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文化是一切艺术的根

作者: 冷眼热泪 点击:1378 发表:2022-05-28 14:34:11 闪星:4

  任何人,面对故乡的时候,总会有一份谦卑;任何学生,面对母校和老师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诚惶诚恐。咸阳师院是我的母校,我是在这里受到教育的,这里有很多令我难忘的老师。所以,今天来到母校,和大家做这个交流沟通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忐忑不安的。

  我1984年毕业于中文系,此后当老师,当记者,做编辑,先后做铜川日报,咸阳日报两家报社的文艺部主任;近十六年来,一直从事咸阳日报教育周刊执行主编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很多搞艺术的人,也采访了很多搞艺术的人。对于书法,对于绘画,我虽不做专门的研究,但是久而久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今天,就和大家进行交流,很多东西只是我个人的认识,未必一定正确,提出来仅供参考,也欢迎大家批评。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文化是一切艺术的根。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他是一切搞艺术的人需要长期重视的一件事情。

  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搞写作,搞绘画,搞书法,搞音乐,搞舞蹈,搞雕塑,几乎所有艺术门类,搞出大成绩的人,他们无不具有非常扎实的文化底蕴。因为文化的根扎得很深,决定了他们艺术的大树枝繁叶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活力。因为你总会不断地有新的东西产生出来,你的艺术产品,总会令人耳目一新,有味道,有意思,比较耐读耐看,耐人寻味。启发人思考,甚至能够给人心灵以强烈的冲击和共鸣感。也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搞艺术的人,写字画画的人很多,能够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却不多,大大半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厚实的文化根底,只停留在艺术的皮毛层面,只停留在技法层面。

  我还有一种感觉,看古人的书画,和看今人的书画感受很不同。古人的书画,透着一种静气,你会感觉到他们的心态非常安静,安宁,他们不慌不忙,一丝不苟;但是今人的作品,却总是透着一种燥气,一种浮躁的心态,一种急急火火的感觉。这个当然是和整个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有关。生活节奏加快,影响到了人的心态,也影响到了艺术家的心态。

  所以,想在自己喜欢的艺术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首先是要解决心态静的问题。古人早就告诉我们:静能生慧,中国的经典作品《大学》第一章就告诉我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以,先让自己静下来。当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很多大学逃散,迁往西南,西南联大出了很多后来非常著名的文化巨匠。看齐邦媛的《巨流河》。读岳南的《南渡北归》,那些教授,那些学生,即便是在逃难的过程中,也保持着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宁静,虽说仓皇的躲避空袭,劳碌奔波,生活艰难,但是只要一停下来,学生立即就能进入到学习状态,老师立即就能进入到教学状态。他们似乎不受外界的干扰,全中国那个时候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但是,学子、学人的内心却保持一份定力;现在,各种干扰,各种信息,各种欲望,各种诱惑,已经让人很难保持宁静,虽说生活就是如此,但是,追求艺术高境界的人,要学会抗拒这种干扰。要学会和各种现实的喧嚣保持一种距离。

  而让自己静下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古人、先人留给我们的经典,读那些被无数人已经证明具备营养的好书,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韩非子》、读《三十六计》、读《孙子兵法》,读老子的《道德经》……那些被称为国学的内容,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最好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你也一定会对我们的老先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他们对于天地万物的把握,远远超出了今人的认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很快,我们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到月球火星,但就人文方面,我们未必能够超越老子,未必能够超过亚里士多德。一部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你会常读常新,不同年龄阶段阅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阅读经典,我有一个比喻,就好像喜欢喝酒的人,喝了原浆酒,你只有喝了原浆酒,再来喝被人掺了水的酒,才能品出好坏来。好东西就在那里,经典就在那里,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你不读,只能是自己的损失。

  尤其是搞书法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中国的文字,背后有着太深的文化内涵,你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才可能写好中国字,也才可能写好书法。一个不读书的人,即便是练一辈子字,也不过是能写“春风和畅”“家和万事兴”“上善若水”之类的,或者抄写一些古诗,名人的名言,很少能够有自己的东西,如果离开这些,他们就不知道能写些什么了。这些人,严格说来,不是什么书法家,至多是个写字匠。

  古人曾经说,书为文之余。书在这里就是写字,文在这里就是写文章,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以文取士的国度,所以在朝廷里,常常不是文官就是武士,打仗要考武士,而国家如何治理,却要靠文官。如何选取这些人,当然是科举考试,如何通过考试?就是大量读书,就是做文章,一篇文章做得好,就可能做状元,当了状元,就可能是一方官员。所以过去的官员,都能写文章。我们现在中学、大学课本中很多古人的经典文章,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文天祥,岳飞等,都是文章高手,他们写文章,写诗词之余,作为休息,可能写写字,当做一种放松,旁人觉得他们的字写得好,于是就有人请他们写,于是也就有了被后人称为的“书法”。我们现在当做模范的很多古人的贴,在当时,不过就是一封家信,一张便条。这一点,大家知道的一定比我多,那些人当时写的时候,绝不是为了传之后世,让大家学习模仿,他当时就是为了传递一种信息,表达一种感情,而已。

  就此,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要把书法写好,你先要大量的读书,然后还要能够写文章。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书法家,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因为你的字缺乏文化的滋养。

  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一点个人看法。贾平凹是一个作家,但他同时写字、画画,他当作家有很多著作,他写字,画画,可以卖更多的钱,常常是一幅字多少万,这让那些在书法界操练了很多年的人,心中很不平衡,凭什么?我们操练了多少年,也卖不过你!你一个写小说的,凭什么写几个字,要技法似乎没技法,要功夫似乎也看不出来多少工夫,凭什么你的字就可以那么受人喜欢?卖那么多钱?网上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拿这个说事,但是,无论怎么气急败坏,贾平凹的字还是那样,丝毫不受影响,骂的继续在骂,喜欢的还是喜欢,这可真是没有办法。

  其实,那些心里不服的,破口大骂的人,恰恰忘了一点,这就是贾平凹字画背后的文化含量。他是文人字画,文人字画为何那样受欢迎?就是有味道,比较耐看,耐品、耐读。而那些专业的书法家,他们尽管可能在书法的技巧上,没有问题,甚至笔笔都有出处,但就是没有自己。

  很多搞艺术的人,一辈子只在“技”的层面用功,就是技术、技法,技巧,但上升不到“道”的层面。技当然也重要,或者说相当重要,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比较肤浅的,只有从“技”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你的作品才会突显出自己的思想、思考,凸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显出高度。而这“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才是大家喜欢的原因,也才是大家感到你的作品耐读,有意思的原因。

  用一些书法家“技”的要求衡量贾平凹的字,可能会找出很多毛病,但贾平凹写字的本意,或许根本就不在乎“技”,而进入了“道”,他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他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符合所谓的书法要求。就书法的“技”和“道”而言,他已经超越了“技”的层面而直接进入了“道”的层次,而很多人评价人家,还在用“技”的方法评价,所以常常牛头不对马嘴,看起来义愤填膺,实际根本说不到要害上。

  我有一个朋友,叫冯西海,他原来是一个作家,出了几本书,当然也读了很多书;后来画画,写字,也就是那种典型的文人画,但是喜欢的人很多,他把文人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活的美好的渴望通过似乎并不很讲究的线条展现出来。画上的人,永远没有眼睛,说古人不像古人,说今人不是今人,但是,你一看,又觉得他所画的那个人,以及那个人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某种渴求很契合,于是,你似乎觉得他所画的每一幅作品,都很有意思,都很有味道,都叫人喜欢。他的字也是那样,有着明显的个人色彩,许多人说,几乎可以和贾平凹的字乱真,喜欢的人也很多。

  我感觉,他也是那种把心思并没有太多用在“技”上,而是进入到“道”的书画家之一。

  传统的书画家,特别是画家,大多表现的是具象的事务,山水,花鸟,人物,风景,这些只要经过训练,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只要人不是太笨,大致都会画的差不多,但只有那些进入到“道”的层面的画家,他才会用线条画出抽象的思想。人们的思想,有时候用文字表达都比较困难,用线条表达,更难,只有那些具备了深厚文化功底,善于思考、善于抽象总结的人才能画好,也才能画出来。

  再说,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而具备了文化做根底,创新才会源源不断,不具备这个,只能简单模仿,却难有艺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敢于突破,敢于不循规蹈矩。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的院长张景林,是景谷艺术大师,他自己独创的景谷艺术,就是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做人物肖像,做风景画,做动物造型……几颗豆子,他摆弄摆弄,就是一副充满情趣的乡村风景,他用天南海北全国各地的植物种子做的画,都是用种子的原色,不加任何人工的调色,但是看起来非常逼真,震撼。他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学中文的,但他的景谷艺术,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他独创的这个艺术门类,已经得到教育部的批准,成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门民族文化记忆专业,他个人也成了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

  举这两个例子,核心就是想要说明,一个人,在艺术上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打好文化的根底,有了这个,才可能有所作为。就我所知,我们的院长王智杰老师,也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我们学院的于右任书法纪念馆,倾注了他大量心血,他对于书法的研究,也让他成了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大约近乎十年前吧,因为受一些人的影响,我也开始用毛笔写字,其中一个就是作家方英文,他的手札写得非常风流潇洒,手札的内容都是自己的感悟,他用毛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他是用毛笔写作的当代作家,我主要是觉得他的手札很好,自己当然也想把字写成那样;还有咸阳原来的图书馆老馆长梁澄清,也是一个学养深厚的学者,他用小楷抄写唐诗宋词,让人每看都心生羡慕;于是,我也开始用毛笔写字,我抄写完了厚厚的一本《菜根谭》原文、释文和感悟体会文字,在练习写字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文字的精妙,以及他们为人处世的经验;我抄写完了道德经及其释文,之后我开始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仅五六年来,每一天,我都要用小毛笔写两道三篇自己的小文章,不久前,把那些整理装订起来,居然有五十本之多,那些首先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章,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写的字还不错,其实,我并没有严格的临过贴,多数时候只是读读贴,看看贴;我还知道,我们学校的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李道尧,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提起他,都满怀敬意,他一直都在读书,对于好的书,他也一直都在用毛笔抄写,抄了一本又一本的厚厚的书。

  说这些的意思,不是要大家都去抄书,而是说,要重视打好自己的文化底子。有了这个底子,你才会飞得更高。

  我们的学院叫做“于右任书法学院”,于右任就是我们咸阳人,是国民党的元老,是一个学问家,也是一个书法家,很多年前,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设立在咸阳的于右任书法学院,居然长达七年不招收陕西学生,我进行了连续报道,最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终于使得书法艺术考试的设置得到改变,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全省设有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在陕西的书法招生得到改善,让陕西的书法考生有了报考陕西高校书法专业的机会,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作为这个学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母校做这么一点工作,也令人感到欣慰。而此前,我们招收来的,都是山东山西的学生,今天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来自陕西的学生?我觉得大家一定要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

  我们国家在走向现代化,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四个自信,世界大变局让我们越来越看清楚,只有自己的自强,才能不受人欺负,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的魂。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也是最蕴含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在座的都是书法学院的学生,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为让我们的汉字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让汉字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做出每个人的努力。

  我曾经看过我们书法学院学生的课堂笔记,看过大家的书法作品,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办学路子很正,大家的方向很正,也相信大家在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的路上,会做出每个人应有的成绩。

  谢谢大家,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

       微信图片_20220528193748.jpg


微信图片_20220528193755.jpg


微信图片_20220528193741.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艺术是社会意思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的作品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的、纵横几万里的、展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与情感的多样性。如果没有文化作根基的支撑,正如作者论证的那些艺术作品仅只是技法的展现,很难成为有生命力传世之作,很难成为具有个人风格的杰出之作。文中列举了作家贾平凹,冯西海,景谷艺术大师张景林等人的字画与作品,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人背景,由此也证实了作者的论点:文化是艺术的根。同时,作者根据自己学习与体验,对二十六个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着不凡的理解,并推荐给母校的学生以及读者,可谓是对艺术有所精进的最有效的学习进步的途径。五千余字的文章,能把文化与艺术的关系说通透,证明文化是艺术的根真不是件容易事,但作者做到了,这也是对艺术感兴趣的群体吹来一股清凉的风。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