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端阳节重温《离骚》

作者: 山川 点击:744 发表:2022-06-01 10:09:23 闪星:1

摘要:怀念伟大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是诗人屈原的忌日,我们重温他的作品《离骚》,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于激励我们坚定改革开放的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文章从自己的身世、崇尚的品德、远大的抱负写起,抒发了自己惨遭迫害的苦闷与内心的矛盾,痛斥了楚王的昏庸、群小的猖獗与朝政日非。表述了诗人坚持改革,抨击黑暗现实,拒绝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胸怀政治改革的伟大抱负。屈原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他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极力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把楚国推向富强,进而统一中国。他在《离骚》一文中提出“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等一系列改革的主张,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反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他希望楚王尽快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他在文中指出:光阴速逝不停留,春去秋来循环更替,草木逐渐零落,君臣年老力衰,何不乘国盛民强之时,抛弃这些腐败制度。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屈原对改革的迫切心情。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他除了争取君王的支持之外,还积极地培植了一大批拥护改革的精英,从组织上为改革作了充分的准备。他的这些言行与贵族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从根本上动摇了贵族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以南后郑袖为首的贵族集团的极力反对。他们在楚王面前诬陷屈原目中无人,不把君王看在眼里。楚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先是被楚怀王放逐出朝廷,后又被楚襄王流放到江南。

  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文章阐述了屈原的理想遭到破坏后,看到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制不住满腔的悲愤,对腐朽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首先,对楚王不分青红皂白听信谗言,重用小人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痛斥楚王昏庸无能不辨忠邪: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黑天白日都分不清。他批评楚王放荡邪僻,始终不体察民心。其次,对那些阻碍改革的贵族群小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在《离骚》中指出: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他们的前途暗淡无光,小人们竞相钻营十分贪婪,求索财物名位总不满足。他对在任时培养的一群投身改革的精英,后来趋炎附势,变节投靠贵族阶级的行为感到遗憾和愤慨。在《离骚》中他痛心的说:我种植了九畹秋兰,又栽培了百亩湘蕙,我希望他们枝繁叶茂,以便届时将他们收获。他哀叹众花已经腐败,他们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不顾国家的安危,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怀豪情。屈原对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坚定不移,坚信不疑。他没有被残酷的打击迫害所压倒,也绝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他相信自己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是正确的,决心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他在文章中指出: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他明明知道坚持改革一定要受到迫害,甚至面临危险和死亡,但他绝不后悔当初的决策,表示“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人规劝他放弃自己的主张,明哲保身,随波逐流。屈原的姐姐也劝他说:世人都爱结党营私,互相标榜,你为何那样固执而不听我的话。他告诉屈原:在没有是非曲直的社会里,如果不改变你那种孤忠耿直的作风,是不会融入社会的,而且还会遭到杀身之祸。屈原认为:抛开正道而走斜路,那将为君子所鄙弃;品行忠厚,心地端正,才能为君子所赞美。文章中他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他坚持的是真理。他认为:一切不合理的政治,终究要归于灭亡,只有“循绳墨”、“举贤能”,坚持改革政治才能使国家昌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这句诗虽然带有那个时代忧君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却彰显了爱国诗人屈原的胸怀政治改革的伟大抱负、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怀豪情。端阳时节念屈原,话《离骚》,赋新意。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感,追本溯源,继往开来,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激发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最美好的情感。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