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文学的力量

作者: 独上月楼 点击:3156 发表:2022-05-18 12:19:58 闪星:15

摘要:如果说,《连长》和《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两朵绚烂的花朵,《又是烟雨迷蒙时》就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如果说,《连长》和《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两颗闪烁的星辰,《又是烟雨迷蒙时》就是一片璀璨夺目的星河。《又是烟雨迷蒙时》集结了王贤根老师近二十年来散发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民晚报》《散文百家》等报纸杂志及中国作家网的散文随笔,以及部分入选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和中小学课外阅读等各种版本的精品力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几个月前,当我从快递小哥手上接过王贤根散文集《又是烟雨迷蒙时》,一阵久违的狂喜从心头掠过,如获至宝。

  喜欢一本书,或许会有很多理由。比如热销排行榜的名列前茅,比如身边文友的力荐,比如这本书获了大奖,比如书的作者是你的亲朋好友等等。而我喜欢《又是烟雨迷蒙时》,却是源于一种内心确信。

  必须坦白,我与《又是烟雨迷蒙时》的作者王贤根老师并不陌生。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几年前银河悦读中文网举办的一次颁奖活动中,他是时任总编柴英推荐的颁奖嘉宾。带着敬佩的口吻,柴英向我介绍道,王贤根老师是共和国同龄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协副主席,还是知名军旅作家,出过不少书……只因我也当过兵,天下战友是一家,一下拉近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我笑着与他握了握手。1652847066217611.jpg

       王贤根老师个头不高,有一张娃娃脸,一头浓密的黑发,看上去也就50多岁的样子(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自然上翘的嘴角挂着柔软的笑意,亮晶晶的双眼顾盼有神,一对向上挑的浓黑剑眉,越到眉尾越粗犷,为他略显阴柔的五官平添了一股英气。按我的审美标准,他应当被划入美男子之列。

  后来,我跟他又见过几次面,都是公众场合。他始终彬彬有礼,带着谦和的微笑,话少,喜欢静静地聆听,目光清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他的内心世界想必也是清朗如月。可那时我还未读过他的只字片言。直觉,以他斯文的书卷气,他的作品当有诗意缱绻、缠绵悱恻的江南才子之风吧。

  2021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在银河悦读中文网浏览,无意中发现一篇散文《连长》,作者正是王贤根老师。随即点开:“我是《长津湖》上映19天后,怀着复杂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的,为了我们的老部队,为了我们的连长。”开头这段话,预示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磁石般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潮水般的感想从心底涌出。

  我在留言中写道:“作者以亲切、简洁、生动、形象、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有血性也有缺点的志愿军老兵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百感交集……”《连长》里的连长,用作者的话说,是个性格刚烈、正直的男子汉。因值得同情的原因违犯纪律,复原回到地方。但却没能享受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好多方面受限制,工资也低一些。但他每天还是哼着东北的二人转上班。“想起牺牲在长津湖畔的那么多战友,什么困难,什么待遇,都不在乎啦!好好的活着,有点事干,得!”老连长给作者回信的结尾处写道:“哪一天解放台湾,还需要我这个老兵上阵,说不定我们又可战斗在一起呢!在生死与困难面前,连长是个乐天派。人在地方,还念念不忘老部队的使命!”寥寥几笔,就把“最可爱的人”骨子里的军人情结和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唏嘘不已。

  文章的结尾更是卒章显志,余音绕梁:“清晨,我穿上连长给我的皮鞋出操、扫雪,战友们觉得新奇,又笑我模样笨拙。我说出皮鞋的来历,他们投来了异常的眼光。行走在那寒冷的雪地里,我总觉得脚底有股热气往上冒,好像要把我抬起来似的。”独特而形象的语言,不但表现出作者对老连长发自肺腑的尊重,也象征着最可爱的志愿军精神已融入作者血脉,在作者心中升腾……这是一篇很有军人味的作品,字里行间散发着阳刚之气,战友间最纯粹的情感呼之欲出,军魂铿锵,颠覆了我之前对他作品风格的预判。

  首次接触王贤根老师的作品,便让我欲罢不能地喜欢上了。1652847119217310.jpg

       很巧,过了没多久,我又从《海淀文艺》上读到他的一篇散文《一个生命的诞生》。因这篇作品涉及亲情,又是作者惊心动魄的一段经历,冲击力更为强烈。彼时,作者只有15岁时,作为母亲惟一的帮手,他亲眼见证母亲在家中娩出妹妹的全过程。细节描写逼真传神,极富现场感,看到关键处,我禁不住心率加速,双拳紧握,仿佛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最令人动容的来自下面这段描写——

  “我意识到,母亲已经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就降临在她的裤裆里。‘剪刀拿来!’母亲不容置疑的说。我递过剪刀,母亲唰唰剪开青布长裤,又递回我:‘蜡烛上烤烤!’剪刀在火红炽热的烛光上反复烤着,听到母亲说好了才递过去。母亲从容地从裤裆里一手掏出什么,一手咔嚓地剪了下去,紧接着她利索地做了一个动作。后来我才知道,那剪的是脐带。咔嚓一声,我的小妹妹从此离开了母体。但在我的心目中,我们与母亲是永远连接着的,这根脐带从未剪断过。”一系列动作画面和作者浓烈情感的表述,将一个新生命与母体分离的果决以及母子情深的缠绵渲染到极致。最后一段话,犹如“咚咚”的钟声,在我心头回响了良久良久。

  我被王贤根老师炉火纯青的文学功底和深沉似海的情感彻底征服了!

  但我确信,我看到的不过是王贤根老师所有作品的“金山一角”,我还没有看到“整座金山”。于是,我在当当网搜索栏输上“王贤根”三个字,散文集《又是烟雨迷蒙时》迅即跳入眼帘(还有一部纪实文学《援越抗美实录》已脱销),毫不犹豫下单。然后,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轻抚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又是烟雨迷蒙时》一书,它的封面设计颇有创意:双层,双色。上层封面向里对折,只留一半,以暗绿色为主基调。凭借我一知半解的书法常识,书名用的是行楷体,既有楷书的严谨,又兼具行书的潇洒,而作者名则是规规矩矩的宋体,书名和作者名都是银色,嵌在上层半截封面的右侧,透出一种低调的品质感。掀开上层封面对折的里页,“藏”着作者简介,明显感觉作者不事张扬。下层封面暗灰色,一片粉墙黛瓦的民居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中,若隐若现,水汽氤氲,好一个“烟雨迷蒙时”!

  第一印象,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瞬间静下来的书。1652847157385736.jpg

  由于各种原因,我的时间是碎割的,很难享受大块时间安静读书的“福利”。读《又是烟雨迷蒙时》,断断续续历经四个多月,候机厅、飞机上、枕头边……得空就读,一读再读,终于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的内心充溢着无以复加的满足感。

  如果说,《连长》和《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两朵绚烂的花朵,《又是烟雨迷蒙时》就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如果说,《连长》和《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两颗闪烁的星辰,《又是烟雨迷蒙时》就是一片璀璨夺目的星河。《又是烟雨迷蒙时》集结了王贤根老师近二十年来散发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民晚报》《散文百家》等报纸杂志及中国作家网的散文随笔,以及部分入选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和中小学课外阅读等各种版本的精品力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又是烟雨迷蒙时》由七部分组成,我试着作了一个粗线条的分类:第一辑《一个生命的诞生》,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趣事和血浓于水的亲情;第二辑《用自己的头站起来》,讲述了作者对故乡对人生的所思所想所悟;第三辑《走进罗布泊》,记载了作者军旅生涯中难忘的故事和军人的家国情怀;第四辑《春雨中的思念》,呈现了作者对几位已逝文学巨匠及作家老师的深切思念与缅怀;第五辑《腹有诗书气自华》,描述了作者与几位良师益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有关文学创作的体悟;第六辑《访青藤书屋》,再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旅行经历;第七辑《书道千秋》,阐述了作者的文学梦想包括对文学力量的精辟解析。“王贤根的散文淡定、从容、平和、又不乏深情、深邃、睿智,有生活、生命的质感和启悟,彰显的是内质与灵魂。”(引自《又是烟雨迷蒙时》“内容简介”)

  穿行在王贤根老师琳琅满目的作品库中,美文佳作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妙趣横生,如《养蜂》《我的根》《与熊相处的日子》等;有的温馨如饴,如《你是牙齿我是米》《在婚宴上的讲话》等;有的乡愁氤氲,如《又是烟雨迷蒙时》《怀竹》《狗事》《芝麻糖的记忆》等;有的诗情画意,如《山居樟香》《勾乘联想》等;有的鲜丽自然,如《京城的报春樱》《鄱阳湖的候鸟》《鹁鸪声声》等;有的军魂飞扬,如《雨中三湾》《老兵》《走进罗布泊》《“神舟”升起的地方》《伟人山》《大别山深情》等;有的娓娓道来,如《我的父亲母亲》《寻找长城脚下的乡亲》《随风飘逝的话》《王愿坚对我如是说》《闻莫言获诺奖想到的》等;有的情深意浓,如《送别巴金》《回想魏巍》《春雨中的思念》《叶文福印象》《一位未来文学家的纪念》《您是我温暖的阳光》《一棵不老松》;有的哲思睿智,如《用自己的头站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阳山问碑》《金阁山》等;有的寓意深刻,如《老鹰》《心中的佛堂》等;还有的气象万千,如《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乡情》《历史文化的诗意呼唤》《紫玉兰》《文道千秋》《我的文学梦》等等 。1652847275708690.jpg

  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每一篇都有打动人心的地方,每一篇都有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但他从不过度用力,更不会水花四溅,而是静水流深一般,将饱满深邃的思想内涵融化在淳厚的文字里,给人沉浸式的阅读指引。透过看上去并不张扬的文字之窗,放射出深邃的灵魂之光、文学之光和理想之光。好多瞬间,我都能感到自己心魂被他的文字照亮,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体验。

  最是欣赏王贤根老师有关文化、文学、艺术和作家的深邃思考与论述,给我等文海拾贝的写作爱好者以醍醐灌顶的点拨和启迪。如:“文学是只不死鸟。”(《阳光依旧在路上》)“人有阴阳之隔,可灵魂不灭。文学书写的是情怀,是灵魂。悲戚总得过去,文学是恒久的,阳光依旧在路上。”(《阳光依旧在路上》)“文化是民族之根,艺术是心灵之魂。文学艺术反映的该是人民的心声,又是我们灵魂的审美写照。”《文山有云》“巴金的作品,如同他的人品,会永远地铭记在人们的心里的。他,灵魂不灭,思想永生。”(《送别巴金》)“巴老,我们是咀嚼您和您那一代人的文字长大的,我们还会咀嚼您和您那一代人的文字走下去,文学是项神圣的事业。神圣即是永远。”(《送别巴金》)“在文字这座大山中,是不论其官位、品味的,你已从他著作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他对文学的真情和执着,读出了他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就够啦。”(《文山有云》)“书生,在历史上往往是无足轻重的,可有时,他又显得那样的强盛,那样的有穿透力,仿佛洞察世上的一切。文学的力量,也许就在于此吧。”《书道千秋》

  “文学的力量”,我的视线停留在这五个字上,心火被点燃。文学,被我们这群打小就喜欢作文的人奉为挚爱。然而,在很多时候,她只是我们倾诉个人心声的通道。王贤根老师认为,文字不单单是写给自己看的,如他的《援越抗美实录》,相信五百年后还会有人看……这让我联想到罗援将军领衔、银河悦读中文网作为原创网络平台连载的大型军史题材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融思想性、史料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炉,透过一面面血染的战旗,和战旗背后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烈故事,彰显我军血性军魂,见证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定步履,激励一代代年轻军人和青少年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而接力奋斗。文学的力量,澎湃在这部作品里,也将成为中华民族又一个不容低估的精神符号。

  忽然噗嗤一笑,想到《百面战旗红》总策划叶征多次说的一句“玩笑”话:兴许我们都死了好几个来回,我们的《百面战旗红》还在书架上立着。诙谐却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的不正是神圣而恒久的“文学的力量”,而文学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灵魂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的,文学也是一种信仰。

  《又是烟雨迷蒙时》,也让读者领略了王贤根走上文学道路的扎实印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古越大地孕育出来的农家孩子”,江南的故乡,地杰人灵,让自己“沾了前辈的光环”,进了军艺文学系,才逐渐走上文学之路。十多年来坚持业余创作,给他打上这样的烙印:“文学是座山,山中有高人。修行在自身。文学创作是项迷人而又艰难的事业,它像山那样扑朔迷离,深邃幽静,又像山那样高峻挺拔,恢宏壮丽。”“要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丰富的内容,实在不容易,可很多人在孜孜地追寻。这要天赋,更需修行。思想、德行修炼到哪个境界,文章就似镜子,反映出他言语的高下,灵魂的容颜。”我想,这便是王贤根老师的文字之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感染力和穿透力的“秘诀”吧。

  王贤根老师在《回望将军》一文中曾引用古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刻,恰是我最想对他说的话。


       附:王贤根《连长》一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32057(刚得知,《连长》一文后来刊于《解放军报》,更名《连长的皮鞋》,但删去了连长受处分的内容,我和他都觉得可以理解,但文章味道不一样了)


       2022年5月18日凌晨于锋尚公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开篇先声夺人的抒发了对王贤根散文集《又是烟雨迷蒙时》情有独钟的无上喜欢之情,还不遗余力的渲染了作品吸引自己喜欢的别具一格的众多理由。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也就是所谓的“书品即人品”。作者介绍了初识王贤根的过程,从他清澈的眼神,读出了作家王贤根内在的清朗如月。但真正让作者欲罢不能喜欢上的,还是王贤根老师的作品。作者被王贤根老师炉火纯青的文学功底和深沉似海的情感彻底征服,便把笔触由王贤根作品所呈现的“文学的力量”的金山一角,转到了显示王贤根作品整座金山似的“文学的力量”的作品之源——散文集《又是烟雨迷蒙时》,也由此全面的展开了对王贤根散文集的深度探寻。散文集中,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主题意图,抑或是艺术特色,都充分系统而全面的昭示了王贤根散文集《又是烟雨迷蒙时》所蕴含的学养、修养、德行、胸襟等因素,并提炼出 “文学的力量”这一宏大主题,这也是作者推荐王贤根老师文字的真正理由吧。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