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话说破五

作者: 学文 点击:1024 发表:2023-01-30 11:06:43 闪星:3

每年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初五,人们都把其俗称为“破五”。那么究竟为什么叫“破五呢”?据说这一天,是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两响)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人们从初一至初四几天没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穷后,要努力干一天的活,称“恨穷”。“破五”意味着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可过上好日子。“破五”早晨,是劳苦大众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去。

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我小时候在农村,母亲就告诉我和兄弟姐妹们,垃圾不要往外扔,一是攒钱呢,二是到初五这一天一起扔出去。特别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这也是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称之为“破五”的原因之一吧。

“破五”正是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很多的习俗和习惯。我们老家的农村到了破五这一天,没有更多的说法,就是家家早饭是吃水饺,放鞭炮,大家都把这个习俗称为“捏破”。

因为在大年初一到初四这四天的时间里,在农村是什么事也不能做,什么活也不需要干的,所以,到了正月初五这天的时候,所有的禁忌都被解除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了,什么活都可以干了,就叫“破五”。至于有的农村叫送五穷,也只是个别地方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在大年正月初一到初四的这几天的时间里,都是要接福接财的,福接来了,财接来了。“穷”也就没有藏身之地,只能是跑的远远的,哪里凉快就去哪凉快去了!其实,“破”就是解除的意思。在过去过春节的时候,一般商家店铺就放三天假,四天假的,就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放假,到初五这天店铺就开业大吉了,这就是“破五”的说法。

家家户户在初一到初四的这些禁忌,也都从初五这天开始解除的,在我们黑龙江老家的农村,初一到初四这几天的时间里,是不可以动针线缝补衣服的。因为动针线是不吉祥的;也是不可以洗衣服的,因为是不可以晾晒衣服的;在家里不可以大声喧哗的。因为家里都供奉着祖宗牌位,不能冲撞回家过年老祖宗的;在家里不可以大扫除的,因为会把家里的福气财气扫出掉的;不可以乱说话的。因为乱说话会影响到家里祥和温馨过年气氛的,还有过年的时候不可以打碎碗碟的。因为打碎了碗碟也是不吉利的,可现在又有了新说法,打碎了碟子和碗就是“岁岁”平安。这些就是今惜对比的不同,可能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生改变。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破五风俗也有所不同,这些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比如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这些习俗和我们东北地区的初五,吃的的东西做的事情,都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老家普遍是吃水饺,叫“捏破”。过了初五,一切生活都进入了常态化了,进了县城后的习俗和农村里,基本上没有啥区别。

我去过天津在那里过春节时,我看到天津人到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有关破五的另一些有趣的禁忌和旧民俗还有很多,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日。

解放前的旧时代,汉族民间过春节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饭,妇女不能用针缝纫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习惯上,过了“破五节”,商店酒楼五行八作方才正式开张从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多在初六定夺。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详。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称的“破五”,吃饺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儿今儿个一定要做的俩事儿。民俗有一说,“破五”前诸多的禁忌,过了今儿个就能破了,人们便往来祝贺新年,各家邀请贺客,饮食嬉戏,新媳妇也该回娘家拜贺长亲了。按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所记:“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则王妃贵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春。新嫁女子亦于是日归宁。”

不同的地儿,“破五”这天的过法儿不一样,就是同一地方,过法儿也不完全一样。就拿山西来说吧,在晋西北,传统上这天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鸣炮、烧香、敬纸;晋北民间习惯则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到了晋东南,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破五”这天,还有个顶重要的事儿,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所以,求财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据说放鞭炮也与求财相关,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山东初五是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既为“马日”,又为“破五”,还为“财神日”,商家爱选在这一天开业;南方不少地儿则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上记着:“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在上海,旧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还得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日。 旧时,汉族民间过春节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饭,妇女不能用针缝纫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习惯上,过了“破五节”,商店酒楼五行八作方才正式开张从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多在初六定夺。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还有“破吾”之说,即破除自己的坏毛病,反省自己的过失,塑造一个新我。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在春节时北方冰雪隆冬寒冷刺骨,滴水成冰,在关内正是初春的微寒,在江南绿树成荫,就如同北方的四五月份,等到了海南百花齐放,盛夏温暖。如果我们坐上高铁,十几个小时就可以一天观赏着四季之美,破五的习俗在各地区都有所不同,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作者书写了“破五”的风俗习惯。从过去到现在,年俗在改,祝福不变。因地域不同大年初五的风俗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愿望:破旧立新,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