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充满魅力的传统古镇马牧村

作者: 情系塘沽 点击:3999 发表:2022-09-24 11:35:21 闪星:1

摘要:马牧古称仁厚村。这里位于汾河之滨,土地肥沃,山川秀丽,流淌着许多优美的历史传说,氤氲着浓厚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基因。

《赵氏孤儿》是一部悲怆的历史故事剧,一直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剧演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东周列国志》《史记》《中国通史》等史书对这一史事均有详细记载,只是藏孤之地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二千年多来的一宗迷案。

而山西洪洞马牧村南涧渠西端的北崖之上,曾有十多孔废弃的土窑洞。独立成间的有之,连二连三的也有之。窑前有场,场边有井,荒草丛生……多年来,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马牧这个最早有住民历史的赵家庄是完全符合剧中“藏孤”的最佳选址。

8月29日上午,下了一晚的秋雨渐停,天气额外凉爽。应马牧村人赵先生的邀约,我俩一起驾车沿马双线(马牧——双昌)前往马牧村,领略这个千年古镇的古老风情。

史载,战国时,赵武灵王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于公元前302年实行“胡服骑射”,所有将士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并陆续征服周边列强。习骑练射,养马为先,赵国将草茂水肥的河滩,作为牧养军马之地,并在村之南北高地建堡驻兵,因此以牧马之地的地理特征,命名此地为“马牧。”之后,渐渐向两堡间平地筑巢建屋,终成区域大村,“马牧”村名由此诞生。

明清时,马牧里域有北堡、马牧、南堡、赵家庄四村。上世纪六十年代,马牧村由汾亮、汾光、汾明三个农业合作社依序更名为马一、马二、马三大队。2001年马牧三村隶属于洪洞县辛村乡政府管辖。

马牧村属临汾盆地北端,西北高,东南低,东临汾河,西接七一渠,村北、村南各有一条季节性涧河由西往东注入汾河。村东有省道桃临线过境,西有大运高速公路横穿,交通十分便利。马牧村总面积约为九平方公里。村中有三条南北向大街。20余个东西向巷道,纵横交错。村落布局,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我们最先来到赵先生大哥的住所——张煌故居。

张煌,字星斋,乳名蛇娃,辛亥革命志士,山西同盟会会员,曾响应武昌起义,担任义军奋勇队队长,奉命攻打山西抚署衙门,亲自处决了巡抚陆钟琦父子。被选为山西副都督,镇守过山西东大门娘子关。民国时任平阳镇守使。因不满阎锡山,弃官奔走陕西。1932年,暴病而亡,年仅52岁。

2011年,张煌故居被列为县文保单位。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私宅大院,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宅院大门建在南边正中央,左右各有二层房屋四间。约10公分厚重的木门另设置了两道粗门栓,门外东西皆有龟形影壁,影壁之上有砖雕门字“露凝”“云台”等字样。院内的东西两排分别各有五间二层楼房以及配房三间。

据赵家大哥介绍,这里在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办公住地,当年朱总、刘少奇、林彪、彭德怀等曾多来此院开会。据说东西房屋的二层就驻扎过中央警卫连一百多号人。在西房已经泛黄的前墙上依稀可辩“英雄台”三个浅白色大字。他说,附近的不远处,就是当年朱总司令打过篮球比赛的马牧小学。

张煌故居的一溜儿北房共有九间窑洞。此窑洞有暗道从室内直通房顶。最有特色的当属窑洞的前脸设计。只见每孔窑洞的半圆窗棂上都嵌入蝙蝠(同福)造型,窑洞圆边均对称地砌成突出的弧形砖体,下托以一个小型圆鼓石墩。窗户两侧都设置有造型精美的砖雕图案,多以梅兰竹菊荷为题,显现出主人的高洁的德操取向。

赵大哥动情地说,在1964年“上山下乡”的政治风潮下,这里曾是北师大在晋南的一个教学点,当时共有师生60多人在此上课与劳动改造。老师们住在一层,女生住东楼二层,男生住西楼的二层。前几年,这些年已70多岁、满头华发的老头老太太们,坐了满满两个大巴车,时隔多年来到马牧故地重游。一到此院,他们激动万分,当时哭的一塌糊涂,因为,这里曾经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年华,曾经铭刻下他们艰苦生活的痕迹。

站立窑顶,赵先生指着东墙下,感慨万千。父亲是在1954年买下张煌故居的东半边房产的。小时候的他经常爬上窑顶,来看墙外食品厂杀猪,临街的那几间颓废了的门面房,曾做过公社收购站和工农兵饭店,“繁荣☆市场”几个门字至今仍清晰可见。他说,这里曾是马牧集市最繁华地段,货郎担、捏糖人、钉缸补锅、劁猪、配种……应有尽有。睹物生情,当年那个顽皮的男孩儿,如今也已变成年过半百之人,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葱岁月就这样悄悄逝去了。

“走!我领你再去看个地方”。赵先生兴致盎然地领着我来到村北边一座叫华严寺的庙宇。

在这里,他指着位于院子东边那个破旧的大舞台说,19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会就是在寺里大殿内举行的。第二年,时任马牧公社书记的刘林兆书记,就安排修建起这个大舞台,当年这里经常卖票放电影。看着眼前这座规模庞大、已经破败不堪的舞台建筑,它曾经给人留下来多少美好的记忆,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之后,他又领着我往西走了半里地,来到村里的三官庙前。可惜竟是“锁子看门”进不去了。但我们还可以看到门口贴着几张戏班演出的红色海报。原来今年中元节的前三天,庙里还逢集会唱大戏呢。据说马牧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佛、道、俗寺庙多达20多处。每年自春三月至秋十月村里庙会不下八次,每次少则三天,多则十天,所以,马牧村有唱戏八台之说。加上三、六、九逢集,村里常常是人山人海,商贸活动连年累月不断。

“四方子院子砖漫的,炉窝里有个做饭的。走,咱去过去的财主家许家庄园参观一下吧。”说着,赵先生又带着我来到一个古建筑群里面。

据说,抗日战争爆发前,马牧许家就已经是赵城第一富户,北自霍县,南至襄汾,声誉显赫。据家谱与房梁建造年代考证,许家兴盛始于清初,因贩盐而富,之后在山东及晋南遍设商号,生意兴隆。后世子孙秉承先祖之志“勤俭持家”,既务农又经商,买卖加庄稼,置田建院,逐步从一小康富户,扩充为一方巨族。

他说,致富后的许家先后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有二门院、四门院、五门院、旗杆院、当铺院、油坊院等大庭院七座,市房六所,花园两个,祠堂两个,家庙一座。七座庭院皆为四合院,每个庭院都设书院、角院,由四五个院组成,都是三进门格局。多以北房为主,建有二层,硬山顶,前出坡水,下设走廊。东西厢房也是二层,上部设木构围廊,雕刻精美。南房多建有大客厅。院大门设在东南角,大门,内设二门,二门内设角院穿过三门才入正院,所有院大门二门均设大小照壁、影壁,砖雕图案精美,图样皆取梅兰竹菊与喜鹊、蝙蝠、麒麟等传统吉物瑞兽。封山摞子也多为传统吉祥砖雕图案,每个廊房立柱的柱础也多为马、牛、铜钱等农耕文明印记的图案。为防匪徒与盗贼侵扰,筑连接围墙使得大小院落浑然一体,巷道主路都设有东西门楼,建起三层高的看家楼,整个许家庭院犹如一座封闭的大城堡。

适许家第十一世孙许儒林时,许家产业已有水地八百亩,水磨四盘,旱地若干亩,商号设在马牧的源泰当铺、泰丰恒粮店兼赁铺、复长盛酿酒坊兼药房、鸿盛裕榨油坊兼放账铺、长合盛钱铺、五合盛钱铺、捷成当当铺、五合裕花店、兴业冒花店、源合盛估计依铺、泉兴居酿酒坊、三盛泉酿酒坊。设在洪洞的有三合顺钱铺、鼎兴京贷铺、泉涌居醋酒坊兼麻铺。另外,在洪赵的市房多处,数目不详。在后河头的水磨,数目不详。但是作为一县首富的许儒林,平日饭菜却少肉少菜,自奉俭朴,虽被人讥笑,但却对家人的奢侈腐化和浪荡淫逸,起了很好的告诫遏制作用。

许家在培养子弟博取功名方面,也是有目共睹。家族中许锋曾得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在乾隆年间许家就建起状元牌楼)。同治丁卯年,许金源之子成章、许宝源长子墨林、次子荐庭兄弟三人,一榜题名都博得举人资格,一门之内,人文鹊起,声名大振。

之后,许成章参与县事,许墨林任汾州府孝义县学训导,开启许家跻身仕途之始。据许家家谱记载,许家从九世至十二世在朝为官的就有22人之多。

但是发达之后的许家,却摆脱不了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的局限,背弃了经商传统和扩大资本再生产,一心热衷于科考捐官,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老路,最终偏离了祖传的经商道路而走向衰落。当年许家书房一堵刻着“古乐书屋”的墙壁上,四个篆体字依然古朴典雅,但墙下如今已变成了哼哼唧唧的猪圈,令人哭笑皆非,这仿佛是对包括许家在内的晋商世家弃商从仕的一个莫大讽刺。

整个许家庄园,北起马一、马二村界路,南至女子学堂所处的樊家巷,全长250米,西起许家后期祠堂,东至当铺院,五间门面,全长120米,总面积达30000平米。庄园内道路为三纵六横,18个路口均有门楼设置,楼下铁裹大门,楼上设天桥通道,为完全封闭式建筑。由于31处建筑多为大院套小院结构,据不完全统计,许家庄园大小共计55处院落。其中,四门院,即许家书院,抗战时期曾为八路军总部所在,朱总司令、彭德怀将军,以及美国记者斯诺等曾在此院办公,如今书院的中央还塑有朱总司令骑着骏马威风凛凛的雕像一座。

虽说许家家大业大,却居富尚义,怜贫为善,热心公益。种种善举路人皆知,斑斑义事史册有载。据《赵城县志》记载:“许荣学遇歉岁,为粥以食饿者,月费米百石有余,不言德也。”“许锜岁衩出粟以烟其里而於其村建学舍,出膏火,助贫子弟读尤可风也”。再如,十二世许俊捐资崇正学校,十四世许峰为设在许家大院的八路军总部无私捐赠60幅国画供观赏……除此之外,村人不管亲疏,但凡家有大事借用银两,皆来者不拒,即便难以归还,许家视其家况,或减资缓期,或当面撕毁契约。特别是在民国十一年通利渠十八村争水之战中,正是由于马牧许家的有效阻止,才确保马牧未死一人。许家数辈体恤乡民,数不胜数,记之史册,传之久远,实在无愧于马牧仁厚和善之美誉也。

当然,我们在参观每一处院落时,住户们都持有一种怀疑抑或审视的态度对待来客。究其原因,后来,我们才慢慢了解到,原因是文物贩子过去经常光顾这里,讨价还价,索要宝贝。有时候,谈不拢,就趁月黑风高的夜晚,用千斤顶等作案工具辅助,神鬼不觉得盗走文物,可以说毫无道德底线可言,简直无法无天。有时候,我们也听出住户们的真实心声,上级曾来人说要修缮保护,可是到最后也不了了之,不闻不问。遇上去年那样的大雨天,屋顶漏水,时不时地从上面掉下来虎头盖帽和接水瓦块,给住户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

穿行于许家庄园里的每一条巷道,穿梭在许家庄园的每一所院落,我们不但领略了房屋建筑的卓尔不群、精美绝伦,也深深感受到许家代代苦心经营的艰辛历程。我们不但领略了许家曾经的盛世繁华,也深深触摸到许家简朴自律、乐善好施的优良家风。同时,我们也为庄园里岌岌可危的现状而揪心不已。

谈及马牧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赵先生说大概有三处。近些年,不断有许家后人与有志之士慷慨解囊,给予保护性修复。尤其是曾任尧都区政协主席的许百龙先生,功不可没。在他的主持下,《马牧古镇》镇志历时三年终于于2016年5月修成并付梓印刷。马二村中心大道上,村西头也建起了许家牌坊,村东头建起了仿古箭楼,村中十字口古风驰楼更是修缮一新。

提及十字路口的风驰楼,赵先生还讲了这样一个典故。据传,该楼是源于一位名叫“凤儿”的许家姑娘。明万历年间,她嫁给了赵城人刘应凤,恰巧凑成“双凤合婚”。当时,家里人觉得姑娘出嫁他乡,是凤凰飞走了,父亲极其想念女儿,就建起此楼,这样站立楼上,一眼就能看见赵城,看见姑娘了。故将此楼取名“风驰楼”。听来颇有一番情趣。

风驰楼与临汾鼓楼、洪洞关帝庙形制接近。底座为砖碹十字过门洞,上部乃二层砖木结构,斗拱挑檐悬铃,明柱围廊木隔,楼高三丈又三,底层拱门额镶石匾,四面门字为“映波”“望尧”“凝秀”“玄象”,该楼系明万历七年建造。

由于意犹未尽,午饭我俩一直捱到一点半才吃。饭后,我们又赶往位于村南马牧粮站所在的李家堡子,参观一座欧式风格、规模恢宏的基督教大教堂……

纵观此次来马牧村参观学习,我们切身感受到:村容村貌整洁,巷道整齐划一村民生活富裕。

曾经立屯为村的马牧古镇,《赵氏孤儿》故事的发生地,历史文化悠久;仁厚许家进川入秦,称霸赵城三百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晋商风骨犹存;反帝先驱张煌名震四海,爱国爱家意识强烈;八路军总部驻扎马牧50多个日日夜夜,红色文化底蕴浓厚;许家庄园精美建筑成群,堪称传统古村落典范……

悠悠汾水,巍巍马牧。雄踞村东的高大箭楼在引吭;风韵萦楼长依故土崇仁道,汾波拍岸犹忆当年牧马人。

美兮庄园,善哉许家。屹立村西的古朴牌坊在轻吟:八千里盐运危且险哉闲谈长涉巴山道,五百年家风德而仁也善举多施晋地人。

铭记历史,定当厚积而薄发。勿忘乡愁,必将砥砺而前行。衷心祝愿古镇马牧这颗汾河岸畔的璀璨明珠,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紧紧抓住大好机遇,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实现新的腾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传统古镇马牧村,流淌着许多优美的历史传说,氤氲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基因。文章开篇讲述了发生在古牧村的一个忠孝两全,人间道义历史故事;游览许家庄园的建筑群,卓尔不群、精美绝伦的屋舍楼阁,诉说着晋商湮灭的辉煌;八路军总部在马牧期间,见证了八路军驻扎洪洞的那段光辉岁月,为推动全民抗战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和锤炼了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功在千秋,彪炳史册;解放后的马牧村那段令人热血沸腾“上山下乡”青春之歌在这里回响;而今,古镇马牧这颗汾河岸畔的璀璨明珠,山西人民传承古今的核心精神在这里传承,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实现新的腾飞。文章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记录了旅行之美,也感受到了人文底蕴,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