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老鹅,扬州味道的秘境

作者: 梅静 点击:1353 发表:2023-02-24 10:43:40 闪星:3

摘要:拥有250多年历史的黄珏老鹅制作技艺,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它带给人们从舌尖到心尖的念想。

  扬州的春节属于美食,接续掀开的四季篇章,同样也饱蘸着味蕾之魅。而在这张目不暇接的“菜单”上,始终有着一位不变的主角——老鹅。

  不仅在餐桌,在诸多美食节目中,扬州老鹅也是“常驻嘉宾”。拥有250多年历史的黄珏老鹅制作技艺,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它带给人们从舌尖到心尖的念想。


  盐水鸭与盐水鹅

  扬州北郊的黄珏,自古被邵伯湖、黄子湖、赤岸湖、朱家湖、白茆湖、新城湖等众多水体环绕,水肥草美,是饲养鹅鸭等水禽的天然宝地。其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唐代,诗人姚合就曾在《扬州春词·江北烟光里》写道:“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清代大儒焦循在《北湖小志》中亦云:“牧鸭之人,买乳鸭于苏常……以太湖之种蓄于黄子诸湖,食鱼稻,肥厚异常。”

微信图片_20230224174333.jpg

  勤劳聪慧的黄珏人,懂得天赐宝物的充分利用。明清时期,鹅肉成为一道家常菜肴,熟知扬州生活的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就写到了“胭脂鹅脯”。

  1750年前后,当地一位张氏村民用自己配制的香料和卤汁烹煮盐水鸭,在“小运河”与邵伯湖交汇处,繁华的焦庄码头边摆摊售卖,生意十分红火。后来,张恒霞(1855年-1926年)与张长兆(1885年-1975年)父子接过祖辈手艺,在黄珏桥西街开了一家“正兴源”熟食作坊。经过三代人的钻研和传承,此时,张氏盐水鸭制作技艺已是独步一方。

  至第四代传人张福正(1916年-1998年)接手期间,适逢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农民将喜吃谷物的鸭子换养为食草为主的家鹅,他也就此改做了盐水鹅。由于鹅肉脂肪含量低,口感更加紧实,并且根据中医理论,鹅肉味甘平,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的功效,销量比盐水鸭大幅上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搞副业得到鼓励与扶持,黄珏乡有7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鹅。乡多种经营公司设置炕坊,每年为养鹅户提供7万只苗鹅。全乡有350亩基地用于长青饲料,年产量达17万斤。鹅多了,制作盐水鹅的农户也多了起来,其中,张氏盐水鹅以其黄澄澄、油亮亮、不瘪不塌、形整似活的靓丽容颜和清香醇厚、肥而不腻的独特口感而广受欢迎。

     “隔年老鹅,陈年老卤”,张氏第五代传人张广珠曾用八个字概括了秘笈。这“两老”加上两百年的“老店”,让以张氏为代表的“黄珏老鹅”树起了名声。1984年初,张福正带领弟弟和儿子又将作坊开到了扬州市区的凤凰桥街,所制盐水鹅供应城内27个摊点,“黄珏老鹅”的名气叫响了扬州城。当年8月30日,《新华日报》以《鹅乡景色新》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鲜事。1677206378801897.png


  老技艺与新配方

  张广珠的儿子张玉鹏,从小闻着盐水鹅的卤香长大,长辈们在灶台边煮鹅的一招一式,是他最熟悉的记忆。1998年,他高中毕业后,从父亲肩上接过了延续祖业的担子。有文化、有想法的他,对家族传承的技艺进行了规范和升级。

  首先是选料纯正。所选原料均为黄珏本地出产的5斤以上湖滩散养隔年老鹅,当天宰杀,当天加工,当天销售。其次是宰杀放血有讲究。烫毛的水必须温度恰当,过烫会将皮烫熟,薅毛时连皮一起扯下,温度不够则薅不下毛。薅毛、镊毛都用手工,宰杀后采用“大开口”(在鹅的屁股处横切一口),伸入手指,掏出内脏,将腔内洗净,用钩子挂起沥水。此外,“边角料”也要做出好滋味。在他看来,鹅翅、鹅头、鹅爪,这些活肉更有筋道,更美味。卖得比鹅身还要火爆。

  卤汁配方是其制作技艺最核心的部分。煮鹅时以老卤加入新汤和佐料,主佐料为料酒、葱、姜、白糖、精盐。副佐料的种类,由张恒霞、张长兆时的五味,发展到张广珠时的七味,再到张玉鹏时的九味,主要有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扣仁等,用纱布扎好放入锅内。生鹅下锅必须竖立排放,使腹腔内灌满汤汁。

  最考验功夫的是火候把握。以柴火为燃料,先用猛火攻,使其熟,再以文火焖,使其烂。出锅的鹅虽熟犹生,形色饱满,软硬适中,香味浓郁。


  一只鹅与大产业

  一花引放满园春。而今,黄珏地区(2003年并入方巷镇)的老鹅作坊已发展至30余家。扬州各地和外省市的许多年轻人也冲着扬州老鹅技艺,拜师学习老鹅制作。张玉鹏悉心传授,先后带徒100余人。徒弟学成后外出开店,使黄珏老鹅香飘北京、安徽、山东、广东、辽宁、吉林、河北、河南、浙江、江西、湖南、甘肃等地,最远到达了澳大利亚。1677206446837613.png

  如今,在扬州地区,“黄珏老鹅”已实现深度辐射。据了解,全市老鹅摊点年销售额超30亿元。一些别具风味和特色的品牌脱颖而出,如仪征“岔镇盐水鹅”、高邮“菱塘盐水鹅”、江都“昭关老鹅”等。其中,“昭关老鹅”是用大甑子蒸出来的,肉嫩,肥而不腻,口味清淡。

  “小酒搭老鹅,快活赛神仙。”扬州人对老鹅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现象级的“深入人心”,让饭店大厨纷纷放下身段,习起了这门手艺。老鹅由此成为扬州宴席的必备菜肴,其制作技艺也成为淮扬菜烹饪术的组成部分。

  为了让讲究现卤现吃的老鹅走向远方的餐桌,扬州老鹅摊主开动脑筋,推出真空包装服务,方便顾客携带和物流运输。有的食品企业通过高温消毒的专业生产线,将盐水鹅的保质期延长到了30天,年销售量达200余吨。1677205908285946.png

  盛景源自播种,溪流汇聚长河。2008年1月,拥有250多年历史的黄珏老鹅制作技艺获评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张广珠被评定为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广珠去世后,其子张玉鹏于2019年获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10月,“扬州·黄珏(黄珏老鹅)”被江苏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认定为江苏省地标美食原产地。


  老品牌与新跃升

  老鹅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一大美食名片,如何香飘更辽远?

  部分老鹅摊主和规模化老鹅制作企业,积极适应电商经济,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并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使地方美食成为行销海内外的味蕾“宠儿”。有的还开通了抖音账号,创办了品牌微信公众号,让扬州老鹅跻身“网红”之列。

  为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促进产业发展,2022年年初,扬州老鹅的发源地——方巷镇联合村,投资205万元,建立了“黄珏老鹅”制作技艺传习所暨邗江区“鹅经济”展示馆,内设科普、文化、技艺等多个专厅,详细而生动地剖析了这只“鹅”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对社会、对经济的非凡价值。

  2021年12月,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盐水鹅食品安全操作指南》,从生鹅采购、加工制作、成品运输、销售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五个方面,为该行业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

  味道、质量,是扬州老鹅的永恒竞争力。张玉鹏说,亟需成立一个扬州老鹅行业协会,进而汇聚强大合力,共同提振扬州老鹅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同时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产和营销的手段以及科技助力上实现大的跨越,让这一独特美食跟上时代节拍,走向五湖四海。

  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认为,盐水鹅制作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以“黄珏老鹅”“岔镇盐水鹅”为代表,流布广泛,各具特色,与其他地方的盐水鹅共同推动了市场的繁盛。科学整合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开篇点题,先声夺人的介绍了带给人们从舌尖到心尖念想的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的饱蘸着味蕾之魅的扬州春节美食不变的主角——老鹅。主体部分重点详尽的介绍了扬州味道的“老鹅秘境”的四个亮点,以此来突出令人垂涎的扬州老鹅之所以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流布广泛,各具特色,与其他地方的盐水鹅共同推动了市场繁盛的味蕾之魅力的特色。结尾扣题,揭示主旨,升华中心。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