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孤亭一望

作者: 墨隐 点击:1241 发表:2022-12-11 13:29:56 闪星:5

  清晨,细雨方止。水洗过的草木叶片,闪现着青翠欲滴的晶莹。

  蜿蜒洇湿的小径,绿草中一簇簇白色的野花里摇曳着几株清香的艾蒿,还有高高低低的树。我沿着石径拾阶而上,直达一个孤高的凉亭。

  凉亭不大,两层六角,飞翘着重叠而上斜指天空,仿佛是在相邀云朵。

  这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炎炎夏日,在这儿吹吹凉风,看看书,发发呆,当然还吹吹箫笛。

  既曰丘便不太高,却是视野开阔,周遭连绵起伏的野岭林木,那绿铺开去,浓的没有缝隙,颇为养眼。皖中的山水地貌,没有北方的浑茫坦阔,也没有南方的陵崖险峻,而是丘陵起伏,绿涌阡陌,再环绕一湖秀水,风吹白浪,或有古寺檐角出没树影,风铃隐约,真是清雅!

  往下看,汽车像昆虫一样在蜿蜒的带子上爬行,听不见声音,更不影响鸟鸣在耳,风摇树叶。幽静,超然物外的幽静。太喜欢这幽静了。

  一个人,跟一片山水草木呆在一起,自然就远离了城市喧嚣,跟世俗拉开了距离,于是免不了不着边际的幽思玄想。可以想老子庄子,屈骚楚韵,可以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泱泱历史,悠悠古韵,任你流连忘返。

  更可以回忆童年,回望大半生走过的坎坎坷坷,酸甜苦辣,遗憾丛生,感慨良多。就是流泪也可以肆意忘情的流,不担心被人看到。

  一个人,在善恶杂处灯红酒绿的浊世中起落沉浮,浑身难免沾染世故庸俗之浊气,但是心底里总得保留一块干净地方,存放点美好的东西,这是我的处世之道,我以为人生的趣味也在于此。

  如今,心底里这块干净地方跟眼前的山水草木融合了。

  孤亭一望处,便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脚下这一片原是伸进巢湖里三面环水的丘陵陆地,名曰巢湖半岛。湖中姥山岛不过数百米之遥,仿佛触手可及。島上峰头起落,林木苍翠,文峰塔倒映水中,的是画中美妙一笔。岸边倚水而建的千年古寺——忠庙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互为犄角。远远望去,古寺楼台,胜水仙山,难怪号称湖天胜境,“皖中蓬莱”。

  此地还流传一个“陷巢洲”的神话故事。说是在远古时候,天帝欲陷巢州,黎民且将遭难,未料小白龙泄露天机,将巢州陷落之事偷偷告知了一对善良的母女——焦姥和她的女儿,这对母女赶紧通知村民转移,村民得救了,她们自己却走晚了一步陷于水中,最后化成两座山——姥山和孤山。人们为了纪念舍己救人的这对母女,便将此湖命名焦湖。后因这块地属巢洲,故又称巢湖。

  当年郭沫若来此一游,曾留下“爱它焦姥发如油”的诗句。

  我宁愿这美丽的神话是真的,我愿意活在神话故事氤氲的妙境之中。

  古人描写巢湖胜境的诗文多矣,大概唐代罗隐的《登巢湖圣母庙》较为有名:

  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

  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

  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

  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秦汉流年久矣,而今唐之罗隐又逾千年!山水依旧,光阴流速,岂不令人感慨!

  在下学浅才疏,却因眷恋此地山水而客居有年,时有小诗揽胜,今亦草得一首。诗曰:

  山野横天际,孤亭水上悠。

  闲云萦古寺,飞鸟竞潮头。

  客里闻焦姥,幽思并月俦。

  还因风景异,愿与寄行舟。

  山雨欲来,云垂野岭,骤起满亭凉风,看样子要下大雨,该下山了。

  2022.6.28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仅仅是通往孤高凉亭的周围环境就让人心驰神往,何况登孤亭远眺那好似与天相接的跳入眼帘的胜境!简直就是妙不可言,巧夺天工,令人陶醉,无法自拔。作者 由“孤亭一望”的惬意、舒适、清雅、幽静的人间美景引发了自己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以旁征博引的精典语句,来揭示眼前的山水草木融合了的景色的象征意义,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而后作者集中笔墨来描绘孤亭一望处的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的盛景,并引用自古至今文人雅士所赏析山水美景的经典诗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仿诗为证,彰显了作者愿意活在美丽的神话故事里氤氲的妙境之中的心愿。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