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叹息
从“文赤壁”出来,离林彪的故居林家大塆就不算太远了,开车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出于对现代的“反面的”历史人物的新奇感,大家决定去看看。 名人就是名人,沿途都有林家大塆的指示牌,所以并不费劲就找到了大名鼎鼎的林彪故居所在地——林家大塆。和普通的农家村庄一样,林家大塆没有什么特别绮丽的风光,这里地处丘陵,既没有大山,又不是平原,所以属于那种并不丰裕的地区。在进村口时,还有人收费,停车也要收费,显然是村里自己设置的收费项目,当地政府不会扶植,也不会排斥,在不知所措的尴尬中只能如此了。只要有点名气就要创收,但从我们看到的情况,这位历史上的元帅或许还不如历史上的某个名妓,一个纯政治人物就这样融于商品社会之中了,真是一种时代的反讽。
在村子里,有两个林家近亲自办的展览,其中一个比较正规,有一尊林彪的塑像,其它无非是些图片之类,林彪出门早,且没有回家乡的记录,所以很难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但从展览中还是可以看到林彪的活动轨迹和他在军事史上的影响,譬如他的家庭、族谱;他的初恋、感情;他的经历、战绩等等。有党内、军内领导人曾指出对林彪的历史要具体分析,功是功,罪是罪,军事是军事,政治是政治,本人以为这是比较客观的。曾几何时,中国人的思维方法非此即彼,不是全盘肯定就是全盘否定,政治是唯一的标准,结果弄得历史面目全非,贻误了至少两代人。林彪故居也算一例,文革期间林彪红极一时,故居成为人们瞻仰圣地。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上面派人居然将他的故居全部拆除,推为平地。现在村里的人又重建了部分房间,要去看看还得另交五元钱,真够搞笑的。这就是开历史的玩笑。
林彪早年参加革命,1925年在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反围剿、红军长征、指挥平型关战斗、再后来解放全东北,指挥辽沈、平津战役,渡江南下,挥师两广等等。23岁任军长,25岁任军团长,屡建大功,他的足迹彪炳中国现代军事史,后来连目空一切的斯大林都对他欣赏不已,谁也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并仅排在朱德、彭德怀之后,位列第三。不幸的是,他投入了政治。在文革中,一些不可知的厄运最终使他走上了机毁人亡的悲惨绝路。
中国的人生哲学很玄妙的智慧在于,寻找自己的位置,继而摆正自己的位置。显然,林彪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林彪有军事才能却并不一定有政治素质,他对政治的理解以为就是权力之争,毕竟太肤浅了。虽然他曾被毛泽东定为接班人,但他根本不能与提拔他,却又被他视为对头的毛泽东相比,他不仅没有那个风范气质,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没有政治方面的知识。刘少奇、邓小平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行政方针的,他们在文革中受迫害是因为和毛泽东的思想路线大相径庭,所以当年搞起大批判来还有不少内容,而林彪那里却找不到任何有思想性的东西。后来我们看到的“批林批孔”运动,就属于搞笑了。因为林彪写了条幅“克己复礼”,于是牵连了孔老夫子也被大张旗鼓地口诛笔伐一番。更滑稽的是,说林彪的“克己复礼”其实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如果孔夫子有灵,怎么受得了?在林彪的体系里根本没有可供“批判”的思想理论,更谈不上有一套可以称作“主义”的政治方略,因此对林彪的批判只能是纯粹道德的指控。而林彪的显赫与爆炸,除了历史因素和他自己的原因外,从另一方面看,却不能不说是毛泽东在政治理念和用人方面存在着难以理清的矛盾。
在林彪的家乡,还出了一位著名的革命先烈,他就是中共早期的革命家,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林彪的堂兄林育南。他参加过“五四运动”,1922年初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了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等重大活动。他1931年在上海就义,与他同时遇难的,就有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悼念的柔石等一干人。
林育南的故居保留着,并且还是湖北省和黄冈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室内也没有什么真正值得纪念的东西,旧址而已。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卖一些有关林家的纪念品,却说的一口正宗的汉腔,一问方知原来是武汉当年下乡的知青,还是汉正街的。她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林育南的孙媳妇,如今也下岗了。
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是无情的,叹息的总是微不足道的人。某人做某事,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林育南走了,林彪走了,我们也要走了,林家大塆的稻子将要熟了……
【编者按】作者游览林彪故居有感而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历史上的林彪叹息,有道是,一位被政治埋没的军事天才,在人生哲学上没有摆正自己位置的智慧,最终走上了机毁人亡的悲惨绝路。不仅使历史面目全非,而且还贻误了自己和堂兄林育南。历史是无情的,已无法改变,叹息之后,要引以为戒。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后人不要像叹息的人物那样,千万要切记:做人做事要“成熟”,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