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敬老月】贺兰山记忆

作者: 南庄隐士 点击:2148 发表:2022-10-21 08:55:56 闪星:4

摘要:退休生活就像一块调色板,选准了自己喜欢的色彩,那么就是美丽的。退休生活似一碗汤,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味道,才感觉有滋有味,贾素志退休之后是这么想的……开机印刷的当天,贾排长夫妇兴奋地在印刷机前站了4个小时,望着从印刷机出来的书稿,两人兴奋的忘却了一切疲倦和压力,感到了一种身心的释然。深深感到,坚持会像一束光,冲开桎梏,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慰藉的是两年半的辛勤努力,总不枉在退休生活世界里潇洒了一回。

    2022年7月29日上午,济南长清大学城润和山居社区党支部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召开了“忆初心颂党恩”主题党日活动。我在活动期间有幸聆听了一位曾经战斗在大西北戈壁滩上的守土保疆军人,他讲述了侦察连不畏艰难、驻守边疆的峥嵘岁月,尤其他和妻子共同编纂的连史《剑啸长虹——陆军二十师侦察连纪念集》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我和原大钦守备区守备一连的战友早就萌生过编写连史的念头,至今仍没有实现。   

  贺兰山素有“朔方之屏障,沙漠之咽喉“之1666136271690832.jpg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贺兰山一直是兵家屯兵扼守之地。在人们心中,贺兰山是一座与骏马渊源深厚的圣山,钟灵神秀的神山、色彩斑斓的宝山。但究其实,它更是一座承载战争与和平的军事要塞,天然屏障。陆军二十师侦察连就是在这里卫国守边十三年的一支连队。

  (贾素志夫妇赴西安寻找战友)

  众所周知,全国范围内出版的各类史志不少,有省志、市志和县志等,军队上有军史、师史、团史等,唯独难以看到连史版本。所以说,贾素志夫妇和他的战友共同出版的《剑啸长虹——陆军二十师侦察连纪念集》实属罕见。

  正如中国青年报主编姚海田看后感叹说:“你们侦察连一个普通的连队,有这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迹,令人敬佩!你们和守卫贺兰山的所有战友共同打造的‘贺兰山精神’是全军的精神财富,应该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著名军旅文学文化学者,山东善文化研究院艺术总监刘锡山先生欣然挥毫书写了贺兰山精神并赋诗一首:“威武之师英雄儿郎,凌寒抗旱贺兰山防,巡逻边界保卫家乡,流星飞沙战友情长!”


  1、梦回贺兰,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退休生活就像一块调色板,选准了自己喜欢的色彩,那么就是美丽的。退休生活似一碗汤,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味道,才感觉有滋有味,贾素志退休之后是这么想的……

  2014年,他从山东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便开始策划自己的退休人生。退休后怎么办?干什么?这是每个退休人员面临的问题,如同迎接下半生的一场大考。在考试试卷上,或许有人会交上了上老年大学练太极、学书法、搞摄影、跳舞蹈,或许有人交友旅游。然而他拿过试卷后,没有立即答题,掂量再三,因为他对学太极、学书法、去旅游这种退休生话不太感兴趣。反而,对那段刻骨铭心戈壁滩上军旅生涯却情有独钟,留恋往返,连做梦都会梦到许多过去的往事。

       1973年7月24日,《解放军报》头条刊登报道了有关侦察连守卫边防的事迹。同年,《解放军画报》第四期封面刊登了侦察连在边防执勤时的诗配画照片,并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认为,自己曾在这样的一支光荣连队服役多年,多么自豪和骄傲。

  贾素志1969年12月份入伍,几年后提升为排长。他所服役的师侦察连,于1969年11月组建,一直战斗在贺兰山和边界线上,中蒙边界、乌兰布1666157921293046.jpg和腾格里沙漠,酷暑严寒,风霜雪雨,风餐露宿,夏日忍耐体温近7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冬天在零下近40摄氏度的严寒中磨练。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胜自然,战胜自我,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巡逻和战备任务。1983年1月二十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时,侦察连撤销建制。

  (贾素志与部分战友重返连队驻地)

  连队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但那段不凡的经历,成了他和战友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留下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记忆。特别是那次沙漠遇险之事一直缠绕心头。

  1978年5月,侦察连奉命赴中蒙边境银根边防站驻防。6月中旬的一天,他和两个班的战士组成小分队,在师侦察科谭参谋和副指导员的带领下,骑上骆驼沿边疆线进行全线巡逻。十点之后,沙漠戈壁的气温骤然升高,像个烤箱。小分队顶着烈日,进入起伏不平的沙丘地带后,突然一只老鹰从空中飞过,惊吓了一头骆驼,它疯狂地狂奔起来,把驼背上那个背电台的战士重重地摔了下去,电台也摔坏了,信号中断,失去了同连里的联系。

  中午时分,小分队终于接近了258号最后一个界桩。稍作休整,副指导员让大家吃点干粮,然后准备返回驻地。战士们带的水早已喝光,有的战士嘴唇起了皮,还有的裂出一道道血口子,吃不下班干粮。就在这时,黄沙四起,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副指导员立即让战士们把骆驼围成一个圈卧倒在地,战士们躲在骆驼的身旁,紧紧挨在一起,躲避风沙。

  天已黑了下来,连长发现小分队还没回来,心急火燎,立即亲自带队,乘车拉网式的进行搜寻营救。

      众所周知,在沙漠里找人如同大海里捞针。在搜寻营救时,两支分队曾相遇过,但因距离远,搜寻人员竟然连枪声都没听见,擦肩而过。搜救队伍折返时,被困分队的战士远远看到汽车大灯射出的灯火,一个战士迅速脱下衬衣,用火点燃了衣袖,在夜空中晃动起来。

     “连长!前面有火光!“连长连忙说:”一定是我们的人,开足马力前进!“两只人马会合后,大家相拥而泣……这段经历让贾素志终身难忘。

       1978年,他调入济南炮兵,转业到山东省地方志办公室,2014退休。

  2011年,宁夏战友编撰陆军二十师光辉历史和官兵战斗的《守望贺兰》一书,向他征集侦察连图片资料时,对他的触动很大,因从事过史志编纂工作,萌发了编写侦察连的想法。2012年春天,“失联”三十年的包头战友吕永林借出差机会,去河南漯河看望老指导员周青海。返回途中,来济南与他会面,当两人回忆军营那段往事和战友之间深厚情谊时,不约而同相拥而泣,勾起了对贺兰山那段军旅生涯的经历思恋,虽苦再累,但深感骄傲与自豪。两人一拍即合,要把那段美好的军旅生活记录下来,昭示天下,留给社会,留给后人。他俩的想法,得到了老连长和指导员的大力支持,从而坚定了编写连史的决心。

  编纂出版纪念集谈何容易,对于编辑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大工程。联络战友、收集资料、统稿主编、出书资金等等。特别是连队已经撤销多年,无书面档案材料可查,完全凭大家一点点的回忆。

  贾素志夫人崔健敏是一位老军嫂,对贺兰山,特别是对侦察连有着深厚感情。她曾任《羲之书画报》社副主编,对丈夫的想法,她一百个支持,认为趁侦察连老领导和老战友还健在,编写纪念册是一件抢救连史的紧迫工作,应该立即着手编辑工作。她主动提出承担纪念册编辑联络小组和拟写征稿启事等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随后,由周青海、张勇、平耀龙、孔祥祯、孙和芝、贾素志组成的《侦察连纪念集》编委会正式成立,邀请崔健敏担任责任编辑。同时确定组成由孔祥祯牵头,贾素志、崔健敏为成员的编辑小组,拉开了编纂侦察连史的序幕。


  2、找回贺兰,千方百计联系战友

  2016年8月18日编辑组向侦察连全体战友发出了《陆军二十师侦察连战友纪念集征稿启事》。进入实质性工作后,才感到比想象难得多,可谓“三难”,即找人难、组稿难、编辑更难。但此时的贾素志夫妇心里装着一个心愿,不能让“贺兰精神”失传,应该发扬光大。正因为有了梦想,才能经历坎坷依然前行,就是因为有了梦想,编纂的信心不改。

  战友们离别38年,绝大多数战友处于“失联”状态。为此,贾素志夫妇2017年去韩国探亲仅仅住了28天(一般都是住2-3个月),就迫不及待的赶了回来。

      3月初联系到冠县的几位战友后,便带上电褥子和电水壶,开车去冠县的一个镇上,见到了从几个村里和河北定陶县赶来的7位老兵。贾素志同他们见面后,便动员大家回忆连队生活和经历。可是因这些战友文化程度和身体的原因,对此事并不上心。

       为了动员战友积极参加,贾素志夫妇又召集战友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挖掘素材,首先从找来的老照片入手,启发战友回顾往事。同时。还主动联系战友的子女,通过“微信”方式,为他们传递消息。回来后,经过整理润色写出《回望兵要地志勘察途中的艰辛》《20师首届体育运动会老照片的故事》《回忆六年的连队生活》《怀念连队卫生员张永立》《回忆蒙古族战友佟国玉》《战友聚会随笔》和《我任村支书的二十七载》的七篇稿件,开了个好头。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大致摸清了侦察连现有人员的情况。侦察连从建连到撤编13年间,历届官兵共450余人,近半数在60岁以上,分布在11个省市自治区、54个县市。在分头收集战友简历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纪念集联络小组,发动大家积极配合投稿。陆续收到部分战友的稿件,但稿件内容零星、分散,无法形成连队大事件的完整脉络。为进一步挖掘战友的潜力和稿件资源,从2017年3月起,贾排长夫妇放下手头工作、家事和一切应酬,甚至拒绝了亲戚的来访做客。再次自驾车辆,行程万余公里,先后到山东冠县、滕州、连云港、西安、蓝田、韩城、咸阳、耀州等地,登门采访了40多位战友,用录音笔录下重要口述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先后与200余位战友取得联系。

  2017年建军90周年“八一”期间,侦察连近200名战友和部分军嫂在古城西安再次聚会。这次聚会后,又扩大了江苏、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战友联络员队伍,联络员队伍扩大到50余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县、市、区都有联系人。至此,联系上332位战友,并建立了两个“微信群”。加大了征集稿件的力度,军嫂崔健敏发现有的老战友不会使用微信,便想方设法与他们的妻子、子女取得联系,帮助传递信息。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收集到30多篇稿件。后又联系魏兆庆、孔祥祯、铁生、吕永林等人,撰写建连初期,巡防、挖矿、挖盐的专题文稿,还邀请曾到连队锻炼、原师宣传队女兵班副班长李宁,曾与侦察连一起执勤、训练、生活的五十九团副团长史有、副参谋长李庆福撰写了回忆文章。截止2017年10月,共收集到文稿(包括诗歌)60余篇,老照片400余幅。

  资料和照片收集后,贾素志夫妇的心情丝毫没有放松,因为后面的编辑工作更紧张和复杂。


  3、书写贺兰,笔触卫国守边的历程

  战友们提供的资料收集到手后,贾排长夫妇开始了编书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对收集到的稿件逐篇修改补充,汇集成通编。

  贾素志夫妇不仅组稿,而且自己还撰写了8篇文稿。在编写皮定均和韩先楚两位司令员的三篇稿件时,接到《战士心目中的韩天楚司令员》那篇初稿只有400多字,为了编写好这篇重量级的作品时,贾素志夫妇相当认真和严谨。经过查阅资料和多次与作者沟通,反复斟酌。而《皮定均司令员来到我们连》是从两位战士的文稿中节选出来的,但是内容太局限,贾素志经过多方了解,又写了一段护卫司令员去前线考察的经历。他在文章中写到:“虽然我们曾经参加过多次边防巡逻,明天我们就要跟随司令员去边界视察了,但这一次和以往的任务不同,此次任务的重点要万无一失的保障首长的安全!“

1666136588348557.jpg  (贾素志夫人崔健敏采访副连孙长) 

  编审过程中,贾素平夫妇发现写连队军事训练的稿件不多。因几位军事干部大多都去世了,多次电话联系当年负责军事训练的副连长孙和芝,他说年代久远,详细情况记不太清了,也不会用电脑写东西。了解情况后,夫妇两人买了一只录音笔,开车专程去连云港与他见面。入住酒店后,利用晚饭前后的时间,与孙副连长一起共同回忆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及参与人员,并用录音笔,录制下孙副连长的重要口述资料。回来后,夫妇进行了分工,一个听录音,一个打字,形成初稿后,发给孙副连长的儿媳妇,她再打印出稿件来,交到公公孙连长手中。他看到文稿后,触动很大,逐渐回忆起时间的细节,经过反复修改写出了《夜间射击训练纪实》、《死神在勇者脚下叹息》两篇精彩文稿。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十易其稿,终于形成。随后,在资料编纂的基础上,编辑组反复商讨,初步确定了书名和编辑思路,并经编委会同意。到2017年底,在收集到的1000多张照片中,筛选修整出800多幅插入文章,形成了插图的文字初稿,效果不错。2018年4月编委会在南京对《纪念集》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之后,贾素志夫妇着手修改补充重点文稿、调整插入文稿的相关照片。并从曾任宁夏军区摄影干事、摄影家武天合发来的几十张照片中挑选了精品补充到文稿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邀请原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装帧设计、艺术监制王嗣贤先生设计装帧封面,并对文稿编排进行专业指导;然后,请齐鲁书社编审、原史学编辑室主任、知名兵学专家李兴斌审校了书稿。此外,还得到著名书画家刘锡山、胡定南、沙俊杰、张乐毅、王嗣贤、张克华和郭执铨专门创作的祝贺作品,极大地提高了《纪念集》的艺术欣赏性和品位。

  此后,贾素志夫妇又花了4个月时间,开车40多次到印刷厂,与排版设计人员一起,从版式整体的调整,到逐篇、逐图修改,全书经过十多次的调整,形成了《纪念集》彩色样书。然后,邀请编委会成员不顾严寒来到山东济南进行终审。当他们看到摆在面前的彩色样书,每个成员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为了慎重起见,每位编委带回一套彩色样书回去再审改。春节后,陆续收到编委寄回的附带修改意见的样书,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又经过5次大的调整。随后,贾素志夫妇带着修改后的《纪念集》彩稿专程到南通请老连长张勇最后审阅。这次回来后再次修改,补充了张连长、南京平耀龙、侯国忠和宁夏张喻战友提供的一些老照片。

  编纂就像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是当自己走到最后才会发现原来中途的“坎坷”只是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而已。《纪念集》一书几经周折,出了三次彩稿,最终于当年5月下旬付诸印刷出版。印刷的前夜,军嫂崔健敏发现其中的两个战友照片张冠李戴,当即给印刷厂通电话,暂缓开机印刷。随后,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结果发现还有十多个人的姓名、电话或地址有误,直到确认无差错才放下心。

  开机印刷的当天,贾排长夫妇兴奋地在印刷机前站了4个小时,望着从印刷机出来的书稿,两人兴奋的忘却了一切疲倦和压力,感到了一种身心的释然。深深感到,坚持会像一束光,冲开桎梏,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慰藉的是两年半的辛勤努力,总不枉在退休生活世界里潇洒了一回。

  一部反映守边卫士艰难生活的《剑啸长虹——陆军二十师侦察连纪念集》终于内部出版发行。这部凝聚着编委会和11个省市战友智慧和心血的《纪念集》真实全面地再现了陆军第二十师侦察连从组建到1983年1月撤销建制13年的战斗历程。此书共4章,第一章侦察连概况。第二章战斗生活经历。第三章退伍战友的典型事迹;第四章天南海北战友情(内容为历年战友老照片、战友联谊照片、战友书画作品选登。)全书320多页,图文并茂,共22、3万字,1000余幅图片。


  4、传承贺兰,贺兰精神代代相传

  为了确保把上千本《纪念集》和《通讯手册》尽快邮寄到54个县市区的每一个战友手中。贾素志夫妇协调各地联络员和战友,对110多个地址进行重新梳理。特别是对内蒙古、新疆、甘肃、深圳和四川较偏远和居住分散的战友电话联系方式再次进行确认,并逐一制表。为了尽快把1800本《纪念集》和《通讯手册》寄到战友们的手中。贾素志夫妇首先集中协调了快递员和印刷厂的工人,用两天时间填单、包装、验收及核对发货,最后顺利装车分发出去。第二天,就有山东战友张友泽从青岛来电话,兴奋地说:“收到精美的纪念集和通讯手册了,看后非常高兴!”

1666136767194116.jpg  随后,贾素志夫妇对收到书箱的战友逐一登记,然后进行核对。很快发现上海、甘肃、山东、四川等地有快件丢失现象,他及时联系战友,并办理了补发和索赔邮件,经过紧张的联络,全连战友在两周内全部收到邮件。战友收到《纪念集》和《通讯手册》后,或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介。一致认为《纪念集》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侦察连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把连队过去零星的记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回忆录,为教育后代提供了正能量、有价值的教材。陕西、宁夏、江苏地区部分战友还举行了“温书仪式”,大家聚在一起,念着书中的文章,仿佛回到40年前,回到那曾经拼搏奋斗的贺兰山军营。

  张连长的爱人顾萍说:“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指导员石广明的爱人王丽荣说:“健敏,你们寄过来的书收到了,真是一本好书,一本励志的书。我已经叫儿子抽时间仔细阅读,书上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历,让他也学习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你们辛苦了!为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点赞!”

  还有济南某炮兵的战友看到纪念集后,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他们说:“没有想到我们的老营长,还有那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和磨难,怪不得在正规化训练中,能够展现出军人的雄风和凌厉的气势,令人敬佩!”并希望以此为鉴,筹措编写一部自己所在连队纪念集的一些事宜。

  宁夏大学教授郭老先生阅完纪念集,感叹道:此书收集这些珍贵资料实属不易,能不忘连史编辑出来,精神可嘉!

  新华网山东频道的郝总编看了《纪念集》,为一个普通连队能够不忘历史,翔实的记录当年艰苦奋斗、牺牲自我的“贺兰山精神”深深打动。这位曾经在西藏工作数年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对大西北的恶劣环境深有感受,不客气的多要几本书,他想把这本反映连队边防战士精神面貌的书籍,推荐给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展出。

  许多人走在退休后的路上,岁月叠加着昨天,光阴催老了容颜,日出日落,一年又一年,人在慢慢地变老。如何站在时光的陌上,减缓无所作为的岁月在一点一滴的流逝,去追寻人生逢春的芳华和故事,留给社会,留给后人一点点的贡献,这正是贾素志夫妇退休后一直追求的目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退休了,只想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再苦再累再困难,什么也难不住贾素志贾排长夫妇,他们决心要完成编纂侦察连史——《剑啸长虹》。这一决定注定了他们将耗时多年,付出所有心血去寻找失联许多年的战友,驱车万余公里,先后到山东冠县、滕州、连云港、西安、蓝田、韩城、咸阳、耀州等地,登门采访了40多位战友。足迹所到之,尽其所能收集资料、采访,编辑,组织战友联络队,统稿主编、筹集出书资金等等。终于把分散于全国各地的老战友的信息汇集成册,终于把侦察连13年的战斗历程编纂成《剑啸长虹——陆军二十师侦察连纪念集》,终于把纪念册分送到全国各地侦察连的战友手中。这本厚重的纪念册承载了侦察连的历史,凝结的是贾素志夫妇的心血,弘扬的是贺兰山精神,使之代代相传。贾素志夫妇退休后的有所为,意义非凡,功在千秋。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