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燕云之争:歧沟决战

作者: 张立民 点击:5281 发表:2023-03-22 09:59:05 闪星:12

摘要:千年过去,运粮河已无水,歧沟关也无关,这场大战早已被人们所淡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大战却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浪花。

    运粮河没了,歧沟关也没了,幸好还有歧沟村可供寻访。

  歧沟村位于河北省涿州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个并不起眼也不知名的小村庄。相邻的大树楼桑村和西道元村都比它有名,而且大名鼎鼎。大树楼桑村是汉昭烈帝刘备的故乡,也是他与张飞和关羽的结义地,村中有“敕建三义宫”为证。这三位响当当的大英雄,把忠义的人生信条演绎得无比精彩,成为中华人格的典型代表。西道元村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出生地,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他从那里出发考察山川河流,足迹踏遍中原大地,写下了地理巨著《水经注》,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稍远一些的东安村更不得了,那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祖籍地,遗存着赵家的祖陵。赵氏兄弟自“陈桥兵变”后,一扫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了中原王朝的新时代。历史上的燕云之地不仅多慷慨悲歌之士,还辈出英雄与帝王。

  但,也不要小瞧了歧沟村,虽然没有显赫的英雄、著名的学者、霸气的帝王,却发生过一场位列中国十大著名战争的大战——宋辽歧沟关之战。这一战不仅关系到燕云十六州的归属,更关系到长城内外的统一。宋太宗赵光义志在必得,萧太后萧燕燕意在坚守。燕云之争,两强相遇,歧沟决战,胜负立见。如此古战场及其遗址,早已进入我们关注的视线。寒假自驾游从河南安阳返回时,专门前去寻访。

  去歧沟村之前,我们先到了定州市。那里曾经是北宋的边境重镇,著名窑口定窑的所在地。小城不大,别具风流,看点很多。夜游流光溢彩的宋街和开元寺塔,感受到浓浓的唐风宋韵。参观定州博物馆和定窑遗址,亲眼见到了千年前的国宝定瓷,那是中国瓷器空前绝后的艺术创造。“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烧制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产量大,质量好。其中名为“孩儿枕”的瓷器,更是姑娘出嫁时的最佳伴手礼。从唐朝、五代到北宋,定州的瓷器成为官府收税的大项,军阀争夺的宝贝,外族觊觎的对象。河朔三镇闹独立,北宋大辽争天下,无不依仗这财源滚滚的瓷器。1679360311385865.jpg

  早在五代的后晋时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率兵前来“打谷草”,不仅搜刮财物还抢夺会烧瓷器的人才,被当地军民给赶跑了。其实,不打也得跑,根本站不住脚。只要把他们来时的长城关口古北口一封,他们就成了笼中之鸟,再也别想回到草原去自由飞翔。这使他们意识到。要想进出华北平原,必先拿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以幽州(北京)和云州(大同)为中心的16个州,分布在长城内外,卫护着各个关口。唐朝末年,河朔三镇割据一方,燕云军阀称王称霸,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公元936年,军阀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人,以换来出兵支持他当皇帝。这可把辽太宗耶律德光乐坏了,有了燕云十六州,就等于把马腿伸进河北地区,进可攻,退可守,说不定还能问鼎中原,自然笑纳。

  正想统一天下的周世宗柴荣对此不能容忍,决心将其夺回来。于公元959年4月出兵,连下雄州(河北雄县)、莫州(河北任丘)、瀛洲(河北河间县)、易州(河北易县),夺回了益津关和瓦桥关。正当他准备乘胜攻取幽州时,突然去世。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都参与了这次北伐,倍感惋惜,期待有一天全部收回燕云十六州。

  半年之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所占地盘很小,周围割据势力林立,卧榻之外都是别人的地方。他决定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剿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从荆南开始,对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国逐个收拾,席卷了南中国。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亡国之愁,无能哀叹,顾影自怜,没人同情,也不值得同情。当时,就剩下北汉和大辽了。尤其是大辽,他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也想主导统一。宋太祖曾经想花钱买下燕云之地,契丹人不同意,那就只有武力解决了。可就在这时候,宋太祖驾崩,留下了“烛影斧声”之谜。弟弟赵光义接班成为宋太宗,他决心继承哥哥的遗志,完成北伐事业。

  这回手里有了大片领土和强大军队,战胜北汉和大辽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北伐败得很惨,不仅损兵折将,皇帝还差点当了俘虏。当攻下北汉的都城太原后,身在前线的宋太宗立即下令转攻幽州。宋军虽为得胜之师却是疲惫之兵,结果在幽州附近的高粱河吃了大败仗。曾经的燕云老乡一点也不给面子,竟往他的屁股上射了两箭,如果不是乘驴车逃得快,就被活捉了。这真是奇耻大辱,颜面丢尽。更可恨的是,箭伤一直难以愈合,时时发作。

  宋太宗根本不服气,也咽不下这口气。7年卧薪尝胆,筑城河北,聚粮边境,整训军队,准备再次北伐。他不仅要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还要让契丹人臣服于他的脚下。这时,他得到一个情报,辽景宗耶律贤死了,他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为辽圣宗。辽朝母寡子弱,政局不稳,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后来才知道这个情报很不准确,是下面为了讨好他所提供的。这使宋太宗选择了大辽内部最稳定、经济最富裕、军事最强大的时候进行决战,哪有不输的道理,而且差点终结了北宋王朝。

  1679360347104907.jpg这次北伐秘密策划,单独下旨,决定三路出击,先拿下长城外的各州,再合攻长城内的幽州。战略谋划十分到位,作战计划也很周密,所委派的各路统帅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东路曹彬和崔彥进,中路米信和田重进,西路潘美和杨业,共计有30多万人马。西路军不负所望,进展顺利,捷报飞传,连下朔州(山西朔州)、应州(山西应县)、云州(山西大同)。东路军和中路军也不甘落后,先后攻占了飞狐口和涿州,直逼大辽的南京析津府(幽州)。宋太宗坐阵汴京龙庭,大喜过望,下旨筹备召开庆功大会。

  远在草原上的萧太后萧燕燕发出一声冷笑,你想得倒美!辽朝建立比你早44年,燕云十六州也占据了50年,不是你想要就能拿回去的。这些年来,没招你没惹你,只求相安无事,而你却趁人之危,欺人太甚。我大辽骑兵可不是好惹的,一旦出动,步兵的脑壳怎能经得住铁蹄的踩踏。得知宋军三路出击,她作出了两个部署:派耶律斜轸领兵前往云州,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游击袭扰的战法,与之周旋,待解决东路之敌后再收拾他们;派耶律休哥率主力部队驰援南京(幽州),与守城的韩德让部汇合,坚守不出。她携带幼主随后就到,决心集中兵力先把曹彬这一路吃掉。萧太后当年才33岁,面对大兵压境,心明意定,冷静部署,并亲临作战一线指挥,不能不被后世称为中世纪的女性军事家。

  我们从定州直奔歧沟村,一路向北,途经保定、定兴、高碑店等地。车窗外一马平川,人烟稠密,高楼林立。忽然想起“图穷匕见”的典故,荆轲刺秦王时,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地图。“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这张督亢地图,就是我们车轮正在飞奔的涿州地区,自古就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美誉。秦王对此垂涎已久,多次向燕国讨要未果。这就难怪大辽得到这块土地后,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

  正沉浸在历史的回忆之中,村头一座高大的牌坊闯入了眼帘。左联“昔日兵家必争地”,右书“今朝已在笑谈中”,横批“涿州市歧沟村”。看来该村仍然铭记着这场大战,预示此次寻访不会空手而归。

  村中房屋砖瓦结构,院套整洁,街道宽阔,装饰一新。沿路的院墙上有彩绘的岳家军大战金兵的壁画,感觉不大对头。岳家军大战金兵发生在南宋时期,那是几十年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就岳飞的北伐来说,最远打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也没到过燕云之地。这大概是村中对民族英雄的一种怀念,希望岳飞早生几年。来到村路的拐弯处,有两个影壁墙立路边。一个书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古隘歧沟”,一个是村委会对歧沟村名来历以及所发生战争的简介。歧沟村得名村旁的歧沟河。这条河在唐代时把当地所产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朝廷,又被称为运粮河,因而设关筑城加以守护。别看歧沟村子小,历史却很长,发生的大战也不少。在简介中,明确写道宋太宗“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发兵三十万,分路北上,二次伐辽。东路统帅曹彬、米信攻占歧沟关。萧太后和辽圣宗急统大军救援,双方在歧沟关和拒马河套拉锯战多日,宋 军因粮草不济败退,兵士在南撤夜渡时溺死无数。宋朝开国大将高怀德在关西安乐桥以身殉国。历史上有名的雍熙之役,以宋军惨败而告终。”打了败仗,自然无法用壁画来加以宣扬。但,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1679360406881247.jpg

  我们向一位在自动售卖矿泉水机器前打水的妇女问询,还有没有城墙遗址?她用手一指,在村头那边。驱车前去,终于找到了“歧沟关遗址”保护石碑。由涿州市政府1992年5月20日公布,市文广新局2018年11月立。可惜的是,歧沟关仅剩下这城墙一角。荒草簇拥着石碑,掩盖着过往的痕迹。曾经的雄关坚城,如此寒酸,如此猥琐,着实让人心疼。

  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看我们不停地拍照,主动下车与我们对话。村子的四周原来有城墙、有城门,是座很漂亮的古城。在没人管理的情况下,百姓随便拆砖取石拉土,就成了现在这般惨样。如果早点立保护石碑,咱村也会成为旅游景点,家家开客栈,户户有钱赚。下面这条沟,就是运粮河。过去河边长满芦苇,河里有小鱼小虾,现在干涸了,种了庄稼。老人叹口气说,这要是还有河,还有城,那该多好啊!

  幸亏还有歧沟村的存在,还有老人的记忆,不然就被忘记了,勾销了。歧沟关之战虽然是一场让汉人颜面尽失的战争,但其军事教训和历史意义却值得深入探讨。

  就说东路军统帅曹彬,他在统一南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以治军严格闻名。但,此人性格谨慎,缺乏主见。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被宋太祖赵匡胤任用后,就怕有人说他是周室的近亲,更怕因过失失去太祖的信任,因此谨小慎微,唯上是从,不交结朋友,没有亲近之人。宋太宗把十万精锐部队交给他指挥,不能不说是用人上的失误。宋太宗当然不承认这一点,他认为有他亲自指挥,有宦官随营监督,只要将领们听话,胜利就指日可待。曹彬就是最听话的将领之一,宋太宗让他持重缓行,休得贪利急进,目的是牵制辽兵主力不去西援。曹彬忠实地执行这一要求,从雄州到涿州的一百多公里路程,他竟从春走到夏。到涿州驻下后,粮不够吃了,又自作主张地退往雄州补给。宋太宗得报大怒,命令他与米信部汇合后再占涿州,曹彬立即裹粮怀食前去。这时,不断传来潘美部连续攻城略地的捷报。曹彬的部下感到作为主力部队不能落后,纷纷动员曹彬出战。尤其那个愣头青米信,更是不停撺掇。曹彬本来就没主意,经不住部下鼓动,不等西路军过来汇合就发动进攻了。

  1679360556899966.jpg而辽将耶律休哥比曹彬高明得多。他出身皇族,有勇有谋,身经百战。耶律休哥在宋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因兵少不与其正面交锋,白天虚张声势,晚上轻兵袭营,搞得宋军昼夜惊恐不安,锐气尽失。等到宋军重返涿州时,再次截其粮道,破坏水源,致使宋军无法立足,只好放弃坚守。就在这时,萧太后率领最精锐的宫帐军(御林军)赶到。她会同耶律休哥部、和韩德让部,立即向宋军发动进攻。

  宋军刚好退到歧沟关,正在渡河。兵法有云:“半渡而击”。部队渡河时,是攻击的最佳时机。几十万契丹骑兵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直接冲向宋军的步兵队伍,如同一群野牛闯进了西瓜地。曹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将士们只好纷纷跳入运粮河中逃命。结果是,宋军一半被砍杀,一半被溺亡。

  中原大门已经敞开,鹿死谁手已见分晓。耶律休哥要乘胜追击,打下定州,再直逼北宋都城汴京。萧太后及时加以制止,提出夏季天热不利作战,等到秋凉马肥再说。其实,萧太后是不想把宋军赶尽杀绝。前有辽太宗耶律德光占领洛阳称帝被赶走的沉痛教训,现有保住燕云十六州的实际战果,见好就收,以免重蹈覆辙。而宋太宗从此再也不提收回燕云十六州之事,下令部队在白沟河一线据城坚守,挖地道防护,自废武功,醉心文治,为其覆灭埋下了伏笔。

  千年过去,运粮河已无水,歧沟关也无关,这场大战早已被人们所淡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大战却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浪花。宋太宗由咄咄逼人的北伐到不得已的偃旗息鼓,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放弃,而是军事上的无可奈何。萧太后适可而止,勒兵不前,是政治上的深谋远虑,为今后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赢得百年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歧沟关之战是北宋与大辽攻守上的互换,此后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回望历史,总是会有太多的留恋,总是会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打开那些尘封的岁月,年年岁岁,沉积下来的历史遗迹,一直在向后人诉说已经远去的身世。我们阅读作者的文章,可以跟随文学穿越到那个年代,了解熟悉这样一段历史,读来别有意义的。感谢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