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罗援: 空中霹雳 蓝天快刀

作者: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委会 点击:3988 发表:2023-04-18 09:16:05 闪星:6

摘要:第86面战旗故事

罗援谈《百面战旗红》“霹雳中队”之精神特质:

长空霹雳慑敌胆  蓝天亮剑拼刺刀


在人民空军的序列中有这样一支神奇的航空兵中队,它组建于1951年7月,从1952年到1965年的14年间,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取得了总共击落、击伤敌机14架、迫降1架的傲人战绩,其中还创造了3分钟打出“3:0”,自己却无一伤亡的经典战例。彰显了“神速、勇猛、顽强”的霹雳精神。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我人民空军航空兵某师54团一大队一中队。1964年9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授予该中队“霹雳中队”称号,1965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中队“航空兵英雄中队”称号。

一中队成立之初,面对我军的飞机数量少、性能落后、飞行员飞行时数少并且基本没有实战经验的状况,立足现有装备,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苦练战术技术,培养了战斗准备快、 起飞集合快、搜索发现快、 攻击脱离快、返航着陆快的优良战斗作风和不畏强敌,敢于同敌人“拼刺刀”的顽强战斗精神,在同号称世界最强大的美军和蒋介石匪帮的斗争中,打得敌人不是凌空爆炸就是狼狈逃窜。

1952年年底,“霹雳中队”的前身、空18师54团1大队在朝鲜信川上空遭遇了美军8架军机。大队长马骞、飞行员毕序海毫不畏惧,各驾驶一架米格战机勇猛闯入美军机群,以2敌8,奋力冲杀,当即击落美国P-51型战斗机2架。

在参战抗美援朝1年多的时间里,1大队先后击落了5架敌机,打出了我人民空军的威风。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1大队担负起守卫国土蓝天的光荣使命。

1956年1月31日11时19分,国民党空军1架RF-86型侦察机,从厦门以南20公里窜入大陆,向惠阳、广州方向窜犯。

1大队大队长赵德安接到命令,率郭文庭、吕世明、黄振洪,驾驶4架米格-17起飞迎敌。

在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王定烈地面指挥下,赵德安和飞行员吕世明盯住了敌机,左右夹击,紧追不放,从高度1.2万米一直压到了400米,逼得敌机走投无路,在香港启德机场迫降,着陆时竟折断了起落架。最后国民党空军不得不将这架飞机拆卸装箱,从海上偷运回台。

1956年10月1日下午16时,随着一阵尖锐的防空警报响声,在惠阳机场待命的1大队大队长赵德安大喊一声:“有情况,一等!”迅速转身跃上梯子,跨入座舱。

4分钟后,林虎师长下达起飞命令,赵德安率王铭砚、孙辉远、黄振洪,同时驾机冲上跑道,呼啸升空,向汕头以南靖海方向飞去。

当距敌机约1000米时,敌机发现了我机,立即急剧向右作下降转弯,企图向海上逃窜。赵德安即在800米距离上对敌4号机进行拦阻射击。

敌机看到直线逃脱已不可能,即分成两个双机组,向不同方向急转。我机亦分成2批,分别追踪敌机。

赵德安改变了苏联“主机进攻,僚机掩护”的空战套路,由长机组赵德安、王铭砚攻击敌僚机组,由僚机组孙辉远和黄振洪攻击敌长机组。空中呈现敌我四机互相咬尾的紧张景象。

双方盘旋了约4、5圈,从2500米高度格斗至500米。王铭砚向敌僚机射击6次,最后在距敌100米距离上将敌机击落;赵德安亦向敌长机射击2次,最后在敌机退出盘旋、相距仅450米的瞬间,将敌机击伤。

这次机动出击,扩大了我歼击航空兵的作战范围,压缩了敌机的活动空域,基本上封堵了敌机昼间侵袭广州的空中走廊,逐渐将战斗推向了防空区的边缘,使昼间防空作战由被动转入主动。

此后,敌我空中较量进入了关键时期。

毛主席指示:要“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国防部长彭德怀希望“空军里头也要搞上几个‘红2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要打,就一定给我敲下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要求:“《水浒传》里有个李逵,三板斧解决问题。你们第一斧头下去,就得见血,让那边吃不消,哇哇叫!”

此时,1大队已经成为空军第一次入闽作战的排头兵。长机赵德安、黄振洪,僚机高长吉、张以林,四名当时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组成了最强的“明星突击队”。

1958年7月29日上午,汕头机场上空阴云密布,通常来说,这样恶劣的天气,根本不适合飞行。

但10时43分,台湾国民党空军却派遣1大队副中队长“空靶冠军”“克难英雄”刘景泉率领4架F-84战机,向汕头方向飞来,企图利用低空、恶劣天气对我汕头沿海窜扰。

赵德安、黄振洪、高长吉、张以林,迅速进入各自战机,随时等待塔台作战指挥员林虎师长的命令。

只听“起飞!”一声令下,4架米格-17腾空而起,飞向作战海域。人民空军第一次入闽作战拉开帷幕。

为了更隐蔽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赵德安一反云上集合的惯例,果断决定云下集合、低空出航,隐蔽接敌。

11时11分45秒,3号机高长吉报告:“右前方发现目标2个”。

“不是2架,是4架。周围没有发现新的情况,放心地打!”无线电里传来师长林虎的声音, 4架战机即刻进入战斗状态。

高长吉、张以林首先咬住敌僚机组(3、4号机)。敌长机组(1、2号机)立即右转,意欲迂回包抄。张以林处于敌机内侧,发射炮弹进行拦阻,迫敌1号机停止右转而改为左转,敌2号机紧随其后,正好给高长吉提供了良好的射击角度,他收缩瞄准光环,待里面投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稳按炮键,一个点射,将敌2号机打得人仰机翻。

同时,在高长吉上方的张以林,也蹬舵、推头,咬住了敌1号机刘景泉。敌机急剧下滑摆脱。张以林从高度2000米追到200米,距敌机150米处开炮,将敌机左翼斩掉一块。负伤敌机勉强飞到马公附近,因无法操纵,敌王牌飞行员刘景泉只好弃机跳伞。

同时,赵德安与黄振洪也紧紧咬住了对方,当敌机迎面而来的时候,以空中拼刺刀的方式,向敌机迎头开炮,击伤了其中1架敌机。

由于一瞬间赵德安战队抓住了战机,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动作,迅速、勇猛出击,很短时间便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11时28分,赵德安率一中队安全返航。整个战斗从起飞到返航共计20分钟40秒,而从三号机高常吉发起攻击到赵德安击伤敌机仅耗时3分钟,发射153发炮弹,平均每53发炮弹击落击伤一架敌机。

在这场持续时间仅有3分钟的空战中,一中队创造了零伤亡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的战绩,实现了人民空军入闽作战的首战胜利。整个战斗准备充分,指挥出色,组织严密,出敌不意。飞行员作战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敢于同敌人“拼刺刀”,以 “3﹕0”的光辉战绩载入了我空军史册。

在战后的庆功会上,林虎师长为四位英雄飞行员披红戴花。后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战报上对这次作战胜利的原因作了总结:“第一有很好的决心;第二有非常重要的指挥;第三是带队机长机动灵活空中指挥果断;第四是飞行员英勇顽强,攻击时靠得近、打得准、打得狠。”在战斗中,一中队开炮射击距离近者只有151米,远者也不过366米,而且高长吉仅用两发炮弹就击落了敌人一架飞机,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这场战斗的胜利也出乎了西方世界的意料,美国媒体甚至报道称“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了一场使国民党人透不过气来的一对一(四架对四架)、一边倒的‘三比零’空战”。

空战发生后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在北京西郊机场接见空军首长时高兴地说:“祝贺空军旗开得胜啊!”

从这以后,“神速、勇敢、顽强”就成为了一中队特有的战斗作风,在接下来的国土防空作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65年3月18日,时任一大队副大队长的高长吉以极限速度追击敌RF-101侦察机,忍受着2.5个G过载的压力,克服了飞机自动飘摆、抬头,头晕、恶心等困难,将号称“西方战略眼睛”的敌侦察机击落;1965年4月3号,时任一大队大队长的董小海在极限高度18000米击落蒋军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

鉴于一中队十多年来的出色表现,1964年9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授予该中队“霹雳中队”称号,1965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中队“航空兵英雄中队”称号。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航空兵英雄中队”的传人们保持和传承了英雄中队的光荣传统,使霹雳雄风代代相传。

英雄中队有个几十年不变的传统:每一个新加入中队的飞行员入列第一件事就是在荣誉室庄严宣誓:“我是英雄传人,再创霹雳辉煌!”

英雄中队的飞行员牢记党的教导和人民的嘱托,“战鹰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身在蓝天心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昨天,他们是“霹雳雄鹰”,今天,他们是“蓝天卫士”。老一代飞行员的战斗经验是“三首两极限”,即:“首战用我,首攻命中,首战必胜;敢飞极限高度,敢飞极限速度。”今天新一代英雄中队的飞行员仍然叫响这“三首两极限”,不过是把“两极限”的内容换成了“把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限、把人的智慧和刻苦发挥到极限”。

“假如战斗明天打响,你准备好了吗?”这条挂在英雄中队宿舍走廊的警句,每天都考问着每一个飞行员,促使他们“做好今天的工作,打赢明天的战争”,加快提升自身战斗力。

面对风起云涌的周边形势,曾有人问英雄中队的飞行员:如果哪天真打起来,你们敢不敢上?英雄中队飞行员的答案掷地有声:“身为英雄部队的‘霹雳传人’,我们做梦都想打赢!当战斗打响,我们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一举摧毁自己担负的攻击目标,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将用在研究战法上,不会去考虑上还是不上的问题!”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英雄中队的天之骄子们没有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高枕无忧,他们传承了“霹雳精神”,展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超越,在祖国的蓝天展翅高飞。听吧,万里长空回荡着他们的豪迈誓言:“我们是所向披靡的霹雳雄鹰,我们是保卫祖国的长空铁拳!”

展翅翱翔吧,霹雳雄鹰!

  

【正文】

  空中霹雳  蓝天快刀

——《百面战旗红》之“霹雳中队”


  中国空军歼击机部队,只要提到“霹雳中队”,绝对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支代表着中国空军战斗精神的飞行集体,素以“五快”著称,即战斗准备快、起飞集合快、搜索发现快、攻击脱离快、返航着陆快,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是在国土防空战场上,都所向披靡,令敌闻风丧胆。该队在空战中,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4架,迫降1架,其中一次还创造了2分钟打出“3:0”的傲人战绩,自己则无一损伤,彰显了“神速、勇猛、顽强”的霹雳精神,为中国空军空战留下了典型范例。1964年9月29日,这个思想、作风、技术、战术样样过硬的飞行中队,被空军授予“霹雳中队” 荣誉称号;1965年5月3日,再度被国防部授予“航空兵英雄中队”荣誉称号。

1681776196635966.png

  

显露锋芒展双翼,初生牛犊不怕虎

  1951年4月8日,中南军区空军在广州白云机场组建了第一支飞行部队——空军18师,下辖52、54团,主要肩负守卫我国领空任务。

  翌年5月22日,空18师率52、54团,由沈阳进驻大孤山机场,参加抗美援朝作战。面对美空军的骄狂,初出茅庐的雏鹰们临阵磨枪练双翼,置身战争学战争。

  当年底,“霹雳中队”的前身、空18师54团1大队在朝鲜信川上空遭遇了美军8架军机。大队长马骞、飞行员毕序海毫不畏惧,各驾驶一架米格战机勇猛闯入美军机群,以2敌8,奋力冲杀,当即击落美国P-51型战斗机2架。

  参战抗美援朝1年多时间,1大队先后击落了5架敌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而战”的庄严誓言。

1681776226269852.png

                                                             “霹雳中队”战斗群体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1大队奉命守卫国土蓝天,配合陆、海军与蒋军作战,歼灭入侵敌机。

  此时,蒋介石集团极不甘心退缩台湾,一直做着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在美国唆使下,不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挑衅,派飞机窜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侦察我军动向,破坏大陆建设,危及百姓生活,制造紧张局势。

  仅1955年1月到1958年7月间,国民党飞机就侵入大陆15546次,投弹339枚,扫射110次,打死打伤大陆沿海军民704人,损毁各型船只63艘。

  面对国民党飞机的日益猖獗,驻在广州沙堤机场的1大队飞行员们义愤填膺,积极要求寻找战机,惩罚敌人。

1681776257292573.png

                                蒋军美制RF-86型侦察机

  1956年1月31日11时19分,国民党空军6大队4中队少校飞行员李盛林驾驶RF-86型侦察机1架,从厦门以南20公里窜入大陆,经福建漳浦,广东梅县、紫金,向惠阳、广州方向窜犯,高度12000米,速度850公里/小时。

  1大队大队长赵德安接到命令,率郭文庭、吕世明、黄振洪,4架米格-17起飞迎敌。

  赵德安是山东临朐人,典型的山东大汉,个头瘦高,黑红的脸膛上闪烁着一双坦诚、活泼的眼睛。平时他是一个体育爱好者,篮、排球都打得好;战时他头脑冷静、机智灵活,是英勇果断的优秀空中指挥员。在防空作战中,他曾几十次率队拦截敌机,参加了一系列名扬中外的空战。这次带队迎敌,非他莫属。

1681776279695221.png

                                    飞行1大队大队长赵德安

  飞行员们都清楚,这就是复仇之战。在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王定烈地面指挥下,赵德安和飞行员吕世明盯住了敌机,左右夹击,紧追不放,从高度1.2万米一直压到了400米,逼得敌机走投无路,失魂落魄,在香港启德机场迫降,着陆时竟折断了起落架。

  赵、吕双机遵守政策,没有追入香港,安全返航降落。虽然没有打掉敌机,却给了敌人一次严重警告。

  时任总参谋长粟裕大将霸气指示:“这架飞机只要从香港起飞,就一定要把它打掉。”

  由于1大队一直严阵以待,盯死了敌机,以致这架敌机始终不敢从香港起飞。最后国民党空军不得不将这架飞机拆卸装箱,从海上偷运回台。


  咬住敌机初告捷,一代鹰姿赵德安  

  1956年7月,面对美蒋空军的不断挑衅,遵照毛主席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歼击航空兵18师师长林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变等待敌机来袭为主动寻机击敌。采取我军惯用的奇袭战术,把敌机歼灭在防区之外。

  经请示上级批准,歼击航空兵18师在惠阳机场设立了辅助指挥所,在汕头设立了前进指挥所,开通了雷达情报线路,并在前进指挥所室外架设了高于周围障碍物的临空指挥塔台,以便更好指挥空战。

  1956年10月1日下午16时,惠阳机场,四架银白色的米格—17F整齐排列在起飞线上,机翼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

  突然,一阵尖锐的防空警报响起,大队长赵德安大喊一声:“有情况,一等!”迅速转身跃上梯子,跨入座舱。

  4分钟后,林虎师长下达起飞命令,赵德安率僚机副大队长王铭砚、3号机团领航主任孙辉远、4号机飞行员黄振洪,4机同时冲上跑道,呼啸升空,向汕头以南靖海方向飞去。

1681776325139027.png

                                美制RF-84F型侦察机

  在汕头前指引导下,赵德安4机在靖海北10公里处,高度4000米,航向120度,与敌机航向相对飞行,间隔约26公里。林虎师长命令:“左转弯,坡度45度,航向10度接敌”。

  转弯后,4号机黄振洪报告:“发现敌双机在左前下方,低于我机约1500米。”

  赵德安也很快发现了4架F-84飞机,即下令投掉副油箱。当接近到距敌机约1000米时,敌机发现了我机,立即急剧向右作下降转弯,企图向海上逃窜。赵德安即在800米距离上对敌4号机进行拦阻射击。

  敌机看到直线逃脱已不可能,即分成两个双机组,向不同方向急转。我机亦分成2批,分别追踪敌机。

  前不久,1大队刚改变了苏联“主机进攻,僚机掩护”的空战套路,创新了“谁有利谁出击”的新战法,这回正好用上。于是由长机组赵德安、王铭砚攻击敌僚机组,由僚机组孙辉远和黄振洪攻击敌长机组。

  看到无法摆脱我机灵活机动的攻击,敌机即与我机展开了盘旋咬尾格斗。F-84飞机速度比米格-17F小,但转弯半径也小。国民党飞行员为了对付米格-17F,专门研究了一套“圆圈战术”,即利用F-84速度小的特点“切半径”,把我机甩到外围当“活靶子”。

  此时,敌长机一看赵德安扑了上来,立即右转180°,故意扩大“间隔”,敌僚机则加大坡度,利用90°转弯切到内圈,企图攻击赵德安。

  跟在大队长后面的王铭砚看穿了对方的企图,果断压下驾驶杆,一个下滑半滚,死死咬住了敌僚机,空中呈现敌我四机互相咬尾的紧张景象。

  双方盘旋了约4、5圈,从2500米高度格斗至500米。王铭砚向敌僚机射击6次,最后在距敌100米距离上将敌机击落;赵德安亦向敌长机射击2次,最后在敌机退出盘旋、相距仅450米的瞬间,将敌机击伤。

  格斗中,敌机虽多次向我机射击,但因距离远,未伤及我机。空战共持续了6分20秒。赵德安4机安全降落汕头机场,加油后转回惠阳。

1681776375658300.png

左起: 团长李宪刚、1大队大队长赵德安、2大队大队长杨桂华、王铭砚、郭庆永、团领航主任孙辉远、关明泉、黄振洪、于兴昌 

  这次机动出击,扩大了我歼击航空兵的作战范围,压缩了敌机的活动空域,基本上封堵了敌机昼间侵袭广州的空中走廊,逐渐将战斗推向了防空区的边缘,使昼间防空作战由被动转入主动。同时,空战结果也标志着我军空军部队羽翼渐丰,更加强悍。


  入闽首战3比0,最强明星“四人组”

  此后,敌我空中较量进入了关键时期,引起了党和军队高层的极大重视。

  毛主席指示:要“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国防部长彭德怀希望“空军里头也要搞上几个‘红2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要打,就一定给我敲下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要求:“《水浒传》里有个李逵,三板斧解决问题。你们第一斧头下去,就得见血,让那边吃不消,哇哇叫!”

  随着战略层面的决心定下,人民空军第一次进入福建参战,积极准备给嚣张的国民党空军迎头一击。

  空军入闽作战,力争首战必胜!这是各级的殷切期望,关系福空能否在沿海立足,关系福空军心士气,关系人民空军形象。

  7月20日,1大队奉命“孔雀东南飞”,全体人员日夜奋战,硬是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油封飞机的启封、检查、校验和飞行员恢复技术等所有战前准备工作,低空隐蔽转场,进驻广东汕头机场,准备“解放头顶”。

  福空的成立,标志着我空军摆好了与国民党空军对决的“车马炮”。作战目的也不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压缩国民党空军的活动空间,夺取制空权。

  此时,1大队已经实现了对蒋军飞机“迫降、击伤、击落的‘三级跳’”, 成为空军第一次入闽作战的排头兵。长机赵德安、黄振洪,僚机高长吉、张以林,四名当时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组成了最强的“明星突击队”。

1681776686621378.png

                                “霹雳中队”最强明星“四人组”

  7月29日上午,汕头机场上空阴云密布,云量10个,其中积雨云4个,浓积云6个,通常来说,这样恶劣的天气,根本不适合飞行。

  10时43分,台湾国民党空军派遣1大队副中队长“空靶冠军”“克难英雄”刘景泉率领4架F-84,向汕头方向飞来,企图利用低空、恶劣天气对我汕头沿海窜扰。

  1大队进入一等,赵德安、黄振洪、高长吉、张以林,迅速进入各自战机,随时等待塔台作战指挥员林虎师长的命令。

  “起飞!”一声令下,4架米格-17腾空而起,飞向作战海域。人民空军第一次入闽作战拉开帷幕。

  为了更隐蔽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赵德安一反穿云上升、云上集合的惯例,果断决定云下集合、低空出航,隐蔽接敌。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可在空战中更快地抢到先机,看谁发现对方快。一旦敌人发现我们,他们就会跑,而我们发现敌人就可以打过去。

  4机在150米的高度集合好后,编队直飞战区,连我方雷达也无法跟踪。出海后,赵德安一眼瞥见上方有一云缝,立即一晃机翼插了进去。心有灵犀的4架战机编着队直上云霄,突然出现在敌人后翼。

  11时11分45秒,3号机高长吉报告:“右前方发现目标2个”。

  “不是2架,是4架。周围没有发现新的情况,放心地打!”无线电里传来师长林虎的声音, 4架战机即刻进入战斗状态。

  高长吉、张以林首先咬住敌僚机组(3、4号机)。敌长机组(1、2号机)立即右转,意欲迂回包抄。张以林处于敌机内侧,发射炮弹进行拦阻,迫敌1号机停止右转而改为左转,敌2号机随其后,正好给高长吉提供了良好的射击角度,他收缩瞄准光环,待里面投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稳按炮键,一个点射,将敌2号机打得翻身落马。

  同时,在高长吉上方的张以林,也蹬舵、推头,咬住了敌1号机刘景泉。刘急剧下滑摆脱。张以林从高度2000米追到200米,距刘景泉150米处开炮,将敌机左翼斩掉一块。负伤敌机勉强飞到马公附近,因无法操纵,刘景泉弃机跳伞。

  同时,赵德安与黄振洪紧紧咬住了对方,当敌机迎面而来的时候,以空中拼刺刀的方式,向敌机迎头开炮,击伤了其中1架敌机。

  由于一瞬间赵德安战队抓住了战机,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动作,迅速、勇猛出击,很短时间便决定了战斗胜负。

  从11时05分起飞,这场空中战斗仅仅历时23分10秒,发射炮弹153发,便以3:0结束。人民空军打赢了进驻福建的第一仗。

  “祝贺1中队大获全胜,真是霹雳如电啊!”师长林虎兴奋地下达了返航命令。

1681776730611825.png

  胜利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国,各族人民闻讯无不欢欣鼓舞。中国空军打出了军威, 1大队的威名震惊了世界。

  美国合众国际社惊呼:“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了一场使国民党人透不过气来的一对一、一边倒的3:0空战。”

  7月31日,毛主席在北京西郊机场接见了空军首长,对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祝贺空军旗开得胜!”


  适应夜战惩飞贼,天空猎手蒋哲伦

  1959年4月,党和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数,一个月之内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国民党当局增加了对大陆的军事侦察活动,两岸空中斗争呈现白热化。

  鉴于国民党空军频繁利用夜间窜扰大陆,空18师加强了夜间截击机力量建设,夜战成为一种新常态。

  5月29日15时47分,蒋军1架B-17型间谍机窜入我大陆纵深,先进入广西,经梧州西北折向东南进入广东恩平。20时14分,我雷达在粤东海面发现蒋军轰炸机1架。

  23时08分,1大队飞行员蒋哲伦架米格-17PF截击机从佛山沙堤机场起飞,升空迎敌。12分钟后,指挥员李宪刚用暗语命令飞行员改换无线电波道,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机载雷达搜索瞄准。

  蒋哲伦采用“切半径”的办法抄到了敌机的身后,为了防止冲前,他果断收小油门,放出减速板,将飞行速度减至600千米,一边压40度坡度规避前方海拔1254米的天露山,一边以15米的下降率紧紧跟踪在敌机尾后。

  距敌3.2千米时,他成功地用机载雷达截获锁定了目标。距离抵近到800米,他用力压下扳机,打出一个长达2秒的连射,以至于自己的双眼被炮弹出膛时的火光刺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完全凭感觉操纵着飞机迅速脱离。

  等他视觉恢复常态时,看到左下方有一团火光正在逐渐下落。他判断那就是敌机,便一边向指挥员请求第二次攻击,一边冒着极大的危险,将速度减下来,再次扑了上去对准火光一顿猛打,直至敌机凌空爆炸方才住手。

1681776800268389.png

                                                           “霹雳中队”飞行员蒋哲伦

  零时02分,黑暗中蒋哲伦安全返航。这是我空军飞行部队首次使用装有机载瞄准雷达的截击机,在夜间低空、复杂气象条件下击落敌机。

  蒋哲伦这位胆识过人、技艺超群的飞行员,不仅创造了我人民空军首次夜间歼敌的光辉范例,还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用机载雷达击落敌机的第一人,标志着1大队已成为全天候蓝天卫士。他用智慧和勇气,再次诠释了1大队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


  击落高速侦察机,拼命三郎高长吉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一切反动派作恶的规律。在针对大陆空中军事活动屡屡遭到沉重打击后,国民党空军仍不收手,反又购买了性能先进的美国飞机RF-101。这种由F-101改装的超音速侦察机,性能好,可以作超音速飞行,最大飞行速度高达1.85马赫,而我军当时的飞机都是亚音速,根本追不上。

  国民党装备这种新机型时,正值美国大规模发动侵越战争,为给“老板”抬“轿子”,国民党空军加紧了对我大陆军事骚扰。刚开始时,我空军飞行员对这种新机型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敌人头几次行动都得逞了。

  承受巨大压力的空军决定把最过硬的1大队推上前线,专门对付RF-101,以扭转东南沿海防空的被动局面。

  1964年,大陆军事科技突飞猛进,国产超音速战斗机歼-6开始交付使用,虽然1.35马赫的最高速度理论上与RF-101仍然有0.5马赫的差距,但拦截机率大大增加了。

  领受任务后,由空18师54大队副大队长高长吉率4名1大队飞行员组成的应急小分队,立即飞赴广东兴宁,开始了紧张的战前针对性训练。他们发扬一贯的快捷、勇猛、机智,训练从难从严的战斗作风,练思想、练战术,在一次次眼见敌机逃跑的情况下,憋足了劲,决心不把RF-101打下来,绝不罢休。

  1965年3月18日,国民党2架RF-101紧贴海面向汕头机场飞来,实施空中侦察。

  10时12分,高长吉驾驶刚刚改装的国产歼-6型飞机从广东兴宁机场起飞,隐蔽出航,到汕头机场西面空域待命出击。

  10时34分,敌人凭着新式装备的庇护,肆无忌惮地压着汕头机场跑道中线,一边爬高一边照相。

1681776850910638.png

                                   “霹雳中队”飞行员高长吉

  高长吉机警地沿着敌人的航迹爬升到11000米,由于追击的速度太大,又因为无线电受到杂波干扰而未听清指挥所的引导口令,他一下冲到了敌机前2公里。干扰消失后,高长吉立即意识到自己冲前了,他手脚并用,利索地将飞机反扣过来,往回搜索,一眼就发现了正在其右后下方飞行的2架敌机。

  他几乎是本能地一口气连续准确完成了16个高难动作,在全加力状态下居高临下向敌机猛扑过去,迅如闪电般进入了有利攻击位置。

  这是自改装以来,全中队谁也没有飞过的极限速度,所有的情况都是陌生和令人恐惧的,也是对飞行员生理和意志的严峻考验。战鹰像野马一样,忽而自动抬头,忽而左右摇摆,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高速度俯冲带来2个多G的“负载荷”,导致无法有效操控飞机,如果这个状况不能克服的话,后面的射击、占位,都将无法完成。

  这时的高长吉,眼中只有敌机,没有时间去感受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不适,双手死死抱住驾驶杆,义无反顾地冲向与之“赛跑”的对手。在这3分40秒的时间里,他从11000米高空,追到了2000米低空,从距离600米打到距离只有480米,其迅猛的势头惊得敌长僚机手足无措。

  敌长机眼见一道白光闯入视线,竟误以为是我军发射的导弹,吓得在无线电里不停地喊:“共军发射飞弹!共军发射飞弹!”

  敌机掉转机头玩命地向海上逃去,并狡猾地做着“S”形机动互相掩护,企图干扰高长吉的视线以摆脱攻击。机智的高长吉没有被敌机所迷惑,在敌机机动的中线上死死咬住敌僚机。眼看12海里的领海线就要到了,指挥所发出让他返航的命令。

  高长吉抓住最后几秒钟机会,将敌僚机锁定在他的火炮射程内,果断转换攻击目标,屏住呼吸,稳住瞄准具光环,狠狠扣下了扳机。

  电闪雷鸣,弹到机落,号称“西方战略眼睛”的国民党空军RF-101战斗侦察机,终未逃脱覆灭的厄运,一头栽下了深海。

  敌长机顾不上同伴的性命,如丧家之犬夺路而逃,须臾间无影无踪。

  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又一个英雄故事诞生。当天,人民空军便发来贺电,表扬这次空战行动:战斗情报保障好,指挥决心好,领航引导好,空中动作好!

  RF-101的神话被人民空军破灭,高长吉荣立一等功。


  勇闯升限灭“火蜂”,智勇双全董小海

  树欲静而风不止,祖国和平的天空是英雄的人民空军打出来的。1964年 8月,视蒋军为废物的美军亲自登场了。他们借越南战争之机,以“火蜂”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屡屡侵犯中国粤、桂、滇等地领空,对中国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目标进行侦察摄影,猎取情报资料,给我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打击美军嚣张气焰,我空军决定指派有作战经验的航空兵部队在南宁、遂溪、昆明、蒙自等地设立高空作战空域,配备精干的歼-6型飞机作战分队和指挥保障班子进行反侦察作战。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指出:“尽管敌机飞行高度高、体积小,但它的弱点是速度小,没有主动规避和还击能力。飞行员只要正确采用爬高方法,熟练操纵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瞄准、射击、脱离等一系列战斗动作,使用现有装备击落敌机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上级命令,作为“好钢”的1大队,又被用在了刀刃上。3团副团长杨桂华率由1大队董小海、纪金章组成的反侦察作战小分队进驻南宁。

  当时美国使用的无人机,代号为AQM-34,因为其机身直径不到1米,小巧轻盈,所以取名叫“火蜂”。该机可在1700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平时都选择平流层进行活动。

  别看“火蜂”不起眼,要收拾它却是一个棘手的事情,用歼-7去攻,相对速度太大,很难瞄准,用歼-6打它,它的飞行高度又超过了歼-6的升限。

1681776945829007.png

                                                          “霹雳中队”飞行员董小海

  为了解决打“火蜂”的难题,小分队3名飞行员认真学习,虚心向其他部队取经,掌握了利用飞机动升限进入目标有效射程的基本理论。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计算和试飞摸索,终于取得了一组组准确数据,掌握了在平流层用歼-6攻击“火蜂”的基本技能。

  1965年4月3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碎云,美国人没有放过这一侦照的好天气。“火蜂”毫无顾忌地直入我广西领空。为了逃避打击,在研究了我机的活动规律和性能特点后,这一次他们选择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飞行高度——1.81万米。

  前线雷达发现敌机后,指挥所立即命令纪金章、董小海双机跟进起飞。纪金章打头阵,董小海殿后。

  升空后,在地面引导下,纪金章很快发现了敌机并进行攻击,但两次攻击均因距离太远而未能奏效。

  董小海随后进入攻击航路,此时目标开始做小动作机动企图逃脱。董小海按照自己在无数次试飞中总结出来的“缓转弯、小坡度、外侧跟踪”的有效方法,稳稳地跟在后面。

  看着目标进入了预定观察角,他柔和带杆跃起,却发现瞄准具中的目标影像很小——射击距离太远,他果断停止攻击,放下机头,耐心地跟在后面,一边认真思索着对策,一边寻找战机。

  当听到指挥所再次下达跃起攻击的口令时,董小海机智地稳住状态,继续让飞机作大速度追赶,看着观察角已增加了一半,他果断带杆。战鹰轻盈跃起直向敌机冲去,顺利跃上了18100米的新高度,并迅速形成攻击态势,他果断扣下扳机,一串火舌从翼根处喷出,死亡之神撞上了“火蜂”,敌机顿时四分五裂,一头向下栽去。

  机智勇敢的董小海精准一击,不仅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而且使1大队的作战空间从对流层拓展到了平流层,直接引发了空军部队以创新战术战法、扩大作战空间为主题的新一轮练兵运动,部队战斗力日臻成熟。

  1966年9月17日,副大队长高长吉驾驶歼-6飞机,在广西友谊关上空又击伤美国1架F-105战斗机,让美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给“霹雳中队”战果榜上再次锦上添花。

1681777005234953.png

  

时刻准备上战场,英雄不乏后来人

  如今,“霹雳中队”已经建队70余载,除了战美机、打蒋机之外,还先后上高原、赴荒漠、驻岛礁,航迹遍布全国,多次参加作战、轮战、演习演练和科研试飞等重大任务,开创击落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成功组织穿越峡谷飞行等多项空军先例……创造了连续6任大队长均有战果的“六连贯”战绩,其航迹在祖国蓝天上绘出了一道道壮美的彩虹。

  70年间,“霹雳中队”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关键时刻站得出,生死关头豁得出”的无畏勇士。除了老英雄“毛主席的好飞行员”赵德安及其4人组、 “长空千里眼”高长吉、“长空虎将”张以林、“夜空猎手”蒋哲伦、“智勇双全”董小海等外,代代都有新人辈出。近年来,又涌现出了“射击多面手”王德启和“蓝天新状元”“空军优秀飞行人员标兵”王强等新一代先进典型。

  副大队长陈军和飞行员彭鑫华在一次夜航训练驾机做俯冲上升转弯动作过程中,左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在飞机随时可能坠地的危急情况下,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放弃跳伞逃生的机会,沉着冷静,正确处置,靠一台发动机安全着陆。

  一次在西北某沙漠参加演习,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霹雳中队”组成3个战术攻坚组,确定了一套出其不意的作战方案,飞行1大队飞行员孙丰海、余鹏、段攀等人长途奔袭1000公里,排除地磁干扰,采取低空超低空、穿越峡谷飞行等,一举摧毁“敌”目标,自己“毫发无损”,摘得了空军飞行员至高荣誉“金头盔”。

1681777032670478.png

  空军组织精确打击训练,将任务交付“霹雳中队”,时任大队长马刚第一时间找到团领导:“让我上!”领受任务后,马刚发现实际情况比自己的预想的更困难。他迎难而上,制定了一整套攻击方案,最终在实弹打靶当天不断调整进入目标空域的角度,在“允许发射”信号消失前0.3秒发射导弹并命中,顺利完成兄弟部队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队长卢赓驾驶苏-30MKK战机,通过空中加油成功,挑战单次航时超10小时,挂弹巡航我南海岛礁,经受了飞行员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的全方位考验,为人民空军真正实现对南海海域全区域全天候到达、全覆盖警巡,起到了探路尖兵的作用。

  飞行员们感慨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辈们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唯有创造出更辉煌的战绩,才能无愧于历史!”

  “假如战斗明天打响,你准备好了吗?”这条挂在“霹雳中队”营区的警句,每天都在提醒“霹雳中队”的飞行员们 “做好今天的工作,打赢明天的战争”。

图片14.png

  “霹雳中队”飞行员们的回答掷地有声:“身为英雄部队的‘霹雳传人’,做梦都要想打赢!一旦战斗打响,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齐心合力,一举摧毁担负的攻击目标。” 

  在他们心中,一个人可以飞得很快,一群人才能飞得更远。“霹雳中队”将永远是一个拖不垮的英雄集体、打不烂的钢铁战队。

  “霹雳中队”让人确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敢于来犯的敌人,都将领教人民空军一道道雷霆万钧般的晴空霹雳!


                                        (参加创作人员:叶征、樊玉莲)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霹雳中队

  授旗时间:1964年9月29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空18师第54大队1中队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51年4月8日,中南军区空军第一支飞行部队空军第18师组建,时为54团1大队;1952年5月22日,1大队随空18师54团由沈阳进驻大孤山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64年8月,空18师54团1大队改称空18师54大队1中队;1970年6月,改回空军航空兵第18师54团1大队;1986年10月7日,为空18师空军战略预备队1大队;现为空军某航空兵师飞行1大队。

  战旗精神:神速,勇猛,顽强

6c05a00a79337aef82a83f5244961fc.jpg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