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充满了年味的武功北营战鼓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5875 发表:2022-11-26 10:17:29 闪星:1

摘要:咸阳武功北营战鼓是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北宋是杨家将曾在这里驻军,当时有北营和南营,换防到山西出发时,留下了一些北营旗鼓队的老兵定居下来。从此北营的村子有了敲打宋代战鼓的习惯,在民间流传至今。

  北宋(公元960—1279年)时期商品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高度繁荣,军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千年之后的北宋战鼓能够通过村民口口相传至今,实属难能可贵。北营战鼓一般在春节表演。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六,北营三个村基本每天早晚都会进行两三个小时。特别是在三个村过爷会(庙前祭祀)期间(每年正月初九,初十三,初十六),这三天更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2022年2月8日(大年初八)上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卓永斌老师约我下午去他的老家去看热闹。正月初八老传统的习俗有三项:1、大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2、大年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同时也让它们嘴下留情。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3、民间以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大年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民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民俗是代代口头相传,所以有“十里乡俗不同的说法”。生活中就有很多民俗,往往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在民间有着很广泛的生存土壤。随着时间的变化,内容也在更新。

  13:30,卓永斌老师开车接到我后,立即出发从咸阳西站进入高速公路,不到45分,就驶出武功高速路口。不到两分钟就到了营上村,卓永斌说:“营上村,营南村,营西村属于普集镇。普集渭河老渡口就是商代的青龙关,史书有“粮草诸物,囤积青龙”的记述。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才闻名于世。武功五千多年前曾是是后稷的封地,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

  转眼间就到了卓永斌的家,这是非常漂亮的农家小院,老人的住房里有水泥土炕,旁边都贴着瓷片,非常干净,由于近几年为了环保,不让用柴火做饭和烧炕,所以用的是电热毯,现在也装上了暖气。做饭已经用天然气了。卓永斌的老父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已经77岁的年龄了,耳朵有点聋,但思维敏捷和精力充沛。在卓永斌的帮忙下,我们交谈起来。教过35年书的卓建国老人很高兴的说了三遍,1994年,达到参加了8门考试,从民办教师转正公办,他的儿子卓永斌也考上大学,成为他的骄傲之年。老人家又说:“依据父亲、祖父留下的片段记忆,北汉后期到北宋年间,杨令公(杨继业)领军在当地驻防过,当时有北营和南营,换防到山西出发时,留下了一些北营旗鼓队的老兵定居下来。从此北营的村子有了敲打宋代战鼓的习惯,每到大年初八的晚上,都要到老爷庙敲鼓祭祀,让老爷回家看看”。今天,村子发展成为了三个,但打宋代战鼓的习俗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669428886264860.jpg

  每到春节:营上村大年初八晚上和大年初九早上在老爷庙祭祀;营西村大年十二晚上和大年十三早上在无量觉(阿弥陀)庙祭祀;营南村大年十五晚上和大年十六早上在娘娘庙祭祀。这里有从大年初九就开始过灯笼节的传统,一直热闹到大年十五。

  吃完饭后,18:00,我们来到营上村村委会前的广场,看见这里站满了老人和儿童。20多面鼓在中间围成一个圆圈,旗手站在中间摇旗呐喊。领鼓站在大旗下,指挥鼓点节奏及鼓型(包括平鼓和转鼓),转换等都依指挥的手势为准。乐器钹锣号等都站在外围。一声号令,男队员开始表演:宋代战鼓惊天地,渭水奔流诉古今。撼天动地祈丰收,灯笼聚会气象新。手中鼓棒抖神威,喜庆欢乐醉心扉。音宏声亮震天地,武功高手战鼓擂。有诗为证:

  炎黄子孙秦文化,战鼓传承到武功。

  斗志昂扬接力手,北营大众气如龙。

  宋代鼓韵擂心劲,威武雄魂热血浓。

  刚猛高亢来挥臂,千年古镇映长虹。

  女鼓手的表演也震撼人心,宋代女将梁红玉,抗击侵略美名传。红装素裹女鼓手,龙腾虎跃逐浪潮;飒爽英姿显神勇,专和男性来比高。鼓韵激昂风韵靓,女人敲鼓身姿倩,欢声震耳雄伟壮,闪转腾挪舞翩跹。有诗为证:

  鼓声敲起乡情曲,舞蹈摇出主妇甜;

  放弃清闲欢乐享,民俗文化要承传。

  男人外地钱来挣,家女繁忙守古园;

  耕种工作田里待,抽空四步建身先。

  千年古韵,威武雄壮、突然挥臂,刚猛高亢。急转猛击,激烈震撼,民族的音魂,响彻长空。随后北营战鼓带着各种社火的队伍,在村老爷庙祭祀后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在祭祀。活动延续到大年十六的早上。1669428835436213.jpg

  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营上村的庙堂祭祀正好与民俗吻合:大年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接星神看望民间的生活;大年十二晚上,接众神看望民间的花灯的民间生活;大年十五晚上,接阴曹地府的鬼们和山野孤鬼看望民间的花灯的民间生活,希望早日转胎,重回人间。

  民间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村民的的积极参与,具有浓厚的乡情年味。北营战鼓作为将表演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应该得到地方的保护与支持,才能得以存续与传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开篇简介了北宋战鼓之所以能够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缘由和如今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习俗以及热闹非凡的表演情景。然后借助三项传统的习俗来略写了地方民俗的特点。之后比较详尽的交代朋友的老父亲也就是村里的老人讲述的如今村子打宋代战鼓的习俗传统发展壮大一直延续至今的前因后果。而后趁势重点的还有诗为证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充满着春节年味的传承着北宋时期战争元素的祭祀鼓韵的武功般战鼓表演的震撼人心的空前盛况。最后总结全文,归纳出北营战鼓得到地方的保护与支持而得以存续与传承的集表演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特点。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