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吃陕西美食搅团的特殊记忆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6703 发表:2023-02-24 08:57:45 闪星:3

摘要:我小时间,不爱吃搅团,主要玩一会后,肚子就饿了。年轻时,我的工作是出力活(铸造车间造型工),更不爱吃,由于不顶饥,干一会工作后,肚子就饿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越来越爱吃60——70年代期间忆苦饭中的野味。吃一次搅团,就回忆当年生活的记忆,在贫穷和快乐共鸣的环境中,亲情,朋友之间的信任,在劳动中学习,也是一种幸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秦为先”,周代的先祖后稷在咸阳武功教人们种植庄稼,就开启了秦人面食文化的起步。应该说包括搅团在内的面食文化,从那时开始就存在了。4800多年过去,面食的品种越来越多,中国的面食文化更具有特色。

  搅团是关中喜闻乐见的小吃之一,有民谚为证“关中妇女有三爱,搅团棉花苜蓿菜。”在50-70年代可以说是陕西城乡的抗饥饿饭。那时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除过农忙期间,几乎吃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在困难年月却是帮助人们度过青黄不接时期的好方法,我们这个年令的人,提起搅团,俗话说是“哄上坡”,吃的肚子圆,一会就挨会肚子饥。当年俗话说搅团不上席面子,就是说不用搅团招待客人。现在搅团成了稀罕之物,城市人为能吃到搅团而自豪。有些大饭店也推出了搅团饮食系列。艰苦时期饥饿渡,粗粮精做味清香。如今演绎稀奇品,招待亲朋在饭堂。

  搅团的原料基本有高粱面、玉米面和土豆粉等,搅团应该是粗粮细作的一种方式,今天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主要用麦面粉和玉米面作为原料,先要烧开水,用温水和好麦面芡,再将麦面芡倒进开水锅中,烧上几分钟后,一个人往沸水锅里撒玉米面,一个人用擀面杖从锅底噼啪不停地搅动,搅时只能顺着一个方向搅,不可来回乱搅。搅团的功夫全在“搅”上,搅不到时候,就不会匀润滑腻。搅面视为浑地物,转圈阴地唤天祥。点开烧水直接火,麦芡均匀锅中融。左手抓拿粗面撒,右摇棍子搅圆浓。顺从一个方心转,三百八十二次同。

  俗话说:“俗语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搅团要黏,勾子(屁股)拧圆。”讲的就是搅团制作的诀窍。将面糊在开水中不断搅拌,直至光滑,搅这个步骤至关重要,搅团要好吃,必须要多搅,要反复搅,不停地搅,。”搅得越多越均匀越好,做成的搅团成稠糊状,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或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细腻光洁稠态状,一锅搅团就做成了。

1.jpg

  搅团主要有三种吃法:

  一、将搅好的搅团舀进一个大瓷盘内凉着,或是将搅团直接摊凉到案板上。过一会,用刀子划成小块刮到碗里,浇上辣子汁,放些香菜、野菜等爽口菜,加上酸菜汤,香气扑鼻,吃得浑身直冒汗。碗中,中间金黄一团绿色点点,红油漂浮,这种吃法俗称“水围城”或“水漫金山”,是吃搅团的首选。水漫金山绿点点,飘洒红海波荡漾。

  二、漂鱼儿的吃法就有点儿麻烦了,这麻烦就麻烦在溜鱼儿上,溜鱼搅团儿时,得先取一大盆冰凉水,然后把滚烫的搅团从漏勺过下,让那沸烫的搅团在凉水中拉成线,边漏要边换盆中的水来冷却,用笊篱捞到碗里,之后再浇些“水水儿”,当然还是要再放些水泼辣子(现在是油泼辣子)来着色,吃时是如喝似吸的。漂鱼儿漏朝盆底,油灌辣椒拌料香,老汁鲜新成美品,吃食感觉利身康。

  三、将搅团做好后,在容器里自然冷却后,切成片或块,放在碗里放上蒜汁,醋,盐等调料,凉拌搅团味道醇,也有酸菜的,西红柿味,有很多制作法。凉调切块加葱蒜,酸醋清纯后味祥。真正保持原状态,送填嘴里酸先尝。

  我小时间,不爱吃搅团,主要玩一会后,肚子就饿了。年轻时,我的工作是出力活(铸造车间造型工),更不爱吃,由于不顶饥,干一会工作后,肚子就饿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越来越爱吃60—70年代期间忆苦饭中的野味。吃一次搅团,就回忆当年生活的记忆,在贫穷和快乐共鸣的环境中,亲情,朋友之间的信任,在劳动中学习,也是一种幸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搅团是陕西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搅团是过去陕西、甘肃等地群众的家常饭,尤其是关中人,特别爱吃搅团。搅团的名气虽然没有臊子面那样驰名中外,却与普通庄户人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搅团的做法单一,但吃法却并不单调,对吃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来说,一碗粗粮搅团便是一顿美味。搅团算不上什么珍馐美馔,但它绝对算的上每个陕西人记忆深处的一道美食。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