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秋韵】东营海上钻井平台历险记

作者: 柴英 点击:2194 发表:2017-10-29 15:21:05 闪星:7

摘要:国庆节刚过,我们一群老年大学摄影班的老摄友,相约一起去山东东营拍片,本来计划去拍黄河入海口、湿地、海鸟和红海滩的,没有想到,我朋友为我们安排的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项目,到海上钻井平台拍采油机的壮观场面。我们一听就兴奋了,东营是胜利油田的主要采油区,到处都是采油机,我们已经拍了很多角度,但到海里去拍,没有想到,那一定很刺激。

1509261085136578.jpg

国庆节刚过,我们一群老年大学摄影班的老摄友,相约一起去山东东营拍片,原计划去拍黄河入海口、湿地、海鸟和红海滩的。没有想到朋友的精心安排,让大家生出意想不到的惊喜。目的地——到海里去拍照、拍海上采油机的壮观画面。

到海里去拍片,不仅仅是一次很刺激旅行,更是一次难得对海上石油开采的探访与纪实,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的车带路,我们开车一路跟随,奔着大海前行。

黄河三角洲辽阔的湿地,一望无际,到处彰显着狂野的美。炼油厂矗立着大型现代化的设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处可见的芦苇和芦荻花随风摇曳,一群不知名的海鸟在滩涂上觅食,紫红色的咸蓬草给海滩铺上了厚厚红地毯,一台台采油机在波光粼粼的海水里不停地点头儿,用它独特的方式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这个时候,天气很好,并没有风。我们的车一直向前开,渐渐地离开了陆地,眼前出现了一条水泥路,笔直笔直的伸向大海。这是专为采油平台修筑的一条进海路,我们已经开到了海里,这条路有十几公里长,也就是说,我们要沿着这条路,进海十几里路。路的两边,设置着密密麻麻的水泥防浪桩,路很窄,只能单向通行,不能错车,只要走上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只有一往无前到达目的地——海上钻井平台。远远地,我看到时隐时现的采油机的影子,那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1509261157117244.jpg

路两边就是茫茫的大海,海上真是无风三尺浪,刚才陆地上一点儿风都没有,而此时,风浪涌起的浪头,一浪接一浪,高高的砸在防浪桩上,瞬间摔成无数的水珠。开始时,不时有浪头打到车身上,海水涌上道路,整条路基本上淹在海水里,就像水中桥一样。我们兴奋地大喊:“哇!我们的车在大海上开啊,真是不可想象,太刺激了。”我们不停地拍照,就想把这些惊险刺激的场面记录下来,生怕错过这难得的镜头。这辈子也不可能经历这种场面。

越往大海深处走,风浪就越大,一个浪头打过来,前面车的车身整个被海浪覆盖了,还没等我们反应,紧接着,我们的车也被一个大浪整个压在海水下,大浪过去,路面上留下深深的海水。我们不敢停留,生怕熄火,要是熄火,后果严重,只好一往无前的往前冲。接着,一个浪接一个浪的覆盖我们的车,天呢,太吓人了,我们开始尖叫。都不敢拍照了,心情紧张极了,谁也不说话了,生怕车会被大浪掀到海里去。

眼看前面的钻井平台越来越近,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采油机在不紧不慢的磕头,我们的心才放松下来。终于,我们安全冲过风浪,登上了平台,真正是有惊无险。

一下车,几乎全体人又开始尖叫:“哇!这辈子也没想到,会到这样一个地方啊,太神奇,太刺激了。”

1509261261137383.jpg

  一位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等在平台入口热情地迎接我们,朋友介绍我们才知道,他是168平台的方海军站长。方站长告诉我们,其实,平台上的工人,每天都这样通行,这条路去年重修了,已经安全多了,过去更惊险。

我简直对石油工人肃然起敬。

方站长首先带着我们参观平台,介绍情况。大家被这壮观的景色惊呆了。这个平台,专业术语叫“海油陆采平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四周有水泥墙和防浪桩围着,几十台采油机,一个挨一个,背靠背的排列着两排,矗立在平台中央,机身涂着红蓝相间的颜色,在茫茫大海上非常鲜艳、抢眼。几十台采油机同时工作,不急不慢的磕头、仰头,这一磕一仰,就把地下的原油源源不断的抽上来,通过管道流入大油罐。采油机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昼夜不停的磕头,所以当地人就给它起了个形象有趣的名字,叫“磕头虫”。几十台“磕头虫”的头,你上我下,你下我上,任凭海上风起浪涌,磕头虫永远是若无其事,一直这样忠于职守,机械地、一刻不停地起起落落。那场面蔚为壮观,不由得引的我们一次一次的惊叹。

这是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168采油队的海油陆采平台,有67台采油机同时工作,蔚为壮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壮观的场景。远远看去,周围海域,还有许多采油平台,但只有这个平台是水泥浇筑的、固定的。可见这片海域的储油量有多么丰富。我在想,遇上大风浪,其他平台该有多么大的晃动啊,石油工人太不容易了。我突然想起了那首《石油工人之歌》,“天不怕,地不怕,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石油工人太艰苦了,太伟大了,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石油工人致敬。

1509261516618108.jpg

我们大家围着平台,围着高大鲜艳的采油机尽情的拍照,真是兴奋不已,太过瘾了。男同志们站在围墙上四面眺望,海上天海一色,风大浪急,一浪高过一浪,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汹涌澎湃了,海水浑浊的就像黄河的水。方站长告诉我们,天气好的时候,黄河水是黄的,海水是蓝的,可见一条清楚的分界线,现在刮风,都是黄的了。

我们的到来,平台上的工人师傅也特别高兴,因为,他们长年累月的在平台上与这些不说话的油井相伴,平时没有人来,赶上大风浪,几天不能通行,更是与世隔绝。冬天风大浪高,寒风凛冽。夏天无遮无盖,暴晒炎热。而最大的痛苦还是寂寞枯燥。陆地上来了人,他们总是特别高兴,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所以我们的到来,方站长由衷的高兴,真诚的欢迎我们。他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平台上景色特别美,能最早看到日出,也能最晚看到日落,这些采油机在晚霞里可漂亮了,这是别的地方见不到的,好多摄影的人都到我们这来拍照呢。”我们也好羡慕啊,真想拍到海上的日出日落,那该多美啊。

大家拍了很多片子,拍的差不多了,风浪稍小了一些,我们一直担心一会儿怎么冲过海浪回到陆地。方站长很有经验的说:“一会儿风浪可能还会大,你们早点儿回去吧。”我们一听,又担心起来,决定马上返航。

于是,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站长和忠于职守的采油机,返航。看得出,这位热心站长真舍不得让我们走,他握着我们的手说:“欢迎你们有空再来。”其实,我们知道,今生再来的机会太少了,这次经历太难得了,令人难忘。

1509261563285731.jpg

回陆地的路上,仍然闯过一个个大浪,又经受了一次大风大浪的考验,终于安全返回陆地,完成了这次终生难忘的惊险之旅。

我们这次经历,真是收获多多,不仅收获了好片子,也欣赏了壮观美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亲身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伟大和不易。

大家由衷的说,不知怎么感谢我朋友,让我们有了这样一次难得、难忘的经历。

回到家后,我百度了一下,山东东营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油区,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濒临渤海,紧依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油田。1965年1月25日,在东营胜利村钻探的坨11井发现85米的巨厚油层。坨11井喜获日产1134吨高产油流,全国第一口千吨井诞生。胜利油田由此得名。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五十多年,为祖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铁人”王进喜和英雄的石油工人的事迹,在国家建国初期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精神,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战胜重重困难,硬是为祖国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一穷二白,贫困落后的祖国,有今天这样伟大成就,离不开石油人的伟大贡献。石油工人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缩影和代表。今天亲眼所见,亲身感受,证明了这一点。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向伟大的石油战线的英雄们致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简洁明快地记录一群老年大学摄影班的摄友,千里跋涉完成一次特殊采风活动的过程。穿越惊心动魄的大浪之路深入海上钻井平台,记录新时代海上石油工人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夹叙夹议中传导当年“铁人”精神。特殊之旅,有意义的游记,更是一篇好纪实。推荐阅读。编辑:星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