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饮马池边的回眸

作者: 宋同文 点击:1323 发表:2023-02-28 10:09:37 闪星:4

摘要:站在饮马池边,心中突然一阵悸动,荡起了莫名的情感涟漪。这不大的一方石池,水清见底,常年不涸,似有灵性。传说,春秋时期,宋公共一次屯兵相山脚下,山谷虽大,却没有水源,时值盛夏,兵马焦渴难耐。正当共公仰天长叹之际,突然间,阴云密布,一声霹雳响雷,在岩石上击出一方水池,泉水汩汩涌出,人马共饮。可是,这饮马池与我有什么关系?

  夏日雨后,再顾相山,站在饮马池边,心中突然一阵悸动,荡起了莫名的情感涟漪。

  这不大的一方石池,水清见底,常年不涸,似有灵性。

  传说,春秋时期,宋公共一次屯兵相山脚下,山谷虽大,却没有水源,时值盛夏,兵马焦渴难耐。正当共公仰天长叹之际,突然间,阴云密布,一声霹雳响雷,在岩石上击出一方水池,泉水汩汩涌出,人马共饮。

  可是,这饮马池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是宋姓族人。几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想知道宋姓的由来?查找资料,宋姓源于春秋时期的宋国,宋国子民又源于商朝遗民。我居住的城市名为相城,名字的起源,来自远古的相土,他是夏朝时的一位商族首领。相城还曾做过宋国国都。我还想知道,宋共公在相城时都干了那些事儿。

  我好像找到了一根红丝线,慢慢捋出头绪来了。

  在这里,想得就更远了。不管是历史,还是传说,许多书上都这样记载。

  商族是黄河下游一个古老的部落,在灭夏以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商族的始祖是契。契的母亲简狄氏,又称简易。她是有娀(song)氏之女,又称娀简。传说,他是“五帝”之一帝喾的次妃。帝喾有四个妃子。元妃有郃氏女,生了后稷;次妃有娀氏女简狄,生契;次妃陈丰氏女庆都,生放勋,就是尧;次妃娵訾氏女常仪,生子挚。

  一天,简狄氏和两个姐妹出行,在玄秋水河里洗浴,有玄鸟飞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燕子,生下一个鸟蛋,被简狄误食了,因而有了身孕,生下契。这就是所谓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

  契长大后,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劳,被舜帝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封于商地,赐姓子氏。

  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建立者便是禹。

  传说,契在夏禹建国前就死去了。契的儿子昭明根据畜牧业部落特点,和其他游牧部落一样“逐水草而迁徙”,找水源丰富、草木旺盛的地方生活。最后到了砥石,就是今天的河北石家庄南,邢台以北的地方。昭明死后,因部落聚集多,袭扰不断,他的儿子相土率领商氏族回到了根据地商。

  相土是个十分有智慧的部落头领。回到商地后,他驯服马匹,并由过去的群放散养,变为圈养槽喂,发明用马拉车和驮运东西。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利民,而天下化之”。这段话,来源于史书《管子·轻重戊》。“殷人之王”指的就是相土,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关畜生的圈。这里所说的牛,也含着“王亥服牛”的传说。相土曾孙商侯冥死后,长子王亥继承侯位,驯服了大量牛群,并作为驮运工具,往来于各方国、部落间交换货物。有学者认为,我国把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就来源于商族王亥服牛负贩。

  写到这里,我想到阅读纵横先生撰写的《开渠图传》里的一件事。在淮北市区繁华地段有个雕塑,是表现相土赶着马车,来到淮北筑城而居的事情。当时在研究起名时,叫“相土东来”或“相土东迁”。专家认为,相土是从商丘赶着马车过来的,这个“东”字,最恰当不过了,最名正言顺了。起名叫“相王建城”,是不伦不类。同时,史志专家张永年写过文章力驳“相王”的提法,说是无中生有。并认为这是长官意志,让“土”字多了一笔,于是乎,“相土”便“占山为王”了。其实,周朝时期,当政者为王,各方国、部族的首领,肯定不能称王。至于,后来的战国时期,乱象叠生,失去了周礼,各自成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夏朝初期,由于王位争夺,发生了夏启与有扈氏的战争,对各方氏族、部落无力顾及。相土开疆拓土,发展商族势力,并向东方地区发动兼并战争,把势力延伸到黄河下游广大地区,并抵达渤海一带。《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句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相土干得轰轰烈烈,四海诸侯归附于他,还同“海外”发生了联系。相土率领部落驾着马车,从商丘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向东行进。途中被葱茏叠翠的古相山所吸引,便在这里夯土围城,定居在山脚下,日久形成城邑,后人为纪念相土便把此山取名“相山”,城命名为“相城”。《尚书·禹贡》载,那时,这一带属于徐州。《元和志》云:“古相城,盖相土旧都也。”

  夏朝统治471年后,商汤灭夏。到了商朝,进入青铜时代。在淮北市文史资料第一辑里,《从古相城到淮北市》一文“相城沿革简表”记载,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时,商王河亶甲迁都相城。

  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50余年后,“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姬发采取“以商治商”策略,让商纣王帝辛的儿子武庚,留在商都朝歌,继承商朝宗祠,管理商朝故都王畿之地。武王安排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分别驻守邶、卫、鄘三个地方,以监督武庚,同时辅佐武庚管理事物,历史上称为“三监”。

  谁知,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管叔对周公不服,造谣周公要篡权,联络蔡叔、霍叔和武庚以及十多个诸侯国,发生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在召公、姜太公辅助下,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争,平息了叛乱。

  西周的两次分封,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有53国。

  商朝末期,纣王无道,飞廉和恶来助纣为虐。眼见大厦将倾,帝辛的叔叔比干,在摘心星楼下强谏三日,结果被剖腹剜心致死。当时的太师箕子,也是帝辛的叔叔,苦劝无效,索性割发装疯,被囚禁。帝辛的庶兄微子启,非常勤政,也多次劝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便离开朝歌,回到自己的封地微。微地原位于山西潞城微子镇,后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

  微子启虽是帝辛的兄长,因未卷入“三监之乱”,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从此,周王朝里有了宋国,称微子启为宋公,是宋国的第一位君主,定都睢阳,现在河南商丘睢阳区。这一年为公元前1042年。当时,宋国疆域很小,但也是方圆百里的大国。微子启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衍即位。据有关资料记载,微子启的后代以“微”为姓,微仲衍的后人以国的名称“宋”为姓。

  微子启葬于宋国留邑东山上,就是现在的微山湖微山岛。微子墓就在微山岛西部的山头上,是全岛的制高点,海拔91.6米。当地人称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落此而得名。微山墓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464年后,到了公元前588年,宋国传位至第二十五位国君——宋文公鲍的儿子宋共公瑕。

  这一年,宋国遭受严重水灾,影响到国都安全。为此,宋共公决定迁都。经过反复考虑,认为相城在宋国域内比较适中,又在相山脚下,地势较高,可免遭水患。同时,人群聚落较大,环境也好。对于这次迁都,南朝陈顾野王撰《舆地志》载:“宋共公自睢阳徙相子城,又还睢阳。”睢阳在商丘南,宋国都城;相子城就是相城。北宋郦道元《水经注》说:“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宋恭(共)公之所都也”。

  据史学家考证,相城作为宋国国都也就十年到十一年时间。在这十来年时间里,宋共公都干了哪些让历史记住的事情呢?

  我阅读了一些淮北史学家撰写的史料,还有底兴魁撰写的《宋国春秋》和杨益撰写的《宋国故事》,发现宋共公在相城时是大有作为的。一是杀了宋文公鲍的小儿子围龟;二是娶了鲁成公妹妹伯姬;三是组织了“第一次弭兵之会”。三件大事,为稳定宋国这个二等强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弭兵之会”,可谓功德无量,令天下人称道。

  先说杀围龟。宋共公三年,在楚国当人质的宋文公小儿子围龟回到宋国,华元急忙设宴为他接风,围龟不买账,对华元满怀怨恨,打鼓呐喊出入于华元之家,扬言这是攻击华世家族的演习。华元是宋戴公的后人,国相华督的曾孙,当时任职右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三朝元老,为宋国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围龟为啥要攻击华元呢?

  原来,宋文公时期,楚国围攻宋国,华元用智慧化解了围困。可是,楚庄王把华元留为人质。这一留就是六年,严重影响了宋国政务。后来,宋文公鲍病重,就向楚国提出用小儿子围龟把华元换回来。这时,楚庄王已去世,楚共王即位,深知华元是个君子,没有为难华元。华元回国,围龟在楚国继续做人质。

  围龟的胡作非为,让宋共公不能不虑。他想,如果围龟真把华元杀了,不仅严重影响国家政务,还可能危及自己君主位置。他权衡再三,为消除后患,就把围龟杀了。

  宋共公娶伯姬一事,在皖北大地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因为在相山西南面山坡处,原淮北电厂北端,就有一座伯姬墓,也叫共姬墓。

  公元前583年,宋共公六年春天,宋国右师华元到鲁国为宋共公请婚,欲娶鲁宣公之女,鲁成公的妹妹伯姬为妻。夏天,宋共公派公孙寿到鲁国送上订婚礼物。第二年,宋共公与伯姬成亲,鲁国大夫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婚礼很隆重,仅陪嫁女就送来12名,除鲁国外,卫、晋、齐等大国也分别送了贺礼。

  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宋共公十一年,宋共公把都城从相城迁返睢阳。这时,伯姬应该跟宋共公去了睢阳。

  宋共公十三年六月,共公去世,华元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君主,是为宋平公。这年八月,宋共公得到安葬。宋平公在位44年。

  宋平公是不是宋共公和伯姬的儿子,研究者有不同说法。许多史料都忽略了这个事情,可能是因为说不清。从宋共公迎娶伯姬到共公去世,两人生活仅七年时间。如果宋平公是伯姬所生,那么即位时,也只有五六岁年龄,怎么能与其他诸侯一同带兵打仗呢?可是,杨益著《宋国的故事》里“火灾中的美与丑”一章里,说“这位奇女子本是鲁宣公的女儿,鲁成公的妹妹,前任国君宋共公的老婆,现任国君宋平公的妈妈,现在在偏殿守寡,人称‘宋伯姬’”。不知作者从哪里找来的依据。

  至于伯姬百年之后,为何会葬在相城西山上,有专家这样推测。伯姬嫁给宋共公,一直在相城生活,国都迁返睢阳,伯姬跟随共公去了睢阳。两年后,宋共公病逝,伯姬回到相城寡居,因大火,而伯姬不愿避火,死在“皇堂”。在相城东北角内城中,曾发掘有“黄堂基”。伯姬守寡33年,死时约60岁,事迹被汉刘向收入《列女传》。

  公元前579年,宋共公十年,这年五月,晋、楚两国“弭兵”和好,避免战乱,宋国上卿华元功不可没。当然,要有国君宋共公的全力支持。

  那些年,晋、楚之间的争霸战争持续不断,是天下各国受害的根源。华元开动脑筋:如果这两个冤家能够讲和,岂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他的想法得到了宋共公的赞同。于是,华元利用自身魅力和宋国的优势开始斡旋。

  公元前581年,宋共公八年,晋国君主晋景公去世,公子州蒲即位,是为晋厉公。宋共公派上卿华元到晋国凭吊,并祝贺新君。华元利用这个机会与晋国上卿栾书商议,把晋、楚联合起来,不再南北争斗,免得生灵涂炭。

  第二年,宋共公九年,华元又到楚国,对楚令尹公子婴齐说了晋国愿意与楚国结好的诚意。公子婴齐提议两国直接见面和谈。这样,在华元的奔走联络下,两国都趋向握手言和,罢兵修好。

  作为中间人,宋国之所以能调解两个大国议和,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宋国为商王朝后裔,又是周天子封的公爵国,“在周为客”,地位尊贵;二是宋国属于二等强国,在中原有一定影响力,威胁不到晋、楚两国;三是虽然也曾加盟大国盟约,但在外交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这年五月,“会盟之约”在宋国举行。晋国士燮和楚国公子罢、许偃都来到宋国。初四日,双方在宋国西门之外歃血结盟,内容为:晋、楚两国,互相不能以兵戎相见;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亡,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就攻打它,对晋国,楚国也是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道路不要阻塞;对于不合的问题,通过协商解决;对于背叛的诸侯国,要共同讨伐。谁要违背盟约,神灵就要诛杀,使他军队颠覆,不能保佑国家。整个盟约意思是说,两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积极沟通,谋求合作。

  此次大会,被称为“第一次弭兵大会”。盟约之地,就在相城西门外,今天的渠沟位置。那时,宋国成为天下一时的高光时刻。之后,晋、楚两国之间使者频繁往来,确认盟约,缔结姻缘,处处呈现和平气象。

  几年后,两国毁约,战端又起。直到公元前545年,宋平公三十一年,在左师向戌周旋下,宋国又当了一次中介,举行了“第二次弭兵之会”,也为历史留下了浓重一笔。

  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宋国以相城为都期间,宋共公还真做了不少大事好事呢!

  如《旧唐书·魏徵传》里李世民所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研学中国古代历史,对中国历史及传说进行梳理,查阅资料根据史料记载,撰写此文,以历史变革为轴线,阐明夏商周及春秋宋国的侯王君主的那些事,以及兴衰更迭的历史变迁。内容丰富,不乏个人见解,并借《旧唐书·魏徵传》里李世民所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值得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