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清明节祭奠故人 祭祀品应节俭

作者: 文墨耕耘 点击:1271 发表:2023-04-03 07:05:26 闪星:3

摘要: 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城乡居民都有上坟扫墓,祭奠先人的风俗。扫墓时许多是带点黄纸,香表,洒肉,果品,鞭炮等多种祭品,这都很正常,以此表达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时值清明时节,笔者下乡村采访,看到部分乡村居民及外地游子回家乡祭祖扫墓,看到不少追时髦的祭品在坟前焚烧,引来许多村民驻足观看。对此现状,说几句心里话!

       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城乡居民都有上坟扫墓,祭奠先人的风俗。扫墓时许多是带点黄纸,香表,洒肉,果品,鞭炮等多种祭品,这都很正常,以此表达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居民过上好日子。清明节祭祀先辈的习俗有点变味,祭品中除有传统的祭品外,部分人还“与时俱进”地用上赶时髦的祭品。既有纸糊蔑扎的“金银元宝,高档服装,小汔车,别墅,室内家俱,家用电器,手机,赌博工具”等等。他们把这些祭品摆放在坟前焚烧。为仙逝的故人讲排场,比阔气,表达孝心。

       清响节缅怀先辈时,在坟前供些祭品,以表达孝道本无可非议。但上杰使用的时髦祭品,可有点不必要了,不仅浪费金钱,资源,而且从客观上宣扬封建迷信的副作用,这与国家倡导的精神文明是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

      古人云:“在世孝敬胜祭奠”。我们孝敬老人,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对他(她)们关心体贴,做好衣食住行,体检身体,手中有钱花,不惹老人生气,让其安度晚年。而不是在老人百年之后离世,讲究祭品的丰厚。我们应该切记,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对老人家话着不孝顺,死了孝的人,纵使他们在老人百年之后,让其坟前尽披“黄金曱”,也不能说他们就是真的孝顺。活着不孝顺,死后讲排场,这样的做法反而是装摸作样,让人嘲笑的。

      清明节“慎终追远”,是清明永远的主题,内涵两层文化,一是感恩,二是希望。维护新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清明节祭奠应该倡导绿色低碳祭祀,环保又时尚。为仙逝的老人献束鲜花,在坟前栽柏树,诉衷肠留言,在墓碑前敬哀,用鲜花代替冥币或鞭炮等,自愿放弃烧纸,烧香,摆放祭品等多种形式,这样做,既文明,又节俭。还能表达后辈人的缅怀之情!让先辈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祭祖节等。在这一时节人们常常追思怀远,感念先人以寄哀思。“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树立节俭意识,崇尚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倡厚养薄葬。从俭祭祀、理性祭祀,倡导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孝敬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不违建“生祭碑”。老人去逝后,办丧事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打豪华墓碑,采取节俭形式寄托哀思。作者的杂文视点清晰,短小精悍,语重心长,警醒有力。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