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初中2
(二)
1968年11月原陆军第13军从云南省换防到四川省,父亲所在的38师114团被分在2个县里驻军,按现在的地域划分图,一个团的部队分别住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团部及直属机关、三营分在原遂宁县(现为市)属四川省,一营、二营分在潼南县双江区(现潼南区双江镇)属重庆市,父亲在一营任职。
双江镇是个有400年的历史古镇,镇上古建筑保存完好,现是旅游知名景点;也是个红色教育基地,杨闇公烈士出生在这里,杨尚昆、杨白冰的老家在这里。
地图上两地的分界和距离
部队子女都在双江镇小学上学,小学校是在一个清朝时期修建的禹王宫里,正门前是个古戏台,两边是二层木建筑房改的教室,后面有部分教室、教师宿舍、教师食堂、办公室,墙外有个蓝球场,蓝球场紧挨着我们家属大院。
1970年7月一部分子女小学毕业了,当时实行的是小学五年制,按贯例读初中得去潼南县里,这时潼南中学从“文革”期间停学后还没有复学。
有2家孩子的父亲和我父亲商量,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的读书,就与在遂宁团部有关干部联系,让孩子去遂宁中学上学。经商量后安排住在团部大院里的家属楼房里,给我们3个人安排在二楼一个房间,吃饭在团直机关食堂。
当年在双江小学毕业的子女有9个吧,有几家子女父亲没有让去遂宁县上学,他们中女孩占多数,离家单独在外不方便也不放心;有可能知道潼南中学也快开学了,不急于费这个事,在家等等。当时我才12岁就独自离家去外地上学,一切都靠自己,独立安排生活,父母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也没有感到害怕和畏惧,现在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事了。
【编者按】部队子女一般在部队驻扎附近地上学,随机性大。作者小小年龄就要离家去外地独自上初学,勇气可嘉。作者这篇《我的中学》每节篇幅不长,建议合集在一起发,便于审稿和阅读。推荐阅读。编辑: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