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问心

作者: 墨隐 点击:593 发表:2022-12-21 09:47:09 闪星:2

摘要: 心之大,无所不包,心之小,装不下另一个人。心之细,纤毫必显,心之放诞,什么都不在乎。人类自封“灵长动物”,号称征服世界,唯独不能摆脱“心”的役使。人人都说活的累,就是“心累”。然而,究竟怎样才能解脱“心”的枷锁,給“心”以自由?

       打算出个集子,书名想来想去,叫“问心集”。

       心不是思想器官,但心是人体掩蔽隐藏最深最私密的地方。天生的玲珑七窍,曲径通幽。

       心之大,无所不包,心之小,装不下另一个人。心之细,纤毫必显,心之放诞,什么都不在乎。人类自封“灵长动物”,号称征服世界,唯独不能摆脱“心”的役使。人人都说活的累,就是“心累”。然而,究竟怎样才能解脱“心”的枷锁,給“心”以自由?整个人类似乎都一筹莫展。

    “问心无愧”的说道至少失于轻率,所以最不可靠,真要问心无愧也不必自己说。说严重点,这样说的目的不是逃避良心追问,就是拿别人的痛苦或灾难不当事,但凡有点阅历,都不会轻易自诩。请想;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得经历多少事?谁能保证每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或伤人,或误己,或有意,或无意,有的的确与良心无关,但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

       人是天底下最复杂的动物,恶行善举常悬于一念之间,更兼被心绪情潮所左右,好人也不妨顿生恶念,当然,恶人也能偶生善念。

       人又是最自私的动物。作为社会人,遂了一己心愿,往往牵扯别人的利益或是公众利益,损人利己还是屈己为人,时时刻刻面临选择。所以即便圣人伟人,光辉一生,也不能无比正确全无缺憾。俗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下不是要写“忏悔录”,只是以平常心言平常事,探讨平常人应有的心态,既不掩饰“动物性”,也不拔高“灵长类”。纵然“人心难测”,测一下何妨?既然文学的本旨在于认识人,那么,“揣测人心”应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揣测人心来关注世道,往这个方向努力,或许能让“心”活得稍许宽松一点,活泛一点,谈不上彻底。

       心之所系,无非世事人情。人之情事,最为关心。单看人对物质的自然需求,其实有限,维持生命,衣食而已。惟精神需求,也就是“心愿”难了,欲壑难填,这恐怕是“心累”的症结所在。

       人是唯一会哭会笑会思考的动物,七情六欲翻云覆雨,心不累才怪!物质的积累,最终满足的还是精神需求。反过来看,如果没有了物质欲望,也就没有了创造财富的动力,就是这个悖论让人“操心”。怎么处理这个悖论,是个旷古难题。总之,为了让心不累而心累,大概是人类永远也跳不出的怪圈。

       平心而论,我很赞赏木心的生存姿态,几乎纯粹的私密写作,境由心造,写给心看。冥冥之中,“木心”这个笔名也有寓意。所以,木心的文字能够至少在相当程度上跳出世俗的羁绊束缚,文字载着心绪飞翔,有一种心灵释放的美感,既入世,又出世。

       写文章的都想发表,都想名闻于世,甚至于声震遐迩,纯粹的孤芳自赏不是凡人的境界。倡导“无为”的老子都未能免俗,终究书成五千言以告世人。

       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姿态、寻求出名,同时又不束缚心灵。这一点,历史上陶渊明做得较好,李白,苏轼,都次之,杜甫更不用说。近代鲁迅,则有点操之过急。胡适后来有点意思。这纯粹是我的私心揣度,不想上什么“台面”。别人也不妨骂我胡扯。

       木心的被发现,的确与陈丹青的“鼓吹”有关,而木心的被欣赏,根本原因还在其文章魅力,思想魅力,在其写作的心态、姿态。木心的文学见解诗意才情,惟木心所独有,也不是陈丹青或者旁人能学成的,学了也不像。只陈丹青这份慧眼令人折服。

       无论怎么褒贬,事已成局,木已成舟,一切都不妨碍木心迅速成为当代文艺明星,甚至文学楷模,至少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之内。因此,我有理由为木心庆幸。我期望,木心这股“流风”,能够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潮讯”,一种文艺书写的美学范本,由此给当代文坛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文学圈如果没有不断地被注入某种活力,将变成一潭死水,很无望的事。我以为,文学自有其顺乎自然的发展规律,并不需要谁谁特意的栽培,只要不阻挡活力的生发就好。

       回到心的主题。人心之最不可救药处,一看见道德沦丧,世情腐坏,马上就说“人心不古”,好像社会越古越好。拿眼前的坏处比从前的好处。西装不如唐装,唐装不如汉服,汉服则不如围树叶,可能吗?这可能是最让人气短的“特色”。不是从现实的不足之处找答案,谋求前瞻性的解决办法,老是往后看,求古人荫庇,这跟求神灵保佑没什么两样。回望明清,尤其近代,东方之所以落后于西方,与这种思维模式大有关联。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心理遗传造成的。

       一个没法否认也不能回避的现实;似乎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地方,这种往后看的毛病越凸显。不仅国内如此,放眼世界都如此。

       这个问题太过庞杂,本文不可能一次展开说透。总之,从文学的角度,人心是个永远具有可说性又永远说不透的命题,得一点一滴的细说,并且前仆后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关于心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人心不古”“人心难测”“人心不足蛇吞象”。纵观今日世界,哪怕是个国家元首,也常常“口是心非”,前面说话,后面摆手,何况寻常百姓?因此,真正从心而为者成了稀有之人。所谓从心而为者,就是心口如一的直率人、善良人。如今,世界之乱,疫情之乱,纷繁复杂,所以,还是希望我们每个人,真诚、善良、奉献,给这个世界一些希望和光亮。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