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童年往事:吃伙饭

作者: 于礼谦 点击:1125 发表:2022-12-13 08:51:20 闪星:2

摘要:说起吃伙饭,它类似于大锅饭。听村里的老人们说,1958年7月,人民公社诞生,每个大队、根据人口数量分成几个或十几个生产小队。社员们一起搞生产,一起免费吃饭,无忧无虑地生活。每天,当吃饭的钟声一响,全村人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拿着碗筷,有说有笑地从各自家里赶去集体食堂吃饭。那时的社员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沉浸在欢笑和幸福之中。可是,好景不长,人民公社大食堂只持续了三年,就自动解体了。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经好久没能回老家与亲人团聚了。这不,国庆小长假,我们一家人回了趟老家。听说我回老家的消息后,提前几天,哥哥就到集市上购物备货,还一一通知了所有的亲人。那天,哥哥亲自掌勺,运用在部队学到的烹饪技术,做了好几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午饭开始后,哥哥深情地说道:“这几年,因为疫情,咱们这一大家子,很久没有在一起团圆了,今天借老四(我在家排行老四)回老家的机会,我把亲人们家召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吃顿团圆饭,唠唠嗑,叙叙旧,加深一下亲情和感情!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于是,让我们珍惜最珍贵的亲情,让我们关爱身边的亲人,让亲情时时陪伴在我们左右!祝愿姐姐、弟弟的家人们生活美满,家庭和睦!”望着这满桌的美味佳肴,闻着那飘香的美酒,听着哥哥发自肺腑的话语,顿然间,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生产队里吃伙饭时的情景,那场景是多么的快活和温馨呀!

  说起吃伙饭,它类似于大锅饭。听村里的老人们说,1958年7月,人民公社诞生,每个大队根据人口数量分成几个或十几个生产小队。社员们一起搞生产,一起免费吃饭,无忧无虑地生活。每天,当吃饭的钟声一响,全村人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拿着碗筷,有说有笑地从各自家里赶去集体食堂吃饭。那时的社员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沉浸在欢笑和幸福之中。可是,好景不长,人民公社大食堂只持续了三年,就自动解体了。集体食堂解散后,各个生产队每年地里打下的粮食分配时,都是按人口和工分比例分给各家各户,每户自己起灶做饭。但是,除了分给社员的口粮外,每年生产队里都存留一定数量的粮食,一来留足来年的种子,二来部分粮食用做急需。那个年代,每年都有不少的家庭常常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生活极度困难。为了解决社员们的温饱问题,这个时候生产队里便从存留的粮食中拿出一些出借给那些揭不开锅的困难户,以解决燃眉之急。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没有白面吃,各个生产队又会按人口把存留的麦子拿出一部分,确保家家户户都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

  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体制期间,由于大队、生产队没有资金来源,经济十分落后。有的生产队里的庄稼因为得不到“营养”,造成了粮食大减产,分到各家各户口里的细粮少之又少。平时,社员们主要靠红薯和少量高粱、玉米充饥,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就是最大的奢望。因此,生产队里吃伙饭就成了社员们最大的期盼。这不,每每在三夏大忙时节和秋收秋种时节,每个生产队为鼓励全队社员参加劳动,生产队便提供饭菜,参加劳动的社员可以放开肚皮吃饱吃好。一般吃伙饭大都选择在中午,为的是让社员们在大田劳动吃完饭后继续干活。那时打麦场是最累最脏的活,也是队里参加劳动人员最多的时候。于是,生产队里便隔三差五地吃顿伙饭,犒劳犒劳大家。当社员们吃完伙饭后,顾不上休息,拾起扫把、木锨、杈子接着干活。当时麦场院里干活的青壮年妇女比较多,每次吃伙饭,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扎堆在一起,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你看!俊山大叔,端着大瓷碗在人群里一边吃一边转圈圈儿,咕噜咕噜喝烫的声音特别响亮;你瞧!凤英大婶一边吃饭还时不时来段灰色段子,常常逗得人们前仰后合;你听!被大家誉为“歌唱家”的红梅姐姐,似乎忘记了饥饿,刚吃了一碗饭就被社员们请上了“舞台”。她一连给大家表演了好几段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选段。她圆润的歌喉在麦场上空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委婉动听,不时引起阵阵热烈的掌声!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大家似乎被这愉悦的场景陶醉了,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炎热!累并快乐着,幸福着!

  我清晰地记得十三岁那年,正是夏收夏种时节,学校放假,我们这些小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抢收小麦的大军中。为了节省时间,抢收抢种,生产队长就会安排队里三、四个妇女在食堂里蒸馒头、做大锅菜,然后用扁担挑着送到田间地头给拔麦子的人食用。正在劳作的人们,看着那一个个白白的大馒头,闻着那飘香的大锅菜,社员们顾不上洗脸洗手,有的用两只手在衣服上蹭几下,就拿起馒头狼吞虎咽起来。我和最好的小伙伴虎子、占平也不甘示弱,每人抄起两个大馒头就吃起来。那天中午,我们三个小家伙儿, 每人吃了三个大馒头,还吃了两碗大锅菜,真的是好好解了一次馋。打这以后,只要生产队里干活吃伙饭,我们三个好伙伴儿都积极参加。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咳嗽得很厉害,浑身无力,可这天我们生产队里刚好打麦场,中午要吃伙饭。我知道后,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要去参加劳动。母亲见状,说啥也不让我去。母亲深情对我说:老四呀,你的感冒还没好,娘心疼你,怕累着你。如果你想吃顿好饭,娘中午就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摊面饼。决心一下,无论母亲怎样劝说,我就是一门心思想去打麦场,和社员们一起吃伙饭。一到麦场,我就投入到劳动中。晌午到了,生产队里将烙的白面烙饼派专人送到场里后,社员们立即将手里的家伙什随地一扔,就拿起烙饼吃了起来。当时我也许是因为感冒发烧的缘故,一点食欲都没有,但为了下午能继续干活也就勉强吃了两小角烙饼,喝了一碗菜汤就又投入到劳动当中去了。劳动中,我专拣最苦最累的活干,很快就累得满头大汗,感觉全身轻松了许多。谁知,到了下午五点多钟,我不仅咳嗽好了,而且还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晚上回到家中后,母亲看到我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样子,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于是,她立马给我摊了鸡蛋面饼,我一连吃了四、五张。此时此刻,我沉浸在美好生活的憧憬里。第二天,我就完全康复了,一吃过早饭,我就结伴占平、虎子跟着大人们到地里干活去了。

  贫穷的年代,理想是温饱。那个时候,人们一年半载也吃不上一顿饺子,一顿肉菜。肚里没有油水,人们饭量普遍出奇得大。我记忆最深刻的是1973年秋收时生产队里吃伙返的情景,至今想起来还清晰如昨。记得那天中午,生产队里为了犒劳社员们,煮了三大锅面带子(面带子——就是比现在的面条要宽好几倍),也许是好几个月没有吃上白面了,当一大锅面带熟了后,人们很快就抢光了。和大家一起参加刨红薯的堂哥叫占杰,其实他就比我大四岁,个头还没有我高,可吃起伙饭来,就像是饿了几天没吃过饭一样,一连吃了五大碗面袋子,结果撑得他靠在大树上一点也不敢动弹,否则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下午,他不仅不能参加劳动,还成了人们的笑柄。几十年后的今天,提起此事,堂哥还觉得不好意思呢!

  记得有人说过:回忆让生命完美。她寄托着所有人的希望,是梦的光点,是幸福的港湾,是轮回的开始……诚然,生产队里吃伙饭,在给社员们提供了改善生活机会的同时,但也生出了许多伤痛的故事。不是吗?为了吃顿饱饭,饥饿的堂哥——占杰,不顾身体受到伤害,搭上了脸面和尊严,还差一点危及到生命;为了改善一下生活,年纪小小的我,不顾感冒发烧的带来的痛苦,“谢绝”母亲的好意,硬是坚持去打麦场参加劳动;为了让年幼的弟弟解解馋,18岁的大姑娘柳玉,偷偷将两张烙饼装进自己口袋里被人发现时的尴尬场景——这些故事,是一种无奈,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是啊!贫穷实际上带给人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匮乏,而是内心的贫穷,是在物质匮乏的基础上,精神的极度匮乏!因为,贫穷能够限制人的潜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童年的回忆是我们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记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就犹如一盏淡淡的香茶,让人回味无情。是啊!岁月如梭,韶光易逝。我的童年时代,虽然伴随着时光的轨迹早已远去,但却永远不会褪色。时下的祖国,国兴家和,繁荣富强。新兴的农村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不愁吃,不缺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昔日的生产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早已不复存在,社员们一起干活一起吃伙饭的往事也早已消亡。但是小时候那些快乐的场景,那些温馨的画面将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由国庆小长假,回了趟老家与亲人团聚吃反而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伙饭的情景,吃伙饭,也就是就是现代人常常提到的吃“大锅饭”, 生产队里吃伙饭,在给社员们提供了改善生活机会的同时,但也生出了许多伤痛的故事。岁月如流,年轮飞逝。时间过去了多半个世纪,吃伙饭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现在消失的是那个一去不覆返的时代,但消失不了对旧时旧事永远永远的回忆。生产队里吃伙饭,不可复制的宝贵回忆。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