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近日看了《觉醒年代》,这些伟人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我不敢说自己写下的深刻认识有多么全面,但所言所感皆是出自于内心,不同于往日组织生活上的例行学习。所以我很感谢《觉醒年代》这部剧,他唤醒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也知道,中国之所以能够变得像现在一样安定和谐繁荣富强,这些都离不开这些革命烈士们用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与暴力强权的反动派,与腐朽懦弱的中国政府,与外国侵权列强顽强斗争得来的结果,要说这部剧为什么好?就是因为他贯穿了我们当代70、80、90年代的人,我们这些有经历过当时的青年运动的人,也有经历过中国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也有沐浴在中国成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所以说这部剧的出现是当今时代孕育的产物,生逢其时,马上00后的一代就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主力军,他们作为新生代离1921年那个时代就更加遥远了,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我们的青年不能将中国历史遗忘,这部剧的产生也正是对1915年——1921年那段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我们新生代青年“勿忘历史”的警示,真的是妙啊!
再说说这部剧的内容,讲述了1915年-1921年这段时期中国的革命巨变。北大交由蔡元培担任校长管理,蔡元培善于广纳贤士,就像伯乐识千里马一样为北大广泛地收兵买马,将北大变成了群贤聚集之地,这一点从蔡元培主动放下校长身份在大雪纷飞的日子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一事就可看出,蔡元培此人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即使在众人反对陈独秀这个没上过大学没有治学经验的情况下,蔡元培也没有放弃对陈独秀才干的赏识,没想到陈独秀从最开始的只答应蔡元培干三个月,不但一干就是三年,而且还帮助蔡元培把北大治理的风生水起,多次将北大力挽狂澜于官僚、资本主义的疯狂剥削与蹂躏下,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期刊也在北京落地生根,这其中遭到的暴力打击不少,比如北大的辜鸿铭、黄侃等守旧派的打压,最终在《新青年》的革新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齐力对抗和宣传下,让北大的青年学子们燃起了对中国当代命运的深刻反思与觉醒,并加入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所引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队伍中,1919年巴黎和会上,腐败的中国政府在外交谈判上作为战胜国却要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英法美同意将山东省的统治权从德国转让给日本,这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满,并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四青年文化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的重要运动,带动了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的共同参与,这段历史在剧中更是看的我热血沸腾,即使是在以曹汝霖、张忠祥、陆宗舆为代表的腐败中国政府和军阀官僚的强强镇压下,同学们依然顽强抗争到底,毫不退缩,坚决与反动势力作斗争,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与他们相比,我们缺少了什么,我不禁在想,有多少次我看到陈独秀、李大钊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已经被打得气喘吁吁苟延残喘之时,陈独秀、李大钊却依然还在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呼吁和召唤中国人的场景,我的内心是既愤慨又难过,既感动又紧张。这种让观众矛盾交杂的感情这部剧做到了,所以我不得不说他是一部好剧啊,难得的好剧啊!我们常说读书人究竟有什么用?这部剧就告诉了我们,读书很有用!我们读过的书,学习到的知识都可以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写字用的笔就可以当作我们的枪杆子,这个比什么都有用!谁敢说读书无用!不患读书无所用,但患不读书!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年求苍生”。磅礴大雨中,百姓们有的撑着伞,有的戴斗笠,在湿润又拥挤的街道上艰难前行。突然一阵躁动,骑着高头大马的军阀疾驰而过,路边小商贩箩筐里的鱼,在地上摇曳;地上的乞丐一心只顾着掰开手中那份脏兮兮的窝窝头;污泥中插着草标待卖的孩子正挨着鞭打;而这时与她同龄的少年,正坐在车上吃三明治,这些一一展现在画面中。而就在这时,一位青年逆着人群,一脚踏入水坑,激起点点水花,来往的行人大都撑着伞,而他仅仅用手护住眼睛,只为视线不被遮挡,他逆着风雨前行,长袖衬衫和棉袜都湿了,原来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可是茫茫人海,所有人都步履匆匆,只有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满眼包含着苍生,此后的他,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知识,用自己的一生拯救了中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的我们要勇往直前,要有奋发图强的勇气,不屈不饶的精神,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为青春中国添砖加瓦。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看完《觉醒年代》后最深的感受。也许,岁月可以改变山河的样貌,时间可以冲淡回忆,但人们会证明历史的痕迹是永远冲不淡的,百年前的红色精神在今天依然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中国人的爱国不论在百年前还是在今天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少年肩上不仅有清风朗月,更有家国担当。”这句话在陈延年和陈乔年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永恒的传奇,在那个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己是一名的信念的坚守者,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打下基础。剧中的陈延年和陈乔年的人生正是最美好的时候,刚开始参加革命的时候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但是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却从容就义,在面对敌人的们在面对死亡时却从容就义,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们没有屈服,在行刑时他们身穿粗布短衣遍体鳞伤,脚上铐着二十余斤的脚铐,脊梁没有一点弯曲,脸上满身伤痕。剧中他们回眸一笑的面孔重叠在一起,有为革命献身的无怨无悔,有即将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纯净的眼神,灿烂的笑容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这一幕真的使我久久不能忘怀。陈延年牺牲之时才29岁,陈乔年牺牲之时也才26岁,可为了信仰,为了民族,他们英勇就义,牺牲了自己。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这句歌词的含义。剧中的每一位为革命奋斗,为革命献身的前辈都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很遗憾他们没能活到胜利之时,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没有看到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但是现在的中国如他们所愿是中国人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人民自由平等的中国。
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是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或许今天的我不能为祖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但我会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祖国变得更好,心中会时刻谨记着革命前辈的教诲,也会延续他们的事业,为祖国奋斗。就像孟晚舟所说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将会是中国红。”我的信念也是红色的。我很想把这把剧推荐给很多很多人,希望他们花一点点时间看看这一部红色电视剧,了解中国成立的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付出,知道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就像我看见的一条评论一样,“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过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没错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是革命先辈用献血换来的续集。今天的我们记得百年前的他们,百年后的他们依然会记得他们。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也希望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用我们的青春,捍卫盛世之下的中华。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电视剧《觉醒年代》震撼人心的意义和划时代的影响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即对00后新生代青年“勿忘历史”的警示。引的部分概述了电视剧的梗概内容,从中批驳了读书无用的谬论,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患读书无所用,但患不读书!议的部分先用剧中的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年求苍生。”的故事情节内容来论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观点,从而激励新时代的青年要用先驱们奋发图强的勇气和不屈不饶的精神,为青春中国添砖加瓦。而后从自己看完《觉醒年代》后最深的感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议论的触发点,阐释了虽然剧中的每一位英雄已辞世,但是前辈们为革命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却值得铭记于心,流芳百世。联的部分联系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来归结了当代之青年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结的部分对新时代新征程的青年提出了新希望,新使命,新目标。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