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十七年,他用臂膀弯起双亲最暖的“港”

作者: 梅静 点击:1715 发表:2023-04-17 08:37:56 闪星:7

  “儿——儿——”凌晨的微光中,几声沙哑而急促的呼喊,从半米之隔的另一张床上响起。

  李峰腾地坐起身,趿上拖鞋,三步并作两步,奔到床头。

  喊声停止,随之响起的是,麻利的掀被、捋抱声,以及坐式便盆里的淅淅沥沥声。

  几分钟后,伴着一声轻松的哼叹,李峰84岁的母亲完成了这一夜的第三次“如厕”。李峰伸出左臂揽住母亲的腰,稍稍一提,右手飞快地拈过一张软纸,伸到母亲胯下,擦净,重新抄好尿布。

  一切如行云流水。母亲倚在李峰的臂弯里,被送回依然温热的被窝。她面无表情,但眼里的光,安宁而满足。


  变故,发生在他的40岁

  在一间卧室里,李峰和母亲共居已经17年。其间有14年,共居者还包括他的父亲,一个同样躺在他臂弯里的人。

  “谁能想到呢,那么精神的两个人,说倒就倒下来了……”忆起往事,李峰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和大多数人一样,李峰也曾拥有一对健康而慈爱的双亲。父亲李正龙出生于1940年,很年轻时就是黄珏供销社的业务骨干,后来又做了负责人。母亲杨春英比父亲长一岁,工作上是黄珏茶食店的敬业员工,在家里则是能干贤惠的“大总管”。

  父亲工作很忙,时常出差,但家里的大事和买煤、买米等体力活,他总会提前做得逸逸当当。屋子漏雨,他不顾危险,噌噌噌爬上屋顶,自己动手维修。母亲先后生育了三个孩子——哥哥、李峰、妹妹,从吃穿用度到念书上学,事事井井有条。更让邻居们啧啧称赞的是,她每天都把家里抹得一尘不染!

  在父母的精心抚育下,李峰兄妹快乐成长,并相继在南京和扬州市区工作、成家、生子。2000年,父亲退了休,遂偕母亲来市区与李峰同住,尽情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1990年,李峰全家游览留影前排右为父亲,中为母亲,后排从左至右为哥哥、妹妹、李峰)1.jpg

  兄妹计划着,陪父母游遍名山大川,以补偿他们多年的操劳。然而,计划还未及实施,2005年9月的一天,平时血压就偏高的母亲突然四肢麻木,陷入昏迷。送到医院抢救,被诊断为脑梗引发中风。一个月后,母亲苏醒,但从此失去了语言和行走能力,终日只能坐着或是躺着,一日三餐和大小便均需人照料。作为感情甚笃的伴侣,李峰的父亲当仁不让,承担起了照顾妻子的责任。

  或许是照顾病人太过辛苦,亦或是心情过于焦虑,2006年7月,父亲也倒下了。虽经治疗,但仍无法站立,口齿也变得不太利索,病源和母亲如出一辙——中风。

  护理一个卧床病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是两个!李峰兄妹连忙聘请护工,开出的工资不菲。可护工进门没几天,就以“工作强度大”“病人脾气不好”等理由撂了挑子。再找新护工,也没能干长。

  怎么办?将父母送进社会护理机构吗?不,不行!李峰兄妹实在不能接受与父母的分离。那么,剩下的路只有一条——由家人亲自照顾。但此时,李峰的哥哥远在南京,在扬州的妹妹因丈夫身患重病而自顾不暇。

  “父母养育儿女,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在他们需要照顾时,儿女为什么不能同样以待呢?”儿时的父母之爱在李峰眼前一幕幕闪过,一个真切的想法浮上他的心头。恰在那几年,李峰所在单位效益不佳,上班也挣不了多少钱,他便决定离职回家,伺奉双亲。

  领导和同事替他惋惜:“你刚4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纪,觉得我们单位不行,完全可以换个工作干嘛。现在就回家伺候老人,你会废掉的!”

  朋友为他担忧:“给老人端屎倒尿,一天容易,一年就难了,你一个大男人能坚持吗?”

  平素柔弱的妻子给了他有力的支持:“反哺父母,人伦常理,你尽管去做吧。我们的小家,你不用操心。”

  几天后,在父母两床并列的卧室里,又多了一张窄窄的折叠钢丝床。李峰开始了与父母同室而居的日子。


  再烦再难也得自个儿咽了

  以前在单位上班时,对于护工抱怨的“病人脾气不好”,李峰并不十分理解,有时还认为是护工太“矫情”。与父母每天24小时相处之后,他才体会到,这是一句大实话。

  一大早,李峰用热水搓了一条毛巾,拿到卧室给母亲擦脸,却被母亲用胳膊啪地打落在地,并瞪着眼睛冲他大吼,两手做出互相揉搓的动作。

  李峰被母亲的举动搞懵了,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尚能说话的父亲在一旁道:“你妈爱干净,早晨要用香皂洗手。”

  李峰恍然大悟,赶紧拾起毛巾,拿去洗净,然后捧来一盆热水和一块香皂。当李峰握住母亲的手,用香皂轻轻滑过她的肌肤时,母亲惬意地眯起了眼睛。从此,李峰再也没有忘记,早晨的这项“必修课”。

  照顾中风病人,最大的困难是“拉撒”。患病初期的父亲和母亲一样,白天能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看看电视。需要小解而李峰在做家务时,他们便会自己扶着床沿或椅子,挪到紧挨着的坐式便盆上,但由于动作迟缓,常常漏湿了床褥和裤子。夜间更加麻烦,当李峰听到父母的呼叫,起床到达他们身边,褥上时常已湿了一大片。

(李峰在晾晒母亲的尿布、垫褥   摄影-梅静)2.jpg

  眼见极爱清洁的父母饱受尿湿之苦,李峰止不住地心疼。他在父母床头安装了呼叫电铃,方便自己随叫随到;亲手缝制四十多条纯棉尿布,供父母佩戴换洗;制作六条长八十厘米、宽五十厘米的吸尿棉垫,夜晚铺在父母身下。

  “女儿小的时候,我没有为她洗过一块尿布。现在,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盆尿布洗了,赶太阳晒。”李峰家的窗台上,每天旗帜似的飘飘扬扬。遇到阴雨天,家里的暖气片上更是琳琅满目。

  中风病人缺少运动,胃口自然不佳。为了让父母增强体质,李峰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餐。早晨,米粥、炖蛋、豆浆、牛奶轮番上场。中午和晚上,烂面、鱼汤、骨头汤、蔬菜次第翻牌。中途,还有水果泥加餐。

  2019年,父亲病情趋重,完全卧床。每天,李峰要用双臂托起父亲身体,插入便盆,供其排泄。还要为其按摩和翻身,以延缓肌肉萎缩,防止褥疮产生。

  琐碎繁杂的事务,仿佛一把把割刀,将李峰的时间切分得支离破碎。他无法睡上一个整觉,无法外出与朋友聚会,就连买菜也得是速去速回。为了解决生计,他在家开设的酒业贸易公司,也只得用电话维持对外联络,具体业务全靠几名员工在外张罗。几年后,实在精力不济的他注销了公司。趁父母不用吃喝拉撒或是兄妹抽空来帮忙的空隙,捧上一本书,安静地翻读几页,成了他最好的休息方式。

  40岁之前的李峰,与很多同龄人一样,脾气和相貌都有些“棱角”。但后来,他的性格和面容越来越“佛系”。“磨的,伺候老人的事,再烦再难也得自个儿咽了。”他憨憨一笑,如同一阵云烟掠过。


  圆父母一个回家的梦

  中风后的父亲,时常会对着窗外的云朵和飞鸟发愣。“我想回家,有天有地、有花有草的家。”他嘟囔道。

  李峰知道,父亲说的“家”,是位于黄珏老街上的旧宅,加上退休前买的邻近一处破屋,总面积达390平方米,但现在它们都已无法住人。

  “叶落归根,隐居田园,父亲的心愿必须满足。”2010年春,在李峰的指挥下,黄珏老屋迎来了彻底翻修的施工队。长方形的地皮上,原有建筑全部拆除,依古典风格重新营造。整体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以一道白色花墙分隔,墙上开一圆门,门上正反两枚题额,从父母名字中各摘一字,左读为“祥龙”和“满春”,右读亦词顺意达。

(李峰为父母建造的“回园”)3.jpg

  东向大门入宅处,为一间35平方米的会客厅。出厅向西,即为90平方米的东院,院子东南角为一座休闲小轩。穿圆门入西院,即见坐北朝南三间卧室。西墙整面饰以贴壁假山,山上流水潺潺,山下一方池塘,池边翠竹亭亭,如同一幅天然竹石画图。为方便雨天行路和赏景,园子四周均以长廊相接,如同“回”字。地面以青砖铺芦席纹,古朴清雅。

  “回家,回廊,这座园子就叫‘回园’吧。”李峰的孝心感动了施工队,园子的硬件部分六个月即告竣工。随即,擅长伺弄植物的李峰开始对“软件”进行提升。他在花墙边植下一株紫藤,使其沿着圆门铺陈伸展,并在东西两院内因地制宜,栽种美人蕉、茶花、桂花、红枫等数十种花木。不出数月,园子里就红肥绿瘦,美景醉人。

  当年年底,李峰偕父母回到这座以“回”命名的园子,他看见,父亲眼中闪出一滴莹莹的泪光。 


  尾声

  “这对老人真有福气!”在黄珏老街,每当人们从“回园”门前走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向里面投来艳羡之色。

  2020年9月,李峰的父亲在这座园子里安然离世。与大自然相伴的十年光阴,让他的生命拥有了最后的亮色。此后不久,因年迈的母亲经常需要住院治疗,李峰便将母亲带回自己在城里的居所。

  现在,母亲越发依赖李峰的臂弯。每当此时,李峰就会俯下身去,贴着她的耳朵,轻声说:“等你好起来,我们就回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父母的爱,高如山、深似海,予之如泉,不求滴水回报;为人子女,理应怀感恩之心。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天底下最应该回报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天下最不能等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李峰十七年如一日,恪尽孝道,侍奉双亲,把大孝至爱融入到平常生活中, 从一点一滴做起,一言一行尽孝,创建了幸福美好家庭。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