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熊尚林
1913年熊尚林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牛路熊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父亲病逝,幼小的他便开始下地干农活,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1930年秋,毛泽东、朱德率领红1军团红3军途经牛路熊村时,17岁的熊尚林主动为红军带路,并自愿参加革命,成为红3军第1纵队的一名战士。1军团二次攻打长沙失利后,掉头向东,计划攻打孤立无援的吉安城。
吉安是赣西南重镇,古称庐陵郡,扼湖南、江西南省咽喉通道,地势极为险要。
10月4日,红3军、红12军和红20军在10万工农赤卫队的配合下,开始了第9次攻打吉安。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战斗,熊尚林所在红3军攻克天华山、神岗山的敌人阵地,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吉安。
紧接着,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了,它标志着整个赣西南苏区连成了一片,也宣告了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失败。
在那些天里,熊尚林和战友们十分的兴奋,这是他们参加红军以来攻克的第一个大城市。他们看到吉安城里人来人往,成千上万身背梭镖的赤卫队员和工农群众川流不息,部队也迅速扩大了一万多人。
进入吉安以后,红3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1、2、3纵队改称为7、8、9师,熊尚林由于作战勇敢,很快在红7师担任了班长。
1930年12月,熊尚林随红3军7师在黄公略的指挥下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在龙岗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精锐第18师9000余人,并活捉了中将师长张辉瓒。时任红1方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特此挥就千古绝唱一阕: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3年1月,按照中央军委新的编制,红1方面军进行整编,这次整编取消红军中军的编制,由军团直辖师。第1军团辖7、9、10、11师,熊尚林在红7师任连长,并参加了红军东征和后来的5次反“围剿”战斗。
1933年6月初,中央军委对1方面军部队和领导机关做了一次大的整编,因为当时1军团部队驻扎在江西永丰县藤田镇附近,所以老同志们也把它叫“藤田编队”。1军团将原来所属的7、9、10、11师,加上罗炳辉的红22军统一改编为1、2两个师,每个师3个团。1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2师师长徐彦刚、政委胡阿林。
熊尚林所在的红7师,编为红1军团1师1团,所有人都降级使用,团长周振国,政委符竹庭,1营营长杨得志,后接任1团团长,熊尚林也从营长改任红1团1营2连连长。
随即,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才有了大渡河畔的那段对话。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熊尚林随红1团改编为115师独立团的2营任连长。当时独立团团长为杨成武(开国上将、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熊伯涛(开国少将、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为参谋长,罗元发(开国中将、空军副司令员)任政治处主任。
独立团长杨成武
独立团在林彪的指挥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熊尚林带领部队在腰站顽强阻击日寇增援部队,保证了平型关主战场全歼敌人板垣师团。
1937年11月,115师五台分兵后,熊尚林所在的独立团随聂荣臻留在河北涞源、易县一带,创建了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
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独立团挟平型关大捷威名,连克7座县城,扩军7000人,成立了第1支队,先前独立团3个营,1营和3营跟杨成武去蔚县,分别编成1团、2团。独立团3营第4连奉命调出,与原独立团1营1连和熊尚林所在的2营1、2连合编组建为3团,并以4连为主扩编为3团第3营。
后来第一支队又统一编成晋察冀第1军分区第1师,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开国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
1938年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决定,派1分区政委邓华前往平西,开辟根据地。
开辟新区当然不能空着手,选来选去,邓华决定带上红军骨干比较多的第3团。
据说当时杨成武还舍不得放3团走,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平西地区地贫民悍,最多只能养一个营,硬要放一个主力团,肯定待不下去:另外就是舍不得把熊尚林这样的战斗骨干放出去。
结果为这事邓华还和杨成武拍了桌子大吵一架:部队不是你个人的,是党的,你凭什么拦着不放?
就这样,熊尚林随着3团来到平西,也从此开始了命运多舛的历程。
中排右一为邓华
1938年5月,为了配合冀热边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由宋时轮(开国上将、军事科学院院长)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的第4纵队挺进冀东。
第4纵队编为第11、12两个支队,第11支队为邓华支队,辖31 、33大队,第12支队为宋时轮支队,辖第34、36大队,另有1个独立营、1个骑兵大队,共5000多人。
熊尚林所在的1分区3团编为第33大队,1938年5月31日,第33大队大队长肖思明(开国少将、武汉军区政委),副大队长阵群(安徽籍老红军、1941年在玉田县牺牲)率部从平西出发,过平绥铁路,挺进冀东。但是,他们刚过铁路,就遇到敌人的猛烈阻击。33大队一个连的兵力在潮白河上游黑河岸边截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东进,在众寡悬殊的劣势下,战士们顽强战斗,从晚上一直战斗到第二天中午,击退敌人多次冲锋,使主力得以顺利地越过黑河,转向东进。
33大队在邓华的指挥下从北平康庄经延庆、四海、沙峪,连克数城,
6月17日33大队到达距兴隆城二、三十里地的上、下前苇塘,部队停止前进,积极进行攻打兴隆城的各项准备。大队党委认真研究作战方案,深入进行战斗动员,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据当地群众提供的情况是:北山是兴隆城的要地,有敌人扼守,占领了北山就等于拿下兴隆城。
经过充分的准备,于当天下午6时,一声号令,33大队集合出发。小分队(侦察排)沿前苇塘的大路向兴隆前进,主力部队走小路,直奔兴隆北山。
4纵挺进冀东
深夜,群山寂静,熊尚林和部队隐蔽进至兴隆北山下,乘着星光悄悄地摸上北山,于夜10时发起攻击,从东西两个山头同时猛攻。枪声、手榴弹声轰隆隆作响,北山头火光冲天,照耀星空,震荡着群山峡谷。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北山头,沉睡的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八路军从天而降,根本无法抵抗。经过20多分钟的激战,八路军迅速占领了北山头。与此同时,我二梯队乘胜前进,越过一条小河,攻进城区,直扑日军宪兵司令部,歼敌一部。残敌在夜暗中向城东南潜逃。于午夜12时许,33大队夺取了该城。
6月21日,33大队到达蓟县的靠山集、将军关一线。那天,司令部刚刚在将军关安顿下来,就遭到敌机的轰炸。紧接着,伪满洲军两个团的兵力从北面沿潮白河尾追八路军;东部几百名日军从兴隆方向扑来。33大队1营奉命还击潮白河方向来敌,战斗从早晨开始,整整打了一天,完成任务后,部队于夜间撤出战斗,继续向敌后挺进。6月下旬,33大队夜袭了兴隆县六道河子之敌,杀伤、俘虏了不少敌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接着,突出敌人重围,出现在兴隆城下。
在东进的过程中,熊尚林冲锋陷阵、英勇顽强,但是他粗犷鲁莽的致命弱点也暴露无遗。老红军陈靖(红军作家、防空军政治部主任)回忆说:1938年春天。当时,他是营长,我是团(大队)宣传股长。记得在向冀东挺进途中,在八达岭南侧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从敌人手里夺得一匹骏马,乐得他嘴都合不拢,连声说:“好马,好马”没过几天,在过一个小沟壑时,马忽然不听他指挥了,就是不肯过那危险的小桥,熊尚林费了很大的劲也制服不了它!他火冒三丈,“你敢跟老子调皮?”说着,他拔出手枪,对准马头连发两枪。马倒下了,熊尚林凝视了片刻,冷静了下来,两手抱着头,无力地蹲下……
他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粗犷、直率,甚至显得过于鲁莽。他身躯健壮,脸色紫红,说起话来象炮弹出膛,还总是带点脏字。他习惯把事情想得很简单,在他眼里似乎没有困难二字,可熊尚林自己却承认,我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学习。
他蔑视困难,不怕牺牲,在极端残酷的岁月,总是冲锋陷阵 强渡大渡河,激战平型关,奋勇挺进冀东,带头开辟平北……英雄足迹,印满南北,说他是英雄人物,并不过分,我们这位英雄好汉最终却走入一条令人遗憾的歧路。
7月6日,著名的冀东大暴动开始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有20万人参加,组成武装10万人。在熊尚林他们4纵的配合下,一度攻占了迁安、蓟县、平谷、玉田、乐亭、卢龙6个县城和全部村镇,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事件。
冀东大暴动
到了8月,第4纵队和冀热边特委在遵化县铁厂召开重要会议,成立了冀热宁军区,宋时轮、邓华为正副司令,下设5个军分区,并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冀东抗日根据地雏形骤现。
但是不幸的是,铁场会议后,4纵队个别领导改变了会议的既定方针,带队另外行动遭受了挫折。而后,他们又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不顾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电示,坚持率第4纵队和起义军5万余人向平西大撤退。在西撤当中,日伪部队不断袭击,加上起义部队素质低下,伤亡和自行离队非常严重,以致部队到达平西时只剩下4000余人,这也是熊尚林抗日战争期间最窝囊的一次战斗。
著名的冀东大暴动失败后,熊尚林随4纵又垂头丧气地返回到平西斋堂一带。
到1939年1月,120师副师长肖克(开国上将、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来到了平西清水村召开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次会议的精神,并正式宣布: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肖克,政委是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陈漫远。
熊尚林而后又跟随11支队向房山、涿县、涞水发展,瓦解消灭数股杂牌武装,开辟了平西根据地。11月,挺进军整编,取消支队建制,11支队三个大队和房涞涿游击支队合编为11军分区第6团和第7团。
32大队(挺进冀东组建)两个营及房涞涿游击支队编入33大队,改称冀热察挺进军第7团,团部驻上清水。团长肖思明 (33大队长) 、政委丁盛(开国少将、广州军区司令员),熊尚林担任2营营长。其中下辖2个红军连,分别为原115师独立团2营2连与1连一部扩建,原115师独立团2营2连以主力1个排组建为7团2连,其他2个排编散,作为其他各连的骨干。7团组建后,其1,2连为红军连,后沿革为67军199师595团第1,2连(两个红军连)。
1940年7月,程世才(开国中将、装甲兵副司令员)任平北军分区司令员,率领陈坊仁(开国少将、山东省军区司令员)为团长的7团二次挺进平北,熊尚林也随军分区彭寿生(开国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率领的先遣队前往赤城、怀来、滦平、丰宁一带开辟根据地。
熊尚林同李德才那些作战勇敢的老红军一样,性格直率,平日里有些扛上。有次他同团长陈坊仁因为一件事情闹翻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熊尚林一气之下骑上骡子就到挺进军司令部找肖克司令告状。陈坊仁知道了连忙派骑兵通讯员追他回来,熊尚林对来人大声说:“你给我回去,他一个吹喇叭的还想管我?”(因为红军时期熊尚林当了班长陈还在连队当司号员)
但是,熊尚林对战士却非常和蔼可亲,从不发火摆架子。行军途中,他虽然有马,但是从来都是让给伤病员,自己不骑,和战士们一起步行。平时一有空闲,熊尚林总要想办法开展娱乐活动,常常和几十个战士围坐在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战士们有时故意把手绢丢在他的身后,趁机让他讲红军的战斗故事听。又一次,他们游戏的空场旁边有座关帝庙,熊尚林就把关公的大刀拿下来给大家耍着玩。有个战士眼尖,突然大叫起来,“快看,大队长有三只手。”原来熊尚林拿大刀时没注意,把关老爷的一只手也给带下来了,惹得战士们哄堂大笑。
到了1941年初,平北军分区下辖了3个步兵大队建制,熊尚林担任平北游击支队2大队大队长,他们兵分两路,东路由政委刘汉才带领活动在赤城君子堡一带。西路则由熊尚林率领,向崇礼县狮子沟以北发展。
挺进军的战士们
据当时8中队班长刘万海的回忆:他调到大队部担任通讯班长时非常高兴,因为大队长熊尚林是位真正的英雄,一见面就亮起爽快的大嗓门喊,“哈,刘万海?小鬼眨眼功夫就长高了!”然后高兴的说,“好好,来了就好,添人加丁,好哇!”
3月,日军实行"治安强化",分数路合击海陀山区抗日根据地。熊尚林为粉碎日军图谋,率队夜袭赤城县城,调动敌人回援。转移时与200余名日军相遇,熊尚林指挥部队抢占山头,与敌激战,给日军沉重打击。
同年秋,熊尚林带领2大队住在崇礼县清水河川三道营子村大地主刘藻家中,派出侦查员对敌人大囫囵据点进行侦查,之后和政委刘汉才制定了详细的攻打计划。
这天正好恰逢农历八月十五,2大队600多人从三道营子驻地出发,经过顶坝和老龙沟向大囫囵逼近。在距离敌人2里地的时候,熊尚林命令1中队在西南方向设伏,警戒阻击康保方向的增援之敌,其余部队随熊尚林攻击据点。
四更时分,200多名战士在熊尚林的指挥下悄悄接近了敌人据点,一个排包围了日本指导官的驻地,一个排包围伪军的房子,其余的人埋伏在四周用火力支援。随着熊尚林的一声号令,战士们勇敢地冲到房子前面,纷纷从门窗中跳了进去,高举手榴弹大声命令敌人投降。很快,战斗结束了,2大队在熊尚林的指挥下,没放一枪就攻克了张北县大囫囵伪军据点,缴获战马40匹,步枪15支,子弹300余发。
1942年春,熊尚林调至龙(关)崇(礼)联合县大队任第一中队队长,负责开辟东至张家口口里东窑子、大境门,北至崇礼县西沟、驿马图、石窑子一带根据地。熊尚林带领战士们英勇战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长城附近,打开了局面,并由几十人发展成为一支人数可观的队伍。
就在这时,平北军分区将平北游击支队整编为平北军分区第40团,团长钟辉琨(开国少将、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政委王启刚、副团长邓典龙(江西于都籍老红军,1944年攻打新营子时牺牲),下辖2个大队,6个步兵连和1个骑兵连。但在公布团领导机构名单时,熊尚林发现没有他的名字,对此极有意见,头脑一热便带着几个人离开大部队,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
老红军陈靖回忆:“这时,正巧我们相遇,他气鼓鼓地对我说:‘陈靖,我不干了,他们不相信我,老子就单独干革命去!”我劝说他几句,要他‘不可瞎来’。可是,这里离分区还有几十里,翌日,当我赶到分区报告这一情况时,熊尚林已经离开部队,带着他的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去了。十几天后,一个警卫员回来了,说:熊尚林原以为到了他人熟地熟的地方,什么都好开展,但当群众知道他离开了党,离开了组织时,就不理他了。局面根本打不开,站不住脚,简直是走投无路……”
这非常符合熊尚林的性格特点,也最终酿成了他的悲剧人生结局。
由于熊尚林他们脱离了组织,局面一时无法打开,同行的人员当中经常发生争执。6月18日是阴历端午节,熊尚林一行上午来到了崇礼县草场沟的一位姜姓“堡垒户”家中,功夫不大屋里就传来一声枪响,人们进去后看到熊尚林坐在炕沿上,头垂在腿上,已经没有了呼吸。据同行人员说是枪支走火误伤,但也有人说是他们因出走发展不顺产生矛盾,争吵中有意伤害,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均已作古,此事只能作为千古之谜。
平北军分区得到熊尚林出走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原2大队熟悉熊尚林的战士去寻找他,很快龙崇赤骑兵大队在草场沟找到了他,2连班长刘万海看见躺在担架上的熊尚林,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大队长和别人打绑腿的方式不一样,他太熟悉了。战士们痛哭失声,一代英豪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塞外的崇山峻岭当中。
虽然熊尚林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是不管怎样,通过大家的努力,埋没尘埃60年之久的英雄又终于被人民所知,而且魂归故里,这不能不归功于神奇的互联网。
【编者按】熊尚林老红军战士,从1933年至1944年春,在历次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的战斗中有胆有勇,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绩累累。但英雄也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弱点,他留给战友的印象是粗犷、直率,甚至显得过于鲁莽。导致他在关键时刻,平北军分区将平北游击支队整编为平北军分区第40团,他不在团领导的名单里,头脑一热便带着几个人离开大部队,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实际上是脱离组织,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单独干革命”注定不可能成功,在走途无路时,很遗憾最终酿成了他的悲剧人生结局。熊尚林的人生结局告诫人们一个铁的定律,干革命离不开党的领导,干好革命事业必须服从领导,不能任性放大个人的弱点而行事。60年后英雄魂归故里,感谢党组织实事求是,感谢神奇的互联网,也感谢作者的执着敬业精神。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