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窑火的密码

作者: 龙马辉惶 点击:1110 发表:2022-05-24 10:06:52 闪星:6

  若非吉州本觉寺龙窑出土了极具标识的酱褐釉碗、双系罐厚唇碗诸多器什,估计谁都难以断定,吉州窑那束窑火在晚唐竟已点燃,盛开了千年。

  公元2200多年前,江南的先民逐水而居,栖息在赣江之滨。他们建县立州,繁衍生息。归属于江南西道的吉州,一直以来,都是州郡最富的县府。这片土地的子民在平畴的沃野,过着安稳的日子。他们或为伐木的樵夫,或为荷锄的田翁,或为撒网的渔者,或为走街串巷锤铁刨木斫篾的匠人。劳作之余,他们坐在一艘艘往来不绝的船只上,盘腿闲谈,聊起家族的前世今生。

  忙后一日,这帮赣江河里游鱼般机灵的子民,心里萌生了一个宏大的愿望:要是双手能捧上一个暖心的闪着瓷光的物什,把酒临风,对酹江月,该是多么的风光。

  是源于梦的启示,还是觅得天机?这片种养庄稼谷物的泥土,与窑火交融,变幻出惊世不衰的瓷的魅影。晚唐的吉州开始兴起了盛极一世的陶瓷行业,成了瓷的国度。这里的人找到了一门显赫的立世之技,陶坊仿若盛开的花儿遍布山野,昔日寂寥的小镇变成了繁华的街市。酒楼、茶馆、旅店,那些盛酒的瓷盏、沏茶的瓷碗、睡眠用的瓷枕,不时传来相互碰撞的金属般悦耳的脆响。赣江古大集渡、米巷口、丹砂渡码头,一船一船的吉州窑瓷器顺流北去,开启了通江达海的远航。

  吉州的窑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山坡耸起了窑包,窑烟四处升腾,被晨露濡湿的青石板巷子泛起了扎眼的瓷光。过去农闲时蹲在茅檐下听风看雨的日子没有了,他们都干起了陶泥、拉坯、画胎、施釉、烧窑……关乎瓷器的活儿。这一刻,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过上了虚幻的生活:青原山鸡岗岭上的高岭土,怎凭自个儿徒手随性拿捏,再经几把柴火,在龙窑里淬炼数日,便看到窑口炫目地跳出一个个瓷的精灵,伴在左右。

  这样的世界让他们异常兴奋。他们笃定了要把生活实景,世间情感,还有人生意趣,都变成瓷上的图画。莲花,端庄玉洁,被看着是佛教文化的符号,历代视为君子,雕在瓷上,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赞词何其般配。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卷曲秀丽的纹路,绘在瓷上,最能象征世人的高洁了。梅花,清幽脱俗,与翠竹、喜鹊、皓月一起,傲立霜雪,被窑工刻在了瓷上,成为窑瓷中最具特色的角儿。多有气节的瓷品,依我看啊,这些透着生命气息的图案,就是矗立在吉州窑瓷壁上的高贵的文人,显赫的臣子,尊耀的义士,是庐陵千里江山的风骨和气脉。

  吉州的窑工在长期的胎绘中,沁润着超乎寻常的对瓷的执著,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绚烂的瓷胎上,他们雕刻着寓示自身贞洁淡泊的兰花,绘上象征生活圆满的鸾凤和鸳鸯。他们想到了, 刻上龟贝、鹿鹤,祈福族辈长寿、祥瑞。绘上双鱼、银锭,代表人财阜足。绘上回纹和如意,寓示子孙瓜瓞绵延。雕上龙珠、坤牛望月,祈望纳吉辟邪,未来生活美好。还有这些镌刻的精致的吉言文字,更是直率地道出了心中的追求。

  吉州的窑工练就了纯熟的瓷艺。他们从青釉瓷入手,创烧开窑之作,继而烧制白釉瓷器。那些文人把玩的棋子、棋罐、棋桌,玲珑隽永的碗碟、茶盏、油盅、瓷壶,小孩拿在手里的猪、鸡、狗、牛瓷玩,信佛的老妪请回来安放在神龛里的瓷佛,让吉州人过上了有品位的生活。惊讶的是,几件精妙的青白釉瓷品,青中有白,白中泛青,色如青玉,堪比景德镇窑瓷重器。

  他们是制瓷的天才,集齐了南北窑口的精华。他们采用北方定窑印花的纹饰,在瓷盏中刻上一圈凸起的好看的牡丹纹样,又在盏壁施以一层绿釉。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天作佳成?本该窑变成黄色的盏壁,却幻变出一层晶莹的若血滴状慢慢低落的红釉,这般红绿相融的窑变,成就了吉州窑的镇馆之宝——红绿釉印花纹盏。

  他们还在胎绘上运用独特的技法,施以不同的釉色,烧制出形态万千的让人着迷的斑纹,或如云雾、细雨,或如夜空中的繁星、风雪中的芦花,或如青蓝紫绿的火焰。一不经意,准能看见从瓷上走下来一只只通达人性的动物:憨态的小虎,爬行的玳瑁,机警的兔子,欢叫的鹧鸪……它们得体的身段,疏密有致的花色,纤毫毕现的纹路,都鲜活地印刻在瓷胎上。

  吉州的窑工是天生的制瓷名家,他们有着独具造诣的美学志趣,在与庐陵雅士的交往中,似乎参透了天地玄机。他们摸准了宋时朝野上下人们的嗜好,以黑为贵,盛行斗茶。他们立志要为士子佳人制瓷,创烧一款属于吉州独有的瓷种。他们从劳作的田间采来桑叶,置于盏底,施以黑釉,高温煅烧,木叶瞬间曲卷,熨帖盏内。于是,他们把这款烙印千年的黑釉叫做木叶盏。

  这枚南宋吉州窑的木叶盏,可谓是瓷苑奇葩,是华夏陶瓷长河中的千古绝唱。盏壁漆黑的釉色中沉浮着的那片桑叶,脉络舒展,光芒灼灼,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精灵。每一个风起叶落的时刻,都有着新生的美意。这枚藏在盏里的木叶,禅意多么浓厚,分明是卧在黑色天幕上的一尊圣佛,朗照乾坤。斗茶赋诗时,叶脉深处始终回荡渺远清丽的词曲音符,一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的禅境。

  南宋末年,元军入侵,江山动荡,安稳盛开了几百年的吉州窑火摇晃了起来。文天祥狠心放下了那枚和善的木叶盏,换上一个虎皮斑纹碗,盛满烈酒,站在船头,对着北去的赣江祭天痛饮。他领兵而去,多么壮怀激越。破碎山河里的三千吉州窑工,加入了文天祥的勤王军。战争何其惨烈,大部分窑工牺牲在了战场,魂魄化作散落在北方大漠荒野的破碎瓷片,裹着江南温润的釉色,泛着凄冷的寒光。幸存下来的窑工举家外迁,他们要找寻一方忘却伤痛、寄托梦想的土地。他们来到了景德镇,带上了吉州窑釉下彩绘这份主传家业,安顿了下来。这绺迁徙的窑火终得安宁,成为了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胎种。

  吉州窑,这朵绽放千年的瓷器之花,从开窑之日就怀揣着远走高飞、游历四海的梦想,它们向往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奇缘。

  唐宋年间,一位日本僧人来到浙江天目山佛教寺庙求学,他看到了来自吉州窑口的木叶盏。他用热切的眼神打量着它们,这些木叶黑釉盏禅意无边,像是庙宇里束身自修的清雅居士。他痴迷地想,它们是上帝赐给人间的圣器,家乡藏在樱花树下的那坛清酒,若是盛在盏里,是多么的得体。他把这些黑鲉盏儿带回故园,那些器物竟成了亲人们竞相拥捧的宠儿,且美其名曰木叶天目盏。

  在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巨大的瓷器馆藏着无数来自中国的瓷器。这里的藏品豪华无比,摆设让人惊艳。为了让这些漂洋而来的中国的孩子安家,馆内专门设置了许多厨房碗柜般可以抽拉的橱窗。所有的瓷器好似平日的碗儿,一摞摞集聚在一起,随意推拉,就可醉心地看上一眼,像照看顽皮的孩子。人们看到,从东方远行而来的吉州窑的梅瓶、木叶天目盏,高贵地陈列在橱柜里,尊为世之神器。在异域的土地上,它们受到欧洲游客纯粹的毫无掩饰的景仰。它们的谦逊、内敛,高贵、雅丽,触动了欧洲游客的心。

  吉州窑博物馆,一场国际学者连线会,有一位名叫马克的美国教授,在夜里十一点,居然看到他把多年前收藏的一只吉州窑剪纸凤纹碗,通过视频展示在了眼前。他说,要让剪纸凤纹碗家里的亲人看到,这样的器物在全球热捧到一个怎样受欢迎的程度。

  2019年,一位庐陵的女儿,开启了探寻吉州窑瓷器的越洋之旅,她像木叶天目盏中那片漂浮的桑叶,追随着吉州窑远走天下的足迹。她以中国为起点,寻访了日本、英国、美国、韩国。暴雪深夜,她感受到异国街头流浪汉伸出援手的温暖。迷茫的日子,她去寺庙静坐冥思,祈求神佛,指点那群越洋而来的吉州窑的游子身处何方。

  这位庐陵的女儿,远涉重洋,见证了吉州窑泥与火的艺术遍及世界各地的盛景。她感受到来自不同肤色、不同人群对吉州窑的器重与厚爱。她以一颗最朴实的心,将那些流传在外的吉州窑藏品的故事一一带回了故乡。

  吉州窑,浸润了庐陵文化的历史,洞察了千年窑火的神奇,透着品不尽的江南气韵。

  吉州窑的瓷器,仿佛是行走世间肩负使命的使者,向世人传递着庐陵大地不息的文明密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吉州位于江西吉安市,是中国另一著名的”瓷都“,现今流传世界各地的瓷器吉州瓷器独具艺术魅力,被世人瞩目。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吉州瓷器的神奇魅影,对吉州优秀窑工技能给予肯定赞扬。吉州窑工无疑掌握了“窑火密码”,“吉州窑,浸润了庐陵文化的历史,洞察了千年窑火的神奇,透着品不尽的江南气韵”,向世界传递着独到的中国文明和智慧,让人赞叹。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