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端午节里话端午

作者: 情系塘沽 点击:894 发表:2022-06-08 08:53:49 闪星:1

摘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魂兮归来,永远的屈原总是和中国传统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在已逝去的两千多年时光里,这似乎已成为一个定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魂兮归来,永远的屈原总是和中国传统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在已逝去的两千多年时光里,这似乎已成为一个定式。

  6月3日,壬寅虎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荷叶田田的汾水侧畔,临汾万仟堂茶舍围炉厅,大幅《寒江雪》的背景墙独特的氛围,条桌上精致的白兰瓜与西瓜块果,还有一根根用五彩线编织而成的百索,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当属万仟堂精心自制的三角茶粽。粽馅分普洱茶和干枣、白茶和干枣两种。

  下午3点正,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师从首批国家非遗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的青年古琴师吉俊身着浅蓝色亚麻连襟衫,以刺、托、擘、拨组合的多种指法,刚柔并济,弹奏了一首现代名曲《三峡船歌》,那紧张强烈的旋律,如同江中行船顺流急下,一日千里。为虎年《端午漫谈》活动开启了帷幕。

  在铿锵有力的古琴余韵里,身穿酒红色T恤衫的乔忠延老师精神抖擞地走上主讲席。

  “刚才的古琴演奏,似乎又把我们带入了壮阔的三峡。”年逾古稀的乔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起1986年第一次乘船自重庆穿越三峡去武汉,又从宜昌逆流而上畅游三峡的往事。

  “他生前如此,死后也未必不是这样,屈原的一生将注定被埋于水下。”乔老师讲述了2002年自己去秭归拜谒屈原庙,因葛洲坝工程水位提升了500米,屈原庙被淹没后来被迫迁移的经过,感慨万千道。

  接着,乔老师话题一转,兴致很高地说起刚刚回家乡车居参加的“插秧节”,追忆起少小时家门口丛密的芦苇荡,芦苇就是《诗经》里的“蒹葭”。那时候由于端午恰逢麦收开镰,大早上,大人们就用采集回来的苇叶包上糯米,放入蒸笼,蒸上满满的一锅,再去割麦。

  “现如今的端午似乎只有一个主题——爱国。”乔老师联系端午节往江里扔米粽的情状,把“尸体”与“遗体”做了比较。“尸”,在古代是人扮演的神,表示尊敬、敬爱之义,而“遗体”则是从西方来的,我们传统的文化诠释就这样被西化了。其实,今天在这里喝茶听古琴,就是中国文化。茶可以使人静,让人发呆,让人思考,让人与古人对话。而外国的咖啡,则是刺激神经,就是所谓的“吃香(炒菜)的喝辣(酒)的”。

  乔老师说,屈子离开我们已两千多年了,其实端午是与24节气并列的,与作物小麦有关,它是顺时而生,不与季节作对。第一,民间历来就有“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说法,真正的时间指农历六月六,晒完棉衣再入箱,就不会受潮了。再者,民间还有端午插艾叶辟邪的习俗。乔老师强调,插艾还有驱蚊虫的作用,主要就是给人一个心理提示,惊蛰复苏后的毒虫从端午之后,就开始活跃了,人们可得注意啦。放干透的艾叶也不要扔了,一可以做泡脚药,二还可以做成火摇子(编织的绳子),夏天睡在外面的席子上,在旁边点燃它可以驱蚊。第三,端午要贴上炕鸡,还要贴对方向。鸡谐音同“吉”,其实在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习惯,除了产蛋,还有就是鸡时不时地到屋里转一转,它就可以把家里的蝎子毒虫吃掉。乔老师还回忆起家族长辈曾被蛇缠身吓死的案例;又饶有兴致地回顾了某年在山区宾馆住宿时,蹊跷那里植有很多盆指甲草,原来指甲草竟然有驱蛇之神效;2006年去云丘山景区,第一次看到一个老太太点燃艾叶,艾灸牛鼻子,最终才明白,老人家正在用艾灸的方法治疗感冒的牛呢……

  乔老师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话题马上扭转到为什么爱国?怎样爱国上来?他说现在人们习惯把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乔老师完整地回顾了当年流浪中的晋公子重耳对楚王“退避三舍”承诺的由来,解释了古代行军作战安营扎寨,30里为一舍的知识点。最后得出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小的门户之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道义是无国界的。

  在此基础上,乔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屈大夫是一个失败的爱国者。历史上失败的爱国者往往被人记住的很多,比如岳飞,但岳飞爱的只是他的国君,朱仙镇已经距离开封很近很近了,他完全可以彻底打败金国,金人此时已闻风丧胆。但事实上,皇上的12道金牌就把他召了回去,最终,他把人民又扔给了金人。屈原与他有“异曲同工之遭”。屈原也忠君,但他敢说逆耳之言,即便受打击,遭排挤,也要赤胆忠心。乔老师总结说,爱国是对的,但不是每天嘴上都在喊万岁,不是一味地唱赞歌,每天说好话的人是要他的命。

  乔老师随即联系社会现实,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好自己,感化别人,就是爱国!要通过自己,带动家庭,带动身边的人。爱国非讲不可,但不能盲目地去讲。

  最后,乔老师关于爱国治国,推心置腹地讲了几句话:一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干坏事);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让别人干坏事);三是吃饭穿衣量家当(不要把外包装当做自己的价值);四是不能脑子里只把金钱为中心,要励志须奋斗。

  临近尾声,乔老师环顾了一下四周,语重心长地强调:“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不但要讲花好月圆,还得讲如何更好地去做!”一句极简洁的结束语,陡然把本次端午活动的意义延伸了开去。

  在活动互动环节,大家情绪高涨。

  阿牛慈善协会郭会长回忆说,今年64岁的哥哥当年过满月时,姥姥亲手绣制了两对绣有老虎、蝎子、蟾蜍、壁虎等动物的圆形枕头顶,悬挂在外甥的床头边,这有什么含义?乔老师回答说,那是以毒攻毒,起提醒作用,提醒五毒诸邪物退避三舍。

  骨科专家李主任提问:“平时其它节都可以说节日快乐,为何端午却只能喊安康?”乔老师笑着回答道:“五月是毒月、恶月,虫蛊开始活跃起来,安康就是保平安,先安全后健康,大家从中都能获得安全感。”

  来自山西师大的硕导青梅教授先是表达了对乔老师的感激之情,称自己所带的几个研究乔老师作品的学生,曾得到乔老师的大力支持。然后又敬请乔老师详细谈谈他的客体散文。

  乔老师略加思索,然后莞儿一笑:“跟张教授和你的学生比,我可是自学的,所以不是很系统。这可能跟阅历、过程有关。我是走着走着就上道了。”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先后为村支书、小学校长、公社秘书、教育局长和县委书记写稿子的丰富经历,然后总结说:“首先,我做到了角色转换。然后抓客体对象的特质,用主观来表达客体,还原于客体本身的特点。一个作家不能太成熟,不能总是重复自己,应始终保持青涩,不断寻找新的题材,要跳开别人和自己的脚步走,必须走出某种固定的模式。”

  鉴于活动现场大家对《尧都土话》一书的浓厚兴趣,乔老师侃侃而谈,揭秘了写作它的初衷。乔老师谦称自己是“林教头误入白虎堂。”起初,乔老师正组织人修复失火的尧庙广运殿,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并拟拍一部尧王的电视剧。而剧本里的尧王必须要说方言,所以他就参考潘先生的有关著作,自己一边研究,一边筹钱。当时上级领导让他修建华门他推辞不干,只一心一意修尧陵祭尧。后来筹到了700万资金,最终花800万修好了尧陵。因为王春元书记早走了2个月,虽然电视剧没拍成,但小随笔《尧都土话》却写成了,并发表在《中华散文》等60多家刊物上,许多海外人士看到后,反响强烈。

  紧接着,乔老师就“着禾”“少谴”“恨咄”“贴胃”“架火”“取灯”等十多个方言语词一一作了详细说明。指出尧都土话非常形象,非常厚重,它就是一篇说不完道不尽的文言文,一部博大精深的古汉语,我们都应心存敬畏,丝毫不敢怠慢它。如今,就连乔老师年已93岁高龄的老母亲,至今仍在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

  围炉厅里,时间在一分一秒、不知不觉中慢慢流淌着。在这个炎炎烈日的夏天,在气温不断攀升的时节,在传统节日端午的当天,正在闭门创作“红丝带”题材的乔老师,抽出极其宝贵的时间,应邀前来万仟堂,耐心细致地诠释端午文化,解答听众的悬疑,既带来了一道有滋有味的文化大餐,又让大家拓展了视野,弥补了许多知识盲点。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办教师砥砺前行的人生之旅,让我们欣赏到一个本土作家耕耘不辍的华彩征程,让我们学到了一种谦逊低调的做人品德,更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文化人浓烈的家国情怀!

  下午六时,意犹未尽的全体成员,欢声笑语,移步万仟堂门外的台阶上,与乔老师一起合影留念,万仟堂茶舍榴月《端午漫谈》活动圆满收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身临其境的纪实了黄河魂分站万仟茶舍《端午漫谈》在已成为定式的以“纪念魂兮归来,永远的屈原”为主题的如期隆重举行的端午活动的具体的全过程,文章娓娓道来了活动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漫谈了端午节人们纪念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屈原的各种风俗习惯,以谈论屈原的爱国之举为契机阐述了其他爱国民族英雄的道义,借题发挥特谈了爱国的实质内涵,从而进一步升华了中心,延伸了端午活动的意义。爱国的人们励志爱国须奋斗,不仅爱国,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总结提升,彰显了现如今经久不衰的薪火相传的历久弥新的端午节最终归结起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