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饿

作者: 墨隐 点击:456 发表:2023-01-27 07:07:52 闪星:1

大凡5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对“三年自然灾害”无不刻骨铭心。精确描述那个年月,一个字就够了——饿。人人一张惨黄脸,两只饥饿的眼睛都在寻找吃的东西。野菜不用说了,树叶树皮红芋秧子玉米骨头,放在一起碾碎,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五香面”,还得凭粮本按人口供应。“五香面”团锅里蒸熟了,得双手捧着,稍不注意散成一堆。吃到肚里拉出来也是散的,一风就能刮跑。而入口那个味道,若要描述给当今的孩子能听明白,恐怕很难,那才是“民以食为天”的极致写照。


乡下饿死人以及煮小孩吃的种种传闻活灵活现,不时给小县城增添着惊恐。我在街上曾亲眼见一个农村大姑娘,突然扑上去抢一个男人正吃的黑面团子,男人奋力撕扯,大姑娘头发被揪落一地,双手捂住嘴,嘴边流着血,拼命把那面团往下咽——极度的饥饿真能把人变回到野兽!


1960年我7岁,小妹4岁,我总穿着母亲那件打着补丁长过膝盖的蓝褂子,挎个篮子,跟随12岁的大姐到野外挖野菜,连墙头上长的很小的也不放过。我还有个不到2岁的弟弟,正是那一年因极度营养不良医治无望——其实就是活活饿死!那一具惨白的小尸体时不时还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让人心痛如割!


一天傍晚,几个黑瘦的乡下人抬着奄奄一息的二姨父来到我家,原本又黑又壮的山里汉子,天天在山上打石头,却把吃的都带回家给几个孩子,孩子没饿死,他自己终于倒下,医院说不能治了,临死向我父亲托孤——无论如何帮帮我姨那苦命的娘几个。父亲抓着二姨父的手,连连承诺,眼看着二姨夫闭上不甘的眼睛。自此,我们家粮本上的那点口粮,每月必须分出一部分给二姨家。直至多年以后,只要二姨或表弟来我家,父母怎么也得弄点好吃的让他们饕餮一顿,再弄点细粮豆油什么的带回去,早成惯例了。


       行文至此,泪眼朦胧中,依稀看见瘦骨嶙峋的二姨父向我父亲托孤的情景。人,在极度的困境中,可以变成以命相搏的兽,却也可以成为满腹慈悲舍生取义的神。遥想我那过世多年的父亲,面容是那么的慈爱可敬,令人仰视!老人家蹉跎一生,茹苦一世,留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厚的精神遗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字不多却道出了那么一个时期的真实生活景象,那就是一个字“饿。”“饿”,那只是听老辈人说起的,一直用那个时候的粮食紧张来教育我们要节约,事实上,作者所写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已经过去,但愿不会再来。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记着那些困苦的日子,珍惜现世好时光。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