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那年端午风清气朗

作者: 黄爱民 点击:705 发表:2022-11-17 09:29:45 闪星:2

那年端午假期回家的路上,望着返家的人们脸上的笑容,脑海中忽然闪现一张慈祥的笑脸,目光中带着些许期盼,我放慢了急促的脚步,让思绪去追寻老人的目光,最后定格在庆龙舅舅华发下那张极具学者气质的脸庞,我的心一沉,往事不禁浮现心头。

一次去浦东大团看望年逾古稀、但却精神矍铄的庆龙舅舅,闲谈中他和我谈起年轻时曾经在 当时的川沙所辖的横沙岛粮管所工作过多年。虽然时光早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当时老人却对海岛的一草一木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时不时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地方。我知道那一定是他心目中向往的地方,一个曾经留下自己青春和汗水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二十岁奋斗的足迹,更有他情同手足的兄弟……

 我读懂了舅舅目光里的意境,我当即对老人说:“舅舅,现在交通发达了,去横沙已经不是难事了,啥时候我们带您老回去看看。”

 舅舅微微点点头说:“好啊,要等你们有空时,不急。”

 话虽这么说,但是时间对于一个古稀老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我清楚得很。

 一转眼又是多年过去了,虽然曾经多次酝酿陪老人上岛的行程,但都终因各种缘由没有实施,然而我心里却一直没有忘记这事。

回家后和夫人一商量,立即得到她的大力支持,马上与自己的两位表姐联系,并征得老人的同意后做出了陪老人重返海岛的决定。

五月二十八日的清晨,当第一声清脆的鸟鸣响起的时候,我们出发了,踏上了去横沙海岛的路途。

 一路风尘赶到了长兴岛与横沙岛隔岸的车客渡码头,这里的汽车已经排起了长龙,耐心等待着往返的车客渡,期待早些把我们送到对岸。

 终于上船了,我顺着人流缓缓流动着,恍然间自己变成了当年的舅舅,正伴随着“滴滴叭叭”的机帆船靠上了简陋的码头,抬头仰望着“横沙码头”的红字,目光中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豪迈与坚定,蓬勃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笑容。

“呜呜……”船上的汽笛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哦,起航了,我忙用手机拍下照片发到那个叫“幸福一家”的群里,让家里的亲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

很快,舅舅的大女儿中慧发来微信,说他们也快到了,做好了排队的思想准备,我顺口问道:“今天开车的是谁?”

 当得知开车的舅舅的二女儿慧萍时,我提醒道:“她是女驾驶员,可能是第一次开车上车客渡,让她小心点。”夫人瞥了我一眼,目光里露出赞许的神色,我欣慰地笑了。

 对于横沙,我是格外熟悉,当年在部队当兵时,我的许多战友老家就是横沙岛的,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超乎一般朋友的战友关系,我也多次登岛拜访。几年前,我的一位摄影家战友红星先生在战友聚会时给我看了一组赞美家乡横沙岛的秀美风光照,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或许是酒后的缘故,我当即允诺要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配上散文,红星战友告诉我,自己一直希望为家乡做点事情,如果他的摄影作品,配上我的散文,那真是相得益彰,他一定会邀我一起回家乡联袂举办摄影散文展。

 事后我才明白,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摄影家敏锐的目光在瞬间捕捉到美的光影,而散文则要根据作者的意境,将画面的直观效果,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难度可想而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爱上了横沙这个长江口外的美丽海岛。

 在我的同事中,也有不少老家是横沙的,更为巧合的是,我的女婿竟也是横沙人。这下最高兴的当属我的摄影家战友,他乐呵呵地拍着我的肩说:“这下好了,原来是请你帮忙为我家乡做点贡献,而如今,你也算半个横沙人,宣传家乡也是你的分内事情。”

 我笑而无语。

 我们开车到位于新民镇东头的粮管所所在地打前站,只见河对岸一群白色的建筑群,一看就是粮仓的模样,其中一块牌子上写着“上海市宝山区粮食局横沙粮管所”的字样,夫人有些疑惑地问我:“你原来不是宝山房管局的吗?这里你熟悉吗?”

 我肯定地点点头:“熟悉,我们原来的房管所就在粮管所的隔壁,我过去在局组织科工作时,每年都上岛看望房管所的干部职工,我很清楚的记得,旁边就是粮管所,这点没错。”

 女婿也赞同道:“应该就是这里,我从小到镇上读书,这家粮管所就一直在这里。”

 这时中慧的微信来了,她说已经到对岸码头排队了,我忙说:“好吧,我们去码头迎接,一会舅舅上岛后第一站就到这里。”

 上午的天气,艳阳高照,微风轻佛,空气中透露出清新的味道,感觉好极了。我长舒一口气说:“呵,今天真是一个好天气,舅舅这六十年后的跨越太不容易了,老天有眼呐。”

 如今的横沙富民沙码头,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那记忆中的破旧老码头,和海岛渔民挑着海鲜水产品出岛赶集的情景,仿佛已是遥远的年代,不禁有些感慨。

 不一会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出渡口,向着我们的方向缓缓驶来,我和夫人赶紧下车迎接,只见一辆白色的轿车车窗里有人伸手向我们招手,哦,果然是舅舅他们。

 汽车在路边停靠,率先走下的是中慧,她搀扶着八十四岁高龄的舅舅下车,我们上前向舅舅问好。

 舅舅脚踏着曾经留下自己青春岁月的土地,环顾四周,目光中在寻视着什么,那看似平淡的内心深处,不经意间泛着波澜。

 我指着一块写有“横沙岛”的大型山水石雕对舅舅说:“拍张照留个纪念吧,这是六十年后重回海岛,意义不同。”

 舅舅颇为赞同我的观点,站到石雕前留下了自己硬朗的身影。

 刚下车的慧萍望着四周满是身穿海魂衫的老兵不解地问我:“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海军?”我一挥手说:“走,上车说。”

 我上了舅舅的车,充当起导游来。

 我告诉舅舅他们,横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如此小小的海岛,竟然驻扎着两个团级部队,一个是陆军的守备团,是父亲所在的守备师下属的一个团,兵力分散在长兴和横沙两岛上,而团部就在横沙,至今岛上还有一条路叫“团部支路”。另一支部队是海军的护卫舰部队下属的护卫艇大队,主要担负着护渔护航的任务,现在这两支部队都被整编和调防了,今天这些身穿海魂衫的老兵是组织重返老部队怀旧的,和舅舅是同样的性质。

 舅舅听着我的话,不时点头,目光瞥向了窗外,仔细地打量着分别半个多世纪的这个叫横沙的海岛。

 窗外一栋栋掩映在绿色植被中的农村别墅和宽阔的视野吸引了舅舅,他喃喃自语道:“嗯,变化真是太大了,老早这里很穷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小屋,到处都是芦苇和潮水,人烟稀少。现在这里已经发展的非常优美了,难怪人们称这里是世外桃源,上海最后一块净土,果然名不虚传。”

 我敬佩地说:“说的没错,看来舅舅是做了功课的。”

 一旁的中慧打趣道:“可不,老爸这几天可是一直在查看有关横沙岛的消息。”

 这时眼前出现一个交叉路口,中间是一个绿化景观,我指着这绿化景观介绍说:“瞧见没,这个绿化是有名堂的,仔细看会发觉里面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大型碉堡,是当年国民党军队建筑的,解放后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在建造这条海岛主干道富民沙路的时候,为了保护这座碉堡,特意把公路分叉开,中间建造了一个绿化景观,这样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美化了环境,一举二得。”舅舅频频点头。

说话间就到了粮管所,舅舅下车后注视着河对岸的房子久久没有移开,许久他才感慨地说:“一别六十年了,房子肯定不是当年的了,那时候刚解放哪有这样的好房子。”

 我安慰老人:“不管怎样,先照相留念吧。”舅舅觉得有理,就顺从地站在桥边与身后的粮管所合影。

 见我们一群人在这里打探,从桥上走来一个中年人,询问我们找谁,我当即向他介绍说:“这位老人六十年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今天是来怀旧的。”

 来人一听顿时肃然起敬,招手找来另一位年长的人,两人与舅舅攀谈起来,舅舅向他们打听好几位当年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然而两人遗憾地说他们都已经走了,我忙打岔道:“舅舅:小杨的新家就在前面,邀请你们去参观一下。”

 舅舅依依不舍地告别粮管所后,来到了正在内装修的亲家新宅,正在忙碌的亲家母热情地迎出来,向客人们介绍新宅的情况,舅舅站在三楼的阳台上,眺望远处春意盎然的美景,赞叹道:“这里水清、地绿、空气清新,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朴实的亲家母真诚地邀请舅舅以后常来常往,到时候就住在自己的新家里,舅舅舒心地笑了。

午饭安排在岛上的一家农家乐,没想到女主人一开腔竟也是满嘴的浦东方言,一问果然是浦东三林人,退休了到岛上开了家农家乐,正所谓异乡遇故人,见面格外亲,也算是舅舅横沙之旅的一点趣事吧。

 午后我们驱车前往岛上最东端,那里有大片大片新生长出来的土地,使得原本只有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小岛,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一路上一辆辆来来往往的大型运输车正不停地穿梭在大堤旁,向着远方无限延伸着,看来这里必将又是一片新的热土。

 舅舅下车后极目远眺,右边是无垠的大海,海面上的点点渔帆与岸边的绿色湿地,还有优雅掠过的白鹭,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渔歌。

 再向左手看,一眼望不到边的绿地,远远望去恰似旷野里的大草原,一些牛羊在悠闲地吃草,那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昔日岛上最热闹的旅游景点——天使度假村,这个曾经以铁板沙海滨浴场出名的地方,曾经获得过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区的荣耀,那熙熙攘攘的场面依然犹在眼前,但却早已物是人非。最让人感叹的是,当我陪着舅舅登上了度假村的制高点江防大堤时,出现我们面前的不再是那一望无垠的大海和金色沙滩,而是绿色的丛林,虽然也很美,但是却全然没有了海岛的特色,不禁有些遗憾。

 踏上返家的路途,舅舅摇下车窗,深情地望着窗外的秀美景色,那些逝去的岁月早已化作心中不灭的魂,就让这些美好的青涩记忆永远陪伴着这位共和国第一代粮管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春夏秋冬。

 如今,舅舅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庆幸那一次果断决定,促使舅舅完成人生中最后的怀旧之旅,那是老人家的生命之旅。我无数次从舅舅深邃的目光中读懂了他对青春时光的眷念,那映衬在灿烂阳光下的伟岸背影,告诉我岁月如歌,生命如诗,每当想起时,依然会觉得眼眶湿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梦想,一个心愿,或是期望,这与年龄无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都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作者通过这样一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和幸福。“岁月如歌,生命如诗”,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去想那些实现不了的目标甚至是奢望,而是需要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里,真切地去体会有限的人生,这就足够了。点赞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