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认知“天堂”

作者: 天路过客 点击:4005 发表:2022-05-11 10:28:12 闪星:16

摘要: 她心中的西藏,是一座安静却又波澜壮阔的现实的“天堂”。以一个女性军人的视角解读天堂密码,无疑会聚焦戍边官兵的生活。所以,她以自己十次进藏的亲身经历,写就一部长篇散文力作,倾情讲述着那座遥远的“天堂”及其保护天堂的兵哥兵弟们。她就是当今最具才华的军旅女作家裘山山。

       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里,总会藏着他读过的书。
       我对于天堂的认知,源于西藏,始于长篇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那是一本“用最朴素的语言,去包裹最丰富的内涵”的书。
     “天堂西藏”这个概念,有谁能够精确定义?很难!有人说那里“高到了极致,是太阳的家门口”;也有人说那里“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听起来很经典,却又很迷幻。所以,更多的人把它等同于“遥远”、“神秘”,也就是神往而遥不可及的地方。那么,究竟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距离才叫遥远?传说中原始却至绚至美的西藏到底神在哪里?远在何方?什么模样?这一连串问号曾经在人们脑海里长期虚妄、飘渺着。
    于是,30多年前,有一个女兵出发了,带着某种约定,循着远古的呼唤,去了人人仰视的雪域高原。她裹了一身不怕脏的迷彩服,外加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在“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世界屋脊上张开双臂,高喊着“您好西藏!我来了。她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疑问,一路作答。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倾情的叙述,都无不透明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难以割舍的“天堂情结”。
7b77a41cb12e4fb4abaf1fbeb1345eb7_mh1652161971578.jpg       在炼狱般的艰苦经历中,她把那些虚妄与飘渺落实在自己一个又一个艰难的脚印上,一路感受着遥远与孤独,追逐着神秘与壮美,最终找到真实的天堂,而后如数家珍地告诉给了大家。
  她叫裘山山,成都军区一级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主编。从军40多年,她的作品获大奖无数,部分作品还被译成英文、日文和韩文,广泛流向海外。其中这本《遥远的天堂》,荣获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她是位“西藏迷”。也许,她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人们并不陌生,因为那早已经被上海人艺改编成话剧上演多年,并且被拍成电视连续剧热播许久,但那只是半个世纪前进藏女兵生活的缩影。而继此之后精心创作的《遥远的天堂》,则是她十余次进进出出西藏的立体收获,看似是日记式采访录,却更是一本以文学随笔方式全方位解读当今西藏边关军人生活的散文集。如果说《我在天堂等你》是写天堂西藏的前生,那么《遥远的天堂》就是写它的现世,抑或还隐喻着来生。我知道,有相当多的读者与我一样,更喜欢她写现世的散文,原因是离自己很近,那些中、短篇文字里毫不伪饰的情感流露和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实诚、素白、干净,蕴含着思考的力量。
       对裘山山本人而言,这部书无疑是她创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而作为读者,无论如何都应该为自己能够拥有一本《遥远的天堂》而欣慰;并且,该书对于散文随笔这一文学类别的创作和发展,亦有着关注研讨的学术价值。
eb7410ebcc244b748fc402646f543b2c_mh1652160139776.jpg       全书62个篇目,共计26万字,是作者在17年里先后十赴西藏的长篇随笔。对于大多数内地人来说,西藏充满了神奇,是天穹的尽头,地球的巅峰。那里有神秘的雪山、广袤的草原、静谧的圣湖、林立的寺庙、如洗的蓝天白云、精灵般的羚羊牦牛,还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对佛教虔诚到了无与伦比的臧家民族……这一切都是遥远和陌生的。而裘山山却不动声色地把这一切与那里的官兵生活消融于一起,与3000公里长的国境线合而为一,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幕幕生命的感动。
       她书中的西藏,不是形容词式的,不是炫耀式的,不是神乎其神式的,而是既清爽质朴、从容不迫,又机智幽默、峰回路转的“裘氏风格”,是对祖国的主权底线、西南的军事屏障的一种“裘氏解读”。
       这是一本看着让人热血澎湃的书。作者开篇,是《以一篇旧作开头》,综合诠释西藏那片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抒发一次次行走西藏的情怀,披露曾经的惊讶、震撼、愉悦、亢奋、孤独、思念、郁闷、忐忑、恐惧和感动,继而告诉读者,自己在“一次次精神朝圣的路上,发现了一个灵魂的故乡。”世间“能一而再、再而三将我诱惑的,惟有西藏。”并且“一旦邂逅,竟成永远。”
       接下来的篇目是花絮式的移步换镜,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场景与故事。
42577322cf0f849f4623e8a6_mh1652168020876.jpg      《飞向高原》《且歌且行》的惬意,是一种渴望着与西藏重逢的心语星愿的真实释放。
      《边走边忆》《雪山那边》《走进亚东沟》,是对自然的博大苍凉和人类征服自然的深刻哲思。透过文字,你可以窥见她是如此青睐那样一份遥远,如此珍爱心中的“天堂”,所以你会喜欢她悄无声息的双关语境,读得如饥似渴。
      《格桑花考》《梦里杜鹃》《错那的树》《风景这边独好》,看似花事花情的闲雅,却是生命不屈的绝唱。100多年前的传说、40年前的爱情、一个夜晚发生的奇事、生长了600年的树……一切都仿佛蕴藏着神秘的预示,招引着高原的魂魄,超越着宗教的意义。其中的神话传说、英雄花的物语、战士与花儿的不解之缘,写的生动传神,启人砺志。
      《爱西藏的男人》《爱西藏的女人》《军嫂》,则是远天远地的高原上那群特殊男女的爱情故事、爱心传递、大爱升华,取材和立意直面无奈,直击高原军人的婚恋与私生活,揭示了他们浪漫表层下的沉重、隐忍和牺牲,所述故事惨烈到令人撕心裂肺,却又在表达上展开视野讴歌高尚,是高原军人在人性、人品、人格境界等精神层面上撼世惊天的抉择。它告诉人们,在防范与遏制战争的边界哨卡,爱西藏的军人不能脆弱,不能抱怨,使命要求他们以守护和平的超顽强姿态去度过属于自己的每一天,而这每一天都是珍贵和神圣的。与此同时,只要有军人的地方,总会看到那些羸弱而坚强的女性千里寻夫,进藏探亲。她们不顾高原反应,不畏道路艰难,不论春夏秋冬,未婚的带着憧憬和理想,已婚的带着牵念与希望,没孩子的带来对爱情结晶的渴盼,有儿女的送来天伦福祉,因为他们都是爱西藏的女人,是西藏的军嫂。个别的进藏之后甚至突发肺脑水肿,永远地倒在了千里雪线,长眠于草原之下,永别了她们钟爱的边关情郎……她关于西藏女军人的文章,甚至还引起党和军队高层的重视,推动出台了西藏女军人轮换回内地的政策制度,这也旁证了她的文字是有力量的。
e0d9c984e26b4063959d12906a8f803c_mh1652159731291.jpg      《昨日硝烟》《出发,从纪念碑下》《空港故事》《十八军后代》,以闪回笔法讲述驻藏陆空部队大进军、求生存、谋发展的波澜壮阔,故事可歌可泣,直击人心。虽是昨日重现,却让我们明白了今天的来之不易,看到了高原军人的白天黑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殊异,那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天壤之别。献身西藏的官兵以远超常规的呼吸、心跳和奉献牺牲,维系着国家安危,换来了内地人间的安暖、祥和与欢悦。相形之下,也让我们感到了心灵海拔的强大落差。
       《牺牲》《将军崖》《东章对峙》《雪山哨所》《遥望查果拉》《青山埋忠骨》《无湖的无名湖》《晚宴:将军故事》《有一种狗狗叫军犬》,是一串新时代雪线极地的英雄壮歌故事,戍边官兵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逆行生命禁区,毅然向死而生。在他们眼中,世界屋脊是最美的天堂,也是灵魂的归宿。温暖与冷峻同在,野性与神秘共存,生于死相伴。活着,他们与蓝天白云翩跹共舞,激情与热爱不可遏制;倒下,他们无言最高天地间,雪山绿野埋忠骨。死亡是战争的专利,却也是和平年代戍边官兵躲不开的魔咒:有的,死在去往下一个哨位的路上;有的,死在难得休息一下的床上;有的,死在迎接亲人来部队探亲的路上;有的死在巡逻途中、训练间隙、甚至篮球场上,而且都是不知不觉中由高原疾患导致的猝死……作者铮铮概言:“如果古代‘牺牲’指的是献给神的祭祀供品,那么高原官兵不是供品,只是把自己全部的爱供奉给了祖国的西南屏障,供奉给了那片高远孤独的边地热土,供奉给了自己的理想、使命、责任。”
029c0699461442ac80326c7d70e8e528_mh1652160039096.jpg       《高原反应》《路过冰川》《严酷的冷》《遭遇车祸》《终于到了错那》《无言天地间》《从藏北门前路过》,经历了一次次“天堂”之路的进进出出,遭遇了一幕幕突如其来的惊心动魄,挑战了一次次的生命极限,那是一份份终生的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甚至还有些许的后怕,却依然选择着这些寒冷、高反、惊悚、后怕的重复。是什么东西在释放着巨大的诱惑力?作者的答案是:“那里很干净,不只有地球上最美的风景,更有让人牵挂、敬慕的战友,去那里能够发现自己的俗处,获得信仰的力量,产生与自然对应的坚定信心,让负重的灵魂得到喘息,拓展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因此,“每次去了高原,都似乎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与老朋友的会晤和交谈。”
        这本书里讨人喜欢的篇目还有很多,诸如《孤岛墨脱》《大校心事》《回到拉萨》《山中小木屋》等等,读下去,都会有一种心灵朝圣的感动,进而产生无比的能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缘分的引力迸发。正如作者所言:“一次临去西藏前,我不巧患了感冒。医生对我说,你最好不要去;同伴也好意劝我留下。连续打了三天大剂量青霉素之后,依然咳嗽不止,我自己也有些想退缩了。但奇怪的是,当我飞进西藏后,感冒竟然好了,很令同伴们惊讶。我想,这就是我与西藏的默契。”
u=3410259710,276779469&fm=253&fmt=auto&app=138&f=JPEG_mh1652178889011.jpg       她仿佛是在扛着一部摄像机,把一路走来的声光影像忠实地记录下来,拍成原生态的纪录片给大家看。我们跟着她,感受了高原刺骨的严寒与缺氧的难忍,见证了戍边官兵不一样欢愉和惨烈,读到这里,我们才读出了这本书真正的气质,触摸到了那股潜藏在冰雪文字之下的滚烫的激情。
       60多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能看到一代又一代西藏军人的坚守与付出。有一些军校青年看了她笔下的西藏,就在毕业时直接申请去了西藏。而我壮年申请进藏工作,也正是读着她的《遥远的天堂》,一路走过了可可西里,走到了世界屋脊,又在工作之余踩着她的足迹,一路觅谜西藏,解读西藏,宣传西藏,成了徜徉网络的“天路过客”。
  可以说,裘山山是女性作家中感性与理性契合最好的才女。她笔下的“天堂”,虽然是西藏那片神奇的高原,但又不是一种表层的意象,有评论家概括为“三个密切相关的层次”:第一层是大自然造就的天堂,奇异的气候、地理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最原始意义的天堂;第二层是生命铸就的天堂,那些从遥远地方来到西藏的人们,那些为某种信念常年驻守在这里的人们,那些把青春甚至性命都留在高原的人们,是他们共同创造、守护的天堂;第三层是裘山山自己笔下的人物、包括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所共有的天堂,那就是一种充满人性力量的精神天堂。无论你是否去过西藏,只要你和那里的军人一样,对生命保持仰视的姿态,让铁血的风刮过每一寸皮肤,你就到达了精神的至高点,叩开了天堂之门。
dd12cbc9bb3a4bd0985440e1110b338a_mh1652159550745.jpg

       读着这本书,如同跟着她一起行走天堂之路,而她却从不告诉你天堂有多远。因为,你想它多远,它就有多远。你也从她身上看不到一个女子“独行侠”式的装酷或做秀,而是素面朝天地蜿蜒于漫漫天路,用舒朗的眼神打量着遥远而又陌生的周遭,用一支“军字号”的金笔讲述着那里的山水草木、历史文化、兵哥兵弟们。
       她仿佛不会表情夸张、不懂言语煽情、不屑于冲上雪山之巅面对宇宙人生大抒胸臆,甚至于不苟合现代文学的时尚之道,就只是实实在在地边走边记录着、讲解着。
       作为散文体,她采用了纯粹的边防纪实手法,一路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统统推到前台,再配上大量真实的随拍照片,以至于现场感十足。让你感觉自己就是她的行程同伴,必须精力集中,跟着她 “走”,跟着她“看”。不知不觉,你也变成了一桩桩真实事件的见证人,或者说是成了这部作品的实际参与者。
       有人说裘山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军人,一个是女人,她的作品不会离她这两个身份太远,尤其是女人写女人的篇目,难免会有“小女人气”。但是读她的《军嫂》和《爱西藏的女人》,却感受到有一种天然的大气,看不见外在的、表面的“尖锐”和“深刻”,但那平淡的、感性化的叙述,却能揪人眼球,撞人魂魄,掏出人们隐藏最深的东西来。这种平中见奇的表达方法,让人想到加拿大作家门罗的一句名言:“日常生活里,也能写出灵魂的惊雷”。

23ca1d1357244fa3b43fffacb4bc1de2_mh1652159837695.jpg       阅读的过程中,你又仿佛感觉到她多是躲在幕后娓娓道来,极尽女性的柔婉;忽而又跳到了前台,平添了几分军人的豪迈气概,显得异常真实而勇敢。
        是啊,她讲故事的主流风格是平和的,缓慢的,深沉的,一如她讲述的藏北的冬天那种漫长。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营造出一种氛围,把你带入一幕幕场景、一个个故事里去。然而她首先是军人,且是军人的后代,其次才是作家;首先是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的“红小鬼”,其次才是从小就对写作格外爱好的“小秀才”。几十年的军营生活潜移默化,更使她的军人气质淬火成钢,集果敢、坚定、开朗和热情于一身,驱走了女子天性中的那种柔弱和忧郁。
       去过西藏的人很多,但是像她这样走遍边防连队和哨所的人很少。所历风险很多,却每每义无反顾,不时被人疑问,她的答复是:“因为感动,还有一种责任。觉得应该把他们的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高寒缺氧的地方有那么一群人在那儿坚守着,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全书没有宏大叙述,短篇的即兴随感居多,影响力也远不及当今利益驱动下弄的山响的名家大腕。但是裘山山自己觉得很对胃口,甚至有点迷恋那种“有一点忧伤又有一种宁静”的格调。应该说,我早已经被迷住了。
       总之,在《遥远的天堂》里,裘山山的历险、见证、创作,可谓是形神毕肖,但是在天堂探险耕耘的创作团队里,她自诩是置身于以指挥员C大校为代表的西藏驻军之中的一个小分子,且自觉肩负着高原军人才具有的追恋高原的使命。
e06debc456cb466188ccce8cb850ae79_mh1652162056068.jpg

       如果说“老西藏”有两类人构成,一种是一入伍就在西藏,一呆就是20年、30年;第二种是岗位在内地,人却老是隔三差五地进藏出差,一连续就是10次、20次。那么裘山山用生活的脚步持续丈量着神性的海拔,十进西藏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已经无法算清,誉之“老西藏”当之无愧。在我看来,这本随步提气登高向上的《遥远的天堂》,无疑是与高原同高的一种文学存在。
       有一种作家,似乎天生是专门怀着暖意、善意和感恩之心而写作的,作品自有其深刻性和震撼力。在今天这个纯娱乐盛行、怀疑主义炙手可热、私密无聊趣味大行其道的文化乱像时代,我们庆幸还有裘山山这样的作家,顽强坚守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和文学信仰,真切地表达着对于人间美好的认可。
       我始终相信,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一片净土。朋友,您相信吗?信与不信,建议您都来读一读《遥远的天堂》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裘山山《遥远的天堂》是一本以文学随笔方式全方位解读当今西藏边关军人生活的散文集。毫不伪饰的情感流露和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实诚、素白、干净,蕴含着思考的力量。书中有这位军旅作家大自然和生命铸就的天堂,有从遥远地方来到西藏、常年驻守,甚至把青春、生命都留在高原的人们共同创造守护的天堂;还有裘山山自己笔下的人物、包括她的读者所共有的充满人性力量的精神天堂。裘山山,揣着军人的基因和责任,摒弃世俗,克服高原反应,不畏艰险,十进西藏,探访西藏所有边防哨卡,锻造出《遥远的天堂》,唤起了无数有志青年挺进西藏,也唤起作者一路觅谜西藏,解读西藏,宣传西藏,成了徜徉网络的“天路过客”。文中作者对裘山山的敬重和仰慕,对《遥远的天堂》的爱不释手,如数家珍的解读,自然而然,点燃起读者对西藏的憧憬和向往,对边防战士的尊重和爱慕,对作者裘山山的敬佩,对《遥远的天堂》的急于求知。推荐阅读。编辑:弦歌悠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