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纪行
前言
父亲周相臣与母亲崔淑媛育有五子,依次是周铭久、周铭德、周铭志、周铭华(别名周明华)、周铭学。父母及大哥周铭久已故去。
2022年8月,因四弟周铭华病危,铭德和铭志紧急赶赴大庆探望。途中,因大庆突发疫情,无果而返。期间,因铭华病故,家族成员间交流很多。铭德、铭志将相关文字记录下来,以纪念铭华,以增进家族亲情。
一、前往大庆
2022年8月18日,二哥铭德和三弟铭志分别收到四弟铭华次女周静由大庆发来其父病情危重的信息。事不宜迟。哥俩紧忙做完核酸检测,于8月20日晚6时验过北京健康码,登上由北京开往大庆东站的Z83次列车。
上车后,二哥铭德同侄女周静约好,明天早上周静去接站。晚上21点,周静发来信息:“二大爷,我妈妈家社区要求外来人员报备身份证号、手机号、在北京地址等信息。”收到信息,二哥铭德和三弟铭志不约而同感觉到大庆市防疫形势的紧张程度,赶紧将各自的报备信息迅速发出。
四弟铭华半年多来重症频发,几次住院救治效果均不理想。铭志和铭德曾多次视频问候。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直未能亲身前往慰问看望 。这次两兄弟结伴前往,但十有八九是见四弟铭华最后一面,是送四弟铭华最后一程。
想到这儿,铭德、铭志心里充满了悲哀,眼里闪动着泪花。
二、回忆往事
惦记着亲人的病情和大庆的疫情,哥俩已无睡意,先聊起三弟周铭志和四弟周铭华入伍的话题。
(一)一心报国服现役,哥仨争当义务兵
“1969年底征兵,咱们家有两个适龄青年。二哥铭德认为当时属三弟铭志的条件最好。一是下乡知青身份好;二是老初三文化高;三是二十周岁年龄好;四是身强力壮体格好 ;五吃苦耐劳群众关系好。
二哥铭德虽然也是下乡知青,还是老三届高中生,但眼睛近视却是短项。
四弟铭华当时年龄仅17岁,不符合征兵条件。”
听二哥这样开头,三弟铭志笑着说:“我当时真没想那么多 ,就觉得这回我能当上兵。”
为弥补近视的短项,二哥翻山到公社武装部递交入伍申请书,面见接兵连长,表达自己参军入伍的强烈愿望。
二哥当时双眼的裸视力都是0.8。接兵连长说:“双目裸视力各达到0.7就合格。听接兵连长这么说,二哥对参军增添了信心。
“铭志,二哥当时一心要参军,有两个目的。一是报答当年解放军救命之恩。”
“二哥小时候跟妈妈到一面坡镇俱乐部看戏险遭踩踏。生死关头幸亏两位解放军舍命相救。参军报恩是铭德多年夙愿。二是当时珍宝岛硝烟尚未散尽,投身军营,保卫祖国是适龄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哥本以为入伍之事十拿九稳,没想到公社新兵体检名单没有自己。那天晚上,三弟铭志 和四弟铭华身穿新军装回了家。
铭华不满18周岁怎么能入伍呢?
"二哥,当时铭华在安山公社五七水库民兵连修水库。铭华报名当兵的事儿,爹妈和我事先都不知道。”
三弟铭志回忆说。
尽管如此,全家人,特别是爹妈对铭志和铭华一起当兵都非常高兴。两位老人叮嘱铭志、铭华到部队好好干,为党和乡亲争光。
事后分析,铭德眼睛近视再加上铭华谎报年龄报名参军导致铭德参军愿望落空。
铭德1969年至1971年担任四合大队民兵连副连长兼任二龙屯民兵排排长。1970年9月28日他被黑龙江省八三工程会战指挥部授予五好民兵称号。1971年“9﹒13”事件后,他组织基干民兵荷枪实弹站岗放哨。激情燃烧的岁月,铭德对青春的回忆也保留些当“兵”的感觉。
(二)一车送走两兄弟,铭志铭华戴红花
“几天后,二龙屯的乡亲们开着手扶式拖拉机把你们哥俩送到安山公社所在地,二哥站在你们哥俩中间,时不时地望一望你俩胸前的大红花,看一看你们哥俩兴奋的笑脸。二哥发自内心地祝福我的两位好兄弟一路平安,早传佳音。”铭德说道。
铭志接着说道:“二哥,那天,在县里新兵欢送会上,咱妈代表新兵家长讲了这样一番话。妈妈说:“我有五个儿子。我养育他们不是为养我的老,而是为了反修防修强国防。在祖国需要孩子们去保卫的时候,当妈妈的就要把孩子交给国家,因为我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孩子们更是祖国的。”妈妈讲到这里。全场顿时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铭志,你到部队寄回的第一封家书就曾提及此事。你在信中还写到“当运送我们新兵的大客车经过延寿和尚志交界的八里岗时,广播喇叭正在播放妈妈这次讲话的现场录音。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我的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在前进的夜行车厢里,二哥铭德和三弟铭志在心中为敬爱的母亲点赞!
(三)哥俩入伍有分工,目标相同岗不同
列车从秦皇岛北站开出不久,三弟铭志便讲述和铭华在部队服役的情况。
“我们服役的部队是野战工程兵3262部队。这支部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一支参加抗美援越,经历战火洗礼的光荣部队。
新兵训练结束后,下到连队。铭华分到炊事班,直到他73年退伍。我分到三排八班,直到75年春退伍。
我当兵五年半,除一年到喀左县出军宣队,参加三支两军的支农外,还有一年半到辽宁庄河青堆子农场种水稻,其余三年就是在海岛打坑道。
我当了三年钻机手,吃了三年石头灰。每天收工回来,摘下口罩,鼻孔里全是石粉,你说苦不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作业,有时三十几个小时不休息,连轴转(吃饭除外)你说累不累?钻机手除了打眼装炮放炮外,还负责排除哑炮,整天与雷管炸药打交道。我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你说危险不危险?
何人四月份趟过冰河,又有何人十二月份洗过海水澡,还有何人经历过成桶的混凝土从头上往下倒?这些三弟都经历过,但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些经历是我青春的光荣,是我人生的财富。
我是1973年秋季到团里轮训队轮训半个月后,直接从战士提拔到班长。1974年4月25日入的党,无预备期。这一天我记的非常清楚。这一天支部大会以后,我请了半天假,到农场所在地的青堆子公社照像馆照张照片。照片题字曙光1974.4.25。
当工程兵真的不容易,在部队入党更是用辛勤的汗水和玩命的工作为代价取得的。二哥,我美好青春五年多时间奉献给部队,三弟无怨无悔!”
三弟铭志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解放军战士崇高的家国情怀。泪花不由得模糊了二哥铭德的双眼。
铭德擦擦眼睛,插话说:“铭志,你在部队光荣入党的喜讯传到家里,咱爹和咱妈都非常高兴,都夸你给哥兄弟带了个好头。咱家五兄弟,你是第一个入党的。爹让我们哥四个向你学习,争取都加入党组织,为社会主义建设多贡献力量。二哥铭德、五弟铭学和四弟铭华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先后在1976年4月、1979年4月和1982年5月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听二哥铭德这么说,三弟铭志脸上绽开了笑容。
铭志继续回忆道:“我和铭华在连队时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接触的也非常少。因为部队是施工部队,每天三班倒,赶到休息时,指战员们人人忙着洗衣服,也没时间闲串。再说连队也不允许闲串。特别是炊事班,更不允许外人前往。”
“我和铭华最亲近的接触是在他复员之后。那时,他在大庆处了对象。对象老家在庄河青堆子。他到青堆子来串门,来到了连队,受到热烈欢迎。那是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王进喜的年代。铭华回到连队,还给连队作了一场报告,内容就是大庆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三哥周铭志(右)和四弟周铭华(左)在部队合影。
(四)五弟投笔再从戎,周家又多一个兵
铭德和铭志哥俩从儿时到年逾古稀,从来没有一块儿出远门,也没有这样倾心长谈。今晚,唠完铭志和铭华入伍,话题便转到五弟铭学参军。
铭德说道:“铭志,你和铭华参军后,有一天咱爹对铭学说:我有五个儿子,现在铭志、铭华当兵了,铭学你就准备考大学吧。咱老周家五个男孩咋地也得出息个大学生啊。”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完全出乎父亲的意料之外。1972年11月开始冬季征兵,铭学参加了公社征兵工作队,跟着部队接兵首长对应征适龄青年进行家访。这时铭学萌发了参军的想法。铭学怕公社武装部不批准,就请公社党委王臣书记给帮忙。
王臣书记先是不同意。他对铭学说:“你们家已经有两个人参军了,你就不要再去啦。”然而铭学却表态非要当兵不可。
王书记看铭学决心已定,就问铭学:“你的父母能同意吗”?
铭学响亮的回答:“家里老人的思想工作,我来做。”
就这样,在公社书记的帮助下,五弟铭学终于实现了参军报国的青春之梦。”
“14年的部队生活,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空军事业。”铭学曾这样自豪地对二哥说过。
铭学投笔从戎尽管没有满足父亲当初的心愿,但是爹妈对于铭学参军报国之举仍然给予大力支持。
1972年12月,五弟铭学入伍后在空军39885部队服役。在部队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不断成长进步。1979年4月入党,历任机械员、机械师、副营职作训参谋。1986年12月转业。
“作为空军地勤,特别是当飞机机械师的,责任尤其重大。”“我做飞机机械师的工作,有时需要爬飞机的进气道和喷管,检查压缩器叶片和涡轮叶片有无裂纹。夏天,烈日炎炎,机场停机坪的温度达到40度,飞机牵引到停机坪时,喷管里的温度50多度,需要我们进到喷管里对涡轮叶片进行检查,脸上、身上的汗水如同雨点般流下来。然而在冬季,零下20多度,爬飞机的进气道。因进气道空间狭窄,只能穿一种专用的薄薄的工作服钻进狭窄的的空间,对发动机压缩机叶片进行检查。零下20多度,自己近乎裸露的身体和冰冷的金属紧紧挨在一起,那种滋味是无法言表的。作为军人,我欣然忍受了。因为这是军人的职责所在!”
以上这些细节,是五弟铭学在一次探家时对二哥侃侃而谈的。
此刻,三弟铭志倾听着二哥铭德的讲述,当年自己和四弟铭华一起参军入伍和服役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五)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流泪也光荣
接下来,二哥铭德给三弟铭志讲述了当年妈妈思念三个当兵儿子的往事。
“妈妈八十大寿那天,我借着酒劲问妈妈:前些年,您先后送铭志、铭华和铭学当兵入伍。我怎么没看见妈妈流眼泪呢?妈妈难道一点都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吗?
妈妈说:这哥仨都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两年三年见不着,怎么会不想念?但是,我想念,我流泪不能让别人看见,也不能让别人听见。上地里采猪食菜的时候,想那哥仨心里特别难受了,妈就到山沟里找个僻静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哭完了,觉得心里面不堵得慌了,妈就擦干眼泪把猪食菜背回家。后来,妈千里迢迢上趟海岛看望铭志和铭华,又到长春航校看望铭学。看到这哥仨的工作、学习和身体都很好,妈的心里就不那么牵挂了。”
妈妈说:她因为想念当兵的孩子们而痛哭流泪,这其实并不丢人。妈妈这是为国家安宁而痛哭,是为人民幸福而流泪。千千万万兵妈妈思念儿女的泪水换来祖国的持久和平,换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兵妈妈的眼泪流的值啊!”
妈妈崔淑媛1919年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她痛恨旧社会,热爱新中国。她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1956年全国举行第一次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妈妈崔淑媛光荣当选为一面坡镇人民代表。妈妈高尚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北上大庆疾驶的Z83次列车上,铭德和铭志对妈妈的心灵呼唤,九天之上的妈妈一定会得知吧?
母亲崔淑媛(中)到海岛看望三子周铭志(右)四子周铭华(左)合影
(六)紧要关头显身手,铭华不愧当兵人
二哥铭德和三弟铭志关于铭志、铭华和铭学三兄弟参军入伍往事的回忆到这儿告一段落。
三弟铭志这时将话题转到四弟铭华退伍后在大庆近40年的工作上。
“二哥,铭华这方面的情况你了解得多么?”铭志问道。
“这方面的情况,我了解的不太多。仅知道铭华退伍后分配到运输东站保养场,在该场加油站工作,后来担任加油站站长。一次二哥到大庆看望铭华。他给我讲过冒着生命危险焊接加油站漏油的输油管道。”
“关键时刻,四弟铭华挺身而出。他让其他员工撤离现场,自己冒险操作。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丰富的经验铭华化险为夷,出色完成任务。”
“铭华对二哥说:做这件事,我知道有风险。可我是加油站站长。生死关头我不上谁上?我是共产党员,危难之际我不冒险谁冒险?再说,四兄弟是当过兵的人,紧要关头不能掉链子,不能给部队丢脸啊!”
二哥当时听了四弟讲的这番话,很受感动。
“四弟铭华还对二哥说个心愿:他要以父亲为榜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除夕值班岁岁年年。”
“铭志你也知道,1956年至1966年,父亲一直在公私合营旭英照相馆担任经理。父亲爱岗敬业,照相馆经营管理的经验,不但在沈阳市和平区饮服公司首屈一指,在辽宁省同行也有名气。父亲担任门市部经理十年,这十年每年的除夕之夜他都在单位值班值宿。此举在业内曾传为美谈。”
“铭华当年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后,许个心愿。这个心愿就是要以父亲为榜样,让爱国敬业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二哥,这次到大庆看望铭华,看他这个愿望贱行如何。”三弟铭志提出建议。
三、提前下车
发车五个多小时了。给手机充完电后,铭德发现妻子孙文香发来的六个待收信息。一定是发生什么要紧的事情,不然的话,妻子怎么会三更半夜发这些信息。铭德急忙打开信息。果然不错,还真是大庆市多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实施封控管理的紧急通告。通告明确要求,疫情突发区必须施行严格封控管理,切实做到足不出户。外来人员要就地留置观察。疫情发生区要严格实行交通管制,非必要,其他车辆一律禁行。
大庆市突如其来的疫情,在铭德脑海打个问号:这次大庆探亲之旅能否继续?铭德将手机递给铭志,铭志接过去看了几眼,遂掏出自己的手机查看起来。
三两分钟后,铭志一面把手机递给二哥铭德,一面说道:“这是黑龙江省疫情网刚发布的消息,具体内容与大庆市政府防疫部门的规定一样。”
“既然大庆市政府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通告内容一致,我就不必再看。咱哥俩得核计下一步咋办。”
“不去大庆,在哈尔滨站下车,改乘直接回京。”三弟铭志表态果断明确。
“由于大庆突发疫情,二哥、三哥中途折返,四弟铭华也会谅解的。”铭德神情凝重地回应。
此时,已经是8月21日清晨3点多钟。
铭志从手机上查到Z83次列车到达哈尔滨的时间是5时36分。他赶紧给四弟铭华次女周静发微信,告诉她由于大庆突发疫情二大爷和三大爷不得不遗憾取消此行。兄弟二人面对面地无声地坐着,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清晨4时许,沉寂大半夜的车厢通道人影频频闪动,得知大庆市突发疫情临时决定提前在哈市下车的旅客们已开始洗漱了。
5时36分,列车停靠哈站。铭德、铭志随着客流走出车厢,踏上冰城的土地。
四、无奈返京
返京的Z84次列车的发车时间是21日21点38分。21点刚过,铭德和铭志满怀对四弟铭华康复的一线希望,在候车室验证扫码后登上返程的列车。
铭德、铭志回程票还是下铺,上铺一直空闲。
“这一路上,往返乘车都顺顺溜溜,不知道四弟铭华的病情能不能顺利缓解”。忧心忡忡的铭志在卧铺上自言自语。
铭德对面坐着,默默无语。时间在无言之中默默流逝。
突然,哥俩的手机几乎同时发出提示音。哥俩几乎同时把手机打开。
8月21日晚上22时,大哥周铭久长女周丽君从大庆传来噩耗:“四叔于今晚18时24分离开了我们。”
铭德铭志惊闻噩耗,眼含热泪给大庆方面转去帛金。铭志迅速给侄女周静发信息:由于大庆最新防疫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我和你二大爷只好隔空洒泪哀悼,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操办铭华后事的晚辈们辛苦了。
回程途中闻噩耗,手足连心泪纷纷。已经午夜,铭德、铭志睡意全无。哥俩都在含悲为四弟铭华撰写挽联。凌晨4时,铭德和铭志醒来,遂将所撰挽联发至周家大院群:
悼念四弟周铭华
长岛守海疆军威雄壮,
大庆献石油人生辉煌。
二哥周铭德、二嫂孙文香敬挽
悼念四弟周铭华
海岛护国军旗闪亮,
荒野献油再谱新章。
三哥周铭志、三嫂张魁凤敬挽
清晨7时28分,五弟铭学将挽联发到周家大院群:
悼念四哥周铭华
守岛卫国献青春,
油田奉献奏凯歌。
五弟周铭学、弟媳汪丽艳敬挽
就这样,哥俩匆匆而来,无奈而归,带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带着不能送兄弟最后一程的遗憾,回到了北京。
五、后事圆满
周丽君是大哥周铭久长女,年近六旬,阅历丰富,办事周全。8月19日,她携丈夫王庆才从沈阳赶到大庆,恰解四叔家办事用人之需。在她和庆才的操办下,铭华侄周恺、周洋、周游、侄女周英男、周红等晚辈都转款敬献花圈以寄托哀思。
8月23日10时,周丽君周家大院发信息:“家人们:四叔我们送走了,一路可顺利了。 长辈们放心吧!”
至此,在以丽君为首的几位后辈操办下,铭华四弟的后事得到圆满处理。
彩虹架桥上九天,亲友肠断泪涟涟。
仰望祥云寄心语,鹤鸣九霄报平安 。
“二哥,感谢这么长这么长时间,你对我的这份挂念。我现在好多了,等以后好了上北京去看你去。”
这段话是四弟铭华于6月20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给铭德的,可是二哥铭德很少在微信看朋友圈,直到今天才发现四弟铭华生前的遗言。
“好的。谢谢三哥关心,努力加油,争取早日康复。”
这段话是三哥铭志听到四弟铭华的最后声音。哥俩通话时间是6月29日上午9点。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感受这亲情的呼唤,亲人的热泪顿时涌出 ……
天高地远,梦中相见。
手足之情,阴阳相连。
铭华兄弟:黄泉路远,你要走好!
附录:
深切缅怀敬爱的父亲
我的父亲周铭华1952年农历4月10日出生,2022年农历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0岁。
父亲1969年光荣入伍,服役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262部队72分队。入伍后,父亲成为炊事班战士。部队里说:“一个炊事员顶半拉指导员”。这充分说明连队炊事员的重要作用。
父亲1973年退伍来到大庆油田,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庆石油工人。父亲被分配到大庆运输东站工作。他先后在运输东站保养厂锅炉班、运输东站加油站和运输东站生产服务队工作,分别担任技术员、站长、队长等项工作。1982年5月,父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4月,父亲光荣退休。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他三十九年的职业生涯中,三十个除夕夜在工作岗位坚守保安全、保运行。父亲忠于职守、默默奉献,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连续二十多年被评为“铁人式标兵”“生产管理先进个人”。他在岗位上的表现,至今仍被同仁交口称道。
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1987年秋夜发生的消险焊接。那时,东站加油站地下油库输油管突然出现漏点,急需焊接补漏输油管道。此时现场易燃易爆,危险性极大,必须立即采用可靠的焊接堵漏方法,恢复管线的正常使用。父亲必须保证管线的焊接质量。为避免在输油过程中焊接过程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焊接过程必须按照焊接规程严格进行,对管道焊接进行确认。为安全起见,还必须将其他工作人员撤离现场。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最后父亲凭借自己高超的焊接技术、丰富的经验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事后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同事们的称赞。
父亲不惧危险,关健时刻挺身而出。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大庆精神,这就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我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我要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的大庆人!
父亲的一生,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家庭中,父亲不像母亲那么细心,也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却用肩膀默默地撑起这个家;在情感上,父亲重情重义,手足之情,血浓于水。父亲经常说,我们兄弟几人无论身在何方,兄弟之情都深似大海,父亲很珍惜这种血脉之情;在生活中,父亲曾带我们蹒跚起步,父亲曾为我们保驾护航。父亲的肩头,驮着我们幸福欢乐的童年,托起我们对未来的爱与向往。父亲虽不善表达,却是个感情质朴的人。虽然您不轻易表露,但我知道您一直都在关心着我。
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我,可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闪现在我的眼前,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您给予我的爱依然温暖如初。
我的好父亲,多想让您再多陪我几年,让我为您多尽点孝心。可是天不遂人意,您走的这么快,走的那么突然。
我的好父亲,我好想您,好想再看看您;父亲,想起您,我就泪流满面,这辈子做你的女儿,我没有做够,乞求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
父亲,我敬爱的父亲,您安息吧!您放心,我和姐姐一定会好好生活的,我们也一定会照顾好母亲,让母亲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请您在九泉之下放心吧!
父爱如山,一生感恩。
您的小女儿 周静敬上
2022年中秋节
【编者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下五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孕育出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每个华夏子孙都深深的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个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都有让他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怀,那就是爱国情。无论是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什么身份、职业、地位,都可以积极的支持我们的祖国向前迈进,都可以为创造祖国的辉煌未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的纪实章法精巧,情景交融,细节互补,首尾呼应。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