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梦外
静日有思。恍然之间,感觉自己依然活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之中,不时有烦恼袭来。为求解脱,于是竭尽所能寻找内心的自我,我明白,必须找回自我,才能看清这个纷扰繁杂的世界,跳出迷失。
心是一面镜子,眼前的一切都是镜子照见的影像,换个角度,则是另一种影像,境随心变。忽然明白,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一切都是幻像,包括我的肉身,转瞬之间也会消失。而我的觉知就是自我,我努力地跳出幻像。
我的心站在幻像之外,像看电视剧一样看这个世界,看到了我过客的肉身,衣着打扮,装模作样的来来去去,看到了曾经的执着,与人争辩的可笑。
万物都是造物主设定的样子,没有对错,绝不苟同,于是有了色彩缤纷的众生之相,这就是自然。自然是永恒的,永恒的变与不变,不是人力所能改变。
人生如梦。人在梦中迷失,又在梦中醒来,梦里梦外,其实也是幻相,只在心里是否觉知。
情也是缘,物也是缘,生也是缘,死也是缘,俱在无常之中,缘起即有缘灭,一切随缘而已,人能做的,无非尽人事听天命。
人情物欲,喜乐悲欢,乃是生命过程中必有的迷失,没有迷失何来觉醒?释迦牟尼不过是先一步觉醒的迷失者。
以梦醒的状态回望梦中,梦中的迷失也不乏可爱之处,我想应该称之为不迷失的本真。所谓迷失,归根到底是被世俗所蒙蔽污染的人性的本真,生命过程中孩子般的纯净与真诚是可爱且可贵的,在这虚幻又真实的世界里,惟真情所在如花开一般的美妙,梦里梦外都值得欣赏神往。我想,释迦在灵山会上所以拈花,不拈别的,唯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会心会意。这就是禅。禅意不可说破,各人理解。
我感觉迦叶尊者的笑像个初入人世尚不会言语的孩子,只有孩子才会有这般本真的未受污染的无净无垢的笑,像花开一般。那么,花开给人的启示应该是什么?难道不是人性的本真?人看到花开为什么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的愉悦?
一缕琴声,铮綜流响,仿佛天外纶音,若有若无。是造物主拨动生命之弦给予的启示吗?什么样的造化才听得懂?
2023.4.4
【编者按】“人性清净,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欲望是人生的动力,但过多的欲望又会成为人生的负累,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生要有四种德行,即智慧、勇敢、公正、节制,节制就是要节制过多的欲望,保持心志的清明,而中国古代道家也提倡清心寡欲,可见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是有共鸣的。此文作者亦表明“境由心生”的观念,梦里梦外皆心境所至,心静自然凉,情乱难得安。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