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五十年代腊八节的记忆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4869 发表:2022-12-29 07:19:12 闪星:4

摘要:出生在五十年代的我们,为过年能吃到肉而兴奋,为能用压岁钱买到鞭炮而高兴。平日里没有零花钱,自己做个风车跑着转,鞭炮拆开来单个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特别是童年的过年的人情味,那么让人怀念。

  尽管在我的童年在咸阳市老街仪凤东街长大,那时的主干道是柏油路面,其他的街道都是土路,家里点的煤油灯,睡的是土炕,冬季可以烧炕取暖。家里做饭用灶台,一般都是长方形。用风箱烧火。当年的谜语说到:“四四方方一座城,张飞提枪赶进城。草原说的诸葛亮,气的周瑜满堂红。”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也是民间过“年”的开始。陕西民谣说:“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说从腊月初八起,民间就开始购年货准备过年了。辛苦劳作一年的人民,平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上一番。腊八节也是春节的序幕。

  “岁怂(小孩)不要馋,多帮大人忙。腊八要咥饱,过年有钱赏。”。腊八的早上,母亲叫我随她一起起床,我走到灶台旁,点着火,专门坐着拉风箱。母亲用瓢从老缸里给锅里盛入水后,放入刚洗净的红豆,黄豆,小豆,花生,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焖煮;十五分后再投入大米,小米,包谷珍后继续焖煮,接着放入萝卜小丁,豆腐小块,最后放入面片,将酱油、醋、盐调伴好后,拿出油瓶,滴上一点油。自然原味,可口美食。做好后,敬神祭祖放在先。然后母亲让我给院子的一位孤寡老人,一位历史反革命(中条山战役的一位国军营长,1945年转业到咸阳,任盐务局局长)送去。给院子每家都送一碗尝尝。大人们说太阳升起前吃会祛风祛寒、健胃保暖、百病不入。太阳升起后吃就没有养身健体的功效了。赠亲朋好友,送出要在中午前。我吃饱后,母亲让我在院子大门口玩耍,看见有要饭的过来,一定要送去一碗。下午吃剩的粥,年年有余节省钱。

1672224290605887.jpg  腊八节,传承了一种传统文化,爱国爱家,关爱他人,善行善举,良好家风,代代就这样相传。送给穷人,为自己积德行善。七宝五味,大众普施成习惯。

  据历史记载:上古时代,蜡祭以报地与天。夏代为“嘉平”,腊八是祭祀祖先。商代为“清祀”,祭祀神灵祈丰年。周代为“大蜡”,宗庙祭祀文化传。

  佛教传入,释迦牟尼佛成仙。文化融合,成道日腊日同天。南北朝开始,固定成风俗相沿。清朝时代,喝腊八粥更广泛。

  腊八文化要传承

  粗粮杂烩祖先祭,

  慢火神烧味道全。

  将饮施民行善举,

  天寒地冻豆食缘,

  家和温顺身安乐,

  共庆臣愚腊月甜。

  众仙一起贺新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古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而腊八的形成与演变更是源远流长。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腊八这个传统节日经历了千年的更迭,可谓古老。腊八,顾名思义腊月初八。腊字,在《隋书·礼仪腊八粥志》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另外,古时腊也同猎,指猎获禽兽,祭祖祭神。古代的腊八节也确实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作者的美文形神兼备,情浓意重,读来亲切。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