当年青沧战役中夺取军桥的那支部队,就是后来的北部战区陆军序列的“钢铁营”的前身, 说起北部“钢铁营”的起源,要从吕正操儿子吕彤羽负责编辑的《平原抗战——冀中抗战大事记》一书查找答案,该营最初起源于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军691团1营之中。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率领东北军691团,在晋县小樵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宣布脱离国民党军队,改称“人民自卫军”,整编为三个总队。后成为河北人民自卫军第2团,冀中军区第2、第7军分区第17团主力。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杨成武纵队第11旅33团主力,晋察冀军区独立第8旅第22团、第2纵队第6旅16团主力。1949年2月,成为华北军区第67军200师598团主力。

    

        二、鲜血染红运河  烈士英名不朽

      “青沧战役”全线告捷。此战役歼敌1万3千多人,控制了泊头至静海之间的铁路线。使晋、察、冀和山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青沧战役”中,广大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勇于牺牲,不少解放军指战员、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牺牲人数达1400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沧州烈士陵园里的碑文500余字,高度凝练了青沧战役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和重大意义。笔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和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献身精神,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纷的岁月。

       2007年,青沧战役胜利60周年时,有位记者专程到北京采访过正在301医院住院91岁的开国少将盛治华。这位将军在青沧战役中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旅长,指挥部队攻克军桥。

        在将军的记忆中,当时军桥久攻不下,他一声令下:“黄昏前一定要拿下军桥!”后来,六旅不仅成为攻城的主力部队,也是缴获武器最多的部队。在庆祝沧州解放的大会上,将军代表纵队宣读了嘉奖令,他所带领的十六团荣获集体大功。ac86ca9f100b9a956720769b8eb70aa.jpg

        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所写:“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在青沧战役中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他们的故事荡气回肠,让我们记住这些有名的英雄。

        1947年解放沧州时,刘政是2纵6旅16团1营长,担任主攻营营长,战斗中,他头、腰、腿三处中弹受伤,血染全身,旅长让战士把他抬上担架送往后方,他执意不肯,让战士架着他往前冲,指挥战斗,并高喊着:“拿不下沧州死不罢休!” 直到夺取军桥,攻上城墙。沧州解放后,他带领的全营荣立集体大功。随军记者贺敬之及时在《晋察冀日报》对其进行了报道。刘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尤其是抗日战争中,刘政带领的河北清苑县游击队,在冉庄开创了地道战,现在成了革命红色教育基地。1992年贺敬之还为刘政题词:沧州军桥上,浴血刘营长,至今忆相呼,犹见战旗扬。据资料介绍,电影《野火春风斗故城》策反敌军关团长起义,《英雄儿女》里炊事员一个拿扁担一个拿饭勺,美国兵不知这是啥武器,害得一个个抱头往回跑,还有《敌后武工队》等电影很多故事情节原型均出自于刘政当年所属的游击队、八路军和志愿军部队。

      王振祥,16团5连攻打军桥的爆破班班长。6月13号的晌午,骄阳似火,没有一丝的风,一场强夺军桥的战斗打响了。担任主攻的5连李连长下达命令:“爆破!”爆破手个个抱起炸药包做好战斗准备,王振祥的一声令下,一个爆破手跳出掩体,向军桥猛扑过去,但没跑出10米就被击中。第二名爆破手抱起炸药包,迅速向桥头靠近,他也中弹倒下。爆破班长王振祥见状,把帽檐往上一推,抱起炸药包跳出掩体,绕开前两个爆破手前进路线,从右侧的一个陡坡上冲了上去,只见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像猫似的跳跃,终于冲上了桥头,没想到,暗堡敌人向他射来一阵机枪子弹,他也倒下了。此刻,五连连长和全连同志们心如火燎,就这个关键时刻,王振祥忍住巨痛,艰难地向栅栏爬去,终于把炸药包送到栅栏下面,拉开导火索,接着一个翻身滚下陡坡,“轰隆”的一声巨响,第一道障碍物被炸掉了,为胜利打开了一条洒满鲜血的道路。

       李国英,登城攻城连代理连长。他带领战士们在如林弹雨和疾风暴雨中,最先登上沧州城墙的战斗事迹,笔者从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青沧战役纪实》一书中,找到了翔实内容。   

       当年十六团五连夺下军桥后,李国英趁机带领突击队迅速冲过军桥,隐蔽在临近城脚下的民房里。隐蔽后,他分批带着排长和突击队员侦察地形、敌情。只见古老的城墙有几丈高,凹凸不平。凸的地方是残留的石砖,凹的地方是坚硬的土质,靠近城墙根下,是一条又深又宽的壕沟,里边有没过膝盖的水,城角上是炮楼,明暗火力连成片,形成交叉火力网。经过六次侦查,李国英将登陆突击点选在离城角炮楼五六十米远的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出发前,15名突击队员开了诸葛亮会,李国英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打城市攻坚战,没有经验。同时,根据首长介绍,刘佩忱手下都是日伪时期的老顽固分子,不好对付。我们要在思想上战术上做好准备。”随后,一排长周振汉开口:“咱们分头发动老乡把山墙挖通,便于把梯子隐蔽运过去。”他的办法得到一致同意。

       李国英见队员于冠军沉默不语,便风趣地问:“你有什么锦囊妙计,拿出来让大家合计合计。”于冠军沉吟一会儿才开口:“有是有,就怕不行,我们可不可以在影壁墙下掏个洞,塞进炸药炸,战斗一打响,就……”这时,从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队员们一看是谷团长来了,李国英把大家研究的方案汇报给首长,谷团长满意地说:“真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呀!”他接着问:“要是梯子打断了怎么办?”李国英立即回答:“我们准备搭人梯,”“好啊!”

      谷团长走后,李国英来找房东徐大娘商量。白发苍苍的老人听说部队要掏通她家的墙壁,便对李国英说:“孩子,看你说的,你们来打刘佩忱,别说是掏我家的墙壁,就是扒屋子,我也不心疼。”徐大娘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原来她的一家七口,有六口是被刘佩忱匪徒先后杀害,现在只剩她孤苦伶仃一个人。

       第二天中午,大雨磅礴,李国英开完支委会回来,带走周排长去侦察敌情。他已经连续三个昼夜没有合眼了,疲倦的身子被大雨一淋,不久前患的病又加重了,但是他为了胜利,依然坚持工作。6月14日晚七时,雷雨交加,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空,我军的炮弹像冰雹一样倾泻,突击队趁机炸倒影壁墙,犹如十几个猛虎,抬着梯子在枪林弹雨中扑向登陆突击点,迅速将云梯靠近城墙,共产党员于冠军一马当先向梯子顶端攀爬。

       敌人发现突击队员登城,惊恐万分,用密集的火力向突击队员扫射,李国英边登边喊:“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登上城墙就是胜利。”就在于冠军接近云梯的顶端时,突然“咔嚓”一声,梯子被飞过来的炮弹炸断了,上面的于冠军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幸好挂在梯子中央。李国英当机立断大声命令:“搭人梯。”

       说完,自己在断梯上一蹲,于冠军登到的双肩,用手抠住城墙。接着李国英命令王宗庆快上,王宗庆登上他的背上,顺势登上于冠军的双肩,只见李国英猛地向上一顶,两个全副武装战士足有200多斤,落在李国英的肩上,带着病体李国英觉得眼前一阵金星,上下牙咬得咯咯直响,但坚强的意志,让他像铁塔似的,同于冠军一道竭尽全力把王崇庆推上了城墙,王崇庆顺势上了墙头,迅速向敌人投了几颗手榴弹,趁着烟雾把绳子一头拴在墙垛上,另一头放了下去。于冠军一把抓住绳子也飞快地爬上城头。李国英立即命令二排长指挥二排上,突击队员仅仅用十分钟就登上了沧县城墙,打退敌人三次返扑,保证了三连全部顺利登城。

       战役结束后,李国英率领的突击队荣立集体大功,李国英和他战友记特等功。1947年下半年,被上级授予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像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运河水,但有的却连名字都没留下……


     三、军民鱼水情深  胜利属于人民

      英雄营长刘政在纪念青沧战役40周年时,说的不是自己如何英勇战斗,而是对沧州人民鱼水情的深深感怀:“一次我们开战前会,刚一结束,老百姓正好送来饭,还热乎着。”说到这,英雄营长掉泪了,继而动情地说:“实际上老百姓是在给战士们做战前动员,这是最好的战前动员!”是的,青沧战役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胜利,除了决策正确、参战部队所有指战员英勇作战、地方部队密切配合行动外,人民群众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

       青沧战役时,我晋察冀野战军3个纵队及地方部队十几万人云集青沧一线,沧州人民全力以赴,动员一切人力物力保障前线的需要。战役打响后,沧州人民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出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一切为了支援前线”的号召。翻了身的农民群众,听说要支前,情绪特别激动,整个沧州的人民群众都动员了起来,以各种形式全力以赴支援军队。无论是战场侦察,还是后方勤务、救护伤员,沧州人民群众都踊跃支前。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青沧战役中,数以万计的民兵和群众进行后勤支援。他们运送军粮、军火、救护伤员。据统计,渤海一分区和冀中八分区发动组织了41000多名民工、2280多副担架、1460辆大车、15万公斤蔬菜、2万公斤面粉,支援前线,人民成为赢得这场战役的无名英雄。

       任河县的担架队员丁虎山,从敌人岗楼的枪眼下,连续抢救回3名伤员。担架队员王登桥,爬行通过敌人的鹿砦、地堡、铁丝网等数层障碍,救出负伤的战士。

       沧县县长张民诚在解放兴济战斗中,亲自上前线抬担架、救护伤员,为战士送水送饭。

       一位住在沧州义和胡同的回族老大爷张福祥,也留在青沧战役的史册上。激烈巷战中,他奋不顾身地去抢救自家屋顶上受伤的解放军机枪手时,一颗子弹将他射中。老人的儿子张宝和紧跟其后上房救人,他先把战士背下来,交给母亲,返身再去救父亲时,张老汉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历史不能忘却!1987年,在纪念青沧战役胜利40周年时,杨得志将军挥笔题字:“胜利属于人民”,这块石碑如今竖立在沧州胜利公园进门口处。

       采访完王玉贵老人之后,笔者一行驱车前行沧州市兴济镇小学,在学校三馆之一的青沧战役展览室里,张雯校长和冯秀菊主任向我们介绍自筹资金建立战役展览室的情况和建红色展览室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读书中,记住这段辉煌的战斗史,32579d542ef2cf8ac21ac6fffbcaa9a.jpg懂得每天能坐在教室里静心读书,是无数个英烈用鲜血换来的,自觉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一昼夜奔袭上百公里  铁脚板演绎“生死时速”

      定州西依太行,东展沃野,林木矿藏丰富,农业手工业发达,且当大漠南下华北大平原之要冲,史称“九州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有文字记载的即达四百余次。

      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从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反攻,将国民党军队打得节节溃败,蒋介石紧急调集身在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军团增援东北。

      为了阻拦傅作义的部队进军东北,毛泽东主席下令再次组建晋察冀野战军,任命杨得志担任司令员,并提出明确要求说:“必须钳制关内的国民党军队,侧应东北战局。”

      1947年秋,经过晋察冀军区部队的连续打击,国民党主要兵力收缩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以及石门(今石家庄),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据此晋察冀军区制定了围城打援的战术,部署兵力,进攻四个城市,南北交通的要地 徐水,寻机在运动战中,消灭来源敌军,这一动作果然生效,国民党调动部队救援徐水,敌我双方在徐水地区展开激战,形成胶着状态,晋察冀野战军2纵6旅16团2营的战士们,已经鏖战了四个昼夜,

       6旅的任务是清扫敌人碉堡,开辟打援战场,消灭来源徐水的敌军,趁着战斗间隙,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搜集着战场物资,做好阻击援军的准备,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2营的战士不会想到,他们即将奔赴新的打援战场。

      10月17日下午,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杨得志忽然收到军区敌情通报,石门守将罗历戎率第三军出动了,原来,坐镇北平的蒋介石认为晋察冀野战军兵力不足,已陷于不易脱身的被动境地,急令石门的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部北上增援。最大的一条鱼终于上钩了。

       根据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关于勿失良机南下歼敌的指示,杨得志当机立断,四个旅留在徐水地区伪装主力,阻击徐水之敌。 六个旅南下,在清风店地区歼灭罗历戎第3军。

       我军各部距离清风店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而罗历戎的第3军距离清风店仅有40多公里,我军必须赶在敌人之前到达清风店。

       92岁老兵李银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大小几十次战斗,回忆起清风店战役,老人最深刻的记忆却是他们马不停蹄地跑了24个小时,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急行军。为了节省时间,2营的战士是空着肚子出发的,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有些战士鞋底磨破了,干脆脱掉鞋子赤脚前进,脚上磨出层层血泡,但脚步绝不停止。2营的战士,凭借钢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双脚,于十九日晨提前到达战场。他们与2纵、4纵的勇士们一昼夜奔袭100多公里,创造了我军急行军的光辉历史。

       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晋察冀野战军主力于10月18日下午先于国民党军第3军一天的时间,赶至预定战场清风店,随即开始修筑工事。而此时的国民党军第3军还在途中,因为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夜间宿营,睡了一夜之后才继续前进。 

      我军必胜国民党,这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战例。


     敲开“硬核桃”   生擒罗历戎

       罗历戎的第3军一出石门就遭到解放区地方武装的各种阻击和袭扰,直到十九日午后才进至清风店地区,当晚,部队完成了对第3军的合围,经过两日血战,一万多敌军被压缩到西南合村,罗历戎利用汽车的、和村舍构筑工事,准备死守待援。

      21日下午5时,16团2营与3营的勇士从西北面对西南合村展开强攻,他们必须在明天总攻前把敌人的防线撕开一个突破口,一场拼死的血战开始了,一队战士勇猛冲杀,占领了前沿,敌人立即拼命反扑,一队战士牺牲,另一队战士接力猛攻,双方近距离激战,飞雷、手榴弹你来我往,一番激战后,3营伤亡惨重,只能合编为一个连。

      敌人的强大火力攻击和坚固工事,还有把汽车装上土,加上火焰喷射器,一烧就把我们的战士一个一个都烧成了糊人了。2营营长急了眼,命令爆破手炸掉敌人占据的民房。只见一个接着一个的爆破手,冒着密集的火力,拼死逼近敌人占据的民房。一声轰天巨响,四间民房与守敌一起炸为平地,缺口打开,敌人疯狂反扑,一次、两次、三次、2营战士一次次打退,敌人持续反扑,一夜间,2营战士殊死血战,打退敌人九次反扑,牢牢控制住200米的突破口。

       22日,总攻的号角吹响,我军从突破口向敌纵深猛插,敌军堡c8a3dbc63e3310731afce67dcb3db34_副本.jpg垒优势不再,双方展开巷战,激战至中午,我军全歼敌军,并活捉罗历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毙伤敌6115人,俘敌11098人,共歼敌1.7万余人。清风店大捷揭开了晋察冀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发来了贺电:“你们领导野战军在保定以南歼灭敌人第3军主力,俘虏军长罗历戎,创下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记录,极为欣慰,特向你们及全军指战员致庆贺之忱。”

       清风店大捷揭开了晋察冀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12月,第16第2营因在清风店战役多次激战中表现突出,被晋察冀野战军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因此,第16团成为我军著名的“双大功团”。

       青沧战役后,登城特等功臣于冠军,于9月的一天夜里,回到了自己高阳渡口村老家,他趁部队战前休整,特意请了一天假,匆匆赶了回来,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起来从挎包里掏出一卷纸交给母亲说:“娘!这两样东西,您要好好保存。”说完便匆匆赶到部队去了。这两样东西一张是于冠军的画像,另一张是他的立功奖状。奖状上写到:“于冠军于爱国自卫战争中创立功绩,经评定为特功,望再接再厉,功上加功,誓做人民功臣。”他的画像旁边写着两行蝇头小字:“沧州战役登城特等功于贯钧同志。”

      仅仅过了一个月,于冠军随队伍参加清风店战役中光荣牺牲,他的那张画像成了家中保存的唯一遗像。 面提到的特等功臣于冠军烈士,曾留下一张唯一的画像。这张画像出自中国版画大师彦涵之手。

       当年战士于冠军在青沧战役中表现英勇,杀敌立功。7月出席了在束鹿(今河北辛集)举行的战斗英雄表彰大会,会议期间,于冠军得知彦涵是画家,于是就请他为自己画了一张画像。

       几天后,他将这幅画像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保管,奔赴清风店战场。战斗中为消灭在北合庄负隅顽抗的一股国民党军,他抱着炸药包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安葬在唐县留泉,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70年代末的一天,这个战士的母亲范贤辗转找到彦涵,希望彦涵能够帮助自己回忆儿子当年更多的情况。据79f03684e8662d687986c6ba45c7a6c_副本.jpg彦涵回忆,当时画画的窑洞非常昏暗,于是他就让于冠军把帽檐向上抬抬,这就是后来我们看见这张画像上帽檐稍稍靠上的原因。当签名时问他,名字是哪三个字,于冠军用手指在地上划出“于贯均”三个字,说他名字是这三个字,立功后,有位首长说:“于贯均,你仗打得不错,是个名副其实的冠军哪,以后就叫冠军吧!”所以他就由“贯均”变成“冠军”了。于冠军还是要彦涵写的是“贯均”,因为那是他家里给起的名。这张画像,现在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家级革命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定州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清风店大捷”,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战场的中心清风店镇西南合村,修建了“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前身是“西南合烈士陵园“,安葬清风店战役中牺牲的数百名革命烈士。


       尾声d042f47ef0fa4f3793e7d0bb4cdc0b95_noop.png       从清风店一役开始,“钢铁精神“成为“钢铁营“融入骨血的战魂,在后来历次战斗中,2营的勇士打不垮、冲不散、攻必克、守必固,能攻能守,先锋出击,所向无敌,钢铁精神代代传承,将在新的战场迎风飘扬。

      1985年老山前线,598团1营3连官兵在阴雨绵绵、酷热难耐、补给困难的猫耳洞中坚守3个多月,顶住了敌人3万余发炮弹的轮番轰炸,毙伤敌人近400名。12月3日,济南军区赴老山前线实习学员队的优秀排长王光华,在反击越军偷袭的战斗中,在最危险的140阵地上,为掩护五九八团三连一排二班的战友,被越军的炮弹击中头部。12月4日凌晨,598团3连、军工战士、卫生救护人员接力交替掩护撤退的过程中,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他是济南军区1985年赴轮战的第67集团军老山实战见习队的100名学员中唯一牺牲的排长!王光华烈士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授予“二级英模”称号。 “大功三连”再立集体一等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598团营连先后经历3次转隶、5次移防。目前该营隶属七九集团军合成200旅。以特殊的方式续写着“钢铁营”的铁血荣光,也算是为第67集团军200师保留了一丝血脉。

      如今的“钢铁营”每次参加实战演戏,都会举行一个仪式,出征的勇士向战旗宣誓:必胜的决心,代表钢铁精神的旗帜,是这支部队的战魂,它是先烈们用钢铁的意志和拼死的血战换来的荣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清风店大捷是解放战争时期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打援的战机和目标都是我军主动出击、造势产生的,充分体现我军指战员不拘一格、随机应变的指挥运筹能力。1947年10月11日,解放军在保定以南发起清风店战役,历经8天完成从围点打援到运动歼敌的战术转换,全歼国民党军第3军1.7万人,集中展现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彰显了一个“勇”字,打出了一个“快”字,用活了一个“巧”字。“钢铁精神“成为“钢铁营“融入骨血的战魂,在后来历次战斗中,2营的勇士打不垮、冲不散、攻必克、守必固,能攻能守,先锋出击,所向无敌,钢铁精神代代传承,将在新的战场迎风飘扬。作者的专访笔墨生动,语言精炼,情节动人,结构合理,意境深厚。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