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的“二十四史”

作者: 曲新同 点击:1261 发表:2017-11-10 18:14:04 闪星:1

   我的“二十四史”应该觉得早就收齐纳入囊中了,其实情况则不然拔模,而且还差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信你让每一个喜欢二十四史的人随手数出它们都包括哪些史书,除了那些真正研究了数年的专家、或者出版专门从业者,都未必能说的全、说的明白。
  再说很多人都说读过二十四史,那么读完的到底又有几人呢?我们经常说祖国的四大名著,大多数人以为的是“红楼”、“西游”、“三国”、“水浒”,其实最正宗的名著应该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也即前四史,作为正统的读书人,这其中的云泥之别何止千万,识得个中滋味者不说也罢。
  我最早在八零年代初,在旧书店遇到一套中华书局的“史记”,只要十块钱十本一套,而且是新书,可见是卖不出去才打折出售的,我如获至宝就抱回家中,当然那时候不见得看得懂多少,但是拥有这么一套书,摆放在简陋的书柜中,对己对人总是一种有品位的感觉;然而没过几天,我在公车上发现一位中学生,怀里也抱着一套书,一看那包装就是一套同样的史记,不但从书的装帧能看出来,那个时候书店售书都有属于自家店的包装纸,外面再用纸绳扎着,我仔细一看就是同样那家书店所售,现在位于新街口的这家旧书店依然故在,我却再也难有雅兴光顾了。
  过了很久,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欣赏史记了,就开始边读边有意识地收集二十四史,先是在书店购买“前四史”,也就是我提到的真正四大名著,再到后来还是最好去买打折的,或者到春季、秋季的书市上去碰去淘买,这样总觉得也凑不齐,很少有机会正好能碰上想买的某史,况且也记不清楚自己都拥有哪几史,怕买重复了,可见我前面说的是真的,如果没有深切的玩读,怕要记清楚都难,所以一直难能如愿;也有出于自己的偏爱,觉得某史不怎么重要,非要等着书店卖不出去耐不住而廉价出售,你还别说,我就真等到了这样几部。
  后来就不这么凑合了,而是把购买二十四史当做主要购书指标,正好新点校本二十四史开始陆续出版,就此决定把新版的二十四史也收齐,也许是最重头的比如前四史一露面就被抢购,而上市时我没有正好赶上,反正到现在我只买到了平装的“史记”,反而最早买到的是“魏书”、“辽史”、“南齐书”,还是硬面精装带书匣的,买了“南齐书”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没有“北齐书”,而且还缺四朝“宋、齐、梁、陈”中的“陈书”,你看这么些年了,自己还不知道没购齐二十四史,如果中学历史没下苦功学好,或者没下功夫背熟历史朝代顺序,根本就连这样的意识都不会有,除非真正接触并热爱二十四史,才能如数家珍一般把它们都记在心中,单凭死记硬背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记得我早年最喜爱的津门作家孙犁,前些日子翻看他的“耕堂读书记”,正好也写到了他的二十四史,非常令我欣慰而巧合的是,他说到自己的二十四史最先也是缺“魏书”、“辽史”、“南齐书”,这三部史书大概出于与我同样的原因觉得不怎么重要,后来到需要收齐的时候,反而买到的是精装本,孙犁老先生买到的是线装本,反而成为最最珍贵的,真真如积薪“后来者居上”是也,算是我早年没白白喜爱了老先生一场,竟然与我有如此的不谋而合。
  要说从头一一数出二十四史,我如今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且阅读起来更非难事,可以说已经读了大半,但是此生要读完怕就真成难事了,真正读完的也就一两部差不多,大多数是读不到过半,或者只翻看开头及部分章节,或者仅查阅过一些资料,或者找过一些人的传记,或者为某个故事而去读正史最原始的文本。
  读这样的书真不是白读,好看已经达到顶级程度,比如最近进手的南齐书,一开读即欲罢不能,享受是真规格的,只是年岁关系,精力大不如前,所以说读书也要趁早,莫到老来留遗憾;但是每一部书捧在手中,把摩打量一会儿也是一种享受,消魂只在方寸之中足够了。
  前些时日在涵芬楼碰见一套精装二十四史,犹豫了一下也是因为囊中羞涩,再过几天去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售出了,又过了几天去发现又进了两套,要求店员打开包装箱撕去包装膜,拿在手里看了一下,觉得还是老的版本只是加了皮面而已,同时对店员说出自己对新版本的看法,纸张精良而版本华贵,只是捧在手里像是金砖一样有些吃力之感,店员笑着对我说:“知识就是力量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是一篇风趣的买书、读书记,作者从自己购买二十四史说起,先是给读者普及了新旧四大名著的区别,继而详叙购买“史记”的经过, 之后交代买书经验,跟读者分享低价买真书的乐趣。与此同时,作者还兴致勃勃的告诉读者,能读懂能欣赏《史记》了。文章末了,又不忘向读者介绍偶像孙犁的读书兴趣,竟然与自己一样,都爱好《二十四史》,这样的内容安排,照应了题目,扩大了内涵。在这短小精悍的文章内,作者将厚重严肃的《二十四史》话题,用轻松愉悦的语气,诙谐流畅的语言写出,使得短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推荐阅读。编辑 青梅煮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