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晋南,很难说再见

作者: 冼生 点击:970 发表:2023-04-08 21:35:27 闪星:6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凡是遥远的地方,对人都有一种莫名的诱惑。这是不是心灵鸡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争论。

       不过高晓松有句话倒是有点意思,他说:“这个世界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为了“诗和远方”,四年前,时维4月初,序属晚春。我和老伴仅仅用了2个半小时,就从长春飞到了山西太原,这“飞的”速度就是快!

       您问我们这是干嘛去? 西游啊!呵呵!趁着两条老腿还算争气,赶紧带着老伴来一次远足。我并不是那种特别喜欢旅游的人,也不是那种对某个地方特别向往的人。尤其是这些年短视频的出现,一部手机看遍全世界风景。比如刘宽新的航拍摄影,那景色绝不是你“到此一游”就能看到的,因为那是航拍,是从高空俯瞰,与地面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致。呵呵,有点说远了。不过想想,古稀之人了,再不走走真的怕有一天走不出去了。为了“诗和远方”,我们决定来一次自由行式的西游之旅。不过,此西游非彼《西游》,没有白龙马,也没有唐僧带着仨徒弟,更不可能一走就是几万里!仅仅是去晋陕豫鲁冀溜达溜达,开开眼,散散心。山西的晋中晋南算是我们这次西游之行的第一站吧。

       说起山西,不知您首先想到的是煤炭、陈醋、面条? 还是杏花村、走西口、想亲亲?我对山西最初的印象,来自六十年代郭兰英的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 从课本中知道了吕梁山中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捷; 从书本中知道了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 文革中灌进耳朵眼最多的则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知道那里有一群穿着黑色的对襟夹衣、头上常年包着一块白毛巾的人开垦梯田,粮食收成翻番,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扬; 后来又知道了善于发财、四海称雄、富甲一方的晋商; 还有红极一时、财大气粗的煤老板; 知道了“万里黄河一壶收”的天下奇观——壶口瀑布……

      嘻嘻,还真想到不少。不过仅仅这些而已。所以,决定实地去看一看,感受感受! 好了,不啰嗦了。既然踏上了山西的土地,那就慢慢地去印证这晋山晋水晋善晋美的印象吧!

       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我们没有参加旅游团,完全是自由行,行走之前无论衣食住行都做足了功课,行程的安排详细到了坐哪趟车,住哪家店,玩哪个景点,甚至吃哪家馆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有计划,不抓瞎。而且自由行最大的好处就是高度自由,我的行程我做主,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行程、时间、节奏完全自己说了算。这种酸爽的感觉跟团游是绝对找不到的。所以,我们的行程一点也不紧张。踏上山西的土地,我们是从晋中走向晋南,因为晋北曾经去过。一路向南,我们跨进平遥千年古城,穿越晋商历史时空; 登上天上人间的绵山,寻找大罗宫上做神仙的感觉; 走入王家深宅大院,近赏中国民间故宫。走出王家大院,去大槐树寻根问祖,夜宿号称“华夏第一都”的晋西南重镇临汾。然后就是晋南行的最后一站,即万马奔腾任嘶吼,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黄河壶口瀑布。一路下来,我们饱览旖旎风景、探寻历史遗迹、了解人文习俗、品尝美食风味,真的是悠哉美哉,惬意得很!与老伴携手同行,觉得旅行真的特别美好恬淡,不仅共同领略从未看过的风景,感受祖国的河山大美,而且共同体会旅游的那种特殊的累并快乐着的感觉。好了,闲言碎语不多讲,讲一讲这一路见到的好风光。


        第一个景点: 平遥古城

走进平遥千年古城  穿越晋商历史时空

       下了飞机,从太原到平遥一百多公里,动车一个小时就到了。这是我从没来过的地儿,也就充满了好奇。古城嘛,就是凝聚浓厚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集大成者。平遥古城西周时期就有了,到现在差不多有2700多年历史了,好家伙,比长城的年龄还要大500百岁。走进古城,漫步在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子、景点、商铺、居民小院,看着古色古香的砖、雕、壁、瓦,仿佛穿越了岁月沧桑的历史旧时光。映入眼帘的全都是古街道、古建筑、古店铺、古民居……据说平遥是目前我们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不像江南的古镇那样小桥流水,婉约细腻,这里粗犷豪放,古朴大气。虽然看着并不惊艳,但典型的黄土高原的气候加上古城内略显破旧的古建筑,如果不是商业化氛围太过浓郁了,真的会让人有穿越时空回到了晚清那个年代的感觉。无论是票号,商会,镖局,什么日升昌,天吉祥,协同庆……处处都让我感受着晋商文化的气息。对于晋商我了解的真的不多,如果说略知一二的话也是通过《乔家大院》、《走西口》、《包银谷》等影视作品知道了那么一点点。平遥有八大票号,经营着通达国内45个城市汇兑业务,甚至把业务开展到了美国,足见其当时财力之盛。所以有“小北京”和第一条“华尔街”之称。到了平遥不到钱庄看看,不知道什么叫富可敌国,地下钱库当时存有黄金一千七百万两,而当时的国库只有三千万两,难怪当年慈禧到了平遥就挪不动步了。那个时期晋商的财富和文化影响着清末民初的中国,用富可敌国形容绝对妥妥的。

      当然了,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古城的文化和历史,那也好办,走进平遥的票号,尤其是“日升昌”,乃是中国银行的鼻祖,你就可以了解当时“银行”的构造,计算支出、收入的方法,货币流通的方式; 走进县衙你就可以穿越回去,看清古时候的法院啥样,还可以顺带着看看县官断案的表演; 如果想知道过去的镖局是怎么护镖的,镖师都使用什么兵器,那就去华北第一镖局; 如果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安全保管钱的,那就去地下钱庄转转; 如果你想研究古建筑的风格特色,那就走大街串小巷仔细看看…… 

3.jpg

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平遥县衙衙门柱上的那些楹联,传承了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折射出的是廉政观和法治观,读来颇耐人寻味,堪称是中国古代衙门廉政文化和法制文化的精粹。我国的封建王朝,县级衙门是最小的政府工作部门,但它承担着一县行政司法诸事务的总理权,是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基础,因而知县也被称为亲民之官,老百姓则管他们叫“父母官”。既为民之父母,就应当关心、爱护百姓,为民服务、替民作主。这就要求知县在公堂之上,要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此,县衙楹联的内容,大多数都与此有关。这里,我把印象深刻的几副提供给大家品鉴:

       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衙门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这个上联是官员谆谆劝告老百姓,要与人向善,不要争强好胜,不要轻易上公堂,否则心神不定,劳民伤财,就算赢了官司,也要心力憔悴,大伤元气,得不偿失; 下联是官自警,告诫官员做官要勤勉、清明、谨慎,不然容易造孽,且遗患无穷。一幅对联,既揭示了为民之德,多了一些警世醒言,又阐释了为官之道。字里行间,渗透着体恤为民的为官之道。

       进入衙门第一道门是仪门,仪门上也有联: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这幅联通过对比反衬道出衙门内与外、情与法的区别。这上联意味的是遵规守矩的良民享受安居乐业。下联强调的是违法败德的人必受酷刑严惩。

       仪门后是大堂也叫正堂,大堂是知县日常办公、审理案件之处。除恭迎贵宾或逢重大庆典,一般不开。仪门两侧各有一小门,东侧称“人门”,供平常出入使用。西侧为“鬼门”,专供提审犯人或死囚赴刑时使用。作为一个地方长官,能否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全在大堂上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之间。因此,在大堂之上“亲民堂”牌匾下的楹联,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堂上对联曰: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4.jpg

这副对联,强调的是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和荣辱观,有着极强的亲民意识。上联是告诫当官的不要为了做官而做官,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要勤劳案牍,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下联则是在告诫做官的,一定不要忘了初心根本,老百姓养活你,你也是个老百姓。

        几乎所有封建时代官衙正堂的正中上方,都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最初的说法叫“秦镜高悬”。传说秦始皇得到一面神奇的镜子,它宽四尺,高五尺,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可以显示五脏六腑,还能看出人心中的邪念,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由于此镜功能神奇,当时人们便以“秦镜高悬”来比喻当官的人明察是非,断案公正。后来,官员们为了标榜自己的“公正廉明”,便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考虑老百姓对”秦镜“的典故不了解,就将“秦镜”改为“明镜”,“秦镜高悬”就演变成了后来的“明镜高悬”。

      二堂是预审案件与调处纠纷之处,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下,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有趣的是,这联中“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这并非错别字,而是特意的提醒当官的,要给民多一点“爱”恤,少一点“愧”疚,是不是意味深长。

      此外还有:

      柴米油盐酱醋茶

      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

       无有铜钱可做来

 

      鱼因贪饵遭钓系

      鸟为衔虫被网羁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能益世即文章

 

      不求当道称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

      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

正所谓: 平遥古城楹联锦,翰墨盈盈古韵香。这些楹联观点鲜明,义正词严; 直白古朴,言简意赅; 语重心长,入情入理,堪称是父母官的座右铭。每一副都是在对官员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贯穿了官员要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儒家治国传统观点。

       纵观历史,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无不重视,其防范和惩办的很多措施也值得借鉴,但是,封建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想根除官员贪腐这个毒瘤怎么可能?那个制度下的官僚政治与官吏侵贪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贿赂必然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一种手段。因为重人治轻法治,根本没有群体监督,而由上而下的所谓体制内监督基本无效,想以廉政楹联口号来寄望于“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何用?

      我们用了两天看古城,也只能说是走马观花。想深入了解古城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不多花上一些时间真的很难,尤其是领略这座古城的精髓更是需要深入研究。咱不是来搞研究的,所以拜拜了古城平遥!


       第二个景点: 介休绵山

       天上人间在绵山 大罗宫上做神仙

9.jpg

介休,一个位于山西腹地的小城,别看城小,却有着2500年的历史。看看,这就是山西,哪怕一个小地方,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所以对于山西,有一种说法: 30年中国看深圳,100年中国看上海,500年中国看北京,2000年中国看陕西,5000年的中国看山西!而山西的旅游口号恰恰是:“山西好风光,华夏古文明”。

      此次来这里玩的是绵山,又叫介山,最高海拔2500多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山西晋中市介休城的东南。有东岳泰山之尊、南岳衡山之秀、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也有中岳嵩山之峻。有雄浑挺拔的千仞绝壁、耸入云天的陡峭山峰、大气磅礴的连绵山脉,也有深阔无底的峡谷沟壑。绵山的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化育了绵山万物,使得绵山呈现出了经久繁荣之万千景象。

      初上绵山,坐在车里走了很多盘山道,一直觉得游山应从山脚下开始慢慢游玩观赏,可这车竟一直往山上开。慢慢的,我们见识了满山云雾的绵山。缕缕泉水悠然地从山顶垂下,一座座寺庙若隐若现,宛若仙境,山下陡峭的扶梯竟像是从云端蔓延出来一样。处于海拔1300多米的高空有登临天上人间之感。

       四月的绵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桃花娇艳,十里入画。到处悬崖峭壁,犹如刀劈削斧劈一般,或直通云霄,或皱褶裸露,或落石层叠。没有夏季茂盛树叶的遮挡,山势更加俊俏挺拔。仰视,有生翅攀飞的欲望,俯视,恨不伸手拨开缭绕云雾,如果不是在车上,真的会跺跺脚向对岸绝壁吼叫,看能不能把棉絮般的雾气驱散。

       绵山的名气只因春秋时期一位叫介子推的名臣在这里被焚烧而盛名于外。从此,历朝皇帝王臣为祈福降灾而巡幸礼拜络绎不绝; 众多佛家、道家弟子于此修行养性,得道成仙; 文人墨客亦于此归隐山林,书写情怀。

       相传春秋之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途中,又累又饿,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此时的介子推不求名利,带老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迫使介子推出山辅政,依计三面火烧绵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老母亲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在未焚烧完的衣襟上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言下之意就是让晋文公一定要做一个“清明”之官。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作为“墓祭”之礼,成为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兴盛,之后佛家道家陆续在这里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渐渐这里就成了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这里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多样、种类繁多,亭台楼榭、祠堂庙宇、参差错落、金碧辉煌,仅寺庙、道观就有二十多座,且大多建于悬崖峭壁之间。尤其是这里的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高悬于山崖峭壁之上,高110多米,面积有三万多平,以雄狮背驼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不愧为天下第一道观。身处大罗宫里,香烟迷漫,耳边还荡着清脆地鱼木声。走在其中,如步步临仙境。郭泰、文彦博、屈原、吕不韦、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先后挥笔写过介子推、绵山或者寒食清明。尽管这里的建筑多数是被侵华日军烧毁后又重新建造的,但仍值得到此一游。

11.jpg

尤其是这里山崖陡峭,各种建筑悬挂在半崖之上,公路就像悬挂在半山腰悬崖峭壁间一样无道不险。从车窗看下去,人在路上走,云在脚下飞,崖壁似刀劈斧砍,深不见底,真有点眼晕腿发颤的感觉。整个景区可以说是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而且怪石嶙峋,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溪水潺潺,莺啭鹂鸣。

这里的山光水色被称为北方的九寨沟。绵山的自然风景都集中在叫“栖贤谷”和“水涛沟”两处地方,我们仅去了“栖贤谷”,放弃了“水涛沟”,因为实在太累了,呵呵。“栖贤谷”是一条蜿蜒曲折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谷内怪石嶙峋,悬崖绝壁如刀削斧劈般峙立,须攀云梯、钢板梯、悬梯、石梯、木梯、梅花桩梯等十余架数千米天梯索桥才能通过。踏着索桥深入谷底,流水潺潺,瀑布连连,溪浪伴行,水花四溅,除了一个“幽”字,我找不到更恰当的字眼来形容这里的美。抬头就是仅有一条小缝的“一线天”。一个个具有神话色彩的石雕一路陪伴: 二龙戏珠、虎口脱险、碧水垂钓、水牛竞渡、封侯挂印、五龙飞瀑、刘海戏金蟾.....惟妙惟肖,无所不奇,无所不美。山腰的五龙飞瀑如九重天上垂下了玉帘,瀑布一泄而下入水潭,让人产生沐浴感。还真有游客不安分因戏水而落入水中,惹得一片笑声。山水激石发出的声音像一首美妙的曲子,洗净人们灵魂的污垢,让人脱俗超凡。山上就是介子推的墓,墓前堆满鲜花,传说介子推当年背母亲归隐曾从此处路过。

      下山路的石阶窄窄的,需拉着铁索倒着往下走,半山腰石碑林立,极其壮观,全为介子推所立,每年寒食节、清明节很多人进山住店,为的就是陪伴被重耳焚化成仙的介子推。吃吃不用火热的食物、看看禁火的圣旨碑文、体会重耳心中的那片悔意。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我的崇敬。我只是在想,一处风景,若是被赋以深刻的文化内涵,那就如同赋与山水生命和灵魂一般,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但山会变得清高,水也会变得灵动。一山一水是这样,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底蕴,是最值得传承的。但是,看看今天的很多青年,他们所追随所推崇的又是什么人?或大腕、或大款、或大鳄?当今社会如介公之高尚节操之人辈出,而能敬仰与追随者又有几人? 想到这里,又怎能不让人心里多些忧虑和不安!

      这个绵山实在太大了,原以为一天时间差不多可以看尽所有风景,其实差异。绵山是一个群山的大联盟,人们顺势修建盘山公路,两山之间打洞相连,过一山一片繁华、过一洞一片天地。真正想要领略它的壮美、体会它的沧桑、感受它的精深,没有三五天的时间不行。由于行走过于劳累的原因我们只是粗览了云峰寺、大罗宫和龙头寺、栖贤谷这四处景点,剩下的也只能再去绵山时寻找新的不同感受了。

 

       第三个景点: 王家大院

       王家私人别墅  中国民间故宫

12.jpg

山西多大院,不入大院,枉来山西。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乔家大院》,好嘛,它这一热播不知让多少人了解到了山西晋商的豪奢以及独具特色的山西名居。不过,对于建筑的东西我不懂,对大院的历史以及艺术更是知之甚微,其实更多的只是好奇。山西有很多大院,都是原来晋商走西口,节衣缩食,艰苦创业,飞黄腾达后回来建造的。

       单纯从旅游的角度看“好”与“不好”的话,那还是王家大院更“好”。去乔家不顺路,所以我们来到了灵石静升镇王氏家族的祖宅,晋商大院中唯一一个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因其规模浩大、气势恢弘、格局规整、工艺精巧而著名。“黄山归来不看岳,王家归来不看院”,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家民宅有王家那么大了!大,是不少人对王家大院的第一印象,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 高达2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比故宫整整多了十万平!所以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属官宅,所以又被誉为“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不仅大,而且故事多,如同一本无声的历史书向人们诉说着晋商往昔的荣衰。咱不是来做考察的,所以仅转了一天,还是走马观花,根本不可能解读山西几百年富商的密码,只能就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闲聊上几句。

       走近王家大院的城门楼,两个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门楼上方,竭力炫耀着这座大院过往的喧嚣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依然在忠于自己的职责,安静地傻傻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我们没有赶上游人如潮的时段,大院显得很安静,像是睡在春天的暖阳中。是啊,历尽岁月沧桑,喘口气歇一歇,给世人多一些思考包括惆怅。

       站在王家大院高大的门楼前,能感受到古老的晋商巨贾家族带来的震慑与威严,城墙依山坡绵延而起,大院内层楼叠院。高家崖东大院,红门堡西大院,有石桥将两院连通。有着 “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

      当信步穿行在王家大院的亭台阁榭之间,目光流连于那些窗棂梁柱之上时,让你一瞥间就会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其实,目之所及也只是王家大院呈现给人外在的“形”。而那些深深隐埋于一幢一阁、一砖一瓦里的沧桑故事,则是王家大院内在的“魂”。“形”就在那里,随你饱览,吸你眼球;“魂”则萦绕院中,需你慢慢捕捉,才会催人奋进。

22.jpg

      如此巍巍大院因何300年长盛不衰? 家族的香火何以繁盛数代传承不绝? 百年商脉为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兴隆昌盛? 基因密码应该就是由始祖先宗创业、子孙后嗣传承,恩泽数代、庇荫后人的孝行义举。

       王家从太原迁到静升村,从种地顺带卖豆腐开始,由农及商,把铜板变成银票,让豆腐挑子变成了票号,使窑洞变成了城堡。一年年、一代代走上了一条经商入仕、商儒结合的道路, 而成为灵石的一方名门望族,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从十三世纪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生意讲诚信,致富靠勤俭,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人道酬诚,这样的故事谁人不喜欢? 

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的品鉴,所以,在这窑洞式的建筑群里走进一扇门,又进一扇门; 走过一个院,又进一个院。

       这里的所有的楹联、匾额、雕刻作品上,都是“齐家”的精要言语,国学的文化光辉,子子孙孙每日耳濡目染,时刻铭记,让家人明辨善恶、知晓是非。王家格外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每个孩子都必须进入私塾读书,每天五鼓即起, 每日读完经史还要写作文章, 不写不行, 旷课不行;每天7篇作文有一篇不佳, 要按规矩受罚。真不知道他们读着那些之乎者也时,快乐与否? 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课外作业要完成?是不是还要上课外辅导班?家长要不要帮助检查作业?真的被打了板子家长会不会找老师问责? 还有,孩子们会不会与兄弟姐妹一起,或唱歌吟诗诵文,或过家家藏猫猫,天黑了,道个别,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里的砖雕、石雕、木雕,就连柱础石 、过门石 、栏板石、墙基石以及石门框,石窗框等都展现着雕刻艺术。其艺术美可谓是巧夺天工、美轮美伦,与整体建筑的天作之合,使王家大院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使建筑的官气、文气更多于商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为这里没有江南的四季花红柳绿,建筑色彩单调,于是就采用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以自然山水、花鸟鱼虫、典故传说为画,让什么木头呀、石头呀、砖头呀都热闹起来、灵动起来。五福捧寿、岁寒三友、四季花卉、琴棋书画、二十四孝、麒麟送子、飞马流云、一路连科……内容极其丰富,可谓是尺木皆画,寸石生情。将儒、道、佛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的凝为一体,无不体现主人的高雅情趣追求,也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才华。当我缓步登上城墙顶,居高临下俯瞰王家大院,竟然没有一览众屋小之感,只觉这建筑群气势磅礴、蔚为大观!这王家大院——“民间故宫”的美誉,绝对当之无愧! 

        越走越看,心里不仅会越发疑问,王家何以会兴盛四百多年?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一个是静升王家的开山鼻祖王实,以实持家,以实兴家,以实留名,仅靠卖豆腐就夯实了王家的百年根基; 另一个是王家的第十四代世孙王谦受,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捐24匹好马,为国立下赫赫功勋,也为王家创出一条兴盛之路;还有一个就是王谦受的儿子王梦鹏,其“孝、义、书”集于一身,乐善好施行义举,一生大爱显情怀,爱国济民,善及乡邻,不求闻达于天下,只留美名于乡野。

        王氏家族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才使得王家经久不衰、名士辈出。让王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领风骚,笑傲天下。

       我特别发现,在红门堡的一处匾额上,有“规圆矩方”四个大字。奇特的是“矩”字多了一个点。据介绍,这不是笔误,意思是在王家做事做人都要做到规矩多一点。

20.jpg

穿行在王家大院,沉浸在王家的故事里,看着前后左右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抚摸那些精雕细刻的老门老窗,还有饱经沧桑的青砖灰瓦,想像着当年王家人一代一代的生活情景,虽然时空已经久远,不知道在这高墙深院里主人换了多少茬,发生过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但透过雄伟的门洞,依稀能感受到一匹匹高头大马进进出出的影子,车轮滚滚扬起的黄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气氛,红绣楼抛绣球的热闹场景,石桌前晒太阳的老人,巷道花园里嬉戏的孩童,洞房花烛夜的新人缠绵,金榜题名时的举族欢庆,丈夫回家给妻子的惊喜,远行前城堡门下的依依惜别……

       不过最终,王家还是由大喜走向了大悲,由山巅坠入了深谷。“富不出三代”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当王家的最后一个院子被其后人以2000吊钱出卖后,王家的富贵便化作浮云一去不返了。我突然想起古人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继而又想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变化,盛衰无常。历史虽无言,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时光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王家的银车不再归来,王家的驼铃亦已不见。但王家的魂已经留在了这里,晋商的魂也留在了这里,民族的魂更是留在了这里!带着对王家大院的诸多遐想,我们继续着我们的旅行。


       最后一个景点: 壶口瀑布

       万马奔腾任嘶吼  千里黄河一壶收

23.jpg

最震撼最让我们兴奋不已的还是壶口瀑布!

       这一天,我们乘车从临汾出发,顺着吕梁山西麓的青兰高速一路向西,为的就是看一眼我心中的那条母亲河——黄河,还有壶口的瀑布。透过车窗向外瞭望,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坡,偶有一些废弃坍塌的土窑,洞口大敞着似在诉说着从前。路上有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说明这里人们的居住条件早已大大改善。沿途风光植被已经开始见绿,早已没有了《黄土高坡》和《信天游》里所唱的那个年代的愁苦和苍凉。

       最终,经过2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进入吉县壶口镇,到达“源出昆仑衍大流,千里黄河一壶收”之美称的壶口瀑布。一下车,微风拂面而来,走进景区,站在石床上眺望,看到大片干涸的河床,不见波澜壮阔的场面,心里难免有些失望和遗憾。走着走着,有一阵紧似一阵轰鸣的水声传来,声音越来越大,逐渐演变成震耳欲聋的轰鸣,我的心不仅融入那洪流骤然的黄河瀑布中了。瀑布岸边观瀑的主要位置人群熙熙攘攘。肤色和发色黄的、白的、黑的参杂一起,各显风采。贴进人群,耳边的嘈音鼎沸,听得懂听不懂的一股脑儿传入耳中。人们审美情趣都被壶口瀑布独特的景象吸引、惊叹!

24.jpg

       出现在我眼前的就是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它一路穿峡谷,过险滩,千折万转,咆哮东流,浩荡着,呐喊着,一路奔腾而来,到达这里时,被两岸苍山挟持,原本宽约400多米的河床,在此陡然被收缩到仅四五十米宽。浩渺的河水骤然跌入40多米深的峡谷,其形态就像有一个仙人,用一把神秘的巨壶,将桀骜不驯的河水全都收进了巨壶的壶嘴里。急流湍急,浪花飞溅,咆哮着,怒吼着,不情愿似的朝壶口聚拢,因而冠名壶口瀑布。站在瀑布前方向下看去,但见河水聚拢至十里龙漕后,又像是被仙人从巨大无比悬倒的壶口中倾倒而出,一泄如注,轰然而下,河水相互推着、挤着、搡着、撞着,发出的声响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眼见河水滚滚沸腾,浪沫横溢,奔腾着,咆哮着,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声嘶力竭激起层层浪、重重烟,伴随着震天巨响,如同虎啸山林一般咆哮,又似金鳞巨蟒,摇头摆尾,以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气概,灌入“十里龙漕”迅疾地呼啸而去......

27.jpg

       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下黄河在壶口”。由此可见壶口瀑布的名气之大。我也是久闻黄河壶口瀑布的大名,但未曾亲眼所见之前,始终无法感觉它气吞山河的气势。今天来到这里才亲身感受到她那巨龙般桀骜不驯的气概。

       壶口瀑布气势恢宏,是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据说,因季节和水流量的不同景色多有变化: 夏季黄土高原多暴雨,黄河水势异涨,水势汹涌,飞流直下,如一头发怒的老虎,咆哮着怒吼着,惊天动地,最是观赏好时节; 而枯水期水的落差仅有十几米,没有了万马奔腾的轰然巨响,而是清流潺潺,声韵清脆,宛如轻柔曼妙的乐曲,同样令人为之赞叹。壶口瀑布如此梦幻般的变化,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旱天惊雷”、“群龙戏浪”、“水里冒烟”、“彩虹通天”的奇异景观。

       站在护栏旁,凝视着这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壮观场面,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留下的那首《浪淘沙》的名句:“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历代风流墨客、丹青妙手,以形象的笔墨,描绘九曲黄河携黄沙腾万里澎湃天涯的气魄不得不令人钦佩。还有诗仙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夸张地道出黄河之水落差很大,更说明时间的流逝,就像这黄河之水,稍纵即逝; 少年易失,要珍惜时间,反映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心理。

       黄河,从远古洪荒时代一路走来,孕育了华夏儿女的龙脉,见证了华夏大地的荣辱兴衰。从唐诗宋词中走来,孕育了国学经典的智慧和精髓,铸就了不朽之中华魂。从巴颜喀拉山走来,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险滩,汇千条河,过万重山,峰回路转,九曲连环,百折不挠,奔腾向前,金涛澎湃,万丈狂澜,浩浩荡荡,一路风尘来到吉县龙王山附近的壶口。

       此情此景,真的令人望而生畏!身旁的游人们个个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站在壶口瀑布岸边,深感黄河形象真的无愧于中华民族大气磅礴,坚定执着的形象。此时此地,我才领悟到为什么黄河被誉为“中华魂”!河岸上,山边高耸排列着很多高音喇叭,“黄河大合唱”标示牌直立旁边,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具有史诗性的“黄河大合唱”的歌曲。此时,听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歌颂黄河、歌颂中华儿女、歌颂抗战精神的歌曲入耳,马上让人回想起那烽火连天、壮怀激烈的岁月,浑身热血沸腾,充满力量。甚至产生了一种若有战,召必回的冲动!

        如果不是在壶口,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站在这里,我的耳边迴响起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雄浑磅礴的旋律以及黄河母亲的神秘气息!正是这首歌让无数热血男儿血洒疆场,为驱除日寇献出宝贵的生命! 黄河,中华民族精神最佳的象征!中国人民的精神图腾。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黄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虚此行,我亲眼目睹了滚滚黄河矫健的雄姿,听到了黄河那汹涌澎湃的咆哮声,嗅到了黄河岸边黄土的味道,触摸到了壶口瀑布溅起的浪花和水雾,心也在随着黄河永恒的心率一起跳动。我以黄河为傲,我为自己是黄河的儿女而骄傲自豪!

29.jpg

有意思的是在河岸边,有几位头扎白羊肚手巾,身披老羊皮袄,脚蹬布底鞋,牵着一头扎花小毛驴的当地老汉,不停地说着“扮个兰花花吧”“小媳妇骑着毛驴回娘家喽”,为自己的生意不断的吆喝着。由于他们的装束太有当地特色了,于是很多女士上前穿上大红花衣和红头巾拍着一张张有特色的照片为自己留念。我不知道他们一天下来的收入有多少,但愿这一片土地能为他们带来些许收入,让他们过上安逸的小日子。

       我们的晋南之旅到此就算结束了,我们已经看过了很多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美丽风景,更体会了“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晋善晋美。不过,我们的晋陕豫鲁冀“西游”才刚刚走在路上,前方还有更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去驻足,去发现,去欣赏。既然路在脚下,美景可期,那就“一路豪歌向天涯”,再次向着“诗和远方”,出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为了追寻“诗和远方”,作者和老伴于暮春时节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西游”之行。第一站是晋南之旅,踏上山西的土地,从晋中一路向南,他们跨进平遥千年古城,穿越晋商历史时空;他们登上天上人间的绵山,寻找大罗宫上做神仙的感觉;他们走入王家深宅大院,近赏中国民间故宫;他们去大槐树寻根问祖,夜宿号称“华夏第一都”的晋西南重镇临汾;他们去万马奔腾任嘶吼、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黄河壶口瀑布,感受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一路下来,他们携手同行,饱览旖旎风景,探寻历史遗迹,了解人文习俗,品尝美食风味,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共同体会自由之旅的惬意、快乐和幸福,体会“诗和远方”的怦然心动与弥足珍贵。这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游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