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吟秋

作者: 墨隐 点击:954 发表:2023-01-04 09:49:14 闪星:6

摘要:木心是越过闹春炎夏秋实累累的一棵树。 院子里鸟语夹杂人语,那是大人叮嘱孩子要加衣裳。 秋愈来愈深,冬天快要到了。   当然,春天也跟在后边。 

  昨夜冷雨潇潇,思绪洇湿一片。清晨推窗,蓝天白云,如水洗一般。 

  一阵凉风,真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情上扬,豁达快意,可以推知刘禹锡当时的心情极好。他在抒发什么情怀呢?

  记起他还有一首写秋的绝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其如春色嗾人狂。

  同为写秋,此诗意境与前诗相反,可见境由心造。文学作品,大抵遂性而至,唯美而已,后人喜欢解诗,往往不得要领,不是歧义便是蛇足。

  楼下已是清凉世界,叶片上有水珠盈盈,鸣蝉不知何时早已远遁,鸟儿占先了。一群长尾喜鹊和叽叽喳喳的麻雀,纵跃于婆娑疏影之中,追逐嬉闹,时隐时现,惊起一片晶莹的玉珠。它们那么率性、舒展、自由。它们是这个寂寥世界里最阳光率性的一群。

  燃一柱香,沏一杯清茗,拿起洞箫伫立窗前,悠悠吹起——我跟自由的鸟儿合奏一曲“天趣”。

  无端的愁绪,无由的悲悯,无止无休的喜怒哀愁……人怎么能如鸟儿轻松快乐,自在自如?同为大自然的儿女,鸟儿不思索,很多自由的生命都不思索,而“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些人未必能懂的道理,鸟儿用无言的行为告诉人类,它们都懂。

  所谓人类的智慧有时候实在令人气馁,稍稍一问,便是旷古难题。

  秋日情怀,适宜静默,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方好。金风过处,荡漾起翠黄片片,纷纷匝匝,恍如绯霞匝地,想起黛玉葬花,遂令人不忍踏上。

  漫步湖边,但看波光澹澹,塔影山色尽在水中,古寺楼台遥接云壤。几杆瘦竹,一片蒹葭,摇曳出飞鸟的掠影。

  尽管灯红酒绿,红尘扰攘,亲近大自然依然是人之天性。

  前一阵子,荷的香艳最为突兀。有一次骑着自行车,专去那片水域看荷,老远便闻荷香,及近望去,水天之间铺开一片浓绿,亭亭荷叶间摇曳着红白仙姿,真个是美不胜收!悠悠吹起洞箫,她们便和着音律舞动——

  暑去秋来,恍如昨日。

  而今已是满目萧杀,莲蓬都老了。

  要不了多少日子,可以想见那水落石出枯荷静默的图景。“留得残荷听雨声”,届时当声声入耳。

  长空一声雁叫,惊起抬头,但见一串诗行,忽的左右分开,首尾相衔,逶迤而去,留下几片徘徊的云影。

  忽然想到木心——“木铎之心”,一生磨难,跌宕飘零,踉踉跄跄竟至文化峰头,老来饱览一片文学胜景——希腊,秦汉,古代,现代犹如凤凰涅槃,终于脱颖出一个清新自如的木心。

  木心是越过闹春炎夏秋实累累的一棵树。

  院子里鸟语夹杂人语,那是大人叮嘱孩子要加衣裳。

  秋愈来愈深,冬天快要到了。  

  当然,春天也跟在后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吟秋》,好在一个“吟”字,一篇短文写出了秋的动和静,也写出了秋的来和去。季节总是变换着,在作者的笔下,这就是最好的意境。景随心造,一切美好都好我们的内心。一位好的写作人就是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灵感,用文字来表达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思想感情。这既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种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