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共产党人的丰碑焦裕禄

作者: 霈岳 点击:890 发表:2022-06-30 08:32:41 闪星:2

1962年12月,

兰考县来了焦裕禄。

他一个人拿着介绍信,

踏上了这一片黄河故道的热土。

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

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

白茫茫的盐碱地上,

枯草在寒风里抖动匍匐。

放眼望去,

内涝风沙盐碱地,

“三害”涂抹着荒凉的画像一幅!

焦书记面临的“三害”的荒芜,

还有干部履历表上“身体健康状态”栏里写的“有肝炎胃病”的备注!

为了让兰考人民早日摆脱“三害”,

焦裕禄总是抱病没日没夜的拼命地往工作上扑。


白天,

他风里雨里查风口探水情,

晚上回到办公室坐在藤椅上描绘着所见所闻的“三害”的位置图。

短时间里行程5000多华里,

焦书记硬是把全县“三害”的分布情况了然于胸,

编了号绘了图,

“那个时候焦书记的肝病已经很严重,

都劝他不要再下去调查研究了,

可是他仍然忍着病痛到第一线,

非要把三害弄得清清楚楚!”

他反复的调查研究反复的实验,

要坚决把“三害”根除,

绘就了

明天美好的蓝图!

他带领全县人民翻胶泥压沙丘,

在全县栽种以泡桐为主要树种把风沙防护。

繁重的工作过度的劳累,

他的肝病越来越严重,

三九天疼得他落下大滴大滴的汗珠!

疼痛难忍的时候,

他随手用刷子顶着肝部,

藤椅上被顶出一个大窟窿,

顶着也不顶用啊!

他就从藤椅上滑下来蹲到地上,

“1米76”的人蜷缩成一团,

还在咬紧牙关工作工作,

忘记了痛苦!

在这把藤椅上,

他发出了铮铮誓言:

“苦战三五年,

根本改变兰考面貌,

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还是在这把藤椅上,

他满怀豪情,

用颤抖的笔写下《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文章。

然而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

在一次下乡的时候焦书记晕倒在地,

送到医院已经是肝癌晚期,

他工作起来不管不顾,

把最佳治疗时间耽误!

1964年5月14日,

焦书记走完了他42年的光辉的人生路……

他向组织提出唯一的要求,

去世后埋在兰考黄河故道的沙丘上,

他要看到兰考的新面貌人民的幸福!


如今的“三害”,

早已被兰考人民降伏!

黄沙变成了沃野,

种满泡桐的沙丘成为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的沃土。

焦书记在兰考工作了475天,

可是在他去世57年里,

兰考人民忘不了他说的话:

“只要我在兰考一天,

兰考就不能饿死人,

就是不能再让兰考人民受罪吃苦!”


兰考人民忘记不了,

焦书记去世后葬在郑州,

兰考人民要求焦书记迁回兰考,

省委尊重焦裕禄的愿望和对兰考人民的万唤千呼做了批复。


1966年2月26日,

云黯阴沉寒风刺骨。

在泪水浸泡中,

兰考人民迎接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

这一天一大清早,

上万群众伫立在寒风里,

胸佩白花,

街道两旁挂满了挽联副副花圈簇簇。

当街头出现焦裕禄的棺木,

无数百姓潮涌一样涌上前去,

然后齐刷刷跪倒在地,

高喊着“焦书记焦书记,

你是为我们累死的呀!”

无数百姓失声痛哭!

从火车站到墓地1.5公里,

这条路成为任泪水流淌的两个半小时的路!

从火车站到墓地1.5公里,

棺木向前一步,

百姓磕一个头后退一步,

这条路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路!

棺木不是用铁锹铲土掩埋的啊,

 是老百姓每一个人一捧土一捧土连同他们对党的好干部的敬爱,

把墓地垒筑!


为什么老百姓“不舍得焦书记到这种程度”?

在焦裕禄离开的58年里,

人们“看到泡桐树就难受,

吃一口馒头就难受,”

不能提焦裕禄啊!一提就哭!

“他是放着好日子不过,

到兰考来吃苦。”

“他没能亲眼看到他种的泡桐树长大,

没有看到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小麦成熟,

没有喝一口新面汤,

没有看到已经实现了他描绘的蓝图……”

这些话多么朴素,

这些话多么感人肺腑!


不能忘啊,

《共产党宣言》“当惊世界殊!”

不能忘啊,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

惟有此,

才能看成前进是永远的筚路蓝缕,

焦裕禄

共产党人的丰碑,

曾经让多少人倍受鼓舞!

航船从南湖启航,

一百多年有多少丰碑耸矗。

只要初心和使命不改,

我们的党就能永远青春常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叙事的方式抒写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的事迹,表达对他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焦裕禄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的精神化作一座高高矗立的丰碑,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和传承。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