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书日】好好活着

作者: 后来 点击:1797 发表:2022-04-27 06:55:25 闪星:4

摘要:这世上无非有三种活法的人:一种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一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一种是放弃活着的权利的人。而为了生存而活着的陈贵福,活出了生命本身的意义。他拼尽了全力,只为了活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捧读一本书,它可以扩展为阅读电子书,收听有声书。尤其有声书的出现,不但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和眼睛,让人有了不同于传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更易于读者走进文学作品描绘的世界里,真实而立体地感受到文字语言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因为声音艺术加文学艺术带给人们耳朵和心灵的撞击更能让人深刻领略到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就是通过有声书的方式走进我的内心的。 我记得我是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听完这部书的。在下班路上、在散步时、在临睡前,只要将耳机插入耳朵,我就会完全沉浸在了小说描绘的世界里。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年代,就生活在主人公的身边,并亲眼见证他在坎坷凄苦的境遇下艰难活着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抗争。我一次次为主人公命运多舛的人生、悲惨的遭遇而伤心落泪,我被故事中发生的各种灾难和意外结局而难过揪心。在听完整部小说之后,我依然无法走出那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我深深地敬佩主人公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与意志力,更佩服作者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精心设计与独特构思。也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单单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时代的尘埃,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小说《活着》的故事发生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和意外,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这个名字,与小说中的“死亡”想对比,似乎让我们懂得了更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要在死亡的悲痛中学会如何活下去。 故事的内容是冰冷的无情的沉重的。小说开篇讲述了陈富贵由于少年放荡好赌,输掉了家产,败光了家业,从一位少爷沦落为穷人。妻子不离不弃,与他憧憬着重整家业。然而,社会的变革,人心的险恶,让他的命运急转直下。在与命运的顽强抗争中,他不但没能实现自己重整家业的梦想,还遭受到一次比一次沉痛的现实打击——贫穷境遇下生存的艰难、重病妻子因无钱医治而过早离世、最疼爱的儿子因输血救人而意外死亡,哑巴女儿因生孩子导致大出血死亡、女婿因工作意外死亡,外孙因饥饿导致吃豆子过量而死亡……不得不说,余华就像一位讲述悲剧故事的高手,一次次不露声色地把冰冷的现实、料想不到的意外摆在主人公和读者面前,一次次打破读者对故事结局的美好幻想。

       余华的笔调是平静的淡定的舒缓的,小说所达到的效果却是震撼人心的。我想,一个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应该具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精神的悲悯情怀,而作家余华正是具备这样的一种情怀的作家。他能够直面并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运用小说的笔法,通过准确的观察,细节的裁剪,人物命运的设计、将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与复杂纷繁的时代背景想融合,通过宏达的叙事,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急转直下命运进行还原,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的同时,达到撼人心魄、感人心灵的艺术效果。在这部小说中,对人物命运的设计、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都非常成功。正是作者对陈富贵一家人的“残酷”命运的用心设计,才让读者看到了陈富贵亲人的死去与陈富贵的“活着”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让这种承受着苦难的“活着”有了更加不平凡的意义。这样的故事构思也让小说所要传达的人文思想、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深刻、更加耐人寻味。

      《活着》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经典,正是因为它超越时空的阻隔,向读者展现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力量和价值。 书中,有这样一些句子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哪儿,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这些句子不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人生最重要的是珍惜亲情,珍惜现在,把握当下。人生的无常有时是因为时代的多变造成的,有时却没有理由、纯属意外,或许这部小说只是告诉我们在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勇敢地活着。像陈富贵一样,忍受一切地活着,承受生命赋予的责任,接受现实给予的苦难,这样的活法,或许正是那个年代很多中国人活着的一种状态吧。 芸芸众生,因为所处的时代阶段、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处的社会阶层、所拥有的财富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这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概况起来,这世上无非有三种活法的人:一种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一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一种是放弃活着的权利的人。而为了生存而活着的陈贵福,活出了生命本身的意义。他拼尽了全力,只为了活着。

       我想,倘若他生活在如今的年代,或许也会成为为了生活而活着的人吧。无论怎样,都比没有勇气面对苦难而选择放弃生命的人值得赞美。 最后,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说:“活着,好好活着”。是啊,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我们至少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曾经活过,很努力很努力地活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时间不会偏爱一个不劳而获的人。没有白来的努力,也不会有碰巧的成功,在那些不与人言说的春光里默默努力,自会酝酿着收获的希望。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都是来自社会比较,或来自周围人的评价。我们往往囿于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真实的自己。有教养的人,往往有着“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人生路上,谁也不可能总平平坦坦,谁都有个坎坎坷坷,跌倒了爬起来,悄悄地抹去浸出眼角的泪水,昂起头,挺起胸,即使跌跌撞撞也要一路走下去。作者的评论富有人生哲理与智慧,说理清透,润物无声,警醒梦人,珍爱生活。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