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大秦腔吼近了我回乡的道

作者: 晗蕤 点击:1800 发表:2023-01-16 16:14:13 闪星:4

摘要:如题

我的听觉频道

很嗲也很娇

普契尼、多尼采蒂、威尔蒂、柴可夫斯基、贝利尼、还有施特劳斯

偶尔听走进陈钢和何占豪

  

多少年的学与教

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相织相交

给我一个坚固的听觉围地

只有腊月二十三的鞭炮才能炸出另一道听觉佳肴

  

大秦腔的情和妙

宛如土豆、萝卜和大白菜刚出了地窑

钻心的味道和大西北的乡土气息

在村寨盘绕

  

两千年的历史赛过胡椒和辣椒

也是一个信号

浓郁的辣味里也有柔夷

只有流在血里的人才能觉得到

  

板鼓打出西北人的义和豪

“宁可不吃饭也要听乱弹”,父母把秦腔就这么叫

若是能吼一嗓子

那里的板眼只有合过了才能知晓

  

板胡的高亢里有些灵巧

带着松香味,余音旋绕

极像大西北的女子

能上厅堂更能下锅灶

  

村村寨寨的戏庙

是西北人爱的写照

用乡音把历史的酸甜苦辣演绎

不论慢板、二六还是带板都给游子吼近了回乡的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从腊月二十三的鞭炮声里炸出的秦腔,和着钻心的味道和大西北的乡土气息,既有浓郁的辣味,又包含柔夷的特色,板鼓透视出西北人的义气和豪爽,板胡里传递着西北的高亢和灵巧。她登得大雅之堂,也可以下到市井乡野,可以与阳春白雪媲美,也可以与下里巴人为伍。就是这村村寨寨戏庙里里传出的西北人的爱和苦辣酸甜的秦腔,不像东西方名曲那般嗲,那般娇,却吼近了我回乡的道。诗人以地方音乐的文化,衬托的手法,传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给人无穷回味。推荐阅读。编辑:弦歌悠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