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铭记】您的恩情永远铭记

作者: 柴英 点击:1427 发表:2023-01-16 09:48:21 闪星:9

  2022年岁末,新冠阴霾笼罩着京城,不时传来揪心的噩耗。惊闻刘战英叔叔不幸病逝,终未能迈进2023年、80岁的门槛,我一夜难眠,他的音容笑貌和他对我的大恩大德,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刘战英叔叔是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世界华人报》创始人、总编,国家一级作家,也是一名有着28年军龄的老军人。他是我的恩师,恩重如山。收到《世界华人报》编辑部的纪念刘院长专版的征文启事,我很激动,想借此平台,表达我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但是,整整一天没有动笔,笔如灌铅,心情沉重,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泪水一直模糊着我的眼睛。

  我1976年入伍,兵之初是空军通信总站话务连战士。入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刘战英叔叔,在长达44多年的时间里,在我人生几个关键节点,他都给了我无私且特别重要的帮助,是改变我命运的人。

  1978年初春的一天,空军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办公室门前,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兵怯生生的敲门,一位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年轻军人热情接待她:“小同志,你找谁呀?”他中等个儿,戴一副深色宽边眼镜,宽厚可亲,本来怯生生的小女兵一下子就不那么紧张了。

  “我找刘干事。”

  “我就是。”

  小女兵自报家门:“我是话务连的新兵,我叫柴英。我写了一篇写话务连生活的小说,我们指导员说文化部有个管创作的刘干事,你可以去请教他。我就冒昧的来了。”忐忑的小女兵脸憋的彤红。

               (当年的小女兵柴英)1.jpg

  刘干事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你找对了,文化部有一项职责,就是培养发现部队的文学新人。你把稿子放下,我看看好吗?”我听他说话特别亲切,因为他浓浓的乡音,我是那么的熟悉。我情不自禁地问:“听您口音好像是保定人吧?”他说:“是,我是高阳人。”我兴奋地说:“我也是高阳人。”刘干事说:“呃,还是个小老乡啊。”我就这样认识了刘战英叔叔。

  我写的小说题目叫“我是海燕”,是反映女话务兵参加军事演习的故事。刘干事说:“我们就是要鼓励创作反映军事题材、特别是空军题材的作品。”我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从小喜欢文学,但是从来没有学过,也没人教过我,只是爱好。我当兵在一个女兵连队,火热的连队生活我太喜欢了,于是我就写小说来表达我的心情,这是我有生以来写的第一篇小说,可想而知有多么幼稚,而我就敢冒冒失失的去闯文化部,庆幸我遇上了刘干事这样一个贵人。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刘干事认真修改,还主动跟我沟通,征求我的意见。他还亲自把改完小说送到《空军报》社。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篇小说居然发表了,这对我是多大的鼓励啊。这是我的处女作,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肯定很稚嫩,但却给了我信心和动力。从此我爱上了文学,走上了业余创作的道路,并为之付出了半辈子的心血,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空军报》等报刊多有文章发表。最重要的是,由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写作上的成绩,我被破格提干,三次荣立三等功,并为军营奉献了三十多年青春,成长为一名师职干部。

  那时候,空军文化部真是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集体,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发掘空军创作人才,每年都要举办不同类型的创作学习班、笔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繁荣了空军的文学创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刘战英当然功不可没,他的品德众口皆碑。

2.jpg(戎装的刘战英叔叔)

  1980年阳春三月,我得知文化部要在长沙大托铺机场举办一期小说创作学习班,为期两个月,参加者都是空军的创作骨干,还请军内外的作家和报刊编辑讲课指导。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我毛遂自荐,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刘战英叔叔。但是当时有两个困难,一是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原则上是在职干部,且有作品发表。而我是个战士,也没有什么作品。二是参加人员都是男同志,多一个女同志参加,在安排住宿等方面会给部队带来麻烦。但刘干事完全为工作着想,他认为培养战士文学骨干,是为空军文学创作培养后备人才。女作者在空军很少,很难得,也有代表性,应该支持。于是他做了很多协调努力,并得到了时任空军文化部部长黄河的支持。就在我觉得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最后如愿参加了空军小说学习班。

  这个学习班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可以说是改变我命运的一个机会。学习班18个人,来自各个军区空军,号称十八棵青松。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刻苦学习,努力创作,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长沙的四、五月阴冷潮湿,我每天都披着毛毯写作到下半夜。刘干事每天都组织学员一起研究修改每个人的稿子,吹路子,侃情节,挖细节,研究人物,请作家指点,为报刊推荐,非常负责任。他就像一个伯乐,真心诚意地为别人做嫁衣,把每个人的好作品推荐给报刊。可喜的是,参加学习班的每个人都有作品发表。我的作品,从选材到定稿,几易其稿,也是经过大家帮我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刘叔叔也是一个严师,他点评学员的作品非常直率诚恳,从不奉承。在研究我的稿子时,我常常觉得脸红一阵子白一阵子,但受益匪浅。他的严谨、诚实的品德和作风对我影响很大,让终生受益。他还组织我们去韶山毛主席家乡、岳麓山毛主席读书的地方、橘子洲头毛主席书写浪遏飞舟的地方追寻领袖的足迹;带我们深入飞行部队采风,到农民家里拉家常,开阔我们的视野,这对我一个入伍不久的战士来讲,影响太深刻了。

(小说学习班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后排右一为作者,右三为刘战英)3.jpg

  在这次学习班上,我创作了三篇小说,其中一篇“生日”,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一篇“爱美的女兵”,在《空军报》副刊发了一个整版,《空军报》历史上第一次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一篇文学作品,后来无名文学,河北文艺等刊物也转载了。那时候真是风清气正,我也特别感谢《空军报》社的石玉增编辑,认稿不认人,我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小战士,居然给了我这么大殊荣,这都与刘干事的努力推荐分不开。这篇作品反响很大,当时我收到很多读者来信。

  刘战英为空军培养了许多人才,德高望重,很多业余作者受益,其中我就是一个。1971年,他担任空军文化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用更多的经历培养空军文学新人,甘为别人做嫁衣,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空军创作人员的真诚的赞誉。他自己的创作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学习班结束后,为保留创作骨干,刘干事积极向部队推荐人才,他也主动向我的部队空军通信总站推荐我,因此我调到总站宣传股帮助工作,我的眼界开阔了,机会多了,进步也快了,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1982年,我在提干问题上遇到了瓶颈,刘战英叔叔知道后,出于为部队保留文化骨干的初衷,在关键时刻,他几次找空政干部部和通信总站领导协调推荐,力争,最后终于解决了我的提干问题。而这些事情都是我事后才知道的,他只字未提。

  1988年,他转业到中国侨联工作。我在退休前跟战英叔叔表达了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自己这些年写的一些作品汇集成册,出版一部专辑。战英叔叔非常支持,当时他负责的“世界华人文化院”正筹备出版一套丛书,他马上找人帮我设计封面,校对、排版等等,很快《我的爱美的女兵》一书顺利出版,他又帮我完成了一个心愿。

4.jpg(今年夏天,我去看望我的恩师)

  每到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战英叔叔都会出现,给我至关重要的帮助。对于我来说,他是我的大恩人。有恩必报的我,有一件事,让我永远遗憾,不能释怀。算起来我和战英叔叔交往已经有40多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收过我一分钱的礼,即便是我给他买一些平常的礼物,他都拒绝接受,更不要说给他钱了。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我看他病的很重,花销很大,就想尽点心意。我到他家看他,给他留钱,他坚决不收,于是我小心翼翼的用微信给他转钱,他还是坚决不收,他说:“我的医疗有国家管,我的工资已经够吃够喝,我不需要。”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过,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啊,太少了。

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我却无以回报。

战英叔叔你为什么就不给我一点报答您的机会?我知道,您的大恩大德用金钱物质是无法回报的。您的恩德我无以回报,这是我永远的遗憾。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谁有事求他帮忙,只要他能帮的忙,他一定会帮,从不收取任何回报。

  我与战英叔叔非亲非故,我没权没势,但这么多年,他对我的帮助却是改变了我的命运。这辈子,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不仅是写作,就连做人处事我都以他为榜样,写好文章,先做好人。他是我的领路人,恩师,比亲人还亲的亲人。他的去世,让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一位人生楷模。

  战英叔叔,您能听见那个当年的小女兵撕心裂肺的呼唤吗?我永远怀念您,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您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将是留给我的最大财富。

  斯人已乘仙鹤去,只留高尚在人间 !

  我们都是军人,军魂永驻,让我用军礼与您做最后的告别。愿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编者按】部队是一所锻炼人的大学校,也是培养人造就人才的基地。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都是通过部队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在祖国这样一片土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讲,没有部队这所大学校,我国社会的进步还会慢得多。作者介绍的只是一个侧面,尽管如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部队首长对于培养人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作者是在这样学校的成长起来的,恩师的情义几十年不变,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既不能忘记一代恩师的教导,又看到了学生或是士兵学有所成的精神。满满的正能量,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