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人民就是江山

作者: 碧古轩主人 点击:3044 发表:2022-04-29 10:03:43 闪星:10

摘要:一本《靠山》,揭示出中国革命成功之深刻缘由,它以详尽的史实,鲜活的故事,有力的分析,向人们宣示一条真理:只有人民,才是旧势力崩塌、新世界建立的源泉与动力。14年,铁流足迹遍布七个省,笔记上千万字,搜集资料上亿字,很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作者在尊重史实前提下,加以了文学提炼,进行立体化描述,着力打造作品的可读性。文章彰显的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散出的真情实感,传导为读者追求的精神享受,品味着,思索着 ,咀嚼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中央电视台直播的2021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作家铁流创作的《靠山》一书,获得了2021年度主题出版类“中国好书”,入选央视全民阅读大会。获奖词这样说:“《靠山》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彰显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铁流在朋友圈发了此条消息,我给他点了大大的赞,铁流回复:谢谢各位朋友。

  去年秋天,我有幸参加了铁流在山东书城举行的《靠山》一书分享会,亲耳聆听了铁流本人写作《靠山》一书过程以及体会的介绍,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铁流瘦削、睿智,给人很精干的感觉。

  48万字厚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沉甸甸。比书本更沉的,是书中所写的内容。《靠山》用6章篇幅,从长征写起,济南锄奸,沂蒙根据地,晋察冀抗战,淮海支前。整篇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却隐含一条深刻的主线,那就是在革命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发起和组织的斗争,无不伴随人民群众的无畏参与和巨大奉献。作品全景式呈现了革命年代,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几乎浓缩了192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史,生动地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真实内涵。1.jpg

  陈毅元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近代以来,中国多少变革者的通病,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的改造,没有将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作为变革的重点。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大众当做革命的动力。80年前,当民族危亡之时,毛泽东预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民众之中。一本《靠山》,揭示出中国革命成功之深刻缘由,它以详尽的史实,鲜活的故事,有力的分析,向人们宣示一条真理:只有人民,才是旧势力崩塌、新世界建立的源泉与动力。


  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看一部好作品,首先要看它的立意。《靠山》一书创作的初衷无疑是高远的。铁流说,《靠山》一书,是我向建党一百周年敬献的礼物,也是向人民致敬的一本书。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紧记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伟大宗旨,踔厉奋发,从而成为人民的坚实靠山。

  是的,正是牢记着践行着这一宗旨,中国共产党才有了生命之源,力量之基,才能够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在惊浪涛天的历史长河中,人民便是那绵延无尽的巨大山脉,承载着支撑着中国革命的血脉,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文学的使命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靠山》一书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挖掘胜利的渊源,歌讴人民的奉献,用历史告诉当下与未来。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共产党人的初衷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的,党只有在人民中间才能生根、开花。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

  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赢得信任,得到群众支持,才能克服困难,无往而不胜。结论是要靠事实支撑的,《靠山》选取了多个历史节点,加以铺陈。

  红军时期,从毛主席江西兴国的调查到群众传唱《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歌;从红军转移时于都百姓自发砍树拆门板搭桥,到群众为保护红军伤员谢志坚让他假做女婿;从沙洲村三个女红军留给朱徐氏的半条被子,到甘肃高台那棵为纪念西路军被俘的女红军张菊美保留至今的《红军槐》……自南到北,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饥寒交迫,被围追堵截,却生生不息,愈战愈勇,靠的是两个字:人民。

  民族危难,同样也是如此。“沂蒙母亲”王换于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忍饥受冻,想方设法照料八路军的孩子。她的儿媳陈洪良为把乳汁给这些孩子,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活活饿死,而她们抚养的40多个孩子安然无恙,无一夭折。普通民众为了革命,能作出如此牺牲,让人为之泪目。2.jpg

  渊子崖保卫战,1000多名日本鬼子突袭沂蒙山村,全村青壮老幼同仇敌忾,拿起土枪铡刀、笊钩锄头,同敌人展开惨烈搏斗。激战一整天,147名村民和30多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在用鲜血保留下来的粮袋上,村民们留下血书:“八路军、板泉区的领导们:俺们是渊子崖村的全体村民,俺们存有粮食数担,都是父老乡亲节约下来送给八路军做军粮的。……要是俺们渊子崖的大人都不在了,就请你们把孩子都带走,将来有一天,他们也能打鬼子。渊子崖村全体村民。”这封信上,摁满了村民们留下的鲜红手印。渊子崖村保卫战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连夜撰写文章,称之为“抗日战争村自卫战”的“典范”。日本天皇裕仁知晓后则仰天长叹:中国平民都如此硬骨头,我们岂能征服中国?

  淮海战役,30多岁的农民唐和恩带着支前小分队,行程5000多公里,跨越4省,经过70多个村庄,随身带的一根小竹棍上刻下了88个地名。淮海战役结束,西方人士包括很多国民党将领不解,为什么80万国军惨败于60万解放军?他们不知道,60万解放军的背后,有543万的民工,像唐和恩一样,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冒着危险,和子弟兵们一起,滚滚洪流,去淹灭一个旧世界,去迎来自己当家做主的好日子。

  铁流说:“支前群众的故事无时不在撞击着我的心,让我有了一次次创作的冲动,于是,我决定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和年轻人,让每个人都知道,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那一个个被岁月尘封的故事还带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温度。” 在他看来,中国革命的成功,不仅有冲锋在前的将士,还有更为广大的支前群众。这些没有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名字和故事,同样也为战争作出了伟大的牺牲,同样应该为后世知晓和铭记。以写“支前”的方式,来揭示“靠山”的深刻蕴涵。以不同时期典型故事叙述,衬托主题,使其更丰富更具说服力。作者达到了他的写作目的。

  有了靠山,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辞中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怀报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打江山,所依靠的,正是人民大众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凝聚和团结起人民大众这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一经诞生,它就像愚公那样,有一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象,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和磨难,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依然能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用脚丈量出来的报告文学

  穆青说:蜻蜓点水式的采访,不可能有深刻的内容;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情况,经过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打动人心的东西。好的文章必定是要下气力深挖,才可以写出来的。铁流说过:报告文学是靠双脚丈量出来的。他将深入生活形容成“打一口井”,生活深入越深,井水就会涌出越高。只有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有筋骨、有时代脉搏的好作品。

  为创作《靠山》,铁流先后用了14年,足迹遍布山东、湖南、河南、河北、江西、陕北、江苏等地,对战争年代支前的亲历者和后人进行了详细走访,笔记上千万字,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搜集资料上亿字,并将采访资料与相关历史对比整合。很多史料、情节都是第一次披露。这一切,均来自真人真事,地点详尽、时间线索精准。

  近50万字作品中,真实记录了上百个党员干部、革命先烈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感人故事。既有细致入微的微观描述,又有宏大的历史事件与场景的展开。立体地呈现出一幕幕生死与共的鱼水真情,呈现出普通群众在时代巨变中自发选择的思想逻辑和内心动力,令人感动信服。3.jpg

  从极细致、极微小处落笔,从亲历其中的普通人讲述的细节入手,尝试进入宏大历史中更为真实的一面。通过事无巨细的描述,读者能清晰地看到,“人民的战争”如何由人民完成,“人民的军队”如何被人民组成……串起散落在时间长河里的历史记忆。

  《靠山》中的人物丰富,作者立足于微末的小人物,对他们的悲喜描摹刻画,通过对百姓群体中普通个体的叙写,来反映某一段广阔历史的另一种宏大:无论战争还是革命,无论多么宏伟的历史事件,其落脚处,永远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这些人,他们只是长河里的小水滴,高山中的一小块石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如同我们身边常有的人物,我们的父母兄妹,他们可能一生都是农民,但一生恪守诺言,一心向党。他们身上的光辉,无人发掘,或许永远埋没于田间地头。正是通过《靠山》这样的作品,让许多人豁然发现,原来乡野间隐着的,是那么璀璨着闪亮着的微光。微光照亮着千万人心灵,也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顺着光亮,你可以看到,张大娘一家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救活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战士郭伍士,并养好了伤。而复员了的郭伍士几年后千里寻找救命恩人,挑着担子,一个村一个村打听,终于找到了张大娘,在大娘那个叫棵子的村里落了户,住了下来,陪伴大娘终了。

  你能看到,亲自操办过朱瑞与陈若克婚事的王换于夫妇,在八路军女干部陈若克被日军杀害后,将自家的楸树砍了打成两具棺木,厚葬了陈若克母女。一句:“她们可都是为咱老百姓死的。闺女,咱回家!”令人泣下。

  你能看到,当华野九纵尖刀连急需渡过汶河,而没有渡桥的时候,沂蒙山32位农村女性,在李桂芳、李凤英、李红梅等带领下,义无反顾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柔弱的身躯抬着八块门板,搭成人桥,使得我尖刀连战士顺利渡过汶河,争得了战斗先机。

  这些在普通人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于作者有声有色的叙述中,鲜活而生动,真切而感人,读来憾天动地,令人热血沸腾。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实地的采访,不懈地找寻和详尽的描述基础上。没有说教,正是这些人,这些细节,凝结成一种精神,彰显出一种力量。

  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样一个总括性结论,被书中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内化为确凿,令人深信不疑。人是文学世界的主人,文学家对人对历史的发现和灼见,在此基础上发散出真情实感,传导为读者追求的精神享受,品味着,思索着 ,咀嚼着……  

                                  

  好看接地气的表现手法

  读《靠山》一书,觉得毫不费力,翻开书,便欲罢不能,吸引你一直读下去。这是因为,作者不仅仅追求还原历史,照片式复制,而是在尊重史实前提下,加以了文学提炼。作品中,运用了许多小说散文语言,进行立体化描述,着力打造作品的可读性。

  作品着力描述的历史,有着几十年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跨度,所以,不同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场景与人物,在作品中交叉出现。作者呈现了多地醇厚的风土人情,从各个角度关照现实和人物命运。于都河边,淑芬思念着远走的红军丈夫,一边唱着歌谣: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穷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齐心协力打敌人。沂蒙山汶河畔,东辛庄妇救会长张叔贞带着妇女唱着:太阳出来红又红,闺女媳妇闹哄哄。你拆我剪忙又忙,俺给八路军做衣裳……同样是女子的歌唱,南北地域不同,性格的差别跃然纸上。4.jpg

  根据地里,百姓给队伍摊煎饼,“两个女人见火候到了,又把竹片尖伸到煎饼边缘,犹如蜻蜓点水,轻轻一挑,接着双手各抓一角用力,‘哗’的一声,一张微黄柔韧散发着香味的煎饼就从鏊子上揭了下来。”平实质朴、鲜活生动的语言里,凝结着铁流对家乡沂蒙的热爱,那些打小就司空见惯的农家劳作,在他的笔下不作雕琢,却出自本心的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这样的的描述,在书中随处可见。比如结婚,“一把栗子,一把枣,大的领着小的跑。”一句顺口溜,给文章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人忍俊不已。

  朴实的细节刻画,更能表现人物的特征,也使得文章更有了可信性。江苏宿迁大兴区支前队伍,推着车子在泥水里艰难行进。“……灯影里,李奤几乎半躺在泥里,脖子抻得老长。他对大勇说:让——我——喘口气吧。王青云推着车子,一面吼英莲:老娘们儿,你使劲,再使使劲!平日里那些能耐呢?!英莲顾不上回话,只是低着头往前拉,可车子只是摇晃着,还是没能前行。英莲一下子瘫坐在泥里,摸了一把脸上的泥浆,不禁放声大哭:我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腿也冻得不听使唤了,你还这样说,你有没有良心?!”读者很容易被带进那个困难艰险的时刻里,细想,当时的情景,普通百姓就是这个样子的。

  作品的情感真实,是产生共鸣的基础和关键。报告文学不拒绝烘托渲染,更不拒绝个人情感的抒发。一大代表邓恩铭、毛泽东的亲家刘谦初等山东省委早期领导二十二人被处决。“霎时,他们都睡在了雪地上了,腿还在颤动着,像要挣扎的样子。朝阳射在他们的身上,洁白的雪地上沾浸上了他们头部流出来的鲜血。他们还直睁起眼睛向着太阳的冷凄的红光……”

  支前路上,“飞机又投下了一颗炸弹,高全忠下意识地扑在车子上的粮食上。爆炸声过后,高全忠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了,血流如注。朱永兰他们跑了过来,见高全忠已经不行了,嘴里冒了一股股的血,他眯着眼艰难地说:粮——食,粮食。永兰急忙道:高队长,你放心,粮食都好好的!高全忠嘴角嚅动着,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读罢《靠山》,掩卷沉思。忽然想起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个作家深切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时候,就会给他以美和力量。是的,我读过铁流的很多作品,也有幸写过关于铁流事迹的纪实文学,在那篇文章里,我这样写道:共和国的脊梁从来都是植根于沃土中、隐化于魂灵里。而今,通过铁流他们的笔,颂扬传播于各个角落。使命与担当,从来不是虚无空谈。有人用科学,有人用刀枪,而铁流,用他的笔!

  依然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像《靠山》这样的好作品!


【编者按】《靠山》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既是重要的时代表达,也能让我们在感动中找到精神之源,砥砺前行。书评采用介绍——评价的方式首先对《靠山》一书的内容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然后进行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进行了深刻的评述,文章洋洋洒洒,层次清晰,行文流畅,有思想,有温度,一篇颇有见地精彩书评,值得品茗细读。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