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完全不同的“她”
“孩子们,让我们关上灯吧,爸爸要给你们讲几个可怕的故事了……”这是《西方文明另类历史》一书中,作者介绍童话诞生时所用的开场白。但是现代人说起童话,总是觉得温情脉脉。其实,可怕、恐吓小孩、警醒少女——这才是童话故事诞生的初衷。
另一种童话: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的代表作《白雪公主》运用黑色幽默的元素,戏仿经典格林童话,形成独树一帜的黑色幽默风格,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荒诞性和混乱的状态。国内外学者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研究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主要集中在其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与格林的《白雪公主》的对比,以及作品的理论开创精神,但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元素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
黑色幽默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加缪的荒诞理论为哲学基础,通常以一种轻松揶揄的方式描写怪诞、病态的事件,来展现社会的荒诞、矛盾和残酷。本文从三个层面对《白雪公主》进行分析,归纳出其所具有的黑色幽默特征。
首先,为了追求语言上的革新,巴塞尔姆不再因为语言的连贯性而拘泥于严格的语法和语言规则,而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具有幽默性和讽刺性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如碎片、拼贴、语言游戏和反讽。
其次,这部小说运用了反英雄的人物刻画模式以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巴塞尔姆将小说中的每个主角都描绘成反英雄人物。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和七个小矮人都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反英雄人物通常表现得可笑、荒诞和讽刺,他们已然都被扭曲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成员。
第三,《白雪公主》具有黑色幽默特征性的主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反童话、世界的荒谬性以及死亡。这部小说戏仿格林童话作品,以反童话的形式颠覆读者对传统童话世界的幻想。巴塞尔姆通过反常态的人物和混乱的结构来揭示现代社会、世界、甚至人生的荒诞性和混乱性。人类接受的唯一命运就是死亡,巴塞尔姆也将死亡作为主人公逃离现实的唯一出路。作者用一种荒诞、嘲讽以及玩世不恭的基调探究这三个主题,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征和效果。
语言、人物刻画和主题方面的“黑色幽默”特征充分证明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部黑色幽默小说。黑色幽默是美国疯狂和荒诞社会孕育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黑色幽默小说已经成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小说的代名词。历史造就了《白雪公主》的黑色幽默,这部小说反过来也存储着历史的印记,深刻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源自: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4年〕
不同的公主: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在他们的第一个版本,格林兄弟他们第一次发布版本收集,首恶是白雪公主的嫉妒的母亲。在一个版本发送到另一个民俗学研究者之前的第一版,此外,她不订购一个仆人带她去了森林,但需要她自己去采集花朵和抛弃了她;在第一个版本中,这个任务被转移到一个仆人。相信改变到一个继母在以后的版本中被淡化的儿童故事。
迪斯尼的变异的白雪公主给了小矮人的名字和包括神奇,移动的树木和一个歌唱白雪公主。
许多其他故事的变化存在整个欧洲。在这些变化的小矮人是强盗,而神奇的镜子是一个对话框与太阳或月亮。在一个版本从阿尔巴尼亚、收集约翰·Georg·冯·哈恩,主要人物的生活与40个龙。她的睡眠是由一个环。故事的开头有一个转折,在这一个老师敦促女主角杀死她邪恶的继母,她将取代她的位置。这个故事的起源是有争议的,它可能没有年龄比中世纪。事实上有可能两个阿尔巴尼亚版的白雪公主:一个继母试图杀死她,另一个在她的两个姐妹试图杀死她的嫉妒。“嫉妒姐妹”是另一个阿尔巴尼亚童话故事。在这两个童话的死亡是由于一个环。并联的继母的问题她的魔镜,印度史诗Padmavat(1540)包括线:“谁更漂亮,我还是Padmavati吗?女王Nagamati要求她的新鹦鹉,它给出了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回复…”;
这个故事在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死去的公主的故事和七个骑士(1833)类似于白雪公主,骑士取代矮星。
最初使用白雪公主这个词的地方是德国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之中的《白雪公主》。原文讲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公主因为后母嫉妒其美貌而被迫逃到森林,偶遇善良的七个小矮人。最后在他们帮助下,克服了后母的诅咒,找到真爱的王子的故事。
〔源自:百度百科〕
公主诞生记: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诞生,给沃尔特·迪斯尼带来了极大的成功。迪斯尼成了名人,邀请迪斯尼参加的宴会一个接着一个,他本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成功,可是他对这些并不看重,在他的心里,正酝酿着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
那时,动画片一直被看作是电影界的“小儿科”,其长度大多在8分钟左右,只能作为故事片前面的加映,不能做为专场演出,这是迪斯尼所不能甘心的。“难道拍摄动画长片是不可能的吗?难道我们永远满足于米老鼠和唐老鸭吗?我倒要试一试,一定要拍出一部动画故事片来!”迪斯尼对他的弟弟罗伊说道。大家都认为迪斯尼疯了,在一片反对声中,迪斯尼开始了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的拍摄工作。
《白雪公主》一共拍摄了三年,迪斯尼是顶着压力来完成这项工作的。1936年12月31日,迪斯尼的第二个女儿沙伦·梅诞生了,迪斯尼觉得要做到一心两用,既要关心他想象中的新女儿“白雪公主”又要关心他的真女儿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很快就离开了家住到制片厂中,表明了他关心的重点所在。
在《白雪公主》的拍摄过程中,除了技术问题外,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动画片的拍摄成本非常高,由于迪斯尼不惜花钱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影片的拍摄成本直线上升,50万美元的预算很快就被突破了,接下去是第二个、第三个50万美元也被投了进去,而影片的最后完工仍然是遥遥无期。
制片厂的钱早就花光了,迪斯尼就请自己的弟弟罗伊向美洲银行贷款,美洲银行的一位叫约瑟夫·罗森堡的董事是一位米老鼠迷,迪斯尼所需要的巨额贷款就是通过他得到的。已经有人在背地里称罗森堡是大傻瓜了。罗森堡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决定向好来坞的电影界人士请教:“请告诉我,动画片《白雪公主》能成功吗?我是否有必要继续提供贷款?”回答是异口同声的:“罗森堡先生,换了我,我连一角钱也不会借给他们。想用一部动画片来取代故事片,简直就是在做梦。”
这时,美洲银行的董事会也出面干涉这件事了,他们责问罗森堡:“《白雪公主》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你有把握收回贷款并赚到钱吗?”
面对迪斯尼不断地要求贷款,罗森堡感到惊恐,他要求在进一步发放银行贷款前,要先看一看制片厂已经拍摄好的胶片,于是迪斯尼剪辑好一盘胶片以后,为罗森堡安排了一次非公开的放映。放映结束时,非常激动的罗森堡立即同意取消对动画片《白雪公主》贷款的限制,并对沃尔特·迪斯尼说:“这部影片会使你赚大钱的。”罗森堡算是说中了,动画片《白雪公主》从首映式的那天晚上起,就大受欢迎,一开始放映就售出了2000多万张门票,总收入达到800多万美元。
后来白雪公主被翻译成10种语言,在46个国家中放映,受到了外国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在1938年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经由著名的童星秀兰·邓波儿之手,沃尔特·迪斯尼被授予了一个大金像奖和七个小金像奖,以表彰这部影片“在电影艺术方面的重要创新,为动画故事片开辟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伟大的新领域。”
〔源自:百度论文〕
白雪公主确有其人?
由19世纪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格林兄弟编写的童话《白雪公主》在美国迪斯尼公司的推广下名扬全球。许多小朋友看后都想知道,究竟白雪公主是否真有其人?魔镜是真是假?小矮人又来自何方?这些问题现在都有答案了。
经过17年的考证和讨论,德国西南部小镇洛尔的童话学者自信地表示,白雪公主来自他们的家乡。一时之间,洛尔成为全球白雪公主迷关注的焦点,远自日本甚至哈萨克斯坦的电视台均来采访。洛尔童话协会主席巴特尔斯表示,白雪公主名叫玛丽亚·冯·埃特尔,是于1729年6月15日在洛尔出生的贵族。
玛丽亚成长的古堡现在变成了一座博物馆。馆内有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这种发声玩具在18世纪曾风行一时,而洛尔当年正是制造这种“魔镜”的中心。这块镜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玛丽亚的“恶毒”后母,即父亲菲利普的第二任妻子克劳迪娅。
巴特尔斯表示:“玛丽亚小时因天花视力受损,现存的记录都说她是善良好心的女孩子。或许人们下意识地站在玛丽亚一边对抗后母,因此将她后母塑造成心肠恶毒的人。”
七名小矮人来自西部比伯的矿场,由于矿洞窄小,只能容得下身材矮小的矿工。他们为免被落石所伤,通常会戴着色彩鲜艳的头巾。而毒苹果则是涂上了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提炼出来的毒素。
〔源自:学科网论文〕
通过这些调查研究,我发现从古至今人们从追逐现实真理逐渐变成了沉迷于梦幻想象。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格林兄弟的时代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童话”,也就是专门给孩子读的故事,因为社会根本没有“儿童”的概念。很多学者都指出,童年是工业革命后才“被发现的”。在此以前,儿童存活率很低,活下来的都是“小大人”,早早就担负起传宗接代和养家糊口的重任。工业革命使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带来中产阶级和一个个小家庭,儿童这时才被注意到,童年阶段的特殊需求,比如玩耍和教育,也越来越得到认可。格林童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残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童话故事,其实是一种民族觉醒的形态。所谓真正的童话出现,往往是在文明社会才会有的现象。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儿童文学的人,将童话故事称为是滋养全人类心灵成长的重要原因。白雪公主的出现,给中世纪的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警醒,也让现在的孩子们对善良于邪恶有了本质的区分。童话不只是童话,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白雪公主也不只是白雪公主,她是带给孩子们或警醒或梦幻的老师。
【编者按】 这是一篇什么定位?书评?剧评?散文?游记?叫读书笔记吧。黑色幽默,大量引文充实了内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残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童话故事,其实是一种民族觉醒的形态。所谓真正的童话出现,往往是在文明社会才会有的现象。读一次,至少对白雪公主有所了解,至少对童话的渐变有所了解。 编辑:溪涧