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山路弯弯 大山青青

作者: 南庄隐士 点击:2001 发表:2022-06-11 10:27:10 闪星:5

摘要:“愚公移山”终究是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一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伟人的老三篇中有《愚公移山》,提倡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如今的小学课本中保留有这个古代寓言,倡导愚公精神。 让人没想到的是,90年代的济南市历城区锦锈川乡金刚纂村干部群众,为了自己与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战天斗志、开山劈岭,留下了一个比“愚公移山”还要感人的故事,树立起一座艰苦创业的不朽丰碑。

  那是1995年春季,带着好奇的心情,我第一次走进位于大山深处的历城金刚纂村。那时的金刚纂村男女老少,正在马广业书记带领下,日以继夜,劈山开路,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去挑战村北的那座阻挡通行的数百年大山,渴望缩短通往济南市区的距离……

  2022年6月1日,我再次走进金刚纂村,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震惊和敬佩!

  昔日贫穷封闭的山村全变了,变得如此绚丽多姿,弯弯的柏油路,棵棵的绿果树,齐齐的农家院,浓浓的乡亲情。犹如一副色彩斑斓的山水画跃入眼帘。


  

  人们都熟知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90高龄的北山愚公,决心靠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搬掉阻挡他家出路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他带领子孙“叩山垦壤,箕谷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结果,“上帝”为之感动,命令两个神仙将山背起。 

  “愚公移山”终究是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一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伟人的老三篇中有《愚公移山》,提倡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如今的小学课本中保留有这个古代寓言,倡导愚公精神。

  让人没想到的是,90年代的济南市历城区干部群众,为了自己与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战天斗志、开山劈岭,留下了一个比“愚公移山”还要感人的故事,树立起一座艰苦创业的不朽丰碑。

  金刚纂村不足160户人家,在海拔400多米的山崖上用锤、钎、锹、镐、掀和双手,劈山开路、引水上山、用汗水和鲜血创造了传说中的愚公所不可比拟的业绩:1991年冬,搬走村南3个山头,垒堰2000多米,架桥4座,打通一条长3公里、宽6米的乡村公路;1992年春,在村南建成一座蓄水4000立方米的方塘;1993年,在荒山秃岭刨大树坑10万个;1994年夏,在村北半山腰筑起长526米的混凝士引水上山防渗渠;同年秋,动工兴建长2公里、宽8米、下落北岭32米、动用土石10万多立方米的盘山公路……仅四年时间荒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了金刚纂人“愚公”精神。

  日历翻回到80年代末,距济南只有四、五十里路的金刚纂人赶集、走亲戚却仍然步行于唯一通往山外的蜿蜒小山路。村里的人“望山兴叹”,山外的人“望山止步”。路成了金刚纂人脱贫致富的“拦路虎”。直到1989年全村人均收人不足150元,温饱问题勉强解决。“有女垫了栏,不嫁金刚纂”。金刚纂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1991年春天,马广业、马现禄、马守柱、马守太被选为村支委会和村委会的新一届领导。上任那天,他们相约爬上了村北的最高峰,鸟瞰山窝里的村貌。四人揉着各自的双眼,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整个村东西北三面环山,早年进出村只有一条两米半宽疙疙瘩瘩、弯弯曲曲的小路,山楂、梨子卖不出好价钱,用小推车运到一半就颠烂了。一间间高矮不齐的旧房屋,一道道光秃秃的山梁,一条“九十九道弯”的山间小道。那些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光棍40多个,还有30多个小伙子‘倒插门’去了外村。马守柱的双眼湿润了,马现禄的泪水掉下来了,马广业呜咽着说:“看到咱村这个样,咱心里不好受呀!咱们要拧成一股绳,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八只粗大的手叠在一起,四颗心同时涌起一股热浪,老祖宗给了咱这么个地方,咱们不干谁干!

  马广业新官上任,志气满满,走街串户向村民征求脱贫致富的点子,没曾想兜头一盆凉水泼来。

  “生在这样的穷山沟就是受罪的命!”

  “要是有好办法,老祖宗早就把穷赶跑了,哪会轮到我们!”

  马广业书记看着老少爷们一个个低垂的脑袋,当过民办教师,也外出做过生意的他,摸准了金刚纂村发展的关键点:要想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得鼓起大伙儿战天斗地的信心。

  村民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马广业说:“咱们同生在这穷山沟里,这说明咱们同这里有缘。乡亲们要想脱贫,需要干的事太多了,开通出山的南大门,绿化荒山、筑渠建塘,劈开北岭缩短同济南的距离。没别的可说,一个字干!”话音刚落,会场上沸腾起来,这个说“要想富先开路”,那个讲“治水种树两不误”。马书记当场提出了“炸山架桥,汽车进山”的口号,树起了打通南路的旗帜。

  开路、种树、引水上山谈何容易?干事创业都需要钱,马广业带头从50公里外的亲戚那儿借来30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筹借了千余元。干部一带头,常年在外搞劳务的马传周拿出1000元交到了村支部。村民马传海把为儿子娶媳妇的700元送到了马广业的手中,村民们把从口中挤出的米面蛋菜拿出来了……

  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年修建大塘时,土方工程基本完工,只剩下夯实塘底灰土这道工序。突然,乌云翻滚,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村民都知道,如果雨前不能把塘底全部夯实,大雨一冲,前功尽弃。说时迟,那时快,十几个准备回家吃饭的男人,索性脱去上衣,身穿裤头跳进五米深的方塘,拼命地抡起石夯,合着号子声一下,二下……每一下都是他们意志与汗水的融合所表现出的战胜建塘的决心的毅力。塘底夯实了,但劳累过度让他们却瘫在地上,有的累晕了,有的呕吐了。一位前来给丈夫送饭的妇女,看见躺在地上的男人,没有言语,顿时潸然泪下。或许说这大雨是老天爷对金刚纂人意志和信念的考验,或许是金刚纂人的行动惊动了老天爷为之而泣。

  金刚纂人,山一般的意志。“人民最伟大,泥士香味稠。”马广业家里挂着的这10字横幅,表达了他对乡亲们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深冬,金刚纂人打眼、放炮、运土、垒石,两个月就炸开了3座山头,架设4座桥梁,搬走土石15000立方米,一条3公里的路首次把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南路通了,金刚纂人又挥师北上,准备劈开北岭通济南。他们的这一想法,让请来的区公路局的工程师在村北勘察地形时心里直犯嘀咕,金刚纂人太敢想了,别说是开路,就是空手爬上北岭也得气喘半天。

  “你多大?”勘探工程师问马广业。

  “今年36岁。俺准备干到46吧!”专家的话没有吓倒他,马广业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坚定地说:“工程再大,我们也干!”工程师半心半疑:“试试吧,你们就先干村北至山脚的200米吧。”

  “开山辟路确实难,十年不行,就二十年,这一辈干不完,下一辈接着干。就像愚公一样,早晚能把这大山打通。”在村民大会上,马广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台下,一个个拳头攥起来:“俺们跟着你干!”

  1994年11月29日(农历10月27),劈山开路的战斗打响了。16名党员上了前线,大小干部上了前线,全村劳力齐呼啦地开上去了。大家劈石梁、填深沟、垒石堰……那天,原定早上7点半出发,7点20分人就全到齐了。马广业眼睛一红,修路的队伍里他推着小车走在最前,身后100多位村民,有老人、有妇女,大家扛大锤、拎铁锨,紧紧跟随。

  修路的日子太苦了,特别是冬天开工,大伙儿的手又受震又受冻,裂开一道道口子,却没人喊疼。所有人一直干到大年三十中午十一点,才收工下山,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马广业书记和副书记马现䘵冒着寒风爬上了北岭,去给一位村民拜年,去探望这位孤身一人栖身草棚看守机器,与满天星星一道过年的汉子,马书记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握住那双冰冷的手说:“给你拜年了!”村民的心被温暖了。

  马智业是当时第五村民小组一分组的组长,带领一队五六十岁开外的老年施工组。别看他们年纪大,从装车、推车、搬石头,干的都是壮劳力的活儿,马组长身先士卒,装满石头的独轮车二三百斤推起来就走。81岁的刘全美老汉也上去了。从上岭的第一天开始,刘老汉总是比别人提前半小时动身,从没误过工。他和金刚纂人一直干到年三十,初六又早早出现在半山腰的施工现场。

mmexport1654910824806.jpg  工地上,许多妇女全靠两肩背着水泥、沙子上山,一天不下十几趟。有人计算过,许多年她们往返的路程加起来足有几千里。肩膀磨破了,洇出了血印,沉重的水泥沙子落在肩上那是钻心的痛,但她们白天从不吭一声。到了晚上腰也酸,肩也火辣辣的痛,忍不住直哼哼,她们的男人们柔软的心隐去了本质的威风与阳刚气,心疼地为自己的女人捶背揉腰,成为女人第二天上工时的热门话题。村里马守清、侯茂功等几位70多岁的老党员,老农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悄悄地利用清早,将上山小路旁的杂草葵藜用镰刀割去,也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正是这群手无机械,用原始笨重的工具,仅仅20天,七、八十米长、二米多宽、五米多深的大沟填平了,100多米的石梁劈平了,160多米长、三、四米高的石堰垒好了,村北至山脚200米长、8米宽的路基全部完成。当工程师再次被请到金刚纂村时,他惊喜交加。经过实地测量论证,他决定将北岭下落32米,顶部宽40米、底部宽10米、底部厚度100多米,从新筑起的路基处拐3道弯修上来,长达1500米,需动土石10万多立方米。

  金刚纂人春节只休了五天半,正月初六锤声、炮声又响起来了。经历了寒冬腊月,金刚纂人与天斗,与地斗,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干粮。灼热的钢钎烤得手心,起了血泡,他们撕块破布把手缠住继续干。山头一寸寸下落,道路一尺尺延伸,金刚纂人被烈日晒得脱皮的脸庞露出了憨笑。硬是用一斧一凿,重塑着自己“愚公精神“的脊梁,过去自怨自艾、不敢想不敢干的金刚纂人,昂起了头、挺起了胸,凭着老黄牛一样吃苦耐劳、滚石上山的韧劲和持续发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前进路上的困难!

  为了村里的明天,马广业愧对自己的妻子儿女,愧对父母。一年夏天,他的老父亲患肺气肿,几天喘不过气了,命在旦夕。按孝道做儿女的应该守在父亲的身旁,可他心中装着全体村民,为了跑树苗,顾不上在床前尽上一份孝心,把爱父亲与爱民融为一体,奔波于锦绣川和济南之间。副书记马现䘵放弃垒了一半的大门,把整个身心放在治理荒山上。

mmexport1654910807909.jpg  金刚纂人的事迹随着他们的锤声、炮声、冲出了老岭。那年2月下旬,济南市副市长刘克昌率全市农口的负责同志来到了金刚纂村。在北岭工地上,刘副市长不住地称赞:了不起,真了不起!金刚纂人平均每人完成土石500立方米,每人将把2000斤重的石子、水泥背上了山,这其中的苦与累无法言表。金刚纂人不愧是铁打的汉。

  金刚纂人开始让“上帝”感动了。那年,历城区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的第二天,11名区委常委就全部来到金刚纂村参加义务劳动,并帮助该村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历城区土管局听说金刚纂人的事迹后,很快便资助他们6万元。市、区、乡有关部门及洪楼镇小庄村等单位,也先后给予了积极支持。愿“上帝”给予金刚纂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是的,金刚纂人的付出太多了,也将得到山一般的回报。

  苹果、梨、花椒、仁用杏已经在金刚纂村落了户,人均果树占有量也增至250多株,仅人均干鲜果品收入就达400多元。526米长的防渗渠引水上山,使山腰上的数百亩果园、粮田变成了丰产园、丰产田。当笔者问及金刚纂村的发展前景时,村支书马广业信心满怀:“到今年北岭通车、南水北调竣工后,俺村有路、有水、有林,果品加工、石料加工一起上,不愁富不起来…… 


mmexport1654910766191.jpg  

  路通了,人来了。

  藏在深山的金刚纂村,掀开了乡村发展新篇。

  “修路难,致富更难。”这是马广业这些年带领金刚纂人想方设法谋富裕的深切感受。

  当初,金刚纂人喂过长毛兔,养过林下鸡,种过茶树菇,但终因市场、政策、产量等原因宣告失败。

  当上过,亏吃过。但马广业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输”字?他暗想:11年修路经历,让自己学到了干事不能怕跌跟头,认定了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正如,他在村两委会上说的,致富路上任务少不了,困难少不了,更需要咱们继续发扬“愚公精神”,下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盘棋。

  如何下好这盘棋,马广业经过深思熟虑,开始拱“卒”。

  首先在村周边的上山,开始种经济果树,如苹果、梨、花椒、仁用杏等,如今人均果树占有量也增至250多株,仅人均干鲜果品收入就达400多元。为了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建成526米长的防渗渠引水上山,使山腰上的数百亩果园、粮田变成了丰产园、丰产田。一年又一年的探索尝试,金刚纂山区特色种植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跟平原地区追求规模效益不同,山区发展种植业必须走精品路线,种植模式要绿色,并且契合至少未来五年的市场发展需求。

  后来,村里引进的旱地越夏西红柿,一咬一口沙瓤,不打药、只施农家肥。一开始,种第一茬时裂果落果一片,村民们有着着急。马广业马上请来市里的农技专家前来指导,种植户这才知道,新品种喜阴凉,水不能大、温度不能高。几经实践摸索,现在村里的山沟里、山脚下合适的地块几乎都种上了旱地越夏西红柿,总数达到了1万株左右,价格比普通西红柿贵一两元也不愁卖。种植户马守柱满脸笑容的对笔者说:“老弟,不瞒你说,如今城里客户订蔬菜礼盒指明要它。” 

  路子越蹚越宽阔,前景越来越明朗。金刚纂村有种梨树的传统,村民熟悉梨树的种植栽培和虫害防治。在此基础上,马广业带领大家引进了一年三季结果的高产梨种秀丰梨,2021年,村里近百亩秀丰梨的产量达到了8万斤。当年全村人均收入达一万二千元。马广业告诉笔者:正考虑建设加工车间,把秀丰梨做成单独包装的真空蒸煮梨,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特色种植的附加值。

  2021年秋天,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72岁的果农马传会摘下几颗果子,向来采摘的城里游客自豪地介绍起来:“这种大金星山楂鲜吃酸中带甜,味道特别好。”一位来自济南市区的市民,接过他手中的山楂放入嘴中,边吃边说:“大爷,您说的没错,没想到在这片远离城区的深山沟会有这么好吃的山楂。”他这么一说,同行的城里人纷纷慷慨解囊,这个买五斤,那个要十斤。如今,向游客推销自己的农副新产品已是许多金刚纂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二步,马广业行“马”。

  他带着我们来到了村南的葫芦湾景点,这个项目是他和某企业以入股的形式,引进200万修建的景点。只见湖边有两栋船型建筑,恍惚来到悉尼歌剧院。环湾200米长的花岗石栏杆和360平方米的石板路面,从老泉引来的泉水汇聚成的10个小水塘、形似蒙古包的模块式民宿房,望着十几个造型别致的民宿,有的像船,有的像蒙古包,让我这个比较挑剔的人也为之眼前一亮,产生了住下来体验一把的冲动。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十二生肖打卡点,马广业对笔者说:“去年景观和配套建设因为疫情耽搁了一段时间,今年春天重新开建,一天也不能耽误。73岁的老石匠马现元在塘边叮叮当当地整修石块,与他一道的,还有同是“70后”、参加过当年劈山修路的村民杨圣春和马现泉。当时就连身体残疾的村民赵富东也来了,干不了重的,他就搭个窝棚住在山上看工地。” 笔者还从村民口中得知,本该参加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的马广业一直没离开村里的工地。他还说:“趁着还能活动,给村里再留点儿啥,大伙儿的事情大伙儿办。” 

  这就是金刚纂人的觉悟和理想。

  一条路让村两委班子认识到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也让村民尝到了团结才能进步的甜头。金刚纂村遇事多商量,人人关心参与村中事的清正风气,从此远近闻名。办成事要发挥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好日子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像愚公一样一锤一锨干出来的。

  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军业说:“村里要干什么事,村两委研究后必须提交村民议事会讨论,充分发扬民主。”30个村民代表无偿议事,议事结果第一时间向村民公开,赢得了村民信任。

  村主任马素平心有体会的说:“所有政策村干部带头执行,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没人甘当村子发展的旁观者。为了保证水质,村里的旱地水窖需要加装沉淀池,常规方法是水泥沙土就地拌料就地砌建。可水窖分布广,光建筑物料运输就是个麻烦事,于是马广业找到在外搞建筑的村民马现金。马现金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几经研讨设计拿出了新方案“预先浇筑制作沉淀池”。为了方便村民维护农作物,这些年金刚纂村陆续修建了总长3000多米的生产路,占用了60多户村民的耕地,村两委带头腾地整地,村民没有一句怨言。马广业感激的说:“办成事要发挥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只要班子带头,村民支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认定了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mmexport1654910795171.jpg  金刚纂人的付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厚爱。先后被省、市、区评为文明村,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同时,在2018年被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研究院列入“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马广业书记本人也屡获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入选奥运火炬手,参加了济南市的火炬传递活动。

  眼下,年满63岁的马广业,并不满足过去取得的成绩,又开始出“车”了。

  在建设美丽乡村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一,准备将祖辈传下的农活,用漫画的形式上墙,并组织懂农活的老人,向青少年传授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二,把村里的幸福院办得更好,近年来,村里每周两次组织老人到幸福院活动,或谈村事,或打牌下棋,中午管一顿饭。其目的是让村里的60岁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其三,扩大农副新产品。集体种植黄棒菜,这是一种高产、高蛋白的草本植物,人畜皆可食用,是理想的保健蔬菜和多汁饲料作物。在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上马黄棒菜挂面生产线。种植和腌制洋姜,这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生产上一般用块茎繁殖,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洋姜具有消炎止痛、降火、调节血糖等功效。目前已有100个洋姜种植户。

mmexport1654910746857.jpg  金刚纂村阔步向前的队伍中,“新愚公”正在入列。截止目前,已有青岛、泰安等地的十几名姑娘嫁到金刚纂村,可谓“筑巢引凤”,一举两得。不仅摘掉了贫困山村的帽子,而且还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其中,一位来自肥城市的姑娘伊逊香成为村里的媳妇后,又来到村委会,协助马书记处理日常工作。

  最近,30岁的刘静结束了城里打工的生活回村了。刘静在外也体验过农家乐、民宿,她觉得论自然风光金刚纂不比其他地方差。那么高的岭都挖得透,俺乡村旅游也一定能搞好。刘静计划开个自媒体账号,通过互联网向外面的世界介绍金刚纂的绿水青山、风土人情。第一条她就打算说说这条“愚公路”,让城里人感受一下金刚纂人的精气神。

  金刚纂是个古村落,村子中心两棵七八百年的国槐古树,完全证明了这个村子的历史和当代“愚公”精神。在村子的小广场和一些地方,我无意之中发现许多象形文字石刻,体现出这个村子浓浓的文化氛围。

  我相信,金刚纂人正在走出大山深处,融入社会,生活会越来越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一个蛰伏在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历城金刚纂村,耕地只有360亩,而荒山4110亩,历来为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如今已经是济南市的“后花园”,漫山遍野盛产苹果、梨、花椒、仁用杏,真可谓是“世外桃源”。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且听作者娓娓道来。村支书马广业的金点子变成开山辟路的实际行动,村委领导带领党员和村民齐心协力大干苦干,男女老少用双手汗水以愚公精神,创造了一串串令人震撼的数据,让穷山村的山变成果香四溢的青山和绿水,金刚纂文明村迎来四季的游客,金刚纂人终于苦尽甘来。作者纪实文章立意新高,彰显了有深度的思想与愚公精神,也歌颂了新愚公金刚纂人。好文,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