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这样旅游好

作者: 为之 点击:1647 发表:2022-05-19 10:28:01 闪星:5

摘要:《读着故事游香山》,这样旅游好,好就好在一个“读”字。有了这一条,我们就有了准备,有了底,有了目标,有了兴趣。它避免了我们旅游时的盲目性,提高了我们的时间效率,这种有准备地到达,也使我们有不虚此行的获得感,让我们的旅游成为一种有质量、有价值的享受。

五月十九日是我国的旅游日,这让我想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读,就是樵夫著的《读着故事游香山》。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这是因为这书不仅告诉我们游哪儿,还告诉了我们怎么游。

《读着故事游香山》,这样旅游好,好就好在一个“读”字。有了这一条,我们就有了准备,有了底,有了目标,有了兴趣。它避免了我们旅游时的盲目性,提高了我们的时间效率,这种有准备地到达,也使我们有不虚此行的获得感,让我们的旅游成为一种有质量、有价值的享受。

旅游,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方式。你会说,不就是去游山玩水吗?何必非要强调一个“读”字呢?其实不然。我想,这大概和我们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每一个社会中的人,必定活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中国人天性喜欢亲近自然,而且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徜徉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放松身心,那是何等愉快的享受啊。历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游历山水的诗篇,哪座山不令人心驰?哪处水不让人神往?但是,细想想中国人对山水爱得那么深沉,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去过、看看”而已,从他们的游记和诗歌中我们总能读出点弦外之音。

苏子瞻赤壁怀古,留下“雄姿勃发”的千古豪迈;杜子美登泰山留下小天下的万代胸怀;李太白举杯,“黄河之水天上来”;范仲淹登斯楼也,“先天下之忧而忧”;“沧海日、赤城霞……”邓完白斋壁尽是宇宙奇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孙髯翁大观楼长吟,人间胜状如画。历代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乘物以游心,抒发的是何等的抱负和家国情怀?那么,今天我们打起背包出发之前,读点那里的故事,再踏着先贤曾留在那里的足迹,去解读那里的文化遗存时,就会兴趣盎然。因为你懂它,是它的知音,自然的山水就活了,它会因为你的到来而有了更丰富的表情和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每一次到达,除了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参与体验、都应该要有点文化知识的储备,这样才能充分品味和享受文化陶冶带来的乐趣,而“读”,“就是这种必要的储备。

旅游,就其本质意义而言,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完善和成全。在广阔的天地中见世面,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这是人的发展和成长中多么难得的机会。所以,别小看一个“读”字,它让我们在懂旅游、会旅游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少了“读”这一步,旅游就会不完整。有缺憾,被动,至少缺少了兴味。

由于忙于教学,出去的机会少,我特别羡慕那些经常旅游的人,每当他们回来,我都试图分享他们的快乐。结果往往是一声叹息:有人说,他们,白天买买买,晚上麻将牌,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用不着的东西背了一大包。我问看了啥,答曰:“排队,看人,啥也不知道。”

为什么会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为什么没有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反而花钱买罪受?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有一条一定是出在准备不足上。对此樵夫特别提醒我们,旅游要有明确的目的。具体到每一次行程中,你究竟为什么要出发?是寻求精神的愉悦,还是在大自然中悟道,是为健身而远足,还是去寻古探幽,每到一个地方,怎样尽最大的可能享受那里的旅游资源,都要有清楚的认识。比如面对着古代的建筑,人类的文化遗址、陵墓、园林、宗教场所、民族风俗风情,这些不同的游赏环境你是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认知,还是有目的地考察,不管为了什么,哪怕只是走马观花,都应该提前做点功课,对游览对象有所了解,带着点感兴趣和要弄明白的问题。这样的话,你为自己的需要而汲取。旅游的过程就不再是被动地任人拉着跑。因此我说,樵夫的方法好。

这本书的第二个看点也是重点就是“游”。樵夫讲了那么多故事。就是对我们“有准备地到达”的具体指导。北京香山是世界级名山,2012年它继泰山、庐山、黄山、峨眉山之后,成为中国第五座世界第28座世界名山。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它不陌生,是因为它那迷人的“红”。这第一红自然是香山的红叶了,它久负盛名,每到北京的金秋时节,去那里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第二“红”最是海内闻名。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主席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一道道红色电波划破夜空,百万雄狮排山倒海、摧枯拉朽,胜利的旗帜在神州大地飞扬。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路上的第一站,这里拉开了开国大典的序幕,这里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这里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学习,激励爱国情怀,点燃报国之志。“双清”因何而名?在进驻北京中南海之前,党中央为什么要先在这里停留?在短短几个月里,这里发生了哪些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你读着樵夫讲的故事,漫步在青翠的竹林,拾起一枚金黄的银杏叶,看看毛泽东等伟人简朴的生活,在他看解放日报的六角亭里坐一坐,那思绪和感受,只能由你自己说。

樵夫的书不仅有浓墨重彩的“红”,它还让我们看到香山那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竞相绽放的美丽彩虹。他的故事从号称“太行前哨”的百望山森林公园开始,经过寿安山、万花山、万安山直至白塔山,沿着这个脉络,你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游览以香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也可以聚焦以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还可以追寻历史名人活动的脚步,更可以休闲怡情逍遥于青山绿水之间,当然你也完全可以从书中吸引你的故事出发,走自己的路。

我想,喜欢寻古探幽的人,应该领略一下这里的皇家气派。香山是坐落在北京城郊的皇家园林,从盛唐时便开始营建,历经宋元明清,八百多年来不断地新建、扩建和复建。特别是清乾隆在旧行宫基础上的大规模扩建,仅用九个月的时间,就在此地建成大大小小的园林八十余处,乾隆钦题赋诗二十八处,成为京城著名的二十八景,并赐名“静宜园”。乾隆一生来香山七十多次,读读他的诗,看看那摩崖石刻的御笔,在“勤政殿”、“欢喜园”、“来青轩”、“见心斋”、“玉华岫”走走,会心生怎样的感慨呢?。我每次来这里都要去看望那两株如擎天巨伞般的“听法松”,这名字可是乾隆给起的,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那拔地入云的钢筋铁骨看了就让你平添浩然之气。要问何处留我心,“带水屏山”最怡神。静翠湖畔知鱼乐,对瀑亭前聆古琴。到了“带水屏山”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留下一幅美景。

如果你喜欢追寻名人的行止,可以在这里看看英雄和君子们安息的地方。

从北京植物园的东南门而入,沿河东岸北行,大约三百米,就会发现一个掩映在苍松翠柏之内的别致陵园。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永远都是那么安静,然而,安息在这里的人,生前发出的呐喊,却振聋发聩,让风雨飘摇穷途末路封建王朝发抖。听听他的《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这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言壮语,不但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惊雷巨光,至今依然震撼着我的心灵。今天中国的崛起,不正如他的预见一样吗?“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一个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这些今天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词汇也都始于他。大家每每提及的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他借《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首先提到的,更为难得又传为佳话的是他的刚耿、直率和正气。他在风流才子徐志摩和著名交际花陆小曼的婚礼上的证婚词,可谓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惊世骇俗,可见一斑。想到这些,即便你不是专为凭吊而来,也不会在他的面前匆匆而去。尤为人称道的是梁启超的子嗣,五男四女,各个人中才俊,都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都是樵夫给我们讲的故事。还有呢,长眠在香山的人很多,革命先驱李大钊,五四名流刘半农,国乐宗师刘天华,京剧大师梅兰芳、英雄学者朱自清,大戏剧家曹禺,还有为全国小朋友讲了一辈子故事的孙敬修,这里的名人不胜枚举,书里的故事都很精彩,读一读,走一走,或许对人生有更深的觉解。

喜欢文学的,有条小路你一定得走一走。

进东南门,往北不远,河东岸柳荫下,你会看见一扇柴门,上面写着“黄叶村”。这里就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的纪念馆。他的《红楼梦》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有资料考证,这里就是他晚年生活著述的地方。别看建馆才三十多年,接待的游客却超过八百万,可见其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黄叶村”的门匾和进门后白色巨石上镌刻的“曹雪芹纪念馆”,都出自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之手,端庄、流丽、刚健、婀娜,对于爱好书法的人,那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在巨石西面的苍翠竹林前,有两尊曹雪芹的雕像,一尊站立,一尊半卧。立者潇洒儒雅,凝视远方的美景。卧者文静,开卷沉思,好像正沉醉在《红楼梦》的构思中。不问雕者,一望那栩栩如生的形神,即知出于高手。每到香山,我必在此驻足,跨越时空,仿佛还能与那个旷世才子对话。馆门前那棵槐树,应该是历史的亲历者,曹雪芹在世时它就已逾百年沧桑,至今已经四百多岁了,虽然躬身长揖,早已直不起腰,但依然倔强峥嵘。进入馆门,小院清幽,馆舍为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馆里的陈列,就等你来,在此留下悬念。走出展馆南门,有个标识牌,上书“曹雪芹小道”。以此为起点,经卧佛寺到樱桃沟、水源头、元宝石,沿小路往北上山,到达三炷香,再往北下山到白家疃村,全长6.6公里。应该说,香山附近的沟沟岭岭都曾留下曹雪芹的足迹,那么,何以此路独冠其名呢?据红学家考证,当年曹雪芹正是经常沿着此路去给百姓看病,由此得名。而那时也正是《石头记》的诞生期,那五百多个人物,那宏大的结构,那极其鲜明的个性,那几个千古绝唱的人物的音容笑貌,是你走在这条小路上挥之不去的映像。这周围的遗迹很多,“古墩”、“古井”、“烟柳”、“木石姻缘”、“元宝遗石”,无一处不令你抚今追昔,思绪万端。我不止一次走在这条小路,那静谧与清幽,会把你心中尘世间的烦扰全都赶跑。我总觉着前面有个跛足道人会随时走来,唱着他的《好了歌》。望见一座庙,我也要仔细瞧瞧是不是“智通寺”。那楹联刻的是不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樵夫有诗云:“山道弯弯隐林间,黄叶白疃一线牵,曹翁不醒红楼梦,悠悠二百五十年。”这条小路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香山的故事如山,想寻得精神世界的大彻大悟大宁静,就跨过卧佛寺的山门,想寻找生命的底色就扑入植物园温室的怀抱。樵夫的书,让我们一览香山的前世今生,读罢再出发,它绝不会辜负你。

樵夫本名焦守田,1950年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曾长期从事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与研究工作。他喜欢读书,尤其是游记类,工作之余勤于写作,曾有多篇小说、游记、历史杂文在《北京文学》《北京工作》等杂志报刊发表。他的文风朴实,结构谨严,重史实考证,无戏说,可信度大,读来饶有兴味。最近又收到他的新作《张堪太守》,依旧保持着这种风格。除了写作,樵夫还喜爱书法,在北京老干部大学,我的书法班里学习多年,能写很漂亮的欧楷和赵楷,书风如人,严守法度,清朗和穆。

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如今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很可能把你的目的地挤得难以喘息,想为乐去,未必乐归。在对待旅游的态度上,经验越来越让我们回归于更加理性地消费,怎么才能有所值,超所值?那就要在纯娱乐的基础上加上“读”,“读”其实就是学,学在前,有备而去,在游中再学,这样,才能在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所发现,归来别忘了思之、记之,有索必获,有所获才不失旅游之真乐。

好了,不说了。把很多好故事留给你,读罢,你会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囊,你心中的向往,或许正伸开双臂,等你来呢。


2022年5月18日于北京为之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以《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定名。这篇“读书日”征文于今天发出,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本文作者抓住《读着故事游香山》中的“读”和“游”两个关键词解读这本书的看点、意义和价值。“读”是“游”的必要准备,“游”是“读”的具体指导,《读着故事游香山》的作者樵夫在书中为读者展示了迷人的红色故事,以及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皇家园林、名人故居,让读者在广阔的天地中见世面,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以达到自我的完善和成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读书日逢旅游日,感谢作者向我们推荐《读着故事游香山》这本书。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