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喊醒一条河

作者: 鱼石散人 点击:1104 发表:2022-05-31 10:43:59 闪星:3

  “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庐陵之名,已逾两千年。虽隋时易名“吉州”,元改称“吉安路”,今为“吉安市”,但我还是喜欢它的古名——庐陵。

  《水经注》说,庐陵因泸水而得名。庐与泸同音,庐又有房屋之意;陵为大土山。庐陵二字,有水有山,山环水绕,人们安居其间,的确是幸福的家园。

  庐陵多水,有“一江六水”的美誉。赣江发端于岭南的大庾岭,自南而北,劈波斩浪而来,其间,又有遂川江、蜀水、泸禾水、同江、泷江、乌江,六江相继加入,就这样,一条宏阔的大江,用它的博大和悠远,孕育了千年庐陵。有水,便有了生机。赣江之上,桅杆林立,千帆竞发;达官巨贾,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南此货物,互通有无,林林总总。陈山、武功山的竹木,遂川的茶叶、新干的蜜桔,吉州窑的木叶盏……源源不断,汇聚于此,又输向远方。金牛渡、凌波渡、梅林渡、余家渡、南湖码头、大榕树码头……这些渡口或码头,或高雅,或朴素,宛如珍珠镶嵌于江岸,是风景,也是希望。彼时的庐陵,“漕台岁贡百万斛,调之吉者十常六七。”可谓繁华富庶。

  有水便有了灵性。它遇礁石而刚强,遇草木而浸染,遇河岸而蜿蜒。“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是庐陵人品格的旗帜。“簸箕晒谷,教崽读书”“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相闻”是庐陵人“崇文重教”的注脚。庐陵,孕育了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等“五忠一节”,走出了刘弇、王庭珪、李时勉、曾安止、邹守益等一大批才俊。彼时的庐陵,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水,便有了风景。山水辽阔,城郭入云。苏东坡来了,他被贬岭南,途经庐陵,吟出了“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的诗句;徐霞客来了,他溯赣江而行,船泊梅林渡口,漫步庐陵,发出了“十里阛阓,不减金阊也”的赞叹;江万里来了,江中白鹭洲,上空白鹭飞,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彼时的庐陵,自然与人文交辉,“半苏亭”“半苏桥”“半苏巷”“永叔路”和状元桥,即是明证。说到水,就不得不提“后河”。在后街的西边,有一条大致与之平行而蜿蜒的河,人们管它叫后河。后河,又名习溪。据庐陵文化学者刘英敏先生考证,“习,数飞也”,“习溪水”即重叠的水。习溪,“源出吉塘支流”,“由焦岗岭合众流至此”。习溪过市西桥,又过福善、南湖二桥,又东北过习溪桥入江。它犹如一条玉带,轻挽着古庐陵的小蛮腰,显得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后河,像其它河流一样,也有过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刘辰翁在《习溪桥记》如此描写其繁华:(习溪桥畔)“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喝道而后能过。”。如此美景,怎不引人争相前往?“相山诗社”的杜审言、“诗人堂”的周必大、阳明书院的欧阳守道……他们都曾在此饮酒作诗,流连忘返。

  俱往矣,由于陆运的兴起,赣江风光不再。自清以降,后河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后河,也称长涝水。“涝”意思是雨水过多被水淹,长涝水,即经常发生内涝的水。也许是赣江常年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江水倒灌所致。曾几何时,这里,污水淤积,臭气熏天,是名副其实的“龙须沟”。提起后河,人们总是掩鼻皱眉,捶胸顿足。

  好在,春风又度,“山水吉安”的号角,响彻庐陵大地,也喊醒了破败的后河。绿廊、码头、小桥、戏台,往来穿梭的游船……在后河渐次醒来。醒来的,当然还有古庐陵的魂灵。在一个春天,邀上三五好友,穿过牌楼,以桥为引,以船为媒,去领略醒来后的后河。船行河上,如在画中,“唐风宋韵”,扑面而来。爱琴岛,九龙吐彩,宝剑如君子,腾龙似祥云;大戏台,大唐歌飞,许和子音如天籁,陶醉如酒。荷叶亭亭,鱼戏莲间,携万里情怀;凤凰洲头,凤凰和鸣,展千古雄心。状元桥头思天祥,白鹭洲畔念万里。在光与影的世界里,我们穿越古今,遥想未来。如今的后河,如刚出浴的美人,她轻挽着金庐陵的腰身,风姿绰约,娉婷而来。一个“喊”字,真好!“喊”是呼吁,是期盼,更是痛快酣畅淋漓。在山中喊,空谷回音;在旷野喊,平地惊雷;在后河喊,风生水起。喊醒了一条后河,喊醒万千庐陵山水。我们深信,金庐陵,定然会在新时代的喊声中,光荣归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庐陵(今吉安市),有绿水有青山,后河之水孕育一方水土,也孕育了庐陵人的性情,名副其实的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作者笔中庐陵的今与昔,有着鲜明的变化,一种令人遗憾的变化。好在峰回路转,春风再度,“山水吉安”的号角,唤醒庐陵大地。后河再度有了新的生命。作者巧用先扬后抑再扬的写作手法,增强了阅读的冲击力,文字简练,文章精致。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